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金錢蟒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皇帝,無疑是廣大男同胞都羨慕的職業。因為,皇帝不僅能威風凜凜地指點江山,還能享受到三千佳麗的服侍。不過,千萬別以為擁有那麼多美女是一件輕松的事,這麼多女人的衣食住行一應開銷,可都是皇帝來買單的。

周制,後宮設內官以贊內治;漢設內官一十四等,凡數百人;唐設六局二十四司,官凡一百九十人,女史五十余人,皆選良家女充之;五代、宋、遼皆略同唐制;明太祖洪武五年,因唐以來的六局二十四司女官人數過多,於是改設為六局一司;到了清朝,清聖祖康熙以後,重新制定施行了妃嬪等級:

皇後,一名。

皇貴妃,一名。

貴妃,二名。

妃,四名。

嬪,六名。

貴人、常在、答應、官女子,人數不定。皇後居中宮,嬪妃居東、西十二宮。

並且,在中國古代,給皇帝當老婆是能領到工資的。

根據《國朝宮史》的記載,明朝時期後宮開銷每年都要耗費不少庫銀:“有明之季,脂粉錢歲至四十萬兩,內用薪炭,巧立名色,靡費更甚。”單單是給美人兒們買化妝品,一年就得花掉四十萬兩,更別提服裝和吃用了。

要知道,明朝時期的宮嬪數量雖然多,但卻無法與大唐相提並論。唐朝皇帝的後宮規模相當大,如李隆基有宮妃四萬人,他每年要花多少錢在女人身上,這恐怕就不是我們能算得出來的了。

那麼,古代宮妃能領到多少工資呢?

以漢朝為例,內宮的工資與外廷的工資是對等的。也就是說,一品夫人的工資和丞相一致,以此類推。漢朝時期的丞相每年能領取四千二百石的稻谷,後宮裏的昭儀能享受到同樣的待遇。也就是說,折合成市斤來看,漢代一個昭儀一年能領取113400斤稻谷。在那個生產力低下的年代,這筆俸祿足可以讓大部分人眼紅。

當然,不是每個宮女都能領到昭儀那麼多的工資。如地位最低的下等宮女,每年的年俸僅有一百九十二石,約合五千市斤。雖然不多,但按人均一斤糧食的標準來看,養活十四個人毫無問題。也難怪,歷朝歷代的靠老百姓都想把女兒送到皇宮裏。

到了清朝,工資已不再用稻谷發放,嬪妃們能領到白花花的銀兩。根據乾隆時期的《國朝宮史》記載,清朝後宮的工資待遇可以劃分為九個等級,依次從太後、皇後直到常在、答應。

作為皇帝的母親,皇太後能領到的工資自然是最高的,每年的年俸為黃金二十兩,紋銀兩千兩。至於級別最低的答應,每年只能領到三十兩的銀子。三十兩看似不多,但維持一家幾口一年吃穿用度綽綽有余。

畢竟,真實的歷史與小說大相徑庭,動輒有大俠拿出幾十兩銀子結賬的場面,只存在於幻想中。

與漢朝的嬪妃相比,似乎清朝宮妃的待遇要差一大截。

可別忘了,除了俸祿之外,她們還能領到其他“補貼”。以綢緞、貂皮等料子為例,每年一個妃子能得到“固定工資”三百兩,朝廷還會發放制作衣服的面料,包括蟒緞、織金、妝緞、倭緞等等,各式各樣名貴的面料起碼有上百匹。在這些名貴布料中,不乏幾十兩一匹的高檔貨,可以說單這些朝廷“補貼”的布料價值都高過了宮妃的基本工資。

然而,宮妃的待遇越好,皇帝就越是愁眉苦臉,這一筆筆可都是白花花的銀子啊!即便在盛唐時期,宮嬪們巨大的開銷也讓李隆基感受到巨大的壓力。若從國庫抽出這筆錢,顯然會讓國庫傷筋動骨。無奈之下,唐玄宗只能另辟蹊徑,建立小金庫,派出太監和爪牙到民間撈錢,榨幹老百姓的油水。

那麼,李隆基是怎麼撈錢的呢?

“有禦史宇文融獻策,括籍外剩田”,派人去城外搜地皮,在查清了戶籍之外的土地,便多獲取了幾百萬貫的金錢。然而,這筆錢卻並沒有像其他稅款一樣充入國庫,而是進了皇帝的私人腰包,成為了他養活宮妃的資本。

宋仁宗時期,皇帝趙禎養的宮妃雖然不多,但每個月都有一萬多貫的支出。寶元年間,國家面臨內憂外患,國庫的銀子已經見底了,趙禎不得不厚著臉皮向宮妃們要錢。如此寒磣的皇帝,在歷史上也算是獨一份了。

比較有意思的是,有些朝代皇帝養不起宮妃時,便會找個理由將她們趕出皇宮自謀生計。找的理由比較有趣,如:皇宮陰氣太盛等等。唐文宗時期,曾一次性將數千名宮女遣散。前面那位摳門的宋仁宗,也曾一次遣散了幾百名宮女。

相比之下,唐憲宗最為誇張,在國家拿不出錢來養宮女時,他準備了二百輛車,將大量宮女遣散,讓她們隨意嫁人。可千萬別覺得這些宮女出宮後恢復自由是件好事,少了國家發放的這筆俸祿,沒有一技之長且失去了青春年華的宮女往往會失去生計,不得不嫁給鰥夫或幹脆墮入青樓以求生存。

參考資料:

【《中國古代後宮嬪妃制度》、《國朝宮史》、《資治通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