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殺鵪鶉麻雀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導讀:流傳了1400年的“把鵪鶉”,也是一種傳統的記憶,如今逐漸消失

濃濃的秋意興起,深秋的季節一片蕭殺的氣象,隨著秋收逐漸開始,秋收之後是農田最為閑暇的季節。過去的農村由於外出打工的很少,一到秋去冬來,村子裏面煙火氣息就愈發的濃郁。閑暇的季節也讓忙碌了一年的村民有了更多的時間去趕大集、置辦酒席,所以冬季是大集最多的,而且這個季節置辦酒席也是最多的。這也演變成為農村的習慣,直到現在,依然有很多農村地區,還保留著這樣的習慣。

過去的農村秋冬之際,很多人的手裏會經常拎著一個布袋,走到哪裏都會帶著,尤其是老人居多。天氣寒冷的時候,還會把布袋揣到腰裏,外面用大棉襖遮著。這個布袋裏面裝著什麼呢?裏面裝的是流傳了一千四百多年的傳統娛樂方式:鵪鶉,對於鵪鶉很多人並不陌生,這種雉科鵪鶉屬的鳥類,是一種跟人類交集有著古老歷史的鳥,早在5000年的埃及壁畫上面,就有鵪鶉的畫像。

我國的《詩經》中就有過“鶉之奔奔”,“不狩不獵,胡瞻爾筵有懸鶉兮!”的詩句,到了戰國時代,“鶉”更是被列為六禽之一,成為筵席珍肴。民間素來有:“飛禽數鵪鶉,走獸數狗肉”的傳統說法。可見肉質鮮美的鵪鶉一直以來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食,鵪鶉除了能夠食用之外,因為鵪鶉性情勇猛善於爭鬥,所以鵪鶉也從唐代開始就成為了民間一種娛樂項目,每年秋冬之際會有鬥鵪鶉的習俗。

雄性鵪鶉生性勇猛,同性之間經常發生爭鬥,別看鵪鶉個頭不大,尾巴不長,但打鬥起來異常的兇猛。鵪鶉落敗之後通常就不會再參與爭鬥,民間俗稱:鬥敗的鵪鶉打敗的雞,指的就是鵪鶉戰敗之後,就會失去戰鬥力,成為無用之才。所以通常鬥敗的鵪鶉會被摔死,或者是成為盤中餐。鵪鶉過去數量繁多,雖然不至於跟麻雀相比,但鵪鶉的數量也是非常多的,尤其是在一些沙灘、河道等一些荒地,鵪鶉會經常飛起一片。

深秋季是捉鵪鶉的旺季,這個時節一來是農閑季節,有了閑暇的時間,二來這個季節鵪鶉由於食材充沛,長得是膘肥體壯正好用於打鬥。常見的捕捉鵪鶉是采用網,幾個人通力合作,有人負責趕,有人負責網。由於過去環境的原因,鵪鶉的數量繁多,一天下來就能夠捉到好多。這些被捉到的鵪鶉被篩選之後,優良的鵪鶉會被留下了養著,那些看上去不佳的則會成為美味的食材。這個時候,把鵪鶉也就成為了農村最為多見的一種娛樂方式。

過去的農村經常會看到有人手裏握著一只鵪鶉,把鵪鶉也有一定的技巧,要把鵪鶉握在手裏,鵪鶉的腿腳伸在下面。鵪鶉的頭會在大拇指和食指環繞中露著左顧右盼的張望。鵪鶉把握的時間長久之後,鵪鶉也就變得不再怕人,會很溫順地被把著。有的時候也會放進隨身攜帶的布袋之中,這種布袋是專門制作而成,布袋的底部通常有堅硬的東西支撐固定,形成一個底部中空上面收縮的形態,鵪鶉被放進去會在底部空間呆著不受積壓,而且布袋還具有保暖的作用,讓鵪鶉在寒冬不受凍。

從唐、宋以後,對鵪鶉的生態和生活習性就有很多描述記載。鵪鶉在開始馴養目的不是為了食用,而是為了比賽鬥,比賽鳴。到了明代之後,又逐步發現鵪鶉的藥用價值。清朝康熙年間貢生陳面麟著有著名的《鵪鶉譜》,該書對44個鵪鶉優良品種的特征、特性分別作了敘述。對飼養各法如養法、洗法、飼法、鬥法、調法、籠法、殺法以及37種宜忌等均有詳細記載。這對發展鵪鶉飼養有著很高的參考價值。

在一般人的眼裏,鵪鶉就是一只鵪鶉,並沒有什麼區別。可在一些專業人士的手裏,鵪鶉就有了玉眼、黑眼、五色鷺、五色順、砂子眼、紅眼等等不同的區分了,據農村老人說鵪鶉有90多種,可見鵪鶉的優劣是有很多品種區別的。把鵪鶉在很多地區尤其是北方地區農村,風靡過很長一段時間,在八九十年代,很多人手裏經常會把著一只鵪鶉,有的家裏會養好幾只,每天按照不同的時間段輪流把。

鵪鶉伸著小小的腦袋,看似非常乖巧地在手裏呆著,但是切不要被鵪鶉這種老實假象所迷惑,每當從袋子裏掏鵪鶉的時候,也是最謹慎的時候,稍不留意鵪鶉就會竄出去一飛衝天。所以沒有把好的鵪鶉是最擔心逃逸的,相比較把的時間較長的鵪鶉,野性就會逐漸地消失,這種鵪鶉會變得比較安分,看上去很乖也不鬧騰,桌子上有飯粒、米粒的時候,把鵪鶉伸過去,鵪鶉就會將其啄食。

隨著時代腳步的進行,把鵪鶉這種民間娛樂,在農村也逐漸的消失不見,即便有些老人還很熱衷把鵪鶉,但由於現如今環境的改變,鵪鶉的數量急劇減少,加上青壯年都外出務工。想去捉鵪鶉也找不到伴了,把鵪鶉這項古老的農村娛樂,也正在逐漸的消失,對此你怎麼看?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