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被爸爸跟蹤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中新社香港1月21日電 題:香港“發夢人”與“解夢人”共鑄3D針灸銅人 研發“人體導航”

中新社記者 索有為

提起針灸銅人,了解中醫的人自然會想到1000年前宋仁宗趙禎詔令翰林醫官院醫官王惟一鑄造的“天聖銅人”,它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針灸銅人。

“中國針灸是博大精深的學術,我們希望讓人們知道怎麼樣針灸,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人們看見所謂的‘針灸銅人’。”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會榮譽會長、香港醫學博物館基金主席余秋良中西醫生日前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慨嘆,真實精準版的針灸銅人在現實中實難尋覓。

余秋良是香港知名的中西醫都註冊的醫生,致力於將中西醫結合在一起幫助病患者康復。“針灸即使是在西洋也是很接受的,更加是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如果能用科技手段把古代的針灸銅人表現出來,一定是一個很好的媒介。”余秋良說,這個夢想多年前就在他心中生根,他也把自己笑喻為“發夢人”,而實現這一夢想需要一個誌趣相投的科技人才。

“我和唐博士在醫學博物館有很多機會遇到,後來發現他是一個很頂尖的人才,於是我就找他來。我是發了一個夢,他幫我來解這個夢。”

余秋良提及的“唐博士”是東區醫院醫學物理學家唐嘉信博士,唐嘉信與同事在2013年合力改良微創手術用機械人的立體視像系統,使醫療團隊做手術時更加揮灑自如,其科技發明獲得多個獎項。

唐嘉信在受訪時表示,一個空軍機師要學習開飛機,他一定要經過練習模擬飛機,而無論是西醫還是中醫都一樣要找一個模型去練習。而在當下的實習中,需要現代科技來輔助。

“針灸銅人在1027年的北宋就有了。1000年之後的今天,社會已經進步了這麼多,不可能再用同一個方法去做個一模一樣的銅人,所以就想到用一個虛擬真實的方法去做。”唐嘉信詳細介紹了他的研制過程,他和團隊通過立體掃描和電腦斷層掃描做出來人體模型,然後再立體打印出來。其中,余秋良等中醫師的專業確保了傳統經絡和穴位的準確位置,“這些穴位是在立體空間裏、三維空間裏畫的,前後畫了7次才完全到位,他們畫得很辛苦,我們也看得很辛苦”。

在打印真人版的銅人時候,唐嘉信要一步一步解決技術上的問題,歷經四個月的每天24小時打印後,六尺高的銅人終於成型。3D針灸銅人打印出來之後,唐嘉信用AR軟件做出穴位,配上定位系統、紅外線發射器,通過跟蹤系統來檢驗識別穴位的準確度。

在東區醫院的培訓中心樓裏,唐嘉信向中新社記者展示了他研制成功的3D針灸銅人,“我們將很多病例放上3D針灸銅人資訊系統,讓更多的人認識針灸、穴位與某些病是有關系的。第一,我們可以教育大眾。第二,我們與三間大學在討論,可不可以把3D銅人放到課程裏”。

“因為我自己也在學中醫,特別是學針灸很悶的,不過有銅人可以觸摸,用一些聲音提示經絡和穴位,是互動的效果,這和對著一本書讀的一維溝通差別很大,我自己感受得到的。”唐嘉信說。

余秋良表示,宋朝皇帝之所以在1000年前就讓人做銅人,是因為那時有很多穴位謬誤,做銅人的第一點就是標準化;而借助現代科技和醫學手段打造的3D針灸銅人,已經是多層次的“人體導航”,這對中西醫來說都一定很有幫助。

“雖然我們是發夢,但香港創新及科技局是資助我們的,我們用自己工作之余的時間去做,希望可以一直演化。我們的理想當然是很高的,現階段主要是希望能夠在醫學教育方面多花一些功夫。”余秋良說。

剛剛問世的3D針灸銅人已得到業界的好評。港島東醫院聯網總監、東區醫院行政總監陸誌聰連用了兩個“很興奮”來表達他的認同。

“我相信3D針灸銅人其對下一代醫療服務的發展以及對醫務人員的培訓是很正面甚至是突破性的作用。”陸誌聰表示,香港發展中醫和中藥相對於西醫來說是慢的,過往20多年有很多不同的專業人士、團體、大學、包括政府都有推動。特別是在針灸方面,3D針灸銅人的發明會推動得再快一點。(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