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大全查詢莧菜湯澆飯的簡單介紹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早上,我還沒起床,母親就推開房門告訴我:“我去小區外走走,買點艾草、菖蒲和莧菜回來。”

原來,又到一年端午節了,這些東西是過端午的必備品!遵循傳統的母親,每年都會把傳統佳節過得很傳統。

我也不好意思再睡懶覺了,只有起來張羅。過端午習俗繁多,不怕麻煩才有儀式感,我也應該參與。

當我洗漱完畢,母親回來了。她有些失望:“小區外沒有看到艾草、菖蒲,還好蔬菜店有莧菜。”

端午節在大門上掛艾草、菖蒲,雖是一種傳統習俗,但現在的人漸漸淡忘了這些程序,過不過節,有沒有味,已不在意。

所以,大城市裏要想買到艾草、菖蒲,確實不容易。

母親這輩人最在乎傳統味,不管有吃沒吃,有些禮儀是萬萬不能忽略。

於是,為了讓母親過一個開心的節日,我立刻出門去找。

到迎豐市場上走了一圈,終於找到了一位老婆婆在賣艾草、菖蒲。也不貴,一小把,一元錢。買回來後,母親馬上多雲轉晴高興了!

端午掛艾草、菖蒲,全國許多地方都這樣做,但還要吃莧菜,這卻並不普及,相信不少人也是第一次聽說。

那麼,這其中有何由來和講究呢?

其實,莧菜,土話喊漢菜、汗菜或旱菜,是一年生草本,莖粗壯,綠色或紅色,常分枝。

紅莧菜。

莧菜的葉、種子和根均可藥用,性涼味甘,能清熱解毒、利尿除濕、通利大便。據《中藥大辭典》記載,莧菜“清熱利竅,可治赤白痢疾,二便不通”;《本草綱目》則記載:“六莧,並利大小腸。”

莧菜喜溫暖,較耐熱,有人形象地稱為“旱菜”;也有人稱為“汗菜”,意思是夏天流汗時吃的菜;還有人稱為“漢菜”,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相傳,楚漢戰爭期間,劉邦與項羽逐鹿中原,劉邦曾被項羽的幾十萬大軍圍困於河南滎陽。

時值夏日酷暑,劉軍缺糧斷水,饑不擇食的軍士連死貓爛耗子都不舍得放過,患痢疾者不計其數,病倒一大片,完全失去了戰鬥力。

軍中無藥可治,劉邦急得團團轉。一老夥夫見此情景,立即采來一大筐赤莧,煮成大鍋湯給護衛劉邦的十幾個軍士吃下,不但痢疾好了,而且個個精神十足,保護劉邦殺出一條血路,突圍而去。

後來,劉邦對這種菜心存感激,說:“赤莧,乃興我漢家天下之菜也!”

自此,人們便稱赤莧為“漢菜”!

莧菜被認為是蔬菜中的瑰寶,民間把它當作補血佳蔬,有“長壽菜”“補血菜”等美稱,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蔬菜,特別是含有較多的鐵、鈣等礦物質。

同時,莧菜含有較多的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 ,民間有“六月莧,當雞蛋;七月莧,金不換”的說法。

因莧菜其抗性強,易生長、喜熱、耐旱、耐濕,且病蟲害較少,是大眾喜愛的夏季主要綠葉蔬菜之一。

實際上,莧菜中的紅莧菜,也是孩子們的最愛。

去了很多地方,吃過很多美味,在人們記憶中,最難忘、最好吃的,還是故鄉的美食。

小時候的我們,家庭普遍貧窮,現在回憶起來,更多的時候都是在饑餓中度過的。但是,總有那麼一碗飯,伴隨了我們整個童年的夏天……

這一碗飯,就是紅莧菜泡湯飯!

紅莧菜軟滑葉濃、入口甘甜,舀一勺湯汁澆在飯上拌勻,瞬間,白米飯變得紅彤彤的,不張揚但絕對魅惑,每一粒米飯似乎都格外饞人……

小時候,只要有這麼一碗飯,那一餐就不會挑食,吃得歡天喜地。

當然,不僅僅是我,多少同齡人的童年,哪個沒吃過這樣一碗紅莧菜泡湯飯?又有哪個不好這一口呢?

其實,現在也有許多孩子喜歡這種美麗的飯。“色”誘,很少人能抵得過!

講了莧菜的那麼多好,我們言歸正傳,來看看端午節到底為什麼要吃紅莧菜。

端午前後,紅莧菜遍地都是,這好吃又清爽的菜,自然也是很多地方端午最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莧菜有紅有綠,而此時,必須用紅莧菜。

過節方式花樣多,端午節吃“五紅”是一些地方的奇特習俗。南京的端午最傳統、最隆重的習俗就是吃“五紅”,即莧菜、烤鴨、鴨蛋、龍蝦和雄黃酒。

據說,端午節吃了這五種“紅”,整個夏天就可以辟邪避暑了。而紅莧菜則是“五紅”中最資深、最有代表性的一種。民國時期的潘宗鼎在《金陵歲時記》中曾有記載,過去南京人家在端午節這一天必吃莧菜,這樣可以避免腹痛。

新鮮紅莧菜。

端午節吃紅莧菜,除了有紅紅火火、逢兇化吉的寓意外,更關鍵的是取紅莧菜生命力頑強之意和對健康有利,因為它可以清熱解毒、除濕止痢。

農歷五月在俗信中為惡月,民間又稱“毒月”。此時,氣溫迅速升高,雜菌繁殖,毒瘴滋生,人極易生病。

為了應付惡月,安度暑日,民間便在此時食用莧菜,以此防病健身,祛毒辟穢,即所謂“扶正祛邪”。

農歷五月初五,正是初夏時節,天氣漸熱,細菌滋生,蚊蟲出沒。在古人看來,紅莧菜不僅能夠通潤腸道、排出體內毒素,還能趨吉避兇、祈求康健。

端午節多在夏至後,是一年之中陽氣至盛的時段,也是主氣屬濕的“長夏時節”,人體若被濕邪侵襲,易出現頭暈身倦、胸悶腹脹、食欲不振等情況,而紅莧菜正是最好的選擇。

既有美好寓意,又是傳統文化,還對身體有益,何樂而不為呢?所以,在端午節吃紅莧菜,也就順理成章、代代相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