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屬牛女人夢見下雨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2018-12-05 07:32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曹漫

來雪榮(中)和三兒子來品濤(左)、小兒子來孟濤(右)在一起。

冠山麓下,詹家湖畔的濱江區長河街道山一村,2007年被聯合國環境開發署授予“全球500佳”環境保護單位稱號。106歲的來雪榮,就住在這裏。

來雪榮生於1913年,杭州市濱江區長河街道山一社區柴家塢自然村人。生於耕讀之家,念過6年私塾,解放後歷經互助組、合作社、人民公社到生產大隊,均為集體生產的骨幹,1970年,進入山一林場,擔任果木班班長,直至85歲才輕松下來。

濱江區長壽之星

每頓要吃2兩飯

近日,記者在柴家塢32號、來雪榮的三兒子來品濤家見到了他。午後陽光慵懶,院子裏桂花飄香。1.8米高的來雪榮,精神矍鑠,端坐於茶桌前,頗有長者之姿。見來了陌生人,來雪榮一邊用方言向兒子詢問,一邊招呼記者喝茶,顯得沈穩有禮。來雪榮育有4子1女,老伴已過世20多年,平時就在幾個兒子家輪流住。

73歲的來品濤說,父親的本名其實叫“來錫運”,字“吾其”,只不過身份證上誤寫為“來雪榮”,一直沒改就這樣用了下來。記者從濱江區民政局得知,來雪榮是全區最長壽的老人。

“出生於農耕家庭,父親承包了家裏所有的農活,一年到頭沒有空閑。”來品濤小時候經常看到,母親忙於料理5個孩子和家務,父親有幹不完的農活。

忙完水稻,又種春糧,還種煙葉。既要積肥料、挑河泥,又要收灰買糞,還要上山砍柴、劈柴。“農忙時要開夜工,連夜趕工;農閑下雨時,就在家舂米,直到85歲才算歇下來。”

最讓小兒子來孟濤驚奇的是,父親年輕時力大驚人,可以挑150公斤的擔子走上4公裏,期間只需歇1次。

來孟濤說,父親個子大,幹的是體力活,年輕時一頓能吃三四碗米飯,上下午還各吃一次點心。如今,雖然早已沒了牙齒,父親每次正餐也能吃2兩米飯。

來雪榮

建議開荒小山

補充村民口糧

1965年,來雪榮代表所在的生產隊來到山林隊(今山一林場)開荒種田。

那時,由於各種原因,糧食緊張,各家各戶的孩子都比較多,口糧不夠成為常態。經觀察和思考,來雪榮向大隊建議,長開墾林場的小山,用來種紅薯。

“相對而言,紅薯對土地的要求不如水稻高,周期較短,且見效快,對於各個生產隊的口糧也能起到很好的補充。”來品濤分析說。果然,紅薯種下後,當年喜獲豐收,每個生產隊分到了1萬斤紅薯,補充了村民的口糧。

不光有想法,來雪榮也勤勞肯做。就算是後來當上了果木班班長,他還是幾乎每天都第一個出工,不聲不響地帶頭幹。

來品濤舉了個例子,每逢工間休息時,父親休息好了便會起身繼續幹活,但他從來不會提醒工友也去幹活,而是身體力行。就這樣,他以身作則當了20多年的果木班班長,管理著20號人,年年被評為先進。

全家五代70余人

後輩名字記得牢

如今,來雪榮的兒子女兒開支散葉,大家庭已有5代人,共70余口。來雪榮很關心他們,甚至記得每一位孫輩的名字。“年紀越小的,他記得越牢,不會叫錯。”來孟濤說,到了節假日,得知孫輩要回家,父親總要細問他們回來的時間,穿戴整齊,早早地在院子裏等候。

這些年,老人家的身體一直不錯。除了有輕微的高血壓,定期服用中成藥,耳朵有些聾外,其他身體指標都不錯。

至於飲食,來雪榮也不太講究,早餐喜歡吃湯圓、粽子等糯米食品,也吃南瓜紅薯或稀飯;正餐喜歡吃紅燒肉和魚,蔬菜也吃,飯後必喝一碗湯。每天晚上8時就會休息,晚上10時許會起來吃2個蒸蛋糕或軟面包,再睡到早上7時。有趣的是,因為屬牛,打記事起,來雪榮就從不吃牛肉。

“父親總是教育我們,做人要‘沒心沒肺’,能忍能讓,肚量和氣魄要大,千萬不要斤斤計較。”在來品濤看來,這或許是父親長壽的原因之一。

11月11日,孫輩們在湘湖一酒店為來雪榮過了106歲生日。

記者看來,這一家子,兒子孝、媳婦順、女兒賢、女婿強、小輩敬,全家充滿慈愛和孝順,其樂融融,這也是老人家的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