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見挖魚塘周公解夢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如今的朱營村村容村貌。

家鄉,在我的腦海中留下的倩影是美麗的象征,盡管在我腦海中珍藏了幾十年,直至今日仍風華正茂,楚楚動人。

垂柳依依,溪水潺潺。這裏面向長江北岸,傍依灣畔,氣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是一塊宜居的寶地。這裏就是我的家鄉,坐落在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龍池街道新集社區朱營村陳莊組。隨著歲月的變遷,經過幾次整裝換容,我家鄉的倩影正釋放著迷人的魅力。

兒時,家鄉的模樣很原始,農民的家當有限,除了幾間草房和農具外,幾乎一無所有。地裏莊稼也是清一色——胡蘿蔔、白薯、花生、玉米、大豆、大麥、小麥,因為沙質土壤只適合種植這些旱作物。農民一年勞作下來,仍有可能吃不飽穿不暖。

1978年,國家對農村率先實行改革開放政策,農民可以根據市場需求,種植農作物,發展特色農業,訂單農業,觀光農業,休閑農業;可以實行土地流轉,采用入股分紅形式,把分散在農民手中的土地集中起來,由公司化運作經營,既打破了小農經濟框框,又便於農業機械化,還可以提高農業種植水平,增產增收,農村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這幾年,全國的農村又打了一個漂亮翻身仗。經過扶貧攻堅,一些沒有解決溫飽問題的農民,也跟上了時代的步伐,過上了“機械化、電氣化、現代化、智能化、城市化”的小康生活,這在過去農民想都不敢想的新鮮事,如今在我的家鄉已經成為標配。

背靠河灣,水資源豐富,這是家鄉發展的獨特地理優勢。21世紀初,這裏吸引來不少投資客商,他們安營紮寨,有的種植大棚蔬菜,有的種植大棚草莓,有的挖池塘養蚌養鱉養蟹養魚養蝦。目前,家鄉2/3的地塊被養殖水面覆蓋。水成了家鄉的支柱產業,是發展鄉村旅遊產業的獨特資源,推動著家鄉的全面發展。

站在寬闊的生態河堤公路上,舉目望去,整個田野好像變成了水的世界,波光粼粼。水上鳥兒在覓食,空中各種鳥兒在飛翔。像滁河與魚塘被一條蜿蜒的河堤公路隔開一樣,魚塘也是被縱橫交錯的公路所隔開。夜間,在公路旁一盞盞太陽能路燈的照耀下,一塘塘水的夜間景色格外令人心曠神怡。如果夏天在這裏遛彎觀景賞燈,這種涼爽的感覺會更加美好;在兩棟碩大的玻璃塑料房裏已連續舉辦3年的菊花展,每年秋天都會迎接大批南京城裏的人來遊玩賞菊。

在“水的樂園”裏,許多遊樂項目正在對大小遊客開放。有的大人帶著小孩坐火車,蕩秋千,甩套圈,逛葡萄長廊,登瞭望塔,丈量景觀渠,賞鳥釣魚。來這裏遊玩的人很多,節假日更是如此。

這些年,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家鄉增加了幾個時髦的新頭銜——南京市美麗鄉村建設示範點、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稻漁共作智慧種養技術集成示範點等。前來參觀學習的人越來越多,家鄉的影響力、知名度越來越大,村民的生產、生活環境越來越好。

村莊裏到處都是新建的綠化樹木景觀草地,健身器材一應俱全,休閑場所比比皆是,路燈亭亭玉立,垃圾分類回收,村民開始享受像城裏人一樣的美好生活。

家鄉許多人每天進城上班,有的騎著電動摩托車,有的開著小汽車,早出晚歸,非常方便。周末休假,他們打理家前屋後自留地,給花澆水,為菜施肥,幫樹剪枝,再放放鵝鴨,餵餵豬,養養雞,閑情逸致油然而生。

見到家鄉變化這樣大,家鄉人這樣生活和工作,著實讓我羨慕不已。也許這就是家鄉倩影的魅力所在。難怪我會白天想著它,晚上夢見它。

家鄉的倩影宛如一本內容豐富多彩又與時俱進的影集,常翻常新,願家鄉在歷史長河中青春永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