周公解夢大全查詢作物撿芋艿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洋灣村位於龍勝偉江鄉東北部,距縣城約60公裏,是桂林市平均海拔較高的行政村之一。初夏的一天,筆者去洋灣村采風,此次桂林市文藝家走基層采風活動與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有關。

車子駛出縣城不久,就開始從山底沿著蜿蜒狹窄的“S”形盤山公路向山上緩緩行進。坐在中巴裏,感覺路面僅有一車寬。路雖然彎曲,但路面很好,司機大哥好本事,把車開得從容而穩當,好幾次中巴與從山上下來的大貨車會車,都是有驚無險通過。

在車內往外四望,遠處蒼翠的山體,縈繞著縷縷白雲,輕曼而散淡,卻又格外醒目。一路山環水繞,那些樹木、莊稼、野草,占據了每一寸土地,令綠色一路流淌。盤山公路兩旁和山谷間白墻黑瓦的房子,與翠綠相映,透出一種自然天成之美。所見村民房屋,或是二三層的小洋樓,或是有當地民族特色的吊腳木樓,無論是小洋樓還是吊腳木樓,外立面裝飾都十分漂亮,屋前或種著花草,或停著小車,整幢房子看起來高端大氣上檔次,與城裏的別墅沒什麼兩樣。車內幾個女同誌看到村民屋前種的各式各樣的花開得很漂亮,不時贊嘆:“看,看,那是繡球花,開得多美啊!”車子右邊,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有一條小河流一路相隨,水色清可見底。高低落差處,陡起不平,水勢難收,一瀉而下,激蕩不已,直讓人心潮也隨之激蕩。隨行的向導告訴我們說,這條小河流叫偉江河,水質幹凈透明,清冽甜美,穿洋灣村而過,洋灣村境內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是一個良好的避暑勝地。

一路細細領略著山區與世無爭的景色,看著這山這水,讓人不由得感嘆,真是個山靈水秀的好地方!雖談不上很美,但絕對爽心悅目,讓人好生愜意。

不知不覺,中巴到達了洋灣村委會門前,幾位村幹部模樣的鄉親熱情地迎了上來,同時露出難為情的神色,抱歉地說:“我們這裏山高路陡,讓你們辛苦了!”仿佛山路彎不好走,洋灣村坐落在海拔較高的深山上是他們的錯。

村委會是一幢四層高的樓房,樓房前是一個大大的院子,四周墻壁都是宣傳櫥窗。一位村幹部把我們引導到一塊宣傳櫥窗前,如數家珍地介紹起洋灣村的地理風貌,以及精準扶貧前後的民情和經濟狀況。他的普通話雖然說得不好,但我們能從宣傳欄上的文字讀懂洋灣村近年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中,優秀脫貧戶一欄吸引了我的眼球。我清楚地記得,有位叫劉登慶的村民,是建檔立卡戶,在扶貧政策的幫扶下,他憑著吃苦耐勞的精神,合理利用自家土地種植高山辣椒,遇到問題就去問技術員,經過努力學習技術和精心管理,種植的高山辣椒獲得了可觀的效益,不但順利脫貧,還成了村中種植高山辣椒的能手。在優秀黨員戶一欄中,楊勝山的事跡讓我印象最深,他深入田間地頭幫助貧困戶收購和銷售種植的農產品,解決了種植戶銷售難的問題。

從村幹部的介紹中,我記得洋灣村有10個自然村屯,海拔在870米左右,是典型的高寒山區,居住著苗、瑤、漢三個民族318戶1228人。建檔立卡154戶,貧困人口582人。導致貧困的主要原因是山多地少,以往群眾收入的主要來源依靠種植毛竹、水稻及勞務輸出,實際上是普遍貧困的局面。

通過把一系列扶貧政策精準落實到位,洋灣村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利用精準扶貧政策資金和幫扶單位的幫扶資金重點解決道路、水利、環境整治、飲水安全等方面的問題。群眾利用高山氣候優勢,盤活現有山場田地資源,種植西紅柿、辣椒、荔浦芋等,發展多種經營,貧困的局勢慢慢好轉,該村於2018年底實現脫貧摘帽。一些種植大戶,已走上富裕的小康之路。

走出村委會,我們順著偉江河開車來到一片西紅柿、辣椒、荔浦芋種植地。一片片綠得發亮、蒲扇大的芋頭葉在種植地裏顯得格外耀眼。走近一看,那寬大的葉子裏,盛著幾粒晶瑩剔透的水珠,如同瑪瑙般閃爍著,像撒在碧玉盤裏。一陣微風吹過,那水珠就像在玩耍的孩子,接二連三地跑下去,真是別有一番情趣。此時,讓我想起了王哲的《黃鶴洞中仙》:你待堅心走。我待堅心守。栗子甘甜美芋頭。翁母同張口。開取四時花,綻取三春柳。一性昭然全得他,玉液瓊漿酒。

見我們來參觀種植地,一位老鄉從地裏走了過來。褐紅粗糲的膚色,如同黃土地被烈日灼烤後的顏色,通身的骨骼透出堅硬的力量和韌性,不折不撓,一看就是常年辛勤吃苦耐勞的莊稼漢。這位老鄉姓蒙,說話時有些木訥,甚至羞澀。這就是我最熟悉和崇敬的——— 純樸、忠厚、勤勞、善良、接地氣的農民。

老蒙是洋灣村三組的村民,他告訴我,他有兩個孩子,父母健在,一家六口人,他家也是建檔立卡貧困戶。說起種植荔浦芋,老蒙就像對一個鐘情的妙齡女子一樣,充滿了濃濃的深情。他說,以前種植水稻,一畝田最多收入1500元。現在在扶貧幹部的帶領下,改變了思想,留小部分田種植水稻作為自家的口糧,其它的田都改種經濟作物,種植了荔浦芋,如果管理得好,收成高的話,種植荔浦芋一畝田可收入6000-8000元。從去年開始,他種植面積逐年擴大,收入也逐年增多。他說是黨和政府的好政策,不但讓他脫了貧,還慢慢富裕了。老蒙還告訴我,這個社會好呀,改廁、改水、改竈、電力農網升級、危房改造,硬化的水泥路通到家家戶戶門口,這些都讓他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以前病了,不敢去醫院,現在國家報銷大部分,有病也敢去醫院醫治了。說到他小孩的教育,他說有營養餐補助、有從縣城到家裏來回上學的車費補助,貧困生還可申請貧困救助等等。他說著這些,幸福與愉悅之情溢上眉眼,那張褐紅的笑臉生動而燦爛。最後他還冒出一句:“人最怕沒有盼頭,誰願當貧困戶?現在我們家吃穿住都不愁,教育、醫療政策又好,感謝黨和政府,感謝大家!相信我們的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的,歡迎你們下次再來洋灣村。”

隨後,一位鄉幹部向我介紹說,洋灣村的特色產業覆蓋率達95%以上,90%的貧困戶通過產業發展實現了穩固脫貧成效。今年,洋灣村還榮獲國家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下一步,他們將利用傳統文化優勢,助推鄉村紅色旅遊產業發展,把紅色文化基因融入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中,推動洋灣村鄉村振興總體發展。

鏗鏘的發展步伐,灑脫的生活節奏,村民們昂揚的精氣神,融入這古老而年輕的洋灣村前行腳步中。這裏,活潑、明麗、生動、一派生機。此刻,夕陽暮雲,隱隱青山,已成為一個背景板。真想在這多逗留些日子,去感受那許許多多感人的故事,但皆因時間緊迫,只好與村民約定,改日來洋灣村住上幾天,再細細品味洋灣村的好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