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山溝湧泉流下山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山西省隰縣龍泉鎮上留村集中安置區與產業實現融合

行駛在京冀高速路,最直觀的感受是一馬平川。往西駛入山西地界,則明顯感覺山多、彎多、坡路多。長久以來,在這大山深處溝壑之間,居住著受地貌交通影響而生活貧困的人們。

近年來,為使這些大山深處的人們“走出來”,山西省委、省政府大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取得了決定性成就。從太行山到呂梁山,處處呈現“山莊窩鋪搬出來,陡坡耕地退下來,荒山荒坡綠起來,光伏產業亮起來,轉移就業走出來,貧困群眾生活好起來”的生動局面。2017、2019年,山西省易地扶貧搬遷受到國務院表彰激勵;2018年,忻州市“六環聯動”推進整村搬遷做法被國務院通報表揚。緣何國務院連續三年肯定山西易地扶貧搬遷做法?近日,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專訪了山西省扶貧辦主任劉誌傑。

搬得出:“六環聯動”推動整村搬遷

中國經濟導報:為了讓貧困人口搬出“窮窩”,山西做了哪些工作?實際成效如何?

劉誌傑:山西省的特點是貧困村多、小、散,尤其是深度貧困村生產落後、生活貧困、生態脆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薄弱,是典型的“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的地方,也是脫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近年來,山西以3350個深度貧困自然村為重點,采取精準識別對象、新區安置配套、舊村拆除復墾、生態修復整治、產業就業保障和社區治理跟進“六環聯動”辦法,集中推進整村搬遷,這已成為易地搬遷的一大山西特色。“十三五”期間,全省分期分批搬遷貧困人口36.2萬人,同步搬遷11萬人,建設集中安置區1122個,安置住房17.5萬套。目前,工程建設和搬遷安置任務已全面完成,正在持續強化產業就業配套、基層組織建設,以及社區治理和社會融入等後續工作。

“六環聯動”推動整村搬遷的模式始於忻州市。2017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太原主持召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上指出,“脫貧攻堅進入到目前階段,要重點研究解決深度貧困問題。”“解決深度貧困要有深度舉措,整村搬遷是解決深度貧困的有效辦法。”山西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2017年8月,在忻州市岢嵐縣召開全省有關工作推進會,發揚釘釘子精神,下足繡花功夫,咬定目標集中攻堅,3350個深度貧困自然村全部實現搬遷。

穩得住:聚焦七個問題壓實責任創新舉措

中國經濟導報:整村搬遷是解決地區深度貧困較為有效的辦法,為解決好“人、錢、地、房、樹、村、穩”的問題,山西采取了哪些實踐舉措?又是如何落實的?

劉誌傑:圍繞解決人往哪裏搬、錢從哪裏籌、地在哪裏劃、房屋如何建、收入如何增、生態如何護、新村如何管等問題,我們逐項研究、逐年深化、逐個破題。

為破解“人”的問題,我們逐村逐戶逐人核準搬遷對象,實現人、房精準對接;制定幫扶措施和責任人,實現以崗定遷、以業促遷。為破解“錢”的問題,省一級成立扶貧開發投資公司,籌措200余億元保障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同時,安排地方政府一般債務資金31.97億元,專項用於易地扶貧搬遷。為破解“地”的問題,出臺專門政策,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完善為契機,統籌安排搬遷項目用地,搬遷用地應保盡保。全省增減掛鉤結余指標交易7萬畝,交易金額127億元。為破解“房”的問題,突出科學規劃,嚴格選址,統籌考慮產業、就業、土地、環境等因素,依托縣城、集鎮、工業園區、鄉村旅遊區和中心村建設移民新區;將集中安置區建設納入縣域鎮村規劃體系,同步配套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堅持住新房拆舊屋,明確搬遷過程中政府責任和群眾義務,用好用活獎補政策,解決舊房拆除難題。“十三五”期間,全省城鎮安置貧困人口23.2萬人,占比64.1%;其中,縣城安置貧困人口18.6萬人,占比51.4%。為破解“樹”的問題,整村搬遷後,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實施人退林進,將舊村樹木和林地確權到戶,集體所有的樹木、林地仍歸集體經營,收益共享;屬於農戶的頒發林權證,仍由農戶承包和經營。優先聘用搬遷戶為護林員,在增加貧困群眾收入的同時,恢復生態增加植被。為破解“村”的問題,按照“就近並、重新組、自然銷”原則,依法有序推進村莊銷號、行政村撤並。搬遷村撤並後,“兩委”成員待遇不變,作為村民小組的獨立經濟單元性質不變,脫貧攻堅期內原轉移支付繼續保留。為破解“穩”的問題,加強搬遷後的基層黨組織和村民自治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支部、村委會服務群眾、凝聚人心的作用。聚焦老年特困群體,全面落實社會保障兜底政策,建設集中養老中心或日間照料中心,采取政府引導、社會捐助、子女出資的辦法解決運營費用問題,為特困群體營造“家”的氛圍。

拆除復墾是易地搬遷最難啃的硬骨頭。工作之初,我們就強調搬遷安置與舊房拆除協議雙簽。特別是今年以來,將拆除復墾作為一項必須完成的硬任務,堅持退耕還林等各類政策補貼保持不變;承包地、林地、宅基地和集體資產收益分配權等合法權益保持不變;農村醫保、養老、低保、五保等社會保障權益保持不變;對農村、農民的財政轉移支付政策和渠道保持不變;享有的脫貧攻堅各項支持政策保持不變。在“五個不變”保障下,全省舊房拆除13萬套,復墾復綠4.7萬畝。

在臨縣,搬遷貧困人口達2.35萬人,同步搬遷1.64萬人,整體搬遷自然村117個,通過邊拆除邊復墾等超常規舉措,以獎促拆、以獎促墾,全縣拆除率、復墾率、收歸率均達100%,復墾面積7000余畝。榆社縣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黨員幹部分片入戶宣傳,總結推廣以點帶面攻堅戰術,黨員幹部帶頭拆、動員親屬主動拆、周圍群眾跟著拆,老百姓由“不想拆”轉變為“自願拆”。五臺縣為避免舊房拆除出現兩頭占、拆小代大、拆廚代房、拆次留好等問題,將任務條塊化、項目化、清單化,實施全程監督……

能致富:多措並舉強化後續扶持

中國經濟導報:“搬得出”“穩得住”只是完成了易地扶貧搬遷的階段性目標,最終目的還要實現“能致富”,在這方面山西是如何探索的?“十四五”期間,帶領搬遷群眾增收致富還有哪些計劃?

劉誌傑:我們把產業就業作為易地搬遷根本支撐。城鎮安置區突出就業幫扶,落實好培訓持證、輸出穩崗、轉崗拓崗和托底安置等優先政策,打造出“天鎮保姆”“呂梁護工”“太行家政”等具有山西特色的勞務品牌,確保有勞動能力和意願的搬遷家庭至少一人就業。農村安置區突出產業扶持,統籌遷入、遷出兩地資源,通過土地流轉、土地托管等改革措施,因地制宜選產業、因戶施策定項目,大力實施產業扶貧,在農村安置區周邊配套農業產業園區,培育扶貧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帶動搬遷貧困群眾轉產增收。

在長治市,依托10大特色種養加工品牌基地、10大農業產業化旗艦型企業以及百企千村產業扶貧企業定向建設集中安置區,實現搬遷貧困群眾有業安置。在武鄉縣,土河坪村移民新區與潞安集團食用菌大棚和油用牡丹種植項目同步規劃,解決94戶276人的後續發展問題;在湧泉鄉,新龍移民小區與多維養殖公司研發中心同步建設,27個搬遷貧困戶實現就地就業。

“十四五”期間,我們把搬遷貧困群眾增收致富作為後續扶持重點,築牢產業就業保障,完善公共服務配套,深化社區服務治理,加快確權登記頒證,通過扶貧車間吸納一批、公益崗位安排一批、外出務工轉移一批、職業培訓輸送一批、扶持創業帶動一批,有力保障搬遷貧困戶產業就業。此外,結合生態扶貧工作強化搬遷後續扶持,采取造林專業合作社輻射帶動增收,傾斜支持安置區發展林下經濟,支持護林員搬遷後繼續參與生態管護等三項舉措,確保搬遷貧困群眾穩定脫貧,在一個戰場打贏兩場攻堅戰。

搬遷脫貧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下一步,我們將下足精準施策穩崗就業“繡花功”,培育強鏈延鏈壯大產業“致富花”,栽好生態扶貧增綠增收“搖錢樹”,織牢托住民生底線“保障網”,充分發揮安置區基層黨組織作用,把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建成穩定脫貧的新起點、全面小康的新支點、鄉村振興的新亮點,讓搬遷貧困群眾生活越過越好。(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記者荊文娜、崔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