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侄女頭上生虱子了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她坐在審判臺上,恬靜中帶著些許“鋒芒”。從一名法學生成長為一名女法官,6年的法院人生,她以90後的青春繪就芳華底色,用黨員的初心傳遞司法溫度。她就是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民法院(原江幹法院)民三庭審判員姚璐。

“十分尷尬”

姚璐是湖北荊州人,2015年之前,一直與楚天荊水朝夕晤對,後來她到了杭州,與一城山色半城湖相逢,讓她聯想起家鄉的景色,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情愫在她心中紮根。

但是,她與杭州景色相遇的新鮮感正如火熾熱時,方言卻給她來了一個下馬威。她剛到民二庭第一次做筆錄時,遇到的當事人是位只會說杭州話的老大爺,和法官交流了一個小時,姚璐只記下五行字,這讓她感到窘迫,最後只能央求法官幫忙把對方說的話重復一遍,這才補完了筆錄。

“十分尷尬。”姚璐回憶起當時的窘態。她對杭州方言的印象是急促、快速,咬字發音和荊州方言大異其趣,“能聽懂一點,但又不太確定。”面對嚴肅的法律工作,她自然不敢輕易將當事人的話記錄下來,擔心自己萬一聽錯了會損害到對方切身利益,她下筆自然顧慮重重。

為了攻克方言關,她和自己較上了勁,成為了本土方言新聞《我和你說》的忠實觀眾,前輩朱學軍法官參加錄制的“和事佬”節目,她也一集不落。平時,在食堂、在庭外,聽到同事們用杭州話交流,也會留心一二。經過一段時間的熏染,她總算成功穿越杭州話的迷霧,重新站在了聆聽當事人心聲的起跑線上。

“墻倒了便是橋”

從2015年到2020年,姚璐參與辦理案件1841件,其中,家事糾紛341件。對家事糾紛的熱衷不是辦案數字的疊加,其背後是心細如發盡心工作的結果。尚未走進婚姻殿堂的她近距離接觸著婚姻和家庭的“人間煙火”,體味百態人生,在煙火氣中不斷成長。

2019年,一起撫養費糾紛案當事人-———莘莘走進了姚璐的視野。剛滿18歲的莘莘,第一次見姚璐時,全身透著輕蔑和冷漠,眼神中帶著與年齡不符的冷淡和孤獨。審理發現,莘莘上小學時父母離異,她被判給父親,父親去世後由其叔叔撫養。因撫養費問題,莘莘將母親告上法院。

通過庭前調解,莘莘母親認為莘莘現在讀高三,願再延長一年的撫養費。到這裏,調解成功了,但孩子的冷漠、母親的無奈、叔叔的激憤——仿佛玻璃樽上的裂痕,讓姚璐難以平靜。

在交流中,姚璐打開了莘莘的心扉。她發現莘莘對母親有隔閡甚至仇視,源於她認為是母親當年棄病重的父親於不顧,從而造成父親早逝。但莘莘母親表示,當年也曾悉心呵護這個家,由於是外地戶口,居無定所,經濟困頓,撫養費只是到2019年莘莘成年了才沒給。而在承擔莘莘撫育責任的叔叔眼裏,莘莘既是侄女也是女兒,他也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和情感。

面對三方的訴求,姚璐需要在情與法的平衡中找到破解之道。通過不斷的溝通,她讓莘莘逐漸認識到,母親並沒有拋棄女兒,叔叔也一直在付出。“你能完成高中學業,走向大學校園,有媽媽的資助,也有叔叔的照顧。”姚璐還在她叔叔和母親之間進行疏導,雙方關系有所緩和,莘莘也能夠專心學習了。

現在,莘莘進入了大學生活,在一個新的城市開始適應新的環境,認識了新的朋友。“墻倒了便是橋。”莘莘在給姚璐的留言中這樣寫道:“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事審判承載著家庭關系修復的責任,栓系著每一位家庭成員感受法律溫度的機會。”姚璐說,關註案件背後的故事、弱勢群體的權益及親情裂痕的修復,讓更多家庭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義,這也是她在家事審判研學之路的價值追求。

“恰是青春奮鬥時”

2020年10月,姚璐如願披上法袍,和同批進法院的姐妹在法徽下比心合影,臉上初出學堂的青澀已褪去,蛻變成功的是法院人的成熟與理性。姚璐回憶穿上法袍的那一刻:“在夢想如願實現後,我冷靜地提醒自己,要帶著敬畏之心對待這身法袍,不要忘記一槌千鈞的分量感。”

在姚璐的辦公桌上,有一本已經被翻爛了的記事本,每個日期後都密密麻麻地記滿了當天要見的當事人、待處理的案件及送達判決、審結案件等事項。仔細看,在2021年5月裏,姚璐每一天都安排了工作,包括周末和假期,而且帶班工作項目已經排到了6月底。日復一日的忙碌,姚璐卻很“享受”,“恰是青春奮鬥時嘛”。

隨著辦案日久,除了正式開庭,姚璐堅持坐下來和每一位當事人“聊一聊”,她開始慢慢理解,那些看起來“難纏”的當事人,其實是將小半輩子的悲喜和人生的苦樂“纏”進了案子,希望法官能為他們開解。

2020年12月,一位來杭務工的小夥子因出租房燃氣熱水器年久失修,一氧化碳中毒變成了植物人,他年邁的父母將房東起訴至法院。

而房東面對高額賠款束手無策:“我老媽在住院,小孩要上學,我怎麼弄?”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專找苦命人,一個意外讓本不富裕的兩個家庭雪上加霜。姚璐悉心調解,促成房東同意盡快賣出手中的一套房屋,以售房款作為賠償款,原告方也在賠償金額與日期上作出讓步。

“給你添了不少麻煩啊!”原告方老夫婦的背影已經有些傴僂,他們向姚璐道別:“我們年紀大了,還是相信法院、相信法官,謝謝你啊,小姑娘。”

點擊回顧:見證——百年百場人物采訪 ↓↓

觀歷史·歲月老人傳

謝覺哉:“不看案卷,還要最高人民法院幹什麼?”雷經天剛宣判黃克功死刑,就收到了毛主席的來信“一女三嫁案”,馬錫五是這麼判的黨鴻魁:“咱們邊區的監獄,就是學校”他曾當眾釋放7例“二流子”人犯,被老百姓譽為“奧青天”習仲勛:把屁股在老百姓這一方面坐得端端的王子宜:法庭審判可以多吸收人民來旁聽從童養媳到黨史上首位女庭長,她勇闖險地抓捕叛徒,就地槍決!英雄秦紹勤,開膛剖肚在北門,寧願自己死,也不連累人。那個在村頭調解爭水糾紛的人,是人民政權的第一任“首席大法官”他被“一磚頭打到延安”,毛主席風趣地感謝國民黨特務紅色司法的多個“第一”,都與這個人有關面對家人反對入黨,19歲的他說:“信者不懼”

愛豆

憶往昔·開路先鋒談

憶往昔紅色中華反貪第一大案,打掉的老虎是“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法大校名中“政法”誰提議的?有何深意?可能是最被“低估”的法科學人,卻不該被遺忘剛解放,婦女慘遭迫害的案件為何時有發生?一份報告催生婚姻法手持任狀,孤身赴任人民政權第一個省會城市法院軍法上將!他是迄今為止唯一一位70年前,他主審的大案判決書全文在報紙公布

把培養新人當成光榮任務,楊秀峰身後不留骨灰

“偽法院即日停止活動,所有權力歸由華北人民法院!”

愛國無罪,他是營救“七君子”的少數民族大律師

刑法剛剛實施就不照辦,誰還相信我們會依法辦事?

將國民黨絕密文件交給周恩來、協助運送電臺……後來受邀出席開國大典

親歷七位最高法院長,他有何感悟?

王永成:在死刑復核一線奔走三十余年

傅旭梅:一個人和他的時代

費宗祎:“參與起草民法典,今生不枉此行”

沈關生:曾參與1956年審判日本戰犯的他,後與經濟審判工作結緣

蔣誌培:從“北大荒”知青到知產司法保護“尖兵”

蔡小雪:27載激流勇進,行政審判的守望者

高貴君:“最高法院辦理的刑案,必須讓人挑不出毛病”

看今朝·時代楷模講

“我沒事,就是想聽聽你的聲音”

17年前“老鐵”,迄今滾燙!

“姜姨”來了

馬彩雲法官離開5年後,她身邊的人這樣說……

桑曲一滴水

周春梅:“說實話,幹實事,脊梁不彎”

魏晶晶:紅土地上的“孺子牛”

18年前重返墨脫,如今他怎麼一點兒都沒變?

方金剛:用生命踐行著人民司法為人民的誓言

是什麼讓他放棄當鄉鎮領導,選擇從書記員做起

這是一個關於青春的故事

下鄉歸家,燙衣竟然燙下來十幾只虱子!

翻開李慶軍的19本日記,我們好想他

被人持斧威脅、火燒家門、黑磚砸窗……這位新疆法官為何說“我不怕!”

宋魚水何以成為宋魚水?

被稱為“生死判官”、刑事審判“掃地僧”,他卻自評很普通

原市政協副主席謀殺交通局長一案,他是怎麼判的?

黨校學習中誕生的“法庭上的獨孤九劍”

與“老賴”博弈、不懼死亡威脅……這位80後執行法官為何這般血性?

窯洞裏,她俯身去摸當事人傷殘的雙腳……

從軟件項目經理到金融法院法官,“兩捐骨髓”的愛心法官為法治代言

案件延期了,庭長卻再也沒回來

是什麼讓外省的群眾慕名而來,點名向她求助解決自家的煩心事兒?

被弓弩、毒箭和柴刀威脅,這位法官一開始害怕,後來……

“老兵”永不謝幕

步履不停“興利”不止的背篼法官

他為當事人要回“救命錢”,當事人想給他捐腎

20年法官生涯,懷揣“俠女夢”的她為何心中有“三怕”?

16歲少年嘴叼香煙,用“他該死”開場介紹作案經過,詹紅荔卻這樣做……

陳海儀:為乘風破浪的孩子們保駕護航

陳遼敏:現代法官更要走好“網上群眾路線”

來源: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

作者:方路祎|編輯:熊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