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海邊落潮撿哈利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趕海

趕在潮落的時候

到灘塗和礁石上采集海貨

在豐饒的海岸線上

漁人們彎腰俯身的剪影

是一道亮麗的風景

風行於網絡的趕海視頻

是現代人的精神食糧

每每跟隨鏡頭裏的小哥老妹

挖蛤蜊、撿海螺、抓螃蟹、撬牡蠣

看到充盈的海產在桶中堆疊

屏幕前的地理君

臉上就泛起姨母般的癡笑

踏上發現之旅,擁抱濱海風物

值得我們彎下腰的

可不止鈔票上毛爺爺的微笑

今天,讓我們去趕海

趕海重在一個“趕”字

趕在合適的時機趕去正確的地點

趕海的主戰場

是一段被稱作“潮間帶”的海岸

這裏漲潮時被海水淹沒

退潮時方才顯露出來

潮水來去之間

形成了一種隱秘而神奇的海岸生態

漁民們在退潮以後紛紛趕來

攀上石礁,蹚過泥灘

調動世代累積的智慧與經驗

發掘這裏充沛的物產

無須駛船出海,便能收獲滿滿

“挖”是趕海人必備的技能

灘塗的淤泥之下

棲息著眾多雙殼綱的海貝

他們以兩片貝殼罩住柔軟的身體

泥灘上錯布的小孔

就是它們存在的痕跡

懷揣著好奇心刨開爛泥

滑動下圖

看看裏頭藏著什麼鮮美的小東西

1

花蛤簾蛤目 科簾蛤科

2

縊蟶簾蛤目 竹蟶科

3

泥蚶/血蛤列齒目 蚶科

4

櫛江珧/帶子貽貝目 江珧蛤科

5

櫛孔扇貝珍珠貝目 扇貝科

在一米深的泥沙之下

有一種活在表情包裏的網紅生物

象拔蚌

它原產於北美

長著形似象鼻的粗壯虹管

想要得到這樣肥美的獵物

趕海者須挖掘一個足夠深的洞

有時甚至得動用管子來防止洞壁坍塌

哦對了,同樣藏在泥沙裏的

還有被稱作“皮皮蝦”的蝦蛄喔

與灰撲撲的泥灘相比

礁石顯得盛裝打扮

其上附著著密密麻麻的甲殼

讓本就嶙峋的石頭更加多刺

發出灰白或青黑的光澤

膠鞋和手套

是在這裏趕海的必需品

駐紮在石頭上的生物們

造型扁平、外殼堅硬

令人無從著手施力

這時小刀和“鞋拔子”有了用武之地

漁民用工具探入接縫處輕輕一撬

便能將海貨利索地刨下來

圖片來源於網絡

礁石上最多是火山錐一樣的藤壺

它通過分泌膠體黏連在石頭的表面

平時它們將門戶緊閉

只有被海水淹沒時

才會從頂端伸出柔軟的蔓肢

激動水流以濾食

藤壺不是什麼值錢的海產

但汆燙一下味道也算鮮美

藤壺

行走在礁石間

耳邊總能隱約聽見啪嗒啪嗒的聲音

那是貽貝閉殼的交響

貽貝,亦稱海虹、青口、淡菜

是一種黑黢黢的貝類

我們享用貽貝時

時常會瞧見草繩一樣的棕毛

這其實是它的器官——足絲

它讓貽貝能牢牢固定在巖床上

貽貝

貽貝的足絲

與貽貝交錯生長的

是牡蠣,也叫海蠣子或蠔

它是產量極大的世界性貝類

牡蠣的左殼固著在礁石上

用刀刃將另一扇殼整個撬下

軟嫩的牡蠣肉就會露出

甘甜鮮美的牡蠣適於生食

也能做成蚵仔煎等名吃

更能熬制成調味的蠔油

牡蠣

泥灘上布滿了細細的神秘紋路

那是泥螺匍匐爬行的痕跡

它有著近乎透明的薄殼

顏色與灰黑的濕泥一致

泥螺是太平洋西岸的特產

撿螺、洗凈、腌制、制鹵、加黃酒密封

便成了一道醉螺

這是江浙地區最流行的吃法

爬行的泥螺

醉螺

礁石的陰面和底部

還聚集著許多小海螺

隨手就能拾取

夠不著的就用鉤子鉤出來

千萬留心別讓他們從桶裏爬走哦

常在海邊走

還有一些得來全不費工夫的收獲

受傷的魚、擱淺的海蜇等等

而有些有毒的水母看看就好

領受大自然的饋贈時

也別忘了撿走海岸上的垃圾哦

笨拙的螺貝和撲街的海魚

是趕海佛系的一面

但行走江湖免不了遇到

更靈活、更有力、更危險的獵物

須動用精力與技巧與之周旋

能否抓住它們是對趕海者的考驗

螃蟹

有著強勁的雙螯和堅實的鎧甲

蟄伏在石縫和泥洞中

老練的漁民一眼就能覺察蹤跡

為什麼有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的俗諺

當然是因為好吃呀

梭子蟹和青蟹

是中國沿海最常見的螃蟹

肉質細嫩,脂膏肥滿

青蟹

徒手捉蟹,要從後面進攻

先踩住或按住螃蟹的背

再用大拇指和食指

分別持握在螃蟹的背面和腹部

把它穩穩拎起

為了防止桶中的螃蟹打架

最好再鋪上一些水草

章魚

也不是好對付的善茬

它平時隱匿在陰暗的洞穴裏

長滿吸盤的腕足格外有力

滑溜溜的身體易於從指縫中逃走

因此出手一定要果斷

一旦章魚鉆回彎折的巖洞裏

可就無計可施了

抓彈塗魚

可能是最具挑戰性的趕海項目

彈塗魚身體修長

利用濕潤的皮膚和鰓室中的水分呼吸

是離水覓食的專家

它平日匍匐在沿岸的泥塗上

受驚時借尾柄彈力迅速跳開

鉆入附近的水坑或泥洞中去

只留下一旁撲了個空的趕海菜鳥們

啃了一嘴泥

遊走不歇的地毯式趕海

不僅受到時間和體能的限制

還可能遭遇徒勞無獲的壞運氣

搭建陷阱

是趕海者的必修課

找一處礁石密布、海水覆蓋的地方

放下裝有餌料的蟹籠或老鼠籠

貪吃的魚蟹就會紛紛中招

而在泥灘中埋入開口的瓦罐

則能誘捕到嗜愛穴居的章魚

巧妙的陷阱免去了不必要的守候

只消每日來看上一眼就好

蟹籠

千百年來

陷阱的布置演變出許多版本

有些甚至成為了標誌性的水上奇觀

這當中最宏偉的造物

靜靜矗立在臺灣澎湖海濱

七美島東北海岸的雙心石滬

石滬

是一種古老的人工建築物

它是在潮間帶

用玄武巖和珊瑚礁堆砌的弧形石墻

滬堤框住一塊的封閉的水域

漲潮時,魚群順水流被引進石滬內覓食

退潮後則難以躍出,受困於此

漁民們得以輕松地撈捕

“甕中捉鱉,手到擒來”

潮間帶特有的生態環境

讓這裏成為海水養殖的天堂

如同遊牧向農耕的轉變

“趕海”也發展出“耕海”

漁塭、蚵架、竹筏、蟶埕

讓鮮美水產的規模養殖成為可能

更造就了一派海上田園的人文景觀

讓我們前往中國最美的灘塗

福建霞浦

用圖片感受那裏的耕海文明

趕海視頻的走俏

讓疏離自然的現代人了解

在碧浪白沙之外

海灘的另一種打開方式

更讓蟄居水泥森林的我們看到

在那海陸交接的地方

平凡的人過著怎樣平凡的生活

經歷著怎樣的勞作與豐收

話題

你在海邊撿到過什麼?

- END -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網絡

編輯 / Colt

別錯過

在哪裏能體驗和鯊魚對視的刺激

口口聲聲說愛我,卻不認識我

三疊字,漢字中的華夏風物誌

中國夜宵列傳

(微信號:dili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