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被蛇咬四口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吉林省衛生健康信息中心主任張啟軍有個習慣,喜歡把重要的事情放在朋友圈裏,便於查閱。這幾年開展健康扶貧的所見所感,他也陸續發在朋友圈裏。一是記錄事件;二是尋求支持。

記者一直關註他的朋友圈,現將有關健康扶貧的內容分幾個主題整理。(註:有的人物用了化名,但事情都是真的)

小單位接到了大任務

我們單位健康扶貧包保的是長白山區的長白縣和撫松縣,都在中朝邊境上。

在省衛健委的直屬單位中,我們是小單位,幾十個人,還不如大醫院一個科室的人多。我們把兩個縣分成四個片區,一個處級領導包半個縣,於麗莎書記和趙穎春副主任包撫松縣,武金玲和唐山兩位副主任包長白縣,我總負責。

我們對負責包保的2個縣20個鄉鎮33個建檔立卡貧困村,逐村確定對口包保責任人,逐鄉、逐村、逐戶、逐人、逐項全面核查,發現問題、快速整改、精準幫扶。

以前,每年也有扶貧任務,但是像這次深入徹底開展工作,很多同誌都需要學習。比如,如何和群眾打交道,取得群眾信任;比如,扶貧政策持續完善,需要隨時學習掌握,才能和群眾解釋清楚;比如,這些年新入職來自城裏的幹部職工,他們了解的農村是城郊的農家樂,不是貧困地區農民生活的農村,這樣的農村對他們而言是陌生的。

幾個令人難過的故事

老萬死了

去年在走訪中得知,老萬的大兒子在山東萊州打工因車禍遇難。

今年5月,老萬自殺了兩回,爬高壓電纜沒死成,上吊沒氣了又救了過來。原來,老萬腸癌晚期,去省城檢查已經沒有手術價值,疼得受不了。我說可以入院寧養止疼。村醫說,不行,他一分錢都不想花。

窮了一輩子的老萬,在政府幫助下這兩年富得流油,糧倉裏滿滿的,院子裏停著幾輛農用車,山上十幾頭牛,成了百萬富翁。我和村醫到老萬家,問他為啥不住院?老萬說,住院要查核酸浪費錢。我說,核酸錢我出。你去不去住院?老萬答應去,保證不再自殺。

老萬老伴擔心沒人陪護,希望村醫去醫院陪護。我說一兒一女這時候不用,等你有病也不會侍候你。做事兒能不能有點尺度?兒女的主你能不能做?老萬說能做。

6月18日,我再次下鄉,院長說老萬病死了。後來,村醫告訴我這次是吃藥死的,院長擔心我難過,沒說實話。

老萬幹了一輩子活兒,一分錢都不舍得花,一個親人也不想麻煩。他就像鄉路上的野草,生若野草,死如塵埃。

你是誰?

去年,我走訪新開溝村88歲的姜大爺,問他是否享受各項扶貧政策。他說,你問的那些政策我都知道,我天天讀書看報。

村民兵連長說,姜大爺小時候讀過私塾,《論語》張嘴就來,吹拉彈唱無所不精,原來當村裏的會計能雙手打算盤。可惜包辦婚姻娶了個精神病,還遺傳了子女。

姜大爺說,我不能死,我還有任務,我要看著彪子(意思是傻子,其實他兒子是瘋子)。村委會說,已經報到市精神病醫院,等把兒子送去,老人家就能去敬老院享福了。

今年5月30日傍晚,我們趕到村裏,村支部書記說,姜大爺已經送到鎮上敬老院,瘋兒子也送到了精神病醫院。

第二天,我們到敬老院給姜大爺帶了4條煙。疫情期間,院裏不準外來人員出入,老人家已經“彈盡糧絕”幾個月了。

擁有雄厚“資源”後,馬上有個駝背老頭跟在姜大爺後頭做“小弟”。姜大爺念叨在敬老院看不到報刊,我問怎麼回事。院長說,全院只有他一個識字的,以前沒人提這方面的要求。

6月16日,再次下鄉前,我在朋友圈“求助”。到敬老院後把大家捐贈的刊物、食品送給姜大爺。老人家盯著我努力回憶:你是誰?

院長說他老糊塗了。姜大爺得了阿爾茨海默病。病情發展很快,他逐漸感受不到大家的關懷和幸福。有些關心來得太晚,現在有些來不及了。

生死兩難

村醫說,雲姐太難了。二十多年前,她帶著大兒子改嫁老寇,生了腦癱的二兒子。二兒子習慣性掉下巴頦,每次吃飯先給他掛上。她安慰老寇,等咱們老了死了,讓老大養活老二。

2008年,在廊坊打工的大兒子因漸凍癥被送回來,她心疼的整夜睡不著。這個孩子知道自己在寇家是外姓人,從小特別乖巧,懂事得讓人心疼。

2010年,老寇在山裏打松籽從樹上摔落,脊椎爆裂,癱瘓在床。雲姐無數次想自殺,但又放不下兒子。在扶貧中,我們經常面對這樣的心靈煎熬。

老百姓真可愛,真堅強

厚道的小芳

小芳生於1974年3月24日,於1996年5月31日嫁給1958年1月6日出生的老傅。在農村最搶手的姑娘為什麼嫁給老光棍?因為她智障。當我們進屋,她攆走炕上的人,拉著我們坐,特別熱情。聽說需要資料,她馬上找。我們離開時,她一直送出來。我鄭重地和她說再見,把她樂得前仰後合。她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裏,很快樂。

受敬重的貧困戶

這位82歲的老人家屋裏屋外幹凈利索。我問她是朝鮮族嗎?林大娘說是漢族,62歲那年從山東諸城搬來的。幹凈衛生是人對生活最起碼的尊重。看到村醫領著我們進園子,正在忙農活的金大娘用朝語和村醫耳語片刻,回臥室換了一件正裝,在客廳和我們交流。自尊,然後有尊嚴,受敬重。

做鞋墊的老太太

十八道溝村75歲的戴家珍獨自生活在解困房裏。兒時一次意外一條腿落下了殘疾,行走不便,喪失了勞動能力。她說我做不了什麼重活,但我的一雙手還能縫縫補補,一條腿還能蹬縫紉機,利用邊角布料做些鞋墊貼補家用,老人縫制的鞋墊厚實舒服,3元一雙,遠近聞名,我們中心很多同事們都在用,縣裏表彰她“脫貧攻堅勵誌獎”。

被蛇咬的一條腿

老仇很能幹,七天前下地勞動蹦過雨後積水坑驚到曬太陽的蛇被咬了一口,小腿腫的像水桶,村醫緊急處置後去縣醫院門診治療。我問他你沒打死它?老仇說打不得是保護動物。

養老靠黨和政府

英大娘說,現在養老靠黨和政府,一年低保給我四千塊,兒子才給我五百塊。

共產黨對我娘比我們強

駱大娘的大女兒很嚴肅對我說,共產黨對我娘比我們強。這些年他們親眼看到黨和國家對貧困群眾的各項幫扶。現在的農村完全做到了總書記提出的兩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有保障。

村醫真能幹,也真不容易

字如其人

長白縣寶泉山鎮老保甲村衛生室丁濟全大夫的字寫得很好,是我認識的196個村醫裏寫的最好的。診療記錄、任務臺賬筆跡工工整整。邊上這個凳子和丁大夫同齡,全鎮其他10家衛生室的辦公桌椅還不如他的,缺胳膊少腿。麥迪斯頓公司的姜書庚花了一萬多塊錢給11家村衛生室全部換成新的。衛生院長王亮東自費買了10斤燒酒送給他。

啥事都管

長白人說的要臉兒是指有尊嚴。92歲的高老太太肱骨骨折,為了大小便不麻煩別人,幾天不吃不喝。在龍崗衛生院院長王春發的“命令”下才開始進食。王春發轄區的所有村民,他隨口就能叫出名字,說出患病情況。他在村裏很有威信,老百姓家大事小情都找他商量。

跨界服務

七道溝河是長白縣和臨江市的界河。村醫江曉立負責河兩岸村民的健康,我問他退休後是不是要投奔兒子。他說,他的生活圈子在這裏,大城市人再多和我也沒啥關系。他的兒子是哈工大博士,村小校長金永七說這孩子太聰明,小學畢業我告訴江大夫,必須送他去城裏上學,別耽誤孩子。

缺兩顆牙照相不好看

老張指著村醫宋大夫說,他總來看我,怕我死炕上沒人管。我問老張對村醫服務滿意不?他說,太滿意了。我問,滿意你咋不樂呢?老張說,不能樂,缺兩顆牙,照相不好看。原來想發動大家給他捐款鑲牙。主要還是我們差錢兒,全口牙3000元,農村老人豁牙漏齒的太多,幫不過來。

幫別人自己也很難

這個瘦弱的男孩腦炎後遺癥,腿腳、語言不利索,父親是盲人,母親精神分裂。通化衛校畢業後,同學介紹來村衛生室幫忙,對全村工作了如指掌。男孩家在外地。我問他,想家嗎?經常回去嗎?他說,不回去。

冬天時,中心於麗莎書記來衛生室問他,這麼冷,晚上住能受得了嗎?小夥子說白天入戶巡診時,老鄉家裏暖和。我們給小夥子買了幾箱方便面,給他10袋大米,中心職工給他捐了一千塊錢。小夥子不要。我說,我們這個年齡都是你長輩,長輩給的你敢不要?你服務好村裏老百姓就是對我們的報答。

今年上半年,小夥子考取了鄉村醫生資格證正式上崗了。九月份,縣裏告訴麗莎書記,小夥子辭職回家了,他父親一直催他回家務工,分擔家庭負擔。山區村醫薪水微薄,很難養家糊口。村醫們肩負健康扶貧重任。但是,有的村醫本身就很困難,需要全社會關心幫助。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

長白一絕早酥梨

67歲的老金1973年在39軍115師當兵,75年入黨。他在長白縣十二道溝村種蘋果梨。老金說,我在遼寧當兵時,學的果樹栽培。我的早酥梨皮薄、肉嫩、水多。老金說,他的梨能存到來年4月份。我估計夠嗆。梨太嫩不好存。老金的梨確實是我吃過的最好的梨。吉大正元的朋友楊振濤、高雲彥看到我發的朋友圈,買了30箱;坐標軟件楊立誌買了50箱,我發微信給他們“謝謝你們的善良”。10月15日,我打電話給老金,他說我知道你,幫我賣梨的人。

香子的“兵器”

17年前的一場車禍改變了香子的一生。車禍造成她顱腦損傷癱瘓在床,丈夫棄家而去,14歲女兒自殺,剩下她一個人,村委會安排鄰居幫她做飯。香子的炕上擺著4根木竿,有拉窗簾的,拉飯桌的,開門的,開電視的。炕上還有3根繩子,有關門、關窗的,有拽自己腿的。這些木竿和繩子擴大了她的活動範圍。

省裏2008年捐贈的電視機已經壞了,因為電器更新太快,沒有配件,修不了。吉科軟王春發看到我發的朋友圈,為香子買了電視機並留下1200元錢。信息中心同事文生、士龍和孫詠將電視安裝好。電視節目是香子了解外部世界的唯一渠道。村醫對香子說,這個電視有遙控器,不用棍子捅,你省了一件“兵器”。

大勝的企盼

大勝原來是村裏最能幹的人。16年前,伐樹時,被砸成高位截癱。家裏一兒一女,四口之家全靠愛人培芝在村裏做環衛工人養活。柔弱的培芝精心照護,大勝16年來沒有褥瘡、沒有抑郁。我問培芝,有啥需要幫助的。培芝說沒有,都挺好的。我問大勝,你這張雙人鐵床多占地方啊,培芝給你翻一次身很費勁,我幫你換張護理床吧。

我在朋友圈發求助信息,省衛生健康委審批辦於馨麗看到後,為大勝捐了醫用床。中國銀行長春工農大路支行黨員幹部捐款為大勝買了衣櫃,為他兒子買了單人床。

大勝的理想是坐起來、腿放下、腿擡起來、左翻身、右翻身。現在這張床都幫他實現了,或者說於馨麗都幫他實現了。

讀大學的兒子是大勝的驕傲。兒子原來讀動物科學專業,後來不忍心解剖動物,轉系到外語學院。

省紅十字會贈藥

我們中心包保的兩個縣均為邊境山區縣,有的村衛生室服務人口非常少,只有幾十口人,村醫收入入不敷出、生活困難。村醫個人承擔村衛生室藥品采購壓力很大,有的藥品臨近保質期,村醫也不舍得處理。

我們和森祥科技、吉林大藥房發起,為包保的兩個縣共33個重點貧困村衛生室捐助藥品,為生活困難的村醫捐助衣物及生活用品。省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牛繼東協調亞泰集團為撫松、長白捐贈價值一百萬元的農村常用藥品。長白縣衛生健康局局長王林說,這些藥解決了村衛生室大問題。

幾點體會

農村真需要衛生健康信息化

致富村,我們去的時候是8戶15人,前營村冬天剩下20多人,八盤道村40多口人。全村每人每天去村衛生室看兩次病,也養活不了村醫。

我經常看到各地為解決農村群眾看病就醫問題制定各種政策,推動縣鄉醫生駐村服務,醫學院校特招農村大學生回村服務。十幾年來沒有徹底解決問題,否則不會到現在還在推動。但是,如果用上互聯網+醫療健康,必然會事半功倍,也就是信息技術會讓醫療健康“如虎添翼”。

通過走訪,我發現幾百上千人的大村不存在村醫短缺問題。服務人口多,效益好,大家都搶著幹。真正缺村醫的,是幾十人、一二百人的村子,這種情況在老少邊窮的地區很常見,留不住人。留住了平時也沒啥事,業務很快荒廢了。當地村衛生室、鄉衛生院只有發展遠程醫療、智能輔助診斷、可穿戴設備才能解決問題。

莫以善小而不為

農村留守老人多,體弱多病,腦血栓老人想出屋曬太陽,行動不便,好不容易出去了回屋都費勁。如果能有個輪椅、有個拐杖就方便多了。

需要幫助的人就在你身邊

到今年年底,我們國家貧困人口將全部實現脫貧。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績。但是,脫貧後如何鞏固成果、不返貧?仍然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能力大的做大事,能力小的做小事,沒有能力的哪怕陪貧困老人聊聊天、出出主意,都是在做貢獻。(記者郎秋紅整理)

責任編輯: 詹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