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見買核桃周公解夢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前不久,今日頭條聯合中國日報,一同發起#我的中國故事#征集活動,收到1465位網友的故事。

其中,有人為美麗的風景駐足中國,在異國開啟了32年的教育事業;有人被“辣”吸引,變身“辣椒官”在全球各地推廣中國飲食文化;也有人自駕環遊中國,參與扶貧助農活動,親自感受了中國扶貧助農計劃有多麼了不起......

我們精選了6位頭條上“老外”的回答,帶你看看他們眼中的“中國故事”。

1.被廈門的風景吸引,成為福建省第一位拿“綠卡”的外國人

頭條用戶:@不見外的老潘

1988年,得知廈門大學接收外籍學生的消息,我與家人一起來到了這個美麗的島上。廈門美麗的風景與淳樸民風深深吸引了我,4年後,我申請了中國的永久居留權,成為福建省第一位拿“綠卡”的外國人,也由此開始了我在中國的生活,如今我在廈門大學管理學院任教,在中國做教育32年之久,親眼見證了中國高速發展。

今年,我也經歷了中國新一輪的人口普查,體驗到了大規模而有效率地推進。正因我所看見的中國是這樣的美好與團結,我更被鼓舞著去訴說這裏的故事。

前幾天到茶企參訪,實地了解中國茶文化,品茗茶香,學到了不少品茶小知識,認識了一群誌同道合的朋友。通過參觀茶葉店,我發現小小的一罐茶葉,竟然需要那麼多道工序才制成,衝泡過程有那麼多講究,中國的茶葉有那麼多品種,不得不再一次感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此行也讓我更加愛上喝茶,以後飯後學學朋友們來一泡茶了。

2.我為“第二故鄉”重慶送了三次醫療物資

頭條用戶:@麻辣盧卡

我是一名意大利人,因為深愛中國“麻辣”文化,卸任“外交官”後,以“辣椒官”的身份開始在全球推廣中國飲食文化。

在今年新年之前,我本來已經跟我的老婆到了沙特,享受著難得的愜意和陽光,但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一下子從休閑的氛圍中跳了出來。在國內的兄弟朋友、同事們怎麼辦?左思右想後,決定放棄跟老婆的甜蜜時光。

回到國內,確保身邊認識的人都沒問題後,開始動用全球的“朋友圈”,跟成立於羅馬的“世界辣椒聯盟”一起為中國募集資金和口罩。克服了各種困難後,給我的第二故鄉重慶,捐贈了9萬人民幣的抗疫物資:

2020年2月27日,我購買的首批500件醫用隔離服,通過重慶市慈善總會捐贈給了疫情防控指揮部,統一調撥至抗疫一線。

2020年3月13日,第二批由團隊購買的5500只口罩從海外到達重慶,通過重慶市慈善總會捐贈給重慶市萬州區,由其協助統一調撥至萬州區抗疫一線。

2020年3月17日,第三批130件醫用隔離服到達,調撥給了重慶支援湖北孝感的醫療隊。

終於,我為我的第二故鄉抗擊疫情出了自己的一份力,我會永遠為這個事感到自豪!

3.在蘇州生活22年,用“快樂”幫助6000多名孩子

頭條用戶:@艾哲羅在蘇州

我是艾哲羅,一個伊朗裔芬蘭人,今年是我和妻子來中國蘇州的第22年。1974年我加入諾基亞公司,任職副總經理30年,1998年被派到蘇州工作,從此結下了與蘇州的不解之緣。

今年受疫情影響,我和妻子都沒能回芬蘭,我們在中國感受到了中國對疫情防控極強的執行力,再一次證明了這個國家對人民生命安全健康的重視程度,我們很榮幸能住在中國。

我和妻子都非常喜歡中國,特別是蘇州。我們在蘇州的平江路開了一家“芬蘭之家”西餐廳,我們的宗旨是分享快樂,促進芬蘭與中國文化的交融,所以現在以自己的餐廳作為“快樂”基地,定期舉辦英語角、打鼓演出、pizza體驗等活動,並將部分收入用於慈善。如今,幫助超過6000名來自不同學校的兒童,我們希望能盡自己的綿薄之力給到需要幫助的人,希望更多能感受幸福、快樂!

4.自駕環遊中國親自感受扶貧助農

頭條用戶:@俄羅斯環環

這周在貴州六盤水參加助農扶貧活動,親自感受了中國扶貧助農計劃有多麼了不起。

當地政府引入專業公司,把當地小眾水果刺梨做成大眾健康飲料和快銷食品,通過電商銷售到全國。刺梨需求量大了, 當地的果農收入也自然提高了,而且幫助當地中老年留守人群解決了就業問題。

我真希望我的祖國俄羅斯也能學習一下中國助農扶貧的經驗,去年我去西伯利亞偏遠地區自駕,那裏遍地都是野生藍莓,公路邊上隨處可以采到。當地村民采完藍莓,也只能站在路邊賣,沒人幫助他們把農產品產業化規模化。我們路上遇到一位二十幾歲的小夥子,他每天冒著生命危險(熊出沒地區)往返騎50公裏去采藍莓。

5.來北京留學是我最開心的時刻之一

頭條用戶:@意大利女孩善美

自從上小學的時候,中國一直深深地吸引我:我媽媽是個建築設計師,在家收藏大量建築和藝術書,最喜歡中國的藝術,小時候就經常給我看書上那些漂亮的照片。就這樣,我自然而然地愛上了中國文化。

在我老家,過18歲生日,所有孩子都會花很多錢搞一個大型的生日派對。而我選擇去旅遊,中國就成了我的18歲禮物!親眼看到這個遠遠的國家,了解其與西方截然不同的風俗習慣,讓我下定決心,決定高中畢業後要實現我的夢想:上大學要學中文,以便有一天能去中國生活。

讀研後,我拿著一筆獎學金,跑到北京留學。留學那年是我這一輩子最開心,最精彩的一年,天天感覺跟做夢似的。那年我也認識了我的另一半,一個幽默帥氣的東北小子。為了他,讀完書還在北京找了一份工作,我們幸福地在那生活了兩年。

不過孔子說:父母在,不遠遊。當我父母過了60歲生日,我就知道該回去了。在北京生活的三年當中,我交了很多朋友,經歷了很多新鮮的事情,學會在一個陌生的地方生存並融入當地社會,變得更成熟。雖然三年時間不長,但在這短短時間內北京成為了我的家,對它感情很深。

我的伴侶跟著我來了意大利,雖然離開了,我的心中還有中國——我這一輩子的第二個家鄉。

6.穿梭北京胡同,“中國通”感受原汁原味的文化生活

頭條用戶:@德國人Leo樂柏說

1984年,我第一次來到中國,結束北大的學習生活後,我利用最後兩個星期去了很多地方,後來成為朋友們眼中的“中國通”。現在我住在草園胡同,喜歡北京的生活,也喜歡北京的市場。體驗潘家園市場的煙火氣,感受南鑼鼓巷的京味兒,在紅橋市場上花30塊錢買核桃,也看幾十萬塊錢的珍珠......穿梭北京胡同,感受原汁原味的文化生活。

2020年對我來說,是很“二”又很“靈”的一年。它從某些方面確實帶來了很多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難,但同時也有一些新的機會和靈感。2020年元旦,玲子和我在柏林裝好行李準備飛回北京。我們跟爸媽、弟弟一家度過一個美好的聖誕節。當時飛回中國,就沒想到一年都沒有機會再回德國。

不過,我自己的運氣應該算還不錯的。我和玲子,我們的親戚和朋友都沒有生病。工作雖然受到很大影響,但是我能調整,還能湊合下去。很好的事情是玲子和我不會待在自己的郁悶裏,我們利用危機來考慮能做什麼有意義的事情。她做過導演,而我喜歡上舞臺,所以開始做短視頻了。

一開始當然沒法判斷做自媒體會不會成功,短視頻是新愛好,同時也當作新的事業。現在做了九個月,拍了120多個視頻,每天跟大家在評論區交流,一直在找自己喜歡的視頻內容和風格。我喜歡這裏,有很多真誠又可愛的網友們,雖然大家相隔得特別遠,但是頭條讓我們又可以這麼近。

記得有一次分享了吃米粉視頻,一個網友留言說:我在高速上修路呢,看到你吃粉,感覺咱倆好近!

還有一個學青島方言的視頻裏,一個海外的讀者告訴我,漂泊在外的他居然聽到了鄉音,激動不已,還通過評論為鄉親們祝福。

我們把2020變成了有意義,有收獲,也有成就感的一年。2021當然要繼續努力!

此外,這幾位在中國生活幾十年的外國朋友,還會陸續在今日頭條上,以外國朋友的視角,帶領大家體驗地道生活與中國文化:

@不見外的老潘,探訪廈門茶企體驗中國傳統茶文化;@艾哲羅在蘇州,與國家級評彈演員合作《楓橋夜泊》;@麻辣盧卡,親身帶領大夥品嘗“麻辣”火鍋;@德國人Leo樂柏說,穿梭北京胡同、拜訪捏面手藝人大師,體驗老北京的傳統文化記憶。

外國人中國城,只要您愛中國文化、熱衷於創作,就點擊這裏→“超級老外”招募計劃,將你的故事告訴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