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四只蝴蝶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長輩們心中的中國式八大寬容,還是一塊甜點,但在年輕人那裏早已形同一坨爛肉。

冰川思享號特約撰稿 | 韓福東

最近網上流傳一則“中國式八大寬容”,分別是:

為了你好

習慣就好

都不容易

還是個孩子

歲數大了

來都來了

大過年的

人都死了

▲知乎網友對“中國式八大寬容”的質疑

聽著覺得耳熟;年紀略大的可能更進一步,早已將它們內化成口頭禪。這“中國式八大寬容”在老一輩那裏,是作為美德來傳承的,與“宅心仁厚”近乎同義語。但在年輕人這裏,卻成了偽善、鄉願、市儈的代名詞。

代際間的價值觀衝突,莫此為甚。到底發生了什麼?

01

先說“大過年的”,這句話的來頭可不一般。容我慢慢說來。

先講一個故事。

1937年,上海著名中醫陳存仁打算去日本搜集漢醫書籍,臨行前去看望繼父,準備送他500元錢。

陳存仁的繼父“私底下迷信得很,從早到晚,每一句話,每一件事,都要取一個吉利”。在迎接陳存仁的前一晚,繼父做了個夢,夢見老友送他一個玉盤;早上醒來,又有四只烏鴉在窗外叫聲淒切。

這到底主何吉兇?繼父拿出一本《解夢蠡言》研究了半天,並以“早晨烏鴉叫過”為由,堅決不收這500元錢,還進一步勸陳存仁放棄去日本,以免坐船可能遇到風浪遭致危險。按繼父對禍福吉兇預兆的理解,一次有風險的旅程中,臨行贈金有永別之兆。

後來倆人決定去海神廟抽個簽,以定兇吉。結果是上上簽。於是繼父立刻就決定收了這500元。

▲網友對“中國式寬容”的全版本吐槽

陳存仁在民國初年接受教育,他繼父的宇宙觀則在晚清成熟。一代人之間,已經有了比較大的認知差距,陳存仁在他晚年寫的《銀元時代生活史》中回憶此事,嘗試著從心理修養的角度給這種討吉利的行為賦予另一種合理性:

“我有一個感覺,開口都要帶著吉利的字句,事事小心,步步留神,這雖近乎迷信,倒也含有一種人生哲學,教自己做事要小心謹慎,出言要博得人家的歡心,在一年開始就要修養這種功夫。

“所以在新年中即使小孩子不慎打碎了一個茶杯或碟子,都要面無慍色,口中還要說’長命百歲’或 ‘歲歲平安’,所謂’歲’,與’碎’同音,口彩還是很好聽的,這與古人玉杯墜地,面不改容同樣是一種心理修養。”

但追本溯源考察,萬事萬物之所以有吉兇征兆,而這種征兆在新年時候又尤其重要,是和人類對宇宙人生的本質理解有關的。這種擇吉的哲學,早在狩獵采集年代的先民中就已建立,他們利用巫術進行占蔔,求吉祈成。

在漫長的農耕文明中,一代又一代的精英用各種理由對這種巫術進行學理化詮釋,它逐漸成了全民對“過年”的一種信仰。

02

陳存仁所在的中醫領域,也滲透進了關於新年擇吉的理念。

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素問》有雲:“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黃帝內經》

翻譯成白話大概是:農歷正月到三月是春天,天地以生物為德,人也要順應天地秩序,要放生不能殺生、要給別人好處而不能懲罰別人,這樣身體會健康,否則傷肝,夏天來時病會加重。

不要小看“大過年的”這句話,背後隱藏的含義實在豐富。從天幹地支、陰陽五行的角度看,它奠定了一種秩序的基要,人的行為尤其不能與其忤逆。

而中醫的發展,讓這種玄學巫術有了更堅實的著落,不再淩空蹈虛。大過年的與別人鬥氣,傷肝要死人的,人總不能拿自己的健康和生命開玩笑吧。

新年的禁忌,按照上述路徑繼續進化,到了陳存仁那個年代,“大過年的”中國式寬容,已經更多和一種心理修養的人格道德聯結在了一起,古早的陰陽巫術雖然對他們仍有影響,但確乎正在退場。

但陳存仁這一代老中醫,卻不敢理直氣壯拿出《黃帝內經》,說過年討吉利事關人身健康,反而迎合現代科學說其”近乎迷信“,同時又試著從心理修養角度論證此種迷信的合理性,他還真是糊塗啊。

即便到了神秘信仰日益衰頹的今天,在新年時期討各種吉利、不與人爭吵,也變成一種集體無意識的習俗留存了下來。“大過年的,別和他計較”,這個原本帶有趨吉避兇巫術色彩的禁忌,一旦脫離具體的前現代語境,就變為令現代人厭憎的沒來由的寬容。

21世紀的新新人類登上時代舞臺,他們就近乎純粹從寬容和道德的立場來看待此事,這個Bug就兜不圓了:過年有什麼不一樣,為什麼要變得沒有是非?!

03

從古早的擇吉祈成,到黃帝內經的“春氣養生”,再陳存仁年代的“心理修養”,這中間有漫漫的以萬年計的時長。而從陳存仁到我們這個時代,只不過幾十年的時間,不要說巫術的擇吉、中醫的保肝,就連修養的道德都已變了味道——這種中國式寬容的道德,在新一代年輕人眼中,已是如此面目可憎。

“人都死了”的中國式寬容也類似。現代人會覺得“人都死了,就別計較和評價他了”,是一種遵奉“死者為大”的鄉願。但在歷史上,不去怨懟和抨擊死人,卻可能更多是從生者的利益角度考慮。它也和巫祝的信仰分不開。

傳統中國社會,認為人的肉身死了尚有魂魄,鬼神非常難纏,有能力支配人間的吉兇禍福。所以很多習俗都是在討好鬼神,自不可再去用話語招惹他們。

▲網友對“中國式寬容”的吐槽

這種認知隨時間流變,超驗恐懼逐漸異化成為“死者為大”的貌似寬容的世俗尊重。

同樣是尊重鬼神的習俗,不同的時代被賦予了不同的解釋,其背後都是人類保守的神經元結構在作祟。

按照進化生物學的解釋,現代人類的心智結構仍停留在狩獵采集時代。經驗在狩獵采集時代非常重要,不遵從長輩的經驗,很容易死去。所以這種心智結構傾向於保守。

但知識總會疊代,尤其到了農耕和工業文明時代,人類刷新了對世界的認識。新知識與傾向於認知經驗傳承的保守心智構成張力,由此產生的一個後果是,我們的心智傾向於認同舊事物、舊習俗,但傳統的解釋已經不能給它們合法性,所以我們的知識就需要不斷對其疊代詮釋,賦予它更新的價值。

中國式八大寬容之所以討人厭,就在於老一輩仍在利用各種知識對傳統習俗和待人接物的智慧進行解釋,但已無法邏輯自洽,就變成宛如和稀泥或騎墻的——說得難聽點——攪屎棍。

中國式八大寬容中的“歲數大了”,原本可能是出於對老人的尊重。畢竟在瑪格麗特·米德所謂的“前喻文化時代”,沒有什麼比老人家的經驗更為重要的知識了。“為了你好”和“習慣就好”,也是這種帶有過來人“吃的鹽比你走的路多”意味的人生箴言。

但在激烈變革的年代,老人的經驗變得缺乏解釋力,“後喻文化時代”一個突出特征是新新人類的崛起,與之相伴的卻是話語在路徑上仍依賴的“尊老”模式。脫離了“前喻文化”的語境,在年輕人眼中,這種“尊老”模式就變成給倚老賣老、老而不尊者開拖的話術。

04

人類漫長的進化史中,更多時候是相互廝殺,彼此間殘忍報復。和我們DNA有98%近似的黑猩猩的暴戾,能證明這一點。但人類在暴戾之外,同時又是一個需要抱團合作的生物,兩者的平衡更有利於基因的延續。

在漫長的采集狩獵年代,野蠻性更占主導地位。隨著人類定居,文明逐漸進化,文化開始發揮作用,對人類進行規範和型塑。

同理心開始越來越大發揮作用,“都不容易”就是更多從對方角度考慮問題,雖然它在實操層面更多淪為替利益相關方開脫。但人類的本質就是如此啊。

認知神經學的實驗已經證明,人類很多時候是先有了一個肯定性的判斷(對方是我利益相關方,我要幫他),然後再尋求解釋(“都不容易”話術可以有效)。

濫殺受到制止,孩子的生命權需要被尊重。溺嬰早已是陳年舊事,孩子得到的只是溺愛。“還是個孩子”,成為長輩嬌生慣養熊孩子時最好的官方辭令。

這大概是中國式八大寬容中,形成最晚也最具現代性風味的一句口頭禪。

▲電影《中國的“小皇帝”》

人類本質上是對成本收益有著精心算計的物種。如果不憑借後天的教育,本能的計算中很容易被“沈沒成本”所迷惑,畢竟是狩獵采集年代的心智結構,你不能對其要求太高。

“來都來了”,就是被“沈沒成本”所坑的心理慣性。“來”的成本即然已經耗費,為什麼不趁機揩些油呢?老一輩秉持狩獵采集年代的直覺智慧,很容易被用財富和知識武裝起來的新新人類視為貪圖小便宜、搞不拎清的市儈。

這二十年信息和財富的爆炸式增長,讓一代人之間的差距超越了古早數個世紀。長輩們心中的中國式八大寬容,還是一塊甜點,但在年輕人那裏早已形同一坨爛肉。但我們還是要尊重人類與生俱來的心智惰性,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革命也很難革到普羅大眾的內心深處,不如保持張力,和諧共處。

這中國式八大寬容,真的要等幾代人都死去才會淡出我們的生活吧。這句貌似帶些詛咒的預言,卻是最符合人類進化本質的和平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