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穿僧衣帶僧帽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阿萬倉三章

祁河

(一)

阿萬倉•濕地草原

逃離古都38度以上的灸烤,當降落於夏河機場,便來到了清涼世界。沿G213國道行197.8公裏,一路風清氣爽,望著綠草如茵、白雲藍天,經幡飄舞、氈房牛羊的景致,激動得老夫不停地贊嘆和拍照。

此次隨巧玲師姐一行到阿萬倉拜見寧瑪寺堪布羅珠嘉措,參加上師舉辦的格薩爾文化研討班。阿萬倉是格薩爾王的發祥地,位於四川、青海、甘肅三省交界之處的若爾蓋、尕海、曼紮塘濕地的核心區,距瑪曲縣55公裏,號稱“中國最美的五大草原濕地”第一名。以前去甘南數次,拜謁拉蔔楞寺,在卓尼、臨潭做媒體誌願者,甚至到過近在咫尺的朶海和郎木寺,慕名那兒的“黃河第一灣”,所以再不能錯過邂逅的機會了。

阿萬倉濕地公園又稱貢賽爾喀木道,藏語意為貢曲、賽爾曲、道吉曲三條河流與黃河交匯之處,面積約200平方公裏,平均海拔3600—4000米,7月份平均氣溫為12.8度,的確是個休閑避暑的好去處。堪布51歲,出生於阿萬倉,曾就學拉蔔楞寺、色達五明佛學院,2017年建成格薩爾文化研究所,除在藏區外內地亦有眾多追隨者。

沿研究所西墻外的木棧道或從其東面的公路,都能上至阿萬倉鎮南面的山頂,俯瞰整個濕地草原。啊!太美了。只有你身臨其境才能感受到那種大自然純凈空靈的美妙。環顧四野,碧綠如毯、九曲成溪,蒼鷹在天空自由盤旋、牛羊於草場悠然覓食,五彩經幡迎風獵獵、紅墻寺廟金光閃閃,遠山延綿起伏,草原一望無際,近坡鮮花盛開,隆達鋪灑大地。遠方遊客流連忘返,不停地拍照,想帶回這裏的萬千氣象;當地藏胞,扶老攜幼席地瑪尼堆旁,喝著鮮濃的奶茶,置身於這仙境之中。

(二)

寧瑪寺•大轉經筒

站在山頂觀景臺西望,遠處有座巨大的轉經筒在金絲毯般的大草原上熠熠生輝。那裏就是藏傳佛教中歷史最悠久的紅教其中著名的寺院之一——寧瑪寺。

寧瑪寺藏語全稱為圖丹祥德林,又稱阿萬倉召岱娘瑪寺,位於瑪曲縣阿萬倉鄉紮西貢色灘的中心。該寺由康區知欽寺(也是寧瑪派著名寺院)的喇嘛旺達爾於1834年所建,寺址原在黃河沿岸,與散日瑪寺毗鄰。1934年,根據蓋西多吉繞哇化身的指示,遷至紮西貢色灘。

寧瑪藏語意為“古”“舊”,該派遵循前弘期所傳密宗,又因僧人穿紅色僧衣戴紅色僧帽,俗稱“紅教”。寺內主要聖物有高達二尺半的蓮花大師像,釋迦牟尼畫像,13米高的菩提塔和金剛橛等法器,《甘珠爾》等經卷2000余卷,以及大量的珍貴壁畫、唐卡等。寺院裏蓮花光明宮猶如璀璨明珠,與金頂紅墻的大經堂交相輝映堪稱一絕。該寺1958年關閉,1981年7月重新開放,現今有經堂兩座、僧舍52院,住寺僧侶百人。幾年前結識的羅珠嘉措,是該寺的堪布。

我們下山後,先到鎮上的孔雀仙子(當地人將黃河稱為孔雀河)廣場駐足拍照,然後沿著前往青海省果洛州久治縣方向的公路前去瞻仰世界上最大的轉經筒。藏傳佛教認為持誦六字真言越多,表明對佛越虔誠。因此人們除口誦外,還制作“嘛呢”經筒將經文裝於筒內,轉動一次相當念頌經文一次,不停地搖轉經輪,表示念誦成百上千倍的“六字大明咒”。以往大多藏民識字少,就用轉經筒的方式代替誦經。三年前愚去香格裏拉,曾在獨克宗古城推轉高達21米、重60噸的轉經筒,說是第一大轉經筒,轉一圈相當於念經124萬遍,算是開了次眼。

而於2018年8月31日落成開光的寧瑪寺大藏經轉經筒,更是讓人震撼。其建築總高42.38米,旋轉部分有35.81米,直徑12.43米,裝藏大藏經1080部共11萬冊,已載入世界最大大藏經轉經筒吉尼斯紀錄。旋轉經輪總重量達320噸,筒身為鈦金鋼結構鉚焊制作,外部鑲嵌浮雕佛像,由尼泊爾工匠使用黃金60公斤純手工鍛而成,花紋貼純黃金金箔達1160㎡。突兀於草原濕地中的巨大轉經筒,莊嚴宏偉、金碧輝煌,令人肅然起敬。

登上三層漢白玉欄桿的基座,我亦加入按順時針方向轉動、這矗立於天地間大經筒的行列,與虔誠的藏族大叔大嬸們一起推轉看似沈重、實際輕松快樂的生命輪回。

不知怎的,耳邊響起倉央嘉措的《那一日》:

那一日閉目在經殿香霧中

驀然聽見是你頌經中的真言

那一夜搖動所有的經筒

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

不為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那一瞬我已飛

額飛成仙

不為來世只為有你

喜樂平安

……

(三)

格薩爾•曠世傳奇

阿萬倉不僅景色優美,風景獨特,濕地與湖泊輝映,雪山與黃河並存,還有著許多傳奇故事與人文遺跡。這裏歷史悠久,古為西羌以白鹿為圖騰的董氏卿所屬部落棲息之地,黨項、吐渾谷、吐蕃、蒙古等民族先後在這裏生息或建立政權。該地區自古就是戰略要地,是遊牧民族通向隴南、川西和青海的咽喉要道,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有“欲得河曲,先占貢賽”之說。

公元701年,吐蕃贊普赤德松贊率兵進駐貢賽爾喀木道地區,攻打松州(今四川松藩縣)、洮州(今甘肅臨潭縣)和安多地區,把這裏作為戰爭的後勤基地。公元1806年,第三世嘉木樣、羅桑圖丹久美堅措前往阿萬倉講解佛法,開始了拉蔔楞寺政權對貢賽爾喀木道的影響。1875年,拉蔔楞與果洛發生“萬兵戰役”後,貢賽爾喀木道正式歸順拉蔔楞寺管理。

而這裏流傳最廣的則是格薩爾王的故事。在藏族傳說裏,格薩爾是神子推巴噶瓦的化身,他一生戎馬,揚善懲惡,弘揚佛法,傳播文化,成為藏族人民引以為自豪的曠世英雄。相傳流放到阿萬倉的格薩爾母子在河曲草原經過艱苦努力,使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建立了通商的城堡,完善了一系列公共設施,贏得了廣大牧民群眾的依賴和認可。他通過賽馬一舉稱王,從而拉開了世界上最長史詩《格薩爾王傳》的序幕,豐富和發展了人類社會的精神文化,成為史詩中璀璨的明珠。

在瑪曲縣格薩爾文化展覽館中,羅珠嘉措上師收集了大量有關格薩爾王的圖書、資料、塑像,繪制有格薩爾生平故事的壁畫,收藏了歷代格薩爾的遺物以及在古戰場上挖掘出的弓箭、器具。最為出奇的是在兩塊石頭上,留下的格薩爾王的一對足印和一只手印。上師十分隨和,如數家珍地、一件件介紹相關器物,回答學員們的提問。印象最深的是格薩爾還培育出聞名遐邇的河曲馬、河曲藏獒、歐拉羊和阿萬倉牦牛,現今仍被稱為“河曲四寶”。尤其是阿萬倉牦牛,其體形強健,肉質香嫩,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種礦物質和營養成分,其價格是其它牦牛的好幾倍,大多用於出口。

為了品嘗到正宗的歐拉羊與阿萬倉牦牛,第二天我們特意驅車一小時,趕到瑪曲縣城,找到一個叫“牛雜割”的小店,每人要了一碗牛雜羊肉湯。那鮮嫩香濃的味道,至今仿佛還留在齒間。怨不得巧玲師姐說:她回長安再喝不到這種美味的湯了,所以每年要朝一回阿萬倉。

(2021.7.22手機寫於連雲港至萊西D2924動車,2900字)

郝小奇,筆名、 祁河 曾任市委副秘書長、西安日報社社長。高級編輯職稱,現任黃土畫派藝術報社執行總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