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周公解夢夢見除塵撣子的詞條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王福瑞正在做雞毛撣子

說起雞毛撣子,可能現在的孩子們比較陌生,對於“70後”、“80後”來說,對雞毛撣子的記憶可能也是小時候家裏的老人用過。這種用雞毛和藤條制作而成的撣狀物,用於清除物體表面的灰塵,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工具的更新換代,雞毛撣子已漸漸消失在人們的眼中。而對於津門王氏家族來說,天津“撣子王”津門王氏精細壓扣撣子制作技藝是王氏一門五代的守護與傳承。

王氏家族撣子制作始於清末年間,從創始人王槐開設手工作坊起,至今五代家族傳承已有150多年的歷史,天津“撣子王”也有了很高的知名度。第五代傳人王福瑞謹遵祖訓,多年來在從事撣子制作中,還把各種民間制作融入於更多的現代元素,致力於將祖先傳下來的東西傳承下去。“雞毛撣子的歷史最早源於我國,據傳早在夏商時期就發現有關雞毛撣子的記載。隨著人們對雞毛撣子的使用和改造,華麗的雞羽毛與小巧的竹棍、藤條結合在一起,捆紮後便成為人們打掃除塵的雞毛撣子。雞毛撣子,短者尺余,高者丈余,舊時硬木方桌、長條木凳、青花瓷瓶……都用雞毛撣子除塵。人們把雞毛撣子插在撣瓶裏,取其寓意平(瓶)安吉(雞)祥。”說起雞毛撣子的歷史,王福瑞如數家珍。

歷史上,雞毛撣子因其輕巧靈便,實用方便,從而登堂入室成為居家必備的物品。而制作雞毛撣子的手工藝人大多采用家庭作坊式和店鋪式,上個世紀50年代,天津“撣子王”“聚發成”撣子鋪進行了公司合營轉制。伴隨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雞毛撣子也從居家必備的工具演變成了傳統文化傳承的興趣愛好。天津“撣子王”具有民間文化藝術內涵豐富,制作精巧、花色多樣、品種多樣,取材精良等特征,具有良好承載力和傳播力,因有廣泛的社會基礎,深受各個時代人們的喜愛。

“過去從事天津撣子制作的手工藝人群主要集中在紅橋區、河東區、南開區,鼎盛時期天津城區撣子鋪作坊有百余家,其制作技藝也流傳到北京、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重慶等地區。但近幾十年隨著手工藝作坊的衰落,手工藝制作技藝也後繼無人,傳統手工藝制作技藝急需保護和傳承。”王福瑞拿起一把他剛剛制作完成的撣子介紹說,“撣子看似簡單,給人感覺就是漂亮的雞毛綁在桿子上,但其實制作工藝十分繁瑣。其中選料要選用優質雞毛制作,擇其顏色漂亮,形狀顏色部位一致的羽毛。比如雞毛分尖毛、詠毛、項毛、飄翎、雞尾、硬毛等,不同部位的毛有不同的用途,所以每把撣子要上千只雞的羽毛才能紮成。然後再經過雞毛歸類、藤桿整理、熏蒸雞毛、備線捆紮、壓扣制作等工藝,才能制作出一把漂亮的撣子。而且因其純手工制作,采用獨特的制作手法,不用膠粘,整層雞毛分布均勻壓扣綁制,不易松散。”

天津是傳統雞毛撣子制作之鄉,天津“撣子王”因其純手工制作精致好用,色澤自然,美觀大方,除具有實用性外同時具有極強的觀賞性,一直以來受到眾人的喜愛。王福瑞說:“雖然津門王氏精細壓扣撣子制作技藝已有百余年的發展史,但由於傳承的特殊性和現代化生產的衝擊,再加上制作過程復雜,都是純手工制作,願意從事羽毛行業的人很少,手工技藝面臨失傳的危機。但是近年來,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政府對傳統手工技藝加大了關註度和宣傳度,有更多人願意加入到傳承的行列,這也讓我們對傳統手工藝制作都充滿了新的希望,希望大家能把這些老手藝、老方法都傳承下去,不要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來源: 天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