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紅磚圍墻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株洲雲龍示範區鳥瞰 鐘躍能攝

我與雲龍的緣分,始於二十多年前。

那年8月底,剛出校門的我頂著烈日,揣一紙報到單,來到離家四百余裏的湖南株洲。出了火車站,逢人便打聽,終於找到了城區深處的教育局。在等待宣布具體去向的空隙,我盯著大廳墻上的郊區地圖看了起來。圍著城區或寬或窄鋪展開來的區域,唯有西北角的雲田鄉最特別,不僅與城區隔好幾個鄉,還昂著頭向外延展,似乎在竭力掙脫株洲而去。我心裏咯噔了一下:千萬別分到雲田鄉。可誰知怕什麼就來什麼,分配結果很快張貼了出來,我的單位正是雲田鄉中學。

坐上鄉教育辦租來的中巴車,我出發了。出城後,沿著彎彎曲曲的道路顛簸了兩個鐘頭,拐上了一條黃泥土路。路邊是一人高的芭茅草,芭茅草凹陷處,偶爾露出一兩棟村舍。中巴車又搖晃了半個鐘頭,總算到了目的地。學校的紅磚圍墻斑駁破落,生銹的鐵門洞開。鄉政府隔著田壟相望,也不過兩棟老式房屋。

安頓下來,與人閑聊,才知雲田雖是有十六個行政村的大鄉,卻距城區五十裏,與隔壁的龍頭鋪鄉,一道夾在長沙縣、瀏陽縣和株洲市區之間。因屬遠郊,偏遠落後,這裏的人一直都想離開。我到了雲田後,人地兩疏,出行不便,很久都不進一趟城。

1998年前後,往昔冷清的雲田突然熱火起來。鄉政府組建了“雲田花木有限公司”,建成了年產三百萬盆西洋杜鵑、五十萬盆蝴蝶蘭、二十萬盆紅掌的花木基地,帶動三千五百多戶農民種植花木致富。幾年後,雲田有了規模龐大的花木市場,建成了十裏花木長廊、一千畝花木精品示範園,被授予“全國花卉生產示範基地”和“中國花木之鄉”的稱號。我雖然不是花農,但是也由衷地感到高興。

2002年,滬昆高速潭邵段開通,穿雲田隔壁的龍頭鋪而過。步行二十來分鐘,我便能望見那條簇新的“銀飄帶”。公路往西的那一頭,直達我的家鄉冷水江,我驟然感覺離家近了。學校門前的黃泥土路,也改成了連接滬昆高速的柏油路,往來車輛和陌生臉龐明顯多了起來。附近農民的腰包鼓了不少,許多人家都忙著翻蓋新房,家門前的田地裏栽滿了各種花木,等著株洲、長沙甚或外省的人們前來拉貨。學校的條件同樣在悄悄改善,圍墻煥然一新,還矗起一幢新的教學樓。我偶爾上城裏走走,聽到越來越多的人說起雲田,十字路口還標上了去往雲田的醒目箭頭。

2007年,隨著一個消息傳來,雲田再次沸騰起來。長株潭城市群獲批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處於長株潭腹地的雲田,倏忽間成了“香餑餑”。不久後,雲田和龍頭鋪一道被單獨劃出,成為一個新城區——雲龍示範區,後又成為株洲經濟開發區,開始了迅疾的奔跑。

原本,我暗存了一個心思:設法調入城區,把家安在城裏。沒想到,不用我勞神,雲田已經成了城區。從此,我每天聆聽著雲龍示範區飛速奔跑的腳步聲,振奮不已。曾經空曠的田地、小丘和長滿芭茅草的荒野,都漸漸變成了人來人往的街巷、小區和產業園。雲龍示範區又規劃為四個“區”:兩型生態城區、文化旅遊景區、職教雙創新區、新興產業園區。我所在的學校屬於文化旅遊景區。學校不遠處曾是荒地的地方,如今建成了國家4A級景區。茶余飯後,我推窗而望,眼前便是一片漂亮的樓宇,外墻、屋頂形狀各異,顏色五彩紛呈,頗似童話裏的城堡。城堡內外熙熙攘攘,各地的遊客漾著笑意,紛至沓來。

新興產業園區更是雲龍乃至株洲的驕傲,園區內有軌道交通城、雲龍大數據產業園、金融產業園等。單是一個雲龍大數據產業園,總面積就有三千八百二十畝,投資約二百三十億元,著力吸引移動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智能終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聚發展。每每路過曾是一片菜地的產業園區時,我都要停下來張望一番,感慨良久。

因為是新城,所以政府部門在開發時就樹立生態、綠色理念,新建樓房無不因地制宜、有序規劃,采取集中供能、智能電網、雨水收集、汙水處理等節能環保措施。已經化為城區的雲龍並未照搬老城區模式,而是“城中有鄉、鄉中有城”,林木、小區、樓宇和村舍錯落有致。我居住的小區便在碧波蕩漾的雲峰湖邊。這裏從前僅是一個人跡罕至、幾近幹涸的水庫,而今已是眾人向往的宜居之所。巧的是,老城區的人也紛紛前來購房定居。我的一位新鄰居,便是從前千方百計調往老城區的同事,沒想到他又回來了。我打趣他,他卻笑道:“這說明咱們的緣分未斷嘛!”我微笑聆聽著,為自己是一名雲龍人感到榮幸。

《 人民日報 》( 2021年04月07日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