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朋友送我金色蟾蜍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中新社成都10月6日電 題:金沙太陽神鳥何以成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

——專訪四川大學博物館館長霍巍教授

中新社記者 嶽依桐 賀劭清 徐楊祎

2021年是中國考古百年華誕,也是金沙遺址發現20周年。四川大學傑出教授,川大博物館館長、歷史文化學院院長,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霍巍日前接受中新社“東西問”獨家專訪時表示,三星堆、金沙遺址不僅豐富、發展、完善了中國古代青銅文明體系,它們所創造的代表日月崇拜、陰陽四季等觀念的黃金制品,還是中華民族對宇宙世界、天地萬物最樸實自然的表達,為世界美術史、上古思想史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典範之作。

資料圖:三星堆博物館展出的青銅樹仿制品。安源 攝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三星堆遺址新一輪考古發掘的6個祭祀坑與1、2號祭祀坑有何異同?“沈睡三千年,一醒驚天下”的三星堆留下了哪些未解之謎?

霍巍:面對“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自1986年1、2號祭祀坑被發現開始,三星堆便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1、2號祭祀坑出土了大量與中原青銅文化風格不同的青銅器,如譎詭奇異的青銅面具與人像,高大的青銅神樹以及黃金制作的面具、金杖等。

而新發掘的6個祭祀坑中,三星堆青銅器的種類更加豐富,形象更加多元,不僅包括過去從未發現的大型頂尊跪坐人像,造型復雜的青銅神壇、神獸,還有三件扭頭跪坐青銅人像。過去的三星堆青銅人像多是抽象、符號化,而這三件人像怒發衝冠、雙手上舉,接近寫實的人體雕塑,很可能代表一種孔武有力的武士形象。

考古工作者還在三星堆新發現了一件刻有神樹樹葉、樹枝的玉琮和刻有獸面和鳥紋形象的玉磚,金箔制作的人鳥合體的形象、帶有小圓孔的黃金葉片、含金量極高的小金珠等黃金器物,以及神明怪獸形象的青銅器。此外,考古工作者在祭祀坑還發現了一件龜背狀網格型青銅器,其下是否埋藏著更多珍貴器物,還有待進一步發掘。

這些器物,極大豐富了三星堆祭祀場景,在解答一些謎題的同時,提出了更多待解之謎。要回答這些謎團,除了對祭祀坑年代進一步準確判定,對坑中出土器物埋葬過程、程序加以復原,還要對肉眼看不到的、混雜在泥土中的微跡象運用多種科技手段開展研究,從鑄造工藝、合金成分、微量元素等方面加強對出土物的觀察和分析,提取更多考古信息。還應整合神話學、宗教學、民族學、歷史學等學科,從不同層面對祭祀坑的功能性質、出土文物的象征用途等進行綜合研究。

資料圖:圖為三星堆3號青銅神樹。中新社記者 安源 攝

中新社記者:三星堆6個祭祀坑“盲盒”的開啟,也讓金沙遺址成為焦點。金沙遺址和三星堆遺址的文化因素有何異同?從遺址規模和出土文物看,二者有何關聯?

霍巍:與三星堆遺址共享舉世盛名的,還有坐落在今成都市城西的金沙遺址。作為三星堆文明的延續與發展,金沙遺址具有許多與三星堆文明相同的文化因素,包括黃金面具、玉器、象牙、青銅人像、陶器等。其中最能將兩者緊密聯系的,是刻在黃金器物上的一組神秘圖案。

三星堆1號祭祀坑出土了一件黃金杖體,學者們一般將其認定為三星堆遺址中代表權力、威儀、等級等含義的“權杖”或“神杖”“王杖”。這件黃金杖體上端保存著用兩組陰線刻成的紋飾圖案,都是一端為並列的三個頭戴寶冠、耳佩大環的人頭像,另一端有兩組相同的紋飾,各由一支箭、一只鳥、一條魚組成,神秘含義令人尋味。

金沙遺址出土的一件“金冠帶”上的圖案,與三星堆黃金仗體上的圖案幾乎完全相同。這件“金冠帶”呈圓環形,出土時斷裂為長條形,直徑上大下小,表面鏨刻著四組相同的圖案,其基本構圖特點也是一支箭、一只鳥、一條魚和一個類似人面孔的圓形紋飾。

雖然目前還無法解釋這兩組神秘圖案的意義,但兩件黃金器物上的紋樣相似度如此之高,足以表明這是來自三星堆和金沙最高等級人群之間的某種原始信息。兩處遺址有共同的文明傳承,很可能也有著共同的權力象征,讓人不禁聯想到這會否是三星堆和金沙的先民在用符號進行思想表述、記錄和傳承。

金沙遺址雖與三星堆遺址有千絲萬縷的關聯,但其在祭祀對象、祭器使用、祭祀場所等方面都與三星堆有所不同。

三星堆人崇鳥,其太陽崇拜通過神樹完成。以一號青銅神樹為例,現存的3層9個枝頭上都各站立一只小鳥,正中的枝頭雖已破碎,但可以想象曾有一只鳥停留中央。中國古史傳說中,太陽由鳥托載,從樹枝上每天由東方升起、西方降落,東方的樹叫扶桑、西方的樹名若木,居於天地之中的一棵樹為建木,所以這10只鳥可能象征著10個太陽。

金沙人的太陽崇拜則通過太陽神鳥展現。與太陽神鳥同時出土的,還有不少於7個蛙型金箔,讓人聯想到“月中蟾蜍”。若將太陽神鳥和月中蟾蜍聯系起來,與《淮南子·精神訓》所言“日中有踆烏,而月中有蟾蜍”的記載可謂暗合。這顯示金沙崇拜體系在三星堆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演變。結合金沙遺址出土的各種農具來看,金沙崇拜體系的演變與農業社會有密切聯系。

資料圖:太陽神鳥圖案。張艷 攝

中新社記者:金沙遺址的太陽神鳥金飾圖案,為何能從1600余件候選文物圖案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如何看待三星堆遺址將聯合金沙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霍巍:現已成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的太陽神鳥金飾,在金沙遺址中最具代表性。這是一件極富創造力和想象力的文物精品,總體呈圓形,由含金量高達94.2%的金箔片制作,圖案分內外兩層,經過精心刻畫和切割。外層圖案由四只等距分布、首尾相接的鳥構成,內層圖案則是同樣精確劃分、等距分布的十二支芒葉,朝著圓心向左旋轉。

人們將其稱為“太陽神鳥”,這個圓形的金飾很可能象征著以太陽崇拜為中心的宇宙觀。圓形的圖案象征太陽,中心向外輻射的十二條旋轉的金色光芒線以及最外圍首尾相接的四只“神鳥”,讓人自然聯想到四季、十二月這樣的天象與物宜。

商周時期,古代中國思想世界的許多核心知識逐漸形成,天圓地方、中心與四方、陰陽變化、四季更替、日月星辰的定位、宇宙的框架模型等古老天文地理經驗,開始以不同方式表達出現在考古材料中。如果說三星堆的青銅神樹象征著人類遠古文明中的宇宙樹、太陽樹,那麼金沙遺址出土的太陽神鳥所蘊含的深意,則與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目前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正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二者不僅豐富、發展、完善了中國古代青銅文明體系,它們所創造的代表日月崇拜、陰陽四季等觀念的黃金制品,還是中華民族對宇宙世界、天地萬物最樸實自然的表達,為世界美術史、上古思想史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典範之作。(完)

受訪者簡介:

攝影 張浪

霍巍,現任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旅遊學院)院長、四川大學博物館館長、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所長等職,任國務院學科評議組考古學科召集人之一、國家社科基金評委、教育部本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四川省史學會副會長、四川省博物館學會副理事長等學術職務。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