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玉璽上的龍復活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名館名家匯聚一堂,偌大的會場,成了文物復活、文藝復興的超級課堂。

文 | 孔冰欣

9月24、25日,“2019上海對話——藝術開啟未來”高峰論壇在上海自貿區舉行。事實上,今年論壇已開展到第五屆,儼然是自貿區一張極重要的文化名片了。而本屆“上海對話”的一大看點亮點,毫無疑問,是新增的“國際博物館論壇”主題日環節。盧浮宮、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法國國立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館、蘇州博物館、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丹佛藝術博物館、上海歷史博物館……名館名家匯聚一堂,共話展覽策劃、空間美學、文創開發、生存之道,偌大的會場,瞬間成了一個文物復活的課堂,過去、現在與未來,因為同一個載體的聯結,增添了幾分高遠的夢幻之感。

法國盧浮宮外交關系顧問——AlbertoVIAL發言

關鍵詞提煉:守護

· 中國是羅浮宮最大的遊客客源國之一

· 大部分的展品都被收藏在盧浮宮地下室的倉庫裏,被展出的是少數

· 2007年3月,法國與阿聯酋簽約合建“阿布紮比盧浮宮”。該館使用巴黎盧浮宮的名稱,並會租借巴黎盧浮宮以及其他法國博物館的藏品,租借期長達三十年。阿布紮比盧浮宮建築占地2.45萬平方米,展廳設計遵守傳統阿拉伯風格

· 羅浮宮在多國舉行專業文物修復培訓,在輔助修復該國文物上貢獻力量

· 參與因戰爭、災患而導致的損壞文物的修復工作

風景宜人的阿布紮比羅浮宮

■ ■■■■

從兩河流域的珍品到古代中國的寶物,阿布紮比羅浮宮館藏頗豐

南京博物院副院長劉文濤發言

關鍵詞提煉:分享

· 南京博物院在改擴建的過程當中,通過分眾化的設置,保證了不同年齡、不同需求的觀眾的興趣,使其皆有所獲、皆有享受

· 一院六館。歷史館講述江蘇古代文明;特展館介紹獨具特色的展品;藝術館按照藝術品的分類展出。此常規化的三館之外,另有非常規的探索性三館:非遺館、民國館、數字館

· 其中,非遺館有手工藝人在現場秀才藝;每天下午,老茶館上演傳統戲劇節目,死忠粉會提前數小時趕到——到茶館來聽戲,已成為他們的生活常態

· 臨時展覽繁花繚亂。有立足於考古發現的,如“瑯琊王展”闡述南北朝歷史背景。有立足於以當代視角觀照傳統文化的,如“觀香展”帶你觀香、品香、賞香,悟香;琴棋書畫詩酒花,通過再現士大夫喜愛的生活方式,讓觀眾得到啟示,使傳統和當代發生關系。有立足於對比聯想的,如“法老·王”展覽,埃及文物和漢代文物對比;“帝國盛世”展覽,俄羅斯文物和清宮文物對比;還有“雙城記”展覽,南京古城和愛丁堡作對比……

觀香、品香、賞香,悟香

▲彼得一世玉璽

▼乾隆皇帝“古稀天子之寶”

浙江省博物館副館長蔡琴發言

關鍵詞提煉:江南

· “江南生活美學”展覽,從地域文化到全球化

· 地緣與普世。策劃理念:浙江是吳越文化的發祥地,江南的韻致、審美、品位,時至今日發揮著巨大的影響。從古琴“彩鳳鳴岐”到趙孟頫的《吳興賦》,館藏經典文物觸發靈感,詩歌、書畫元素貫穿展覽始終。以古人業已悟出的對“美”的概括總結,在對外巡展時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文化

· 古典與當下。不僅要文化自信,更要文化他信。在當代藝術創作中置換出古典精神,告訴人們有些東西是相通的。展覽布置上,點綴織錦、棋枰、折傘等意象,錢塘富麗、窗夕對弈、平湖秋月之暢想,自然顯現

· 開放與精致。一個展覽主題,根據不同國家、不同場合,根據當地民俗文化,做體貼本土視角的小小改動。如俄羅斯酷愛紅色,故引入《牡丹亭》的場景;保加利亞把纖維藝術玩出花樣,便順勢添加一些纖維藝術的山水作品……

· 參觀與傳播。鼓勵參與,在活動設置上突出匠心。如臺東開幕時,現場進行“封茶儀式”,嘉賓將代表浙江的龍井茶與代表臺灣的烏龍茶置於茶甕中,另一並封存書有“茶香兩岸,文化同馨”的對聯。此外,書法臨摹、繪制扇面、教寫“福”字,都是令在現場的觀眾紛紛點贊的創意之舉

· 好評如潮,大家在社交媒體上爭相曬圖,“江南”展得到了全世界源源不斷的訂單,下一站將是瑞典,以及尼泊爾

· “江南”展追求的是共鳴——當代人和古代人的共鳴,本國人和外國人的共鳴。物華或衰,但初心不改;曾經精心地插一枝花、品一杯茶的意義何在?展覽將提供一種答案,輸出浙博的價值使命

詩意江南,清絕妙絕,融於一展

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收藏管理部策展人LeeSukyung發言

關鍵詞提煉:開放

·網上檔案館全方位介紹韓國私人館藏和公共展覽展出,360度無死角,克服物理美術館的限制

· 強調藝術的沈浸式體驗,幫助自我反思、自我愈合

· 通過文化多樣性的展覽,加強開放的思維

·汲取學術界之外其它領域的專家建議和意見,海納百川,拓寬視野。比如邀請一些創意總監和電影導演來參與到評估和規劃工作,提升展覽的質量

國內外展覽策劃的相異側重,既是不同國家各自文化土壤和社會格局滋養的結果,也是不同市場與經濟發展階段的選擇。如何博采眾長、取優汰劣、融合發展,如何將“引進來”的東西推陳出新、使之更“接地氣”;如何為“走出去”的內容添磚加瓦,使之更泛應曲當,是25日國際博物館論壇上所有業內人士最關心的話題之一。嘉賓觀點給予寶貴經驗,使人們有了新的認識和思考;名館大膽探索的實例,更進一步打開思路,指出了明天新的方向。

隨著互聯網數字技術的發展及人們文化需求的日益提高,博物館如何創造突破,讓文物說話,以多種形式走進千家萬戶,成了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上海對話”群英薈萃,交流互鑒,圍繞博物館的機遇挑戰、商業合作、品牌塑造等議題,呈現出國內外博物館發展一派蓬勃態勢。

一個國家的文化自信,深深鐫刻入民族的靈魂。如今,文化貿易、藝術品交易被寫進多個自貿區的總體方案。自貿區+文化產業,已成為全國自貿區加快實踐的發展戰略。上海自貿區文化產業的發展成果,不僅體現了前瞻性、高質量,也對上海文化品牌建設和全國自貿區文化產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和引領作用。“上海對話”的聲音,或越來越清亮,傳得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