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小男孩拉稀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資料圖片

一名9歲男孩提起上學就發燒,在醫院做了骨髓穿刺,沒有發現器質性病變,隨後被確診為抑郁;另一名寄宿的孩子,一到晚上就肚子疼,精神萎靡,不願意和同學說話,也被確診為抑郁。

“與成年人比較,很多孩子抑郁的表現形式不典型。這個時候,家長千萬不要認為孩子就是找理由不想上學、偷懶或是不聽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兒科主任何凡表示,成年人對自己的情緒體驗更深刻,而孩子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都處於發展過程中,有時不能像成年人一樣識別自己的情緒,可能表現為容易發脾氣或各類軀體化癥狀,如惡心、嘔吐、腹痛、腹瀉、便秘等消化道癥狀;心慌、胸悶、氣短、憋悶等心血管及呼吸系統癥狀;頭暈、頭疼等神經系統癥狀。這些軀體化癥狀去相關科室進行檢查時,往往發現不了器質性的改變。

“事實上,大部分孩子在出現軀體化癥狀前,可能早已出現睡眠問題,如入睡困難、睡眠淺、早醒等;也可能伴有情緒問題,如易怒、發脾氣、不愛與父母溝通交流等。”何凡表示,這些情緒有時會被家長看成是青春期的叛逆。

兒童青少年抑郁障礙的發生是遺傳和環境等相互作用的結果,過重的壓力毫無疑問是非常重要原因之一。“很多家長會存在誤區,認為自己根本沒有給孩子壓力。”何凡舉例介紹,有的家長認為自己沒有給孩子報課外補習班,只要求孩子將學校課程學好即可,“這只能說家長沒有給孩子附加的壓力,而學校課程本身對於孩子可能就是一種壓力。”

何凡建議,家長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幫助孩子調節情緒問題:

不要給孩子貼負面標簽

當孩子出現情緒問題的時候,不要給孩子貼負面標簽,如變懶、生活不規律、就知道玩手機、不學好、不尊重父母等。貼這種標簽反映父母對孩子是不理解、不認可、不接納的。孩子其實是非常需要父母、老師的認可和接納的。只有接納孩子,才能夠幫助孩子。

父母要調整自己的心態

很多父母本身就很焦慮,甚至會認為自身的焦慮是孩子帶來的,只要孩子好了自己也就好了。站在醫生的角度來說,家庭環境這個微生態系統對孩子的情緒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家長要先放平自己的心態,才能幫助孩子調節情緒問題。

幫助孩子合理管理生活

兒童青少年的自我管理能力可能不會像成年人一樣完善,更需要家長的幫助。如玩手機這件事情,家長可以提前和孩子協商、規劃好什麼時間段可以玩,可以玩多久,甚至落實到家庭協議上。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生活和學習習慣非常重要,而且要從小做起。

新京報記者 劉旭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