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有蜈蚣把它燒死了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編者按:

百余年前,日本著名漢學家青木正兒遊學北京,在街頭巷尾見到了對他而言新鮮的北京風俗,他便延請民國著名畫師劉延年等繪制百余幅風俗圖片,意為留存珍貴資料。在這之後幾十年,因緣巧合漢學考據家內田道夫發現稀貴圖片,於是為這些圖片中的風俗作了文字解說,追溯風俗,道盡北京風俗中的文化內涵。在圖片繪制的百余年後,老北京的有些風俗逐漸消失。

2019年底,這部珍貴的《北京風俗圖譜》終於在中國大陸出版,此書配以東北大學珍藏的117幅圖片,分為八個部分介紹北京風俗。八個部分是歲時、禮俗、居處、服飾、器用、市井、遊樂、伎藝,呈現原汁原味的老北京風俗;雜以古神話、唐詩、宋詞、元曲、清小說,深入解說北京久遠的文化,給大家展現出飽滿的、彩色的、有豐富內涵的北京。

本文經東方出版社授權,從書中節選出廠甸年節、白雲開廟、清明戴柳、彩絲系虎、什剎賞蓮五個小節,圖文並茂,以饗讀者。

編圖|青木正兒

撰文|內田道夫

《北京風俗圖譜》(日)青木正兒編 ,內田道夫解說,劉延年繪圖,張小鋼譯,東方出版社,2019年11月

一、廠甸年節

和平門外的琉璃廠俗稱“廠甸”,從海王村公園到南新華街一帶,古書畫和古玩等市場很顯眼。正月五日到十五日,是這裏的火神廟的吉日,寺院內窄小,但店鋪密集,店員們不停地向客人叫賣。

琉璃廠的開市,所謂廠甸的熱鬧是至今也可以看到的初春的風景,手拿嘎嘎地發出聲響的風車和冰糖葫蘆的人群連綿不斷。

琉璃廠本來是做琉璃瓦的工廠之意,這一帶成為聚集古書古董的文化街,經歷了三個時期。元朝的世祖忽必烈剛剛統一中國時,山西潞安府趙姓男子想要賺錢,把自己的琉璃窯移至元大都,即今天北京西郊的門頭溝,被稱為琉璃渠村,不久就成了生產琉璃制品的官窯。明朝的成祖從永樂四年開始著手大規模營造北京的宮殿,由於宮殿建築所用大量的琉璃瓦從遠距離的門頭溝運送非常不便,所以就在北京南門邊的海王村建了琉璃工廠。然而,到了清朝的康熙年間,北京的宮殿建設也告一段落,門頭溝的官窯足以應付宮廷所需,所以海王村的工廠就廢止了。以後的事情詳見潘榮陛的《帝京歲時紀勝》等史料,琉璃廠進了瞻雲閣這一門樓,院內有官署,院外有廣大的空地,樹木繁茂。過了石橋,西邊的高臺景觀極佳。有一裏左右的街上百貨俱全,販賣古董、書籍的店鋪尤多。從一日到十六日是值得一遊的地方,非常熱鬧。

乾隆年檢的琉璃廠概略圖。

乾隆年間開四庫館,編纂《四庫全書》一大事業發軔,這條街越發充滿活力。從事《四庫全書》編寫工作的學者們下午一回家就拿著寫著參考文獻的書單去琉璃廠,搜尋所需要的書籍。書店的老板們對圖書資料和版本頗為精通,堪稱學者們的咨詢顧問,是幫助他們研究的力量。通學齋的老板孫殿起也是從書店的學徒一步步上來的年輕人,著有《販書偶記》《清代禁書知見錄》《琉璃廠小誌》等。不過其中也有看穿客人的心思、故意擡高價格販賣偽書的書商。

清末小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二回裏,有如下一段意味深長的描述:因為久慕京師琉璃廠之名,便出了客棧,漫步前去。街道雖寬,但滿街上駱駝來往不絕,一刮起風,就黃塵十丈。到了琉璃廠,路旁店鋪盡是些書房、筆墨、古玩等店家。走進一家叫松竹齋的紙店,裏邊走出一個白胡子的老者,拱著手,哈著腰道:“久違了!您一向好!裏邊請坐!”我不覺楞住了。一個小後生送上一支水煙筒來;老者連忙接在手裏,裝上煙草,然後雙手遞給我。接著又送上一碗茶,說“您有好兩個月沒請過來了”什麼的。我初意進來,不過要看看,並不打算買東西。被他這麼一招呼,倒不好意思空手出去了。老者拿出明朝永樂年間大內用的箋紙,說是將近五百年的古貨,五分銀子一張。我就買了一百張,叫他送到客棧。又走到老二酉書店,才一進門兒,店掌櫃就上來套近乎,“哈哈,是甚麼風把您吹來了!我算計著您總有兩個月沒來了。您是最用功的,看書又快,這一向買的是誰家的書,總是沒請過來”。店裏似乎有不少訂購,我問道:“這箱子裏是一部甚麼書,卻值得八十兩銀子?”那人道:“這是禮部堂官李大人買的《品花寶鑒》《肉蒲團》和《金瓶梅》。”我聽了不覺一笑 。

二、白雲開廟

西便門外的道教白雲觀,正月的參拜非常熱鬧。八日祭星,也就是順星日,十八日是神仙會,最後一天的十九日是燕九節。燕九節是紀念明初全真道人邱元清的日子,所以特別熱鬧。也有一種說法,這一天是紀念元代邱處機的。寺院內的拱橋下吊著帶孔的錢,用銅錢投中的話,會帶來好運。橋下有道士打坐,像石頭似的一動不動。

白雲觀原稱太極宮,元世祖忽必烈的帝師長春真人邱處機曾停留在此,因賜名長春宮。明代正統三年改名白雲觀。其後經過補修,直至今日。作為代表華北道教的總寺院盡人皆知,寫著“洞天勝地”四個大字的牌樓裏,並列著雄偉的大殿,三清閣裏保存著道教的古典文獻《道藏》,超過百歲的老道士迎接客人。

《長春真人西遊記》是李誌常記述長春真人邱處機奉成吉思汗之命從山東海濱出發,經過蒙古北部,到達中亞,最後到達興都庫什山的附近拜謁了成吉思汗,就其提問的問題作了回答,然後返回,前後行程三年。

他在燕京

(北京)

逗留一段時間以後,聽說成吉思汗的行宮又向西移,不顧七十三歲高齡和旅途的勞頓,穿過遙遠的撒馬爾罕,謁見了皇帝。途中,他作詩道:

十年兵火萬民愁,千萬中無一二留。

去歲幸逢慈詔下,今年須合冒寒遊。

不辭嶺北三千裏,仍念山東二百州。

窮極漏誅殘喘在,早教身命得消憂。

這首詩表明了他的誌向。

上勞之曰:“他國征聘皆不應,今遠逾萬裏而來,朕甚嘉焉。”對曰:“山野奉詔而赴者,天也。”上悅,賜座。食次,問:“真人遠來,有何長生之藥以資朕乎?”師曰:“有衛生之道,而無長生之藥。”上嘉其誠實,設二帳於禦幄之東以居焉。

不辭萬裏去拜謁成吉思汗的道教全真派的祖師邱處機,在北京被賜予長春觀,死後由弟子繼承其衣缽,一時掀起了與佛教徒對決的佛道論爭。具有這一悠久歷史的白雲觀,從某一方面來看,也可以說體現了在民眾中享有極大影響力的道教歷史。

白雲觀的道士們一心讀經,放棄世俗的享樂生活,在寺院內耕種僅有的一點土地和菜園,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他們排斥奢華的生活,一心追求悟的境地。可是到了清末,住持高仁峒是個深諳世故的人,內廷的人們多為他的弟子。他與李蓮英那樣有權勢的宦官交往,也過問宮廷的人事,寺院成為政治交易的場所,宣武門外的飯館成為他和有野心的官僚聚會之處。

有不少是和高道士有關的傳聞。在寺廟的院子裏借了一間房子的俄羅斯密使攜帶著訪問的使命,用“俄羅斯是世界上唯一和清朝友好的國家”成功說服西太後,正是高道士和李蓮英聯手的結果。這個密談的結果,是後來代表清廷參加俄國沙皇加冕典禮的李鴻章,就西伯利亞鐵道的建設簽訂了秘密條約,其後成為日俄戰爭的原因 。

寺院規模頗為宏大,保存狀態極好,可以參觀舉行各種儀式的大殿、安置神像的大殿、廚房和道士們的大食堂。這個大食堂開飯的時候,會敲響吊在臺上的大約五尺長的木魚。老人堂裏有磚炕,炕上有幾個老道士默默地打坐。

九十八歲的老人,已經沒有什麼感覺,甚為虛弱,連問候都不可能。一百二十五歲的老人,簡直就是活化石。兩眼緊閉,對盆裏堆滿的錢連看都不看。恐怕對喜舍的事一點興趣都沒有了。老人堂的旁邊有圈動物的柵欄,裏面養著豬羊之類。這些動物是施主為了表示放生而施舍給寺院的。動物們不用擔心生命的危險,只要活著就會在那裏一直養著。

十九日真人的生日稱為“燕九”或“閹九”,最為熱鬧。清末學者俞樾在《茶香室叢鈔》卷一裏寫道:

此日僧道輻輳,凡聖混雜,勛戚內臣凡好黃白之術者,鹹遊此訪丹訣焉。

由此可以窺見當時盛況。

三、清明戴柳

春天到來,是柳樹發芽的好季節。清明節是春分後的第十五天,從冬至往後數的第一百零五天。這一天人們做豌豆黃

(豌豆粉加糖蒸熟即是)

等各種好吃的,為祖先掃墓祈禱冥福。婦女們折柔軟的柳枝回來,編成狗等各種形狀,戴在頭上。有的人家用五色紙錢做成幡或蓋子擺在墓前。祭祀結束後,在墓門外燒掉。這叫“佛多”。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是唐代杜牧的詩,詠唱煙雨籠罩的江南風景。清明節是陽歷四月五日或六日,前一天叫“寒食”。春秋時代的晉文公流亡各國,多虧臣子介子推的幫助,然而晉文公回國後,並未報答介子推,因此介子推悲憤之余,就和老母隱居到山裏。文公為了找到他,把山林都燒了。當人們發現介子推時,他已經抱在樹上燒死了。後來人們憐憫他,怕再有大火,在這一天都不生火。唐代韓翃的詩

(《寒食》)

這樣寫道:

春城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禦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

青煙散入五侯家。

迎接寒食的日子,宮禁的柳樹也被春風吹得婆娑搖擺。黃昏時分,宮中新取的火種賜給臣子,也是這一天的景象。頭戴柳枝一事,據說源於唐高宗三月三日在渭水北岸祓禊,賜予群臣柳圈,戴上它可以避毒蠍。也許是感到了柳樹強大的生命力,所以這個時節人們都到郊外踏青。

清明節的掃墓 ( 崇禎本《金瓶梅》)。

在日本作為山水的配景多為松樹,而中國一般是楊柳。從渭水河畔到黃河河谷,對於河谷文化的漢民族來說,楊柳才是他們長期的伴侶。華北平原遭到洪水襲擊,所有的東西都從地上消失。這時堅強活下來的只有漢民族和那些楊柳。只要切下一根楊柳枝插在大地上,從切口就會生根,並成長起來。楊柳這種頑強生命力令人想到華北惡劣的自然環境和封建社會的重壓下,繁衍不息的漢民族才有那種堅強和忍耐力。而最早感受到春天悄然而至的也是農民和楊柳。

說到三月,即使是華北,南墻下也已經照射著陽光,暖烘烘的。雖然有春光明媚的日子,但有時從蒙古高原吹來的寒風惡作劇般地一股氣把春天的明媚吹得無影無蹤。說到春天,家家煙囪冒出的白煙被風吹得一縷縷,槐樹梢上的烏鴉叫著“冷啊,冷啊”,人們穿著厚厚的棉衣,被呼呼的寒風吹著急急趕路,這樣的華北春天不 知不覺就過去了。但是,對於本來就是風媒花的楊柳來說,強勁的風看上去算不了什麼。

華北的楊樹,最常見的是和樺樹相似的響楊。日本的樺樹稱為毛白楊,這種樹只要一起風就嘩啦嘩啦地響。那是樹葉翻動的緣故,所以名叫“響楊”。與此相似的還有像樺樹那樣有著粉白色樹幹的白楊,常常三三兩兩地生長在郊外的耕地旁。這種樹從歐洲地中海南部到西伯利亞都有分布,所以逃亡到中國的俄羅斯人或法國人每當看到這種樹,大概難以抑制思鄉之情吧。另外,柳樹一般是絳柳,種植在路邊、宮殿、廟宇等處。自古以來其形狀稚拙,受到人們的喜愛。清代的左宗棠從玉門關到烏魯木齊,“新栽楊柳三千裏,引得春風度玉門”,就是這種西北路途兩側的柳樹。其他還有垂枝柳、垂柳、清明柳、吊柳、垂絲柳,越過廟宇的高墻婀娜搖擺,楚楚動人,這種景象隨處可見。從前隋煬帝築大運河的堤防時,在兩岸栽滿了柳樹。唐代詩人杜牧在詩中寫道:“夾岸垂柳三百裏。”據說,日本的垂枝柳是從中國傳來的。

四、彩絲系虎

五月五日是菖蒲節―蒲節―端午節。家家門前都掛著菖蒲和艾蒿,門上貼著五雷天師的護符、鐘馗的像和五毒符

(驅魔的彩色印刷的紙)

。女子用花色的碎布做成小虎和葫蘆,再縫上色帶,戴在頭上或戴在胸前。這叫“長命縷”,相當於日本的香荷包吧。男子用雄黃酒

(含有硫黃的藥酒)

在額頭上寫一個王字,據說這可以避開五毒

(蛇、蛤蟆、蜈蚣、蠍子、蜥蜴)

,這一天在佛像前供粽子和水果。

這個季節的食品有櫻桃、桃、杏等水果,還有粽子和五毒餅,用於互贈禮品。粽子是糯米和棗混拌在一起,用嫩竹葉包成三角形蒸好,蘸上砂糖吃。五毒餅是和好小麥粉,將其切成煎餅形,包上白糖餡,然後煮好。粽子是祭祀五月五日投身汩羅江的屈原而出現的食品。崇拜鐘馗像是從前唐玄宗生病時,夢中出現大鬼捕捉到惡鬼,然後吃掉了它。大鬼自稱鐘馗,以前參加科舉考試落第,因而自殺。玄宗夢醒後,病就好了。因命畫家吳道子將夢中所見鐘馗繪成圖像。本來這是民間傳說,鐘馗與終葵發音相同,本意是辟邪的有魔力的槌子。

鐘馗圖 (《中國民俗誌》)

五月五日的早上,一捆菖蒲和艾蒿的枝葉會插在門上,晚上取下,將菖蒲扔掉,艾蒿則曬幹後收起來。這是為了給出生的嬰兒第三天洗澡的儀式時使用。作為驅魔物,有紅紙做的五毒形狀的折紙,還有粘在白紙上的精巧的葫蘆、盒子、鐘馗等剪紙,買上這些東西貼在門和窗戶上。端午節過後,讓這一年的災禍和紙都一齊走了似的,把這些東西扯下來扔到路上。

端午節期間,孩子們戴上穿有小繩的護符,小繩上有櫻桃、紫色和白色的桑葚、蒜,以及不同顏色的黃瓜和茄子,還有騎著老虎的少年,以及帶有黃色穗子的葫蘆

(葫蘆裏有一個放滿了香的小布袋,這叫“葫蘆花兒”)

。然後買上木板印刷的黃色牌子,貼在門上。畫著帶羽毛的蜈蚣

(華南有毒的蜈蚣是帶羽毛的)

等五毒正要被老虎吃掉的情景,據說那虎就是道教教祖張天師。從一個圓盒子或者葫蘆口冒出不可思議的煙把五毒罩起來,像是用吸塵器吸起來的灰塵那樣,被吸進去再也出不來的情形。這些畫都是用黃紙印刷的,因為宗教性的裝飾都是黃色的。另外一般的畫裏畫著非常粗糙的判兒的像。他通常是亮出魔劍,向著一只蝙蝠怒目相向,並且胡須也倒立起來,這叫“喝福來遲”―呵斥福來得晚了的一幅圖,因為幸福的“福”和蝙蝠的“蝠”發音是一樣的。這個判兒就是鐘馗,畫的上方有張天師的印記。人們相信它可以驅除所有的鬼和家中的毒氣。在中國有很多吉祥的畫和圖案,這個判兒的畫也是其中之一。收集這些吉祥畫並且加以說明的有野崎誠近的《吉祥圖案解題》。

端午節時,在南方還有舉行盛大的賽龍舟的習俗。這也是從前一直流傳下來的,屬於季節性的健康運動。這一天與中秋和年末的舊歷年算是三大節日,正值商店的季度結算,所以顯得格外繁忙。

五、什剎賞蓮

城北鼓樓大街的西邊有什剎海。北邊的德勝門一帶向東南,到西海、後海、前海都連接著。但通常把前海叫什剎海。所謂什剎是十個寺院的意思。那一帶有不少親王的宅第或者名園。明代文人李東陽,字西涯,他的家也在北岸一帶。

這一帶,每年一月到六月賞蓮的人們就紛至沓來。北岸一帶的風景最美,柳樹垂著綠絲,與婦女的紅衣交相輝映。小攤兒一字排開,在搭著葦席棚的茶館可以吃到時令食品。

這裏雖為城市中心,卻沒染上濃厚的城市氣味。是一塊大自然的處女地,分前海、後海,有地藏庵、菩薩庵等等。據北平人說是“九庵一個廟,接河不接道”的種種民間傳說,這裏不便贅敘。這裏柳樹很多,當每年夏天荷花開時,就充滿了北平平民嗜好的玩意,如唱大鼓詞的、跤的、變戲法的、賣膏藥的以及拉西洋景的洋片等,這時比“天橋”都熱鬧多了。北平人喜歡喝茶,這兒賣大碗茶的很盛行,兩大枚的、一枚的。也有用木條和蘆席搭的茶棚子,裏邊不但賣茶,即酸梅湯、汽水、冰激淩兼而有之,尤其是“酥肉”“八寶蓮子粥”是“什剎海”的名產

(魏兆銘《北平的公園》,《北平一顧》所收)

蓮池 (《詩余畫譜》)

什剎海是明代初期所造,據說清代的西太後也喜歡站在小山上欣賞柳樹成行的蓮池,在柳蔭裏嘈雜的蟬鳴聲中,漫步遊覽。這大概是它有漫長歷史的緣故吧。

這裏有露天的表演,在平地的周圍排著細長的凳子,看熱鬧的人可以在那裏坐下來觀看。一班藝人像馬戲團的人那樣互相戲弄,像說相聲似的互相掐,逗得客人笑個不停,然後討要若幹小錢。在這裏,用他們的話說,買賣就是“在地上賣”。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客人把錢扔在地上,然後他們從地上把這些錢拾起來。然後看熱鬧的人圍成一圈兒看變戲法。魔術師先從簡單的開始。數珠啦酒盅啦消失了,隨著客人越來越多,逐漸表演一些難度較高的。年輕的助手一鳴鑼,魔術師就唱起咒文。把一只小白鼠扣在茶碗裏,“啪”的一下打開,從裏面跳出來一只綠色的青蛙。然後拿一個空罐子給大家看,裏面確實是空的。用一頂破帽子蓋在上面,看著看著從裏面爬出一條二尺長的蛇來。然後,重量足有六百匁

(譯者註:匁是重量單位,一匁=3.75克)

的一只白兔,把蓋在地面的罩子拿起來就從裏面跳出來;或者是把布掀開,出現了一個一尺左右的玻璃魚缸,裏面遊著兩條金魚。真是不可思議。

茶館裏賣的蓮葉粥,是把粥煮成糊狀時,用蓮的大葉子蓋在鍋上,那種蓮葉的香味就浸透到粥裏了,粥裏加上糖,晾涼以後出鍋。蓮子粥是將煮好的蓮子攪拌在粥裏,另外還可以把葡萄幹、西瓜子、核桃仁等拌到粥裏,再加上白糖、黑糖即可。

本文摘自青木正兒編《北京風俗圖譜》,經東方出版社授權刊發。

摘編 徐學勤

編輯 徐偉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