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版周公解夢床單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澎湃新聞記者 徐蕭

頭上翹著一撮毛,一襲風衣,身邊永遠伴著一只白色小狗,這是比利時畫家埃爾熱創作的經典連環畫《丁丁歷險記》的主人公丁丁。如今年過九旬的丁丁趕起了時髦,風塵仆仆地來到上海思南公館玩起了快閃,超過300件精美的周邊和潮玩,包括很多限量版的收藏珍品首次亮相思南沈浸式快閃店。

9月29日,“丁丁在思南”舉行了新聞發布會,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上海市作協副主席、作家孫甘露,與上海市美協主席、漫畫家鄭辛遙,分享了丁丁創作內外以及與中國、與上海的不解之緣。

作家孫甘露以文學的視角分享對丁丁故事的理解

丁丁之父埃爾熱是燈塔級的大師

比利時畫家埃爾熱從1929年開始,用畢生心血創作了24本《丁丁歷險記》,在全球銷售超過2.3億冊,被翻譯成70多種語言,在超過100個國家出版發行。

在鄭辛遙看來,埃爾熱是天才的藝術家,從小就展現了極高的繪畫天分,14歲即發表了處女作,23歲正式出版了第一部《丁丁歷險記》作品。除了天分,埃爾熱的成就和其勤奮密不可分,“身邊和床邊總有一個本子,隨時記錄下靈感。”

畫家鄭辛遙分享埃爾熱創作丁丁故事的內外

《丁丁歷險記》能在全世界範圍內廣受喜愛,與其對畫作的極致要求密不可分。“作品中出現的所有人物和場景都是有據可循,不管是一件家具、一輛汽車、還是服飾,甚至是丁丁來到上海的街頭的廣告牌,都是一筆一畫追求細節,都經得起專業眼光的審視。”

比如一個普通的貴婦人形象,埃爾熱都要以時尚雜誌上的造型為底本,從服飾到發飾巨細無遺地進行觀察、參考,以求符合身份、時代、環境和語境。畫鄉村別墅,他要實地考察,找出設計圖,對房屋結構乃至陳設進行還原。即使是一瓶威士忌,它的商標也不是憑空而來。除了收集報紙、雜誌、實地考察外,埃爾熱還是少有的在進行連環畫創作時使用模特的畫家,一些看似十分普通的動作、姿勢,他都要找模特擺出,然後進行速寫。

“對敘事作品來說,什麼都能虛構,唯有環境不能虛構。”作為作家,孫甘露由埃爾熱的創作想到了愛爾蘭作家艾爾姆·托賓的說法。在孫甘露看來,人的所有行為、所有活動必須在符合其時代、歷史的環境中才能合理。

另外,埃爾熱在藝術形式上還非常具有突破精神和獨創思維。和中國連環畫一樣,早期歐洲連環畫也是上圖下文、圖文分開的形式,埃爾熱覺得這種方式使得閱讀不夠流暢,於是他獨創了把對話放到人物嘴巴旁的表現形式,而這正是今天漫畫中文字、對話的基本形式。

鄭辛遙認為,埃爾熱雖然不是專業畫家出身,但這種繪畫藝術的天賦和鉆研的精神,令人震驚和欽佩,無愧為“近代歐洲漫畫之父”,“是燈塔級的大師,永在世界連環畫史冊。”

快閃店一樓醒目的《藍蓮花》原版法文海報。徐蕭 攝

埃爾熱和他的朋友中國張

對中國的“丁丁迷”來說,有兩本是備感親切的,因為埃爾熱讓丁丁來到了中國,在十裏洋場的上海和神奇的西藏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尤其是於1935年在Le Petit Vingtiemev雜誌上第一次連載出版的《藍蓮花》,也即是本次思南丁丁快閃店的主要故事。

《藍蓮花》故事年代取自1931年的舊上海,如實地反映了當時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而中間被丁丁救起的小男孩“中國張”也成為故事發展不可或缺的人物出現在書中。

和今日很多外國作品中走樣的中國不同,《藍蓮花》中,從服飾、店招、街道、建築到當時中國人的精神狀態,都十分準確,甚至連埃爾熱的繪畫技法也頗有中國味道。

如此準確的歷史感和現場感,得益於埃爾熱的中國朋友、著名藝術家張充仁,也就是《丁丁歷險記》中國張的原型。張充仁是當時布魯塞爾皇家美術學院油畫系的一名學生,在埃爾熱繪制與中國有關的這兩部故事時,張充仁給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並充當校對,提供修改意見。

翻拍自鄭辛遙現場分享資料圖 澎湃新聞記者 徐蕭攝

“大家看,在這幅圖中,店招上絲綢的‘絲’少了一撇,義泰祥的祥少了一個‘點’。”鄭辛遙推測,這幅圖一開始應該是經張充仁協助繪制,但在最後完稿後出於某種原因沒有經其校對。鄭辛遙認為,這個小瑕疵恰恰說明了埃爾熱在創作時對原汁原味的追求,以及張充仁對他的幫助。據法國文化部估計,在世界法語國家中,知道張充仁這個名字的大約有10億人。

“我在創作《藍蓮花》時,發現了一個新世界。我發現了一個我完全不了解的文明,同時我也意識到了一種責任。從那時起,擔心對不住我的讀者,我開始查找資料,開始關註丁丁前往的國家和那裏的人們。這一切都多虧我遇到了張,我要感激他讓我明白了很多東西:友情、詩歌還有自然。他是一個卓爾不凡的年輕人,他讓我發現並喜歡上中國的古詩、書法,風和骨——靈感之風,筆法剛毅之骨。”《丁丁歷險記》版權方比利時莫蘭薩公司中國負責人、丁丁資深研究王越讀的這段評價,讓人感動。

澎湃新聞記者 徐蕭 翻拍

實際上,不僅僅是埃爾熱有了新發現,在孫甘露看來,埃爾熱對中國的描繪,對中國讀者來說也不啻為一種“新發現”。“他讓我們獲得了從他者的眼光反觀我們自身生活的可能。陌生的眼睛往往會抓住我們日常視而不見的東西,因為太熟悉了,可能就忽略掉了。”

澎湃新聞記者 徐蕭 翻拍

當然,丁丁的漫遊足跡不僅限於中國,而是遍布世界各地。孫甘露認為,埃爾熱通過丁丁的漫遊,反映了當時歐洲的時代背景、世界格局,以及通過丁丁登月這樣的科幻題材,表達了人類精神世界的本質活動。

緣分還在繼續,友情還在繼續

作為上海文化地標和打卡地的思南公館,當時是由比利時和法國兩國商人組建的義品洋行開發興建而成,丁丁快閃店入駐此地可謂題中之義。

走進快閃店,澎湃新聞記者首先看到的是全部24張原版法文海報,《藍蓮花》的中國龍尤其醒目,以及T恤、床單、浴巾等衍生品主題區。二樓陳列並出售的是中英法三種文字的全系列丁丁圖書。三樓則是收藏向的產品,包括丁丁的限量手辦、藍蓮花瓶、高1.5米《奔向月球》的大火箭,更有原作拍賣價130萬歐元的高級復刻版畫《丁丁在美洲》,全球珍藏發售77幅,思南快閃店是第74幅。四樓以丁丁的好夥伴小狗米盧為故事背景設置了萌寵專區。

原作拍賣價130萬歐元的高級復刻版畫《丁丁在美洲》,全球珍藏發售77幅,思南快閃店是第74幅。徐蕭 攝

比利時駐滬總領館文化副總領事Vandorpe Bénédicte在現場表示,丁丁能夠在中國擁有這麼多讀者,受到這麼大的喜愛,作為比利時人,她感到非常欣喜和激動。

比利時駐滬總領館文化副總領事 Vandorpe Bénédicte女士與《丁丁歷險記》版權方比利時莫蘭薩公司中國負責人 王越參觀思南丁丁快閃店

“在比利時,連環畫是非常重要的藝術形式,埃爾熱就是其中的領軍人物。由於《藍蓮花》,比利時人從小就對中國擁有美好的感受和想象。” Bénédicte說,就她個人來說,最喜歡的還是《丁丁在西藏》,因為它講述的是丁丁前往西藏尋找他的朋友中國張,是一部純友誼的故事。在她看來,埃爾熱和張充仁的友情,與故事裏丁丁和中國張的友情,完全融合為一,同時也是比中兩國人民友誼的縮影。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張充仁當年的畫室就在思南公館隔壁的合肥路上。

“1936年,張充仁先生從歐洲返回上海之後,就是在那裏成了第一家法比風格的畫室,培養年輕的學生學習繪畫和雕塑。”王越介紹。

當埃爾熱在40年後與張充仁通信時,仍然這樣寫道:“是你讓我繼馬可·波羅之後認識了中國,認識了她的文明、她的思想,她的藝術和藝術家,我仍然專心於《道德經》和《莊子》,這兩本書也是你向我推薦的。”

1981年,張充仁前往布魯塞爾與埃爾熱重逢,當時大量的比利時民眾湧向機場,想要一睹中國張的真容。如今又過了近40年,緣分還在繼續,丁丁重返上海,來到了他的朋友中國張的旁邊。

責任編輯:梁佳

校對:張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