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汙水河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未來高層住宅會不會變成貧民窟?”

幾年前,我發現了這個有意思的話題討論,同時,也陷入了深深的焦慮,擔心我的那套十幾層的房子會有這樣的一天。

就像周公解夢時,“周公”總會提醒你“今天有多少人跟你做了相同的夢”一樣,翻閱了相關資訊後,我發現很多人也跟我一樣,陷入了高層住宅變貧民窟的焦慮。

何以解憂?在這件事上,我選擇自渡。

於是也就有了今天的文章,我會從幾個方面跟大家聊一下這件事的可能性。

以史為鑒:他國和香港的先例

高層變成貧民窟的佐證,很多人會從先我們一步發展高層建築歐美國家來找判例。

圖源網絡,侵刪

在美國,住房形態已經經歷了低層到高層,高層又回歸低層的周期。

美國現在的富裕階層大都居住在郊區的別墅住宅區,只有貧民階層,在富人經歷了住房選擇和淘汰後,一些高樓變得“不值錢”後,才能承擔得起高樓房價,逐漸替代富人住進高樓。

但這只是導致高層建築淪為貧民窟的部分原因,還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是由於高層住宅的管理混亂和設施損毀,這些都加速了住宅的老化和破敗,部分區域矛盾明顯,又逐漸淪為罪惡溫床,既是貧民窟,又是賣淫、販毒、犯罪的高發地,世界上不少知名的貧民窟正是經歷了這樣的過程演化。

位於南美的委內瑞拉,首都卡拉卡斯也有一幢45層高的貧民窟,綽號“大衛塔”。

大衛塔,圖源網絡,侵刪

在這棟建築中,沒有電梯和水電,居民生活基本都靠人力,除了10層以下可騎摩托車直通,想要到達其他樓層,只能通過樓梯,但即使這樣,這裏的居住人口依然達到3000人,並且設有美容院、服裝店、健身房等生活配套,儼然一個有自己生態的“小社會”。

還有我們熟悉的香港,作為電影《功夫》豬籠城寨的原型九龍城寨,破舊密集、陰暗骯臟是這裏的標簽。

著名科幻小說家威廉.吉布森是這樣形容九龍城寨的:

“城寨就矗立在跑道盡頭,等待被清除,黑黢黢的窗戶使它看上去像一座巨大的蜂巢,它既是死的,又像是活的,那些窟窿仿佛在瘋狂的吸收著城市的能量。”

在這片高密的住宅區裏,上萬人曾居住其中,過著晝夜不分的日子,忍受著汙水、鼠蟻、罪惡和許多不可見光的黑暗。

1993年的九龍城寨,圖源網絡,侵刪

如此種種,讓貧民窟三個字聽起來就讓人不安和惶恐。

居安思危:中國高層建築的未來

一番探索,高層住宅或將淪為貧民窟其實是有跡可循,回歸國內的高層建築來看,從某些方面,我發現也確實有令人擔憂的現狀。

首先,高層住宅跟多層和低層住宅相比,本就存在一些弊端,並且是一種破解難題。

比如說,容積率的問題,在某些階段不少城市批復建設了一大批超高容積率的樓盤,這些樓盤密度極高,梯戶比大,雖然當初看起來有電梯比樓梯樓高級,但實際居住舒適度非常差。

特別是一些年份久的樓宇,停車場嚴重不足,物業也存在問題。加上高層的起火問題頻發,消防通道經常被堵,不少富人就在陸續搬離。

還有設備老化的問題,雖然有維修基金,但多數情況下,在日漸暴露的住房問題面前和不斷貶值的貨幣面前,維修基金只是杯水車薪,破敗的情況只會越來越嚴重,最終導致住宅面目瘡痍,有條件的人搬離,無法搬離只能忍受日益不堪的環境。

”修不了、賣不出、拆不掉“是對早期高層建築未來擔憂的總結。

在密集建設高層住宅的城市中,未來高樓的拆遷成本更加高不可及,開發商與其耗時費力的拆遷高樓,不如拿凈地蓋新樓,剩下越來越多老舊的高層住宅,經歷歲月後被淘汰。

這樣想來,高層住宅的未來確實值得擔憂。

痛定思痛:貧民窟的出現與形成

從以上兩方面來看,我們既有數量龐大的高層建築,也有形成貧民窟的隱患條件,未來的某一天會不會真的出現我們不願看到的結果呢?

這裏先給大家吃顆定心丸,基本是不會的,原因有三。

巴西貧民窟,圖源水印

第一,在2002年聯合國人居署結合各國的情況給貧民窟下了一個定義,即:

如果一個居住區內缺乏足夠的飲用水、衛生設施、安全的租約、穩固的房屋,以及足夠的住房面積這五項指標中的任何一項,就可以被定義為貧民窟。

在這個定義下,其實可以發現,中國是不存在貧民窟的。雖然某些方面中國的城中村與國外的貧民窟存在著一定的相似度,但又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比如中國的城中村都是家家戶戶通水通電的,區域形態上雖然看起來雜亂,但土地有歸屬,國外的貧民窟非法占有土地進行私撘亂建,而國內村民是有合法權利使用土地的。

第二,中國的社會制度下,不會有貧民窟的出現。

國外貧民窟人口存在大量無就業的貧困人員,且政府對於此類人口居住的貧民窟多處於三不管態度,從而滋長了這些區域的惡勢,而中國城中村中聚集的人口,多數是有職業的外來流動人員,且中國政府對於城中村,也一直都在不遺余力的改造和發展,在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下,其實是很難出現標準意義上的貧民窟。

第三,貧民窟的人口結構不完全適合高層住宅。

我研究了一些貧民窟的案例,發現在很多貧民窟中,老弱病殘的人口比例非常高,需要攀爬的高層建築並不是非常合適的居所。

比如日本一處舊稱“ 釜ヶ崎 - Kamagasaki ”的貧民窟,聚集了 4 萬左右人口,其中包括 9000 以上的無家可歸者,他們當中 85% 以上都是中高齡單身男子。

國內也有一些城市角落的調查研究,顯示在貧民聚集區有高比例的老齡化人口、殘疾者。

我們也可以更直接的通過很多貧民窟的形態來發現,世界上大多數存在的貧民窟都是低矮密集的窩棚,甚至很多貧民,是直接把窩棚搭建在市中心的街邊巷尾。因為這樣更方便生活。

圖源網絡,侵刪

那些容積率高、沒有花園、停車位少的高層住宅,本身居住人口就更加稠密,公共設施的管理維護成本更加高,而因為年久失修、管理不善很容易陷入老化、破敗。

有錢人會為了改善居住環境,而拋棄不宜居的的高層住宅,而接手這些房子的,大多數就是只能買得起這裏的人。

最後這樣的房子就陷入了住得不舒適--漲不動--管理維護差-住得不舒適的惡性循壞中。

所以,買房要盡可能的不要選那些樓齡特別高的高層小區,特別是容積率高,獨棟 沒有花園的。

這些樓以後一定會變成“平民窟”。

至於貧民窟,在國內大概率是個偽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