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左腿做手術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左翰嫡

7月30日,東京奧運會乒乓球男子單打決賽中,中國選手馬龍對陣中國選手樊振東。圖為馬龍在比賽中。 新華社記者 王東震 攝

直徑40毫米的白色小球落地,中國奧運獎牌榜再添一金一銀。

7月30日晚,馬龍在中國德比大戰中4比2擊敗樊振東,成功衛冕乒乓球奧運男單冠軍,達成史無前例的雙圈大滿貫。東京體育館裏,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見證了全新乒壇傳奇的誕生,也目睹了感人的一幕——穩重的馬龍和年輕的樊振東共同舉起五星紅旗,映紅了中國男乒的現在和未來。

接通記者的電話後,國乒男隊主教練秦誌戩用“當今最高水平的巔峰對決”形容這場比賽:“經歷了29號的半決賽,兩個人的技術和心理都達到了頂峰。”

正如秦誌戩所言,相比這場“奧運會變全運會”的最終決戰,兩場打滿7局的半決賽顯得更為兇險。面對狀態神勇的中國臺北小將林昀儒,樊振東在開局落後的情況下憑借驚人的定力與意誌力拼下硬仗;另一個半區,馬龍頂住壓力,涉險淘汰德國選手奧恰洛夫,整場比賽耗時達1小時21分鐘。

鏡頭拉近,馬龍左腿膝蓋處,一道5厘米的疤痕隱約可見。從咬牙打下數針封閉,到孤註一擲決定接受膝傷手術,再到“練到生理上想吐”的康復訓練,這名33歲的老將在這個漫長而艱難的奧運周期裏的經歷,被一五一十地記錄在隊醫王都春的手機裏:一張張X光片,一份份會診報告,以及趴在地上被康復師掐著脖子向上掰的畫面。

秦誌戩告訴記者,想要踏上奧運舞臺,擺在馬龍面前的是三重難關:“一是傷病關,能不能從膝傷中恢復過來;二是心理關,術後能不能重建信心,順利地站到賽場上;三是能力關,重返球場後,是否還具備頂級的競技實力。”

突如其來的疫情更讓馬龍的奧運之旅陡生變數——周期延遲,外戰取消,備戰節奏被全部打亂。

五年突破傷病、器械、規則三大關,荊棘當前,支撐著“龍隊”的是整個國乒團隊的力量。“我們一直告訴他,你行,你可以,你能做到。”秦誌戩說。

升國旗奏國歌的夢想和對冠軍的渴望,成為馬龍前行路上的又一重動力。他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奧運會與其他比賽不同,不管落後多少都不會放棄,“堅持信念,一分一分去打”。

這種信念感,在半決賽終場的瞬間被體現得淋漓盡致——隨著奧恰洛夫回球下網,艱難取勝的馬龍轉身振臂高呼:“他贏不了我!”在他的背後,象征著中國的“CHN”金色印字閃閃發光。

作為中國男乒的旗幟性人物,“不輸外戰”是馬龍在參加奧運會前給自己定下的目標。在中國乒乓球隊,拼盡全力守住自己所在的半區,是球員們在參加國際大賽時的共識。為了這個任務,無論是常年征戰的老將還是初露鋒芒的小將,都可以毫不猶豫地燃盡自己油箱裏最後的一滴油。

“會師決賽是我們在每一個奧運周期的終極目標。”秦誌戩說,“馬龍和樊振東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勇於承擔責任。在男單賽場上,兩個人都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中國乒乓球隊最好的就是傳幫帶,每個時代的成功經驗,哪怕是失敗的教訓,都會傳遞給年輕一代運動員。”馬龍說。

他確實是這樣做的——奧運賽場上,一個個挽狂瀾於既倒的極限救球,一次次相持對攻中的主動變線,一聲聲拼下關鍵球後的怒吼,讓守在直播前的無數中國觀眾為之動容。

白色小球飛舞在球臺上空,那是國乒隊員躍動著的、為國而戰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