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周公解夢夢見辦公樓加高了的信息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來源:河南日報網

中鐵裝備鄭州總裝車間,隧道成套化專用設備正在進行產品下線前的最後調試。記者供圖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孫勇 欒姍 陳慧 陳輝

車水馬龍不只是生計,更是一個地方的生命。

近段時間,我省遭遇歷史罕見的極端特大暴雨天氣。目前,當務之急是做好災後重建、災後恢復,盡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最大限度降低次生災害造成的不利影響,讓被洪水衝擊的地方早日恢復往常的煙火氣。

防汛救災是一場硬仗,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同樣是一場嚴峻大考。河南“穩”農業,著力幫助農民生產自救;“強”工業,助力企業盡快復工復產;“活”服務業,讓老百姓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暫停鍵”正在取消,“重啟鍵”已經按下,熟悉的場景,正一點點回歸人們的視線。

穩住三農“壓艙石”

7月27日,擔心新一輪降雨到來,彭良成又一次從鄭州趕到延津縣。作為新鄉聯豐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倉庫裏的4000多噸麥子始終牽動著他的心。一下車,他便直奔倉庫排查隱患。

合作社今年和全省一起迎來大豐收,收獲的8000多噸小麥已出售一大半。“顆粒歸倉不易,不能讓剩余的麥子泡水。”從17日到21日,彭良成一直堅守在倉庫。由於暴雨前加固措施給力,倉庫總算保住了。

今年,河南夏糧總產量達760.64億斤,比上年增長1.3%,夏糧總產量再創歷史新高,牢牢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面對突如其來的強降雨,能否守住豐收成果,考驗著各級糧庫和部分農戶。

身前是沒膝的積水,身後存放著市級儲備糧。鄭州興隆國家糧食儲備庫黨總支書記王偉清晰地記得,面對重大險情,惠濟區劉寨街道辦事處、興隆社區等部門出人出力出機具,從19日晚上忙到22日淩晨2時,庫區積水全部排完,倉房和糧食無虞。

27日,從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傳來好消息,全省糧食儲備基本安全。

為安全上“鎖”加碼。全省糧食企業把糧倉倉門擋水板從0.75米加高至不低於1.5米,並密閉通風口。修復水毀防洪設施設備,備足防汛物資,24小時值班值守,確保我省糧油產品市場供應穩定和糧食存儲安全。

一手護夏糧安全,一手保秋糧穩產。

秋糧面積占我省全年糧食面積的47%,產量占全年糧食總產的45%,確保秋糧穩定生產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穩定農民收入至關重要。

暴雨肆虐,洪水無情。近段時間,夏玉米、沿黃稻區水稻、大豆正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截至7月23日,全省9%的秋作物受災,0.3%絕收。

災情就是命令。按照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和緊急要求,我省迅速啟動農業防災減災應急機制。

——加強抗災指導,讓農民群眾手中有技。

省農業農村廳立即派出8個專家組和8個廳級領導調查組,對排除農田積水、病蟲害防控、畜禽養殖防災減災等悉心指導;省農科院第一時間啟動“農業科技服務月”行動,省、市、縣三級農科系統科技人員深入受災一線;玉米、花生、豆類、蔬菜等不同作物分區域災後生產恢復技術指導意見迅速出臺。

——全力組織救災,讓農民群眾腳下有力。

各地不等不靠,組織各類機械開展生產自救,及時疏通溝渠,盡快排除田間積水。農業農村、發展改革、工信等部門,積極落實種子、化肥、農藥等抗災儲備物資。

——快速下撥資金,讓農民群眾心中有底。

7月21日,我省緊急下撥中央和省級財政救災資金4000萬元,支持農業生產救災。在全面調度核實災情的基礎上,又向農業農村部專題報告災情,再度爭取救災資金。

在新鄉、安陽、鶴壁等地的重災區,特別是地勢低窪地塊,積水較深,作物被淹。

滎陽市高山鎮石洞溝村、許村受災嚴重,不少地塊的玉米齊刷刷臥倒在地,一些尚未成熟的花生果裸露在外。

農作物受災,什麼情況下需要改種?改種哪些作物?“淹水時間較長、大部分植株不能恢復生長能力和被洪水衝毀的地塊,應及時改種生育期較短的綠豆、青貯玉米、鮮食大豆、速生蔬菜等。”省經濟作物推廣站副站長、研究員賀桂仁說,我省災後作物改種技術指導意見已出臺,要求各地對絕收農田及時改種補種,爭取最大限度彌補災害損失。

聯豐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的1.5萬畝左右的花生,約有300畝受淹嚴重,合作社正在組織農戶噴灑營養液。彭良成說:“看能不能把苗‘喊’過來,不能的話就改種蔬菜,絕不能讓地閑著。”

挑起工業“鐵扁擔”

暴雨過後,大地熱了起來;機器轟鳴,廠房忙起來了。

富士康鄭州科技園,車間一塵不染,流水線整齊劃一,員工身著白色工服,專心工作。經過500多道工序後,一部包裝完好的蘋果手機下線。

中鐵裝備鄭州總裝車間,一節火車般體積的巨大“圓柱”橫放在車間裏,直徑10.33米的硬巖掘進機“雪域先鋒號”正在緊張拆機,即將運往西藏拉林鐵路施工現場。

聽,機器轟鳴聲漸次響起!隨著一個個企業“火力開起”,人們熟悉的“河南制造”的紅火場景逐漸回歸視野。

自救,將損失“搶”回來,贏得企業快速復蘇時間。

網絡上,一篇“暴雨中的河南上市公司”的推文火了。鄭煤機、太龍藥業、安圖生物、新鄉化纖等知名企業,不同程度受到了內澇暴雨影響。企業職工不等不靠,紛紛在最短時間內投入到生產一線搶險救災,通電復產。根據最近公告披露,絕大部分公司生產已經恢復。

在鄭煤機智鼎液壓公司,已看不到漬水痕跡。回憶洪水侵襲的情景,工人們記憶猶新。由於洪水倒灌,泵房裏所有電機均被水淹沒,工人們連續奮戰72個小時,才清除水患、恢復生產,將損失降至最低。同樣在安鋼集團,搶險排水晝夜不停,“三爐三機”生產已率先恢復,要快速平穩復產,抓住機遇奪高產增效益。

“此次河南大部分上市公司受災主要是因為內澇,必須搶抓時機,組織企業生產自救,才能最大限度降低損失。”河南證監局局長牛雪峰說。

互救,將風險“降”下來,實現社會發展良性循環。

制造業復工復產緣何重要?因為制造業是刷新服務業“顏值”的前提,也是築牢農業“根基”的關鍵,它就像一根“鐵扁擔”,將三次產業打通,並承載資本、科技、就業等要素。

服務企業就是服務發展大局。按照省委開展“萬人助萬企”活動重要工作部署,河南經濟戰線聞“汛”而動,躬身入局做好服務員,將服務企業的重點迅速轉移到幫助企業防災減災、恢復生產上來。

鶴壁市連日來遭遇特大暴雨,李子園食品、谷夫食品企業廠區基礎設施、生產設施受損嚴重。“水電氣通不通?沙袋、水桶缺不缺?”鶴壁市“萬人助萬企”第一指導服務組組長萬學鋒等人蹲點企業,幫助企業協調解決恢復生產過程中的實際困難。

新鄉市防汛和發展兩手抓,幫助大批煤電生產企業和水泥、鋼材、墻體材料等企業優先復產,為災後恢復重建和群眾安置提供物資保障。目前,全市151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率約75%。

一道道命令精準下達,一條條措施嚴格落實,為企業復工生產奠定基礎。全省各地加足馬力恢復生產行動背後,是乘風破浪、恢復生產的信心與決心。

救援,將責任“扛”起來,最大限度減少人財損失。

轉移物資、抽水排澇……盡管采取一系列應對措施,但企業受災對正常工業生產仍然產生了巨大影響。有數據統計,全省災情最重的鄭州、新鄉、安陽、鶴壁四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受災超過1000戶,損失超過60億元。

伴隨水情災情緩解,制造業挺起經濟脊梁,發揚不怕疲勞、連續作戰精神,迅速把精力轉移到災後恢復上,並積極伸出救援之手。

河南能源義煤公司恢復生產後,派遣21人組成救援突擊隊,協助鄭州龍子湖校區專家公寓抗洪排水。隊員們冒著危險跳入水中調試水泵,直至設備正常運轉排水。

賈魯河大壩出現潰口、阜外醫院被積水圍困、東四環有積水塌方、中原區一小區出現嚴重積水……每逢險情,啟迪科服孵化的遠渡無人機就會迅速起飛,即時監測地面險情信息,為地面救援工作提供了強力支持。

工業是撬動經濟發展的“總開關”。在這次特大洪澇災害中,制造業自救、互救、救援相結合,在乘風破浪中積攢能量,撐起最強大的“安全傘”。

激活服務業“主引擎”

困難再大,只要有勇氣和信心就都能跨越過去,就會迎來新發展。

7月26日,送貨員李明偉終於把車開到了位於中原路西三環附近的丹尼斯超市門口。

規模中等的超市裏,米面糧油蛋奶水果以及日常生活用品滿滿當當、備貨充足,急需補貨的,正是李明偉運過來的新鮮蔬菜和水果。“麒麟西瓜、西梅、芒果等緊俏水果,成百件加急送貨。”當天,從比利時列日出發經二連浩特入境的中歐班列(鄭州)回程班列順利抵達鄭州,拉回了啤酒和牛奶等新鮮“洋貨”。

雖然僅僅壓抑了幾天,商場超市卻已迎來“報復”式消費。

在街邊吃串串,在商場裏喝奶茶。當前,城市復工復產提速。“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服務業正在盡快恢復“元氣”。

“就算大雨讓這座城市顛倒,我會給你懷抱。”7月21日,一則“鄭州暴雨電影院留上千人過夜”的話題登上了微博熱搜榜,瀏覽量高達1.2億人次。20日深夜,當整座城市被暴雨侵襲,近千名市民受到了這家影院的溫暖擁抱。這一暖心的舉動,讓網友頻頻點贊、熱議連連。“我們做的事情微不足道,卻得到這麼多的人認可。”影院負責人楊震有些“意外”。

重慶人王成在丹尼斯花園店附近經營一家平價川菜館,回憶20日當天的情景,他說:“在重慶老家也沒見過這麼大的雨。因為店裏地勢高,沒有進多少水,想著飯店十多年來靠著周邊上班的老主顧才發展起來,很多人那時都困在辦公樓吃不上一口熱飯,21日中午我就從住的地方蹚著齊胸口的水,過來營業了。”

崔春陽是一名新晉的外賣小哥,暑假沒有回家在鄭州勤工儉學,27日上午接了12單。他告訴記者,這是他暴雨後跑單的第一天,“比平常的單子多許多,大家在家裏窩了幾天,嘴饞啦。”沒聊幾句,一個小夥伴喊他:“來單了!”這位00後小夥,立馬騎上電動車飛馳而去。

在當前天氣形勢復雜,又正值“七下八上”的防汛關鍵階段,如何發揮好服務業作為經濟增長“主引擎”的作用?想必人們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必須讓消費者有地方消費、有產品消費、有興趣消費。

消費的作用不僅在經濟,也在文化,消費是一種文化傳播方式。

7月27日,河南博物院恢復全面開放。與此同時,華夏古樂演出、中原國學講壇及其他社會教育服務正常進行。值班保安鄒林告訴記者:“上午來了大概兩三百人,平常預約人數半天就有3000多人,不過能正常開館,還是感覺蠻高興的。”

雲臺山景區組成了350人的抗洪搶險隊伍,日夜不停奮戰在防汛和復工一線;紅旗渠風景區爭分奪秒清理遊覽步道;只有河南·戲劇幻城同時進場38家施工單位1250余人,全面啟動災後重建工作……當前,我省不少景區正抓緊進行災後生產恢復,力爭盡快具備開放條件,以完美的姿態重新迎接遊客。

河南的人口基數決定了我們有龐大的消費者隊伍,只要假以時日,活躍的文旅市場何愁火不起來?

這“煙火氣”裏,有喧囂和熱鬧,更有信心和希望。

本文來自【河南日報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及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