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幾口棺材向自己前來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1997年春節期間,很多農村都在放露天電影,河北省安國縣石佛鎮的一個老人在看完電影後心情很是起伏不定,他所看的電影是《毛澤東和他的兒子》,電影上有兩個片段讓老人記憶深刻,讓他又驚又喜,又哭又笑,心情和過山車似的。

片段之一,誌願軍司令部裏,高瑞欣在和毛岸英聊天:

“(高瑞欣說)認識一下,我叫高瑞欣,作戰參謀,你好,入朝才幾天,你來多久了?”

“你好,一個月了。”

“我是河北饒陽人,農民出身。你家在哪兒?”

“我是湖南人。”

片段之二,依舊是在誌願軍司令部裏,高瑞欣和毛岸英聊天:

“(毛岸英問)家裏幾口人哪?”

“父母和俺結婚剛一年的媳婦,還有一個(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用手在腹部做了一個動作)懷孕了。”

“怎麼,要做爸爸了?”

“那你呢?”

“我結婚也剛一年……”

話還沒有說完,有燃燒彈從天而降砸向辦公室,伴隨著毛岸英的幾聲“高瑞欣”,兩人被火海吞沒,再也沒能出來。

圖:電影《毛澤東和他的兒子》中的毛岸英和高瑞欣

當老人看到這裏的時候,早已控制不住嗚咽出聲,因為他的名字是高子剛,而影片中的高瑞欣正是他的親哥哥。

他一直知道高瑞欣在朝鮮戰場上犧牲了,但並不知道是怎麼犧牲的,看了這場電影才知道哥哥犧牲的真相,這讓他止不住心裏生疼,悲痛險些壓得他喘不過氣來,惟剩哭泣釋放心底的情感。

然而影片也給了他一個欣喜,時隔多年,他才知道哥哥犧牲的時候還有一個遺腹子的存在,他還有一個侄子(侄女)的存在,這無疑是讓他欣喜的。

但在欣喜之余,他對於這部影片又是有些不理解的,因為他和哥哥明明是河北省安國縣人,如何就成了河北饒陽人了?

帶著疑問,懷著悲痛和欣喜摻雜的心境,他開始為哥哥的事情奔走,一面發動親朋好友尋找高瑞欣的子女,一面又進京要找電影編劇為高瑞欣正名,他還想要尋找高瑞欣當年在部隊裏的老鄉和同學,讓他們幫忙聯系和證明。

但因為高瑞欣當初在部隊的時候,家裏對他的情況知道的就很少,又過去了這麼多年,高子剛的工作開展得很艱難,但也並非一無所獲,高子剛在安國市農業局工作的堂妹高秋榮給高子剛帶回來好消息,她輾轉多人查到了高瑞欣妻子李翠英娘家侄女李寬心的電話。

高子剛很激動,但他知道自己的人脈關系不如堂妹,就繼續委托高秋榮看能不能通過李寬心聯系上李翠英。

高秋榮也沒有推諉,她回去就和李寬心聯系,李寬心是知道姑姑李翠英的消息的,但李翠英再婚多年,她不確定姑姑願不願意和高家聯系,也不確定李翠英願不願意讓孩子和高家相認,表妹又是否願意認祖歸宗。

這些都還是未知數,因此她一開始並沒有和高秋榮說太多,但她也知道,在這件事上,她不能替誰做主,在經過數天的理想鬥爭之後,李寬心認為表妹楊彥坤有知情權,所以她直接將電話打給了楊彥坤。

電話裏,表姐將楊彥坤的身世大體說了一下,最後說:“你的親叔叔高子剛一直在找你,如果你願意的話,我把你這邊的電話告訴他,讓他和你聯系。”

圖:20世紀60年代的李翠英和女兒楊彥坤合影

楊彥坤從聽到自己身世的那一刻起就一直處於震驚的狀態中,腦子在嗡嗡地響,甚至已經聽不清後面表姐又說了什麼,她只是機械的回了一個“好”字。

掛斷電話後,她還是不敢相信,她活了47年了,現在表姐打電話告訴她,她現在的父親只是養父,並不是親生父親,她的親生父親已經犧牲了,這如何讓她相信?

這個消息太過震驚 ,讓她不敢相信,接下來的幾天裏,她都在試圖消化這個消息,並且不敢去尋找真相,甚至不敢去詢問母親,她覺得這可能是表姐和她開的一個玩笑。然而幾天後,她接到了一個陌生電話,讓她確定了自己的身世。

電話就是她的親叔叔高子剛打來的,高子剛將自己知道的一切都告訴了楊彥坤,包括高瑞欣在參加革命前的所有事情和參加革命後的一些事情。

至於高瑞欣參加抗美援朝以及犧牲的經過等,高子剛知道的並不多,但他手中有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部和政治部聯合發下來的《革命軍人犧牲證明書》。

楊彥坤聽著這個從未謀面的親叔叔在電話裏用低沈的語調說著她親生父親的事情,她突然就流淚了,此時的她盡管還沒有去找母親詢問,但在心裏她已經確定了自己的身世,原來她的親生父親早在47年前就犧牲了,犧牲在了抗美援朝的戰場的。

那他究竟是怎麼犧牲的?她突然很想去了解自己的父親。和高子剛通完電話之後,她火急火燎地找到母親,想讓母親親口告訴她這一切,想從母親那裏了解更多。

李翠英沒想到女兒的身世就這樣被揭開了,她原本也沒有想過隱瞞一輩子,尤其是隨著年紀的增長,她變得越來越來,也就想過很多次要告訴女兒。

但每每看到女兒快樂幸福的樣子,就不忍心讓女兒承受失去父親的痛苦,所以她一拖再拖,準備等到離世之前再將這個秘密告訴女兒 ,誰曾想高瑞欣出現在了屏幕上,高子剛也找了來,秘密不再是秘密。

她將自己知道的關於高瑞欣的一些事情都告訴了楊彥坤,但也不過寥寥數語,她似乎不願意說太多,但她並沒有反對楊彥坤去尋找更多的真相。

圖:楊彥坤夫婦和兒子、兒媳

楊彥坤從母親那裏回到家後就開始思考該怎麼尋找真相,這實在是一個大難題,高瑞欣已經犧牲47年,時間過去得太長了,而母親和叔叔等人對高瑞欣參加抗美援朝直至犧牲的事情又知道的太少,這就加大了尋找真相的難度。

但楊彥坤不怕困難,她都47歲了,才知道自己的親生父親是誰,如何能泰然處之?縱然是排除萬難,她也要知道全部的真相。

她決定寫信,尋找可能的知情人,這個時候,她的丈夫站出來和她一起尋找真相,楊彥坤在蘭州石化公司做普通工人,文化程度不是很高,她的丈夫王文江是蘭州石化公司辦公室的筆桿子,有他幫忙寫信事半功倍,但應該給誰寫信呢?

對此,夫妻倆沒少花費心思,想來想去,最後他們去新華書店找書,先是找到一本《生死三 八線——中國誌願軍在朝鮮戰場始末》,然後按照上面的出版社地址給責任編輯寫信,但石沈大海。

兩人不死心,又給《一個真正的人——彭德懷》的責任編輯寫信,這一次還真就得到了回音,責任編輯劉振聲給楊彥坤提供了一個非常關鍵的聯系人,即王亞誌。

王亞誌曾和高瑞欣一起同窗六年、共事一年,又都在彭德懷身邊做過秘書,他對高瑞欣的了解應該是非常全面的,對高瑞欣的人際關系網也有一定的了解。

楊彥坤根據劉振聲提供的地址趕緊和王亞誌聯系,王亞誌沒想到昔日戰友還有後人,心情很是激動,他直接邀請楊彥坤進京。

等楊彥坤進京之後,他將自己所知道的情況都告訴了楊彥坤,同時又給楊彥坤提供了不少高瑞欣過去戰友的通信地址,這其中還包括成普和徐畝元的通信地址。

成普和徐畝元和高瑞欣在誌願軍司令部一起工作過,兩人親眼見證了毛岸英和高瑞欣的犧牲。

有了這些人的地址之後,楊彥坤和丈夫挨著給他們寫信,了解父親的情況,而這些人在知道高瑞欣有後之後也都很激動,紛紛給楊彥坤回信,將自己所知道的情況都告知了楊彥坤。

通過數天的辛苦,楊彥坤終於對自己的身世和親生父親高瑞欣的生平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

圖:2010年,楊彥坤和丈夫王文江在整理父親高瑞欣老戰友的來信

1927年,高瑞欣出生在河北省安國縣王玉巷村(1962年,王玉巷村一分為三:高街村、李街村、王街村,高瑞欣家在高街村)的一個普通家庭,其父在務農之余,還兼職石匠,農閑時候幫人打制碾磨、石碑等石器。

因此家庭經濟情況在村裏也算是中上,也因此高瑞欣和弟弟高子剛得以有機會上學讀書。據高子剛回憶,高瑞欣自小記性就特別好,在石佛小學讀書的時候,《百家姓》、《三字經》等,他都是第一個會背,每次考試得第一的也基本都是高瑞欣。

不過後來抗日戰爭時期,石佛小學所在的大佛寺被日軍拆毀,石佛村被修了炮樓,石佛小學也就不復存在了,高瑞欣和高子剛等學生失學回家。

當時很多學生回家之後就不再讀書,很多都開始跟著大人下地幹活,或者出去做學徒,但高瑞欣不願意就這樣過一輩子,小小年紀的他亦有大誌向。

1941年的夏天,14歲的高瑞欣參軍,以優異成績考進了冀中軍區下屬的抗屬中學,後來抗屬中學與抗大二分校附中合並,高瑞欣隨抗大二分校到了延安轉入抗大七分校二大隊學習,一直到1946年2月,高瑞欣、王亞誌等24名同學被調到延安軍委一局工作。

高瑞欣在一局工作的時間並不長,僅僅一年的時間。1947年3月,國民黨集中主要兵力重點進攻延安,中共中央考慮撤離延安。

3月18日下午,中共中央和西北局部分領導人在毛澤東所住的窯洞開會,商討撤離延安和西北野戰兵團對國民黨軍進攻的作戰問題,因著敵機的轟炸,會議還一度中斷,不得不轉移到防空洞中進行。

當晚八點,毛澤東、周恩來等率領中共中央機關撤離延安,彭德懷等人則在3月20日於青化砭西北梁村組建西北野戰兵團司令部機關,高瑞欣被調到司令部作戰科任參謀,負責我軍作戰行動和科內的文電收發保管,從此就開始跟著彭德懷南征北戰。

高瑞欣很機靈又膽大心細,還喜歡學習和鉆研,業務能力真的是沒話說。他自進入作戰科工作後,就努力熟悉各部隊單位的基本情況和參謀業務,在作戰命令、通令、指示的擬稿和謄抄印發軍用文書方面極為細心、嚴謹。

很快,高瑞欣就成了彭德懷的得力幹將,彭德懷用眼過度,年紀大了眼有些花,在夜間照明不好的時候,很難保證文電有沒有出紕漏,高瑞欣則辨認速度很快,能夠迅速檢查出錯漏的地方,進而改正錯別字,增刪錯漏。

圖:1948年,高瑞欣參加西北野戰軍前委擴大會議期間拍照

不僅如此,他還是有心人,靠著好學和記憶力好,他對經手的重要電報總能記住發報單位、時間、地點和主要內容。他還能將各單位的人數、武器數量、簡史、戰史、主官姓名和作戰特長都熟記於心。

這項技能看起來沒什麼,其實很重要,要知道西北野戰兵團是倉促建立起來的,是為了迎擊國民黨軍對陜甘寧解放區的重點進攻,因此彭德懷對兵團內部的一些具體情況是不熟悉卻又必須要了解的。

有了高瑞欣,彭德懷不必花時間用在這些雜事的,解放了很多時間用來研究作戰。也因此,彭德懷沒少表揚高瑞欣,也愈加看重他。作戰科科長郝汀這樣評價高瑞欣:

“思想靈活,善於考慮問題,領會首長的意圖快,完成任務堅決,從不猶豫,不打折扣。這也是為什麼彭總帶他去誌司的原因之一。”

1949年2月17日,彭德懷帶著高瑞欣赴河北平山西柏坡出席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等他們走到石家莊的時候,彭德懷對高瑞欣說:“給你七天假回鄉探望父母,你參軍八年來與他們音信斷絕,該回去看看,返回仍在石家莊等我。”

高瑞欣沒料到彭德懷會給他這麼長時間的假回家,他從1941年參軍進入抗屬中學之後,就再也沒有回過家,不是不想回家,也不是不想通信,一來戰爭時期,他害怕家人會因為和他有聯系而遭到迫害,二來也是因為讀書、工作很忙,任務很重,又隔得那麼遠,回家就不是耽誤一兩天的事,因此他和家人一直處於斷聯的狀態。

如今戰爭快結束了,彭德懷一下子給他七天假,他怎能不激動?但他還是沒有應下來,解放大西北的戰爭正在繼續,而彭德懷也極為關心戰事,兩邊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有電報收發,他怎能在這個時候離開彭德懷的身邊,還一下子離開七天?

看到高瑞欣沒有立刻答應,彭德懷就知道他想什麼了,又說:“放心吧,你的工作我先安排別人頂幾天,不過你要記住,就七天,到時準時趕回來,一刻也不能耽誤。”

說完不等高瑞欣有反應,直接就轉身離開,高瑞欣含著眼淚朝著彭德懷的方向行了一個軍禮,然後急匆匆往家趕。他實在是太想家了,離開家的時候他只有14歲,瘦小稚嫩,現在都已經22歲了,經過多年的歷練,他早已褪去了青澀而變得成熟,家人差點認不出他來。

因為有時間限制,他在家鄉過得很充實,每一天每一個小時都安排好了事情,也是在這個假期了,經過村人的介紹,他和村裏同為黨員的李翠英訂了婚,算是完成了人生的一件大事。

圖:高瑞欣

很快假期過完,他告別家人和未婚妻又回到了彭德懷的身邊,繼續參與解放大西北的戰爭。這一年的冬天,隨著西北五省的全部解放,第一野戰軍部隊轉入清剿殘匪,屯墾戍邊。

西北軍政委員會主任彭德懷留在西安主持剿滅國民黨殘匪和恢復經濟建設工作,而高瑞欣作為西北軍區司令部作戰參謀隨司令部駐守在蘭州,兩人由此分開工作。

而到了1950年的2月,高瑞欣請假回家和李翠英完婚,婚後李翠英就跟著高瑞欣去了蘭州進入工農速成中學學習,而高瑞欣繼續在司令部作戰科工作,兩人互相加油、互相鼓勵。

如果沒有意外,兩人就紮根蘭州,為蘭州人民服務,並且不久的將來,他們的小家就會迎來一個新生命,兩口之家變三口之家,然而幸福的日子總是很短暫。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美國迅速出兵幹涉,我國政府對此進行了強烈的譴責,並抽調兵力護衛東北邊防的安全,到了10月1日,美軍越過三八線,直接威脅我國的安全,金日成向我國提出出兵支援的請求。

對此,毛主席等國家領導人不停開會討論朝鮮戰局和中國出兵援朝問題,10月2日,毛主席讓周總理派飛機到西安將彭德懷接到北京參加會議。10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最終做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並由彭德懷率領誌願軍入朝作戰。

經過幾天準備,10月19日,彭德懷率領誌願軍跨過鴨綠江入朝作戰,同去的還有毛主席的長子毛岸英。毛岸英此次入朝作戰身份是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部俄語翻譯兼機要秘書,至於毛主席兒子這層身份,誌願軍中沒有幾個人知道。

圖;毛澤東和長子毛岸英

誌願軍入朝之後很快發動了第一次戰爭,將聯合國軍驅逐到清川江以南,初步穩定了朝鮮戰局,戰後,彭德懷考慮到將隨來的秘書張養吾調回國。

張養吾在成為彭德懷秘書之前做過西安市教育局局長和延川縣土改工作組組長,懂經濟,所以在1950年被彭德懷調到身邊,工作方向是恢復經濟建設。

10月份彭德懷進京的時候並不知道要參加抗美援朝戰爭,還以為只是開會,所以就將張養吾帶到了北京,後來又帶到了朝鮮戰場上,但張養吾並不懂軍事,他在朝鮮戰場上發揮不了多大的作用,不如回到西安發揮的作用大,所以彭德懷決定讓張養吾回西安,讓遠在蘭州的高瑞欣接替張養吾在誌司的工作。

11月初,彭德懷致電西北軍區調高瑞欣到誌司接替張養吾,高瑞欣接到電令之後,立刻回家與妻子告別離開了蘭州,轉道西安乘火車到了北京,又從北京轉道安東入朝,於11月18日到達誌願軍司令部。

在大榆洞,彭德懷見到高瑞欣的第一句話就是:“歡迎,小高又來了,現在緊張忙碌,等有空閑時拿象棋來殺幾盤,看你的棋藝長進了多少。”

過去高瑞欣在彭德懷身邊工作的時候,兩人就經常下棋,相處起來如同父子,如今一見面,彭德懷就想到了下棋,但誰也沒有時間下棋,他們都在為第二次戰役做準備。

高瑞欣一到誌司就被任命為司令部作戰參謀,然後迅速投入到熟悉和掌握敵我情況的工作中。

當時,成普擔任誌司作戰處副處長兼司令部辦公室主任,辦公室裏面的工作人員有龔傑、徐畝元、楊鳳安、張養吾(很快調回西安)、高瑞欣、毛岸英等。辦公室六人中,毛岸英是俄語翻譯,平時工作並不多,他也參與辦公室的晝夜輪流值班。

誌司作為誌願軍的指揮機關,所有的作戰命令和戰役指揮令等情報都在這裏接收和發出,其重要性可見一斑,但每天發報機聲、電話鈴聲不斷,也引來了敵人的關註,不斷有敵機騷擾和空襲。

11月24日,聯合國軍發起“聖誕節結束朝鮮戰爭的總攻勢”,誌願軍按照預定計劃準備在25日傍晚的時候在西線舉行全面反擊。就在11月24日下午,四架敵機在大榆洞上空盤旋一會後炸毀了礦上的變電所,然後又盤旋幾圈飛走。

圖:高子剛在高街村的烈士碑亭上找到哥哥高瑞欣的名字

洪學智和解方參謀長經過研究後認為敵機很可能發現了可疑目標,等第二天再來轟炸,於是決定:25日早上7時前,機關人員吃完早飯後,除留值班人員外,一律入防空洞、待避洞。防空哨要嚴密觀察,隨時發出警報,門診部做好救護準備。

當天晚上是龔傑值班,第二天也就是25日早晨由徐畝元接班,成普則留下帶班,其余辦公室人員都按照規定進入防空洞,結果三個小時過去了,敵機還沒有來,毛岸英就和高瑞欣回到了辦公室。

高瑞欣因為來誌司的時間很短,所以他利用一切時間對照著辦公室墻上的地圖了解敵我情況,毛岸英則和成普、徐畝元討論戰爭情況。

很快時間到了11時,防空哨發出警報,四架敵機臨近,辦公室中的四人(成普、徐畝元、毛岸英和高瑞欣)紛紛跑進了防空洞,等到敵機北去,警報解除,四人又回到了辦公室。

誰也沒有想到,不過一會的功夫,防空哨再次發出警報,有四架敵機迅速靠近,徐畝元率先跑出辦公室,成普緊隨其後跑出,他擡頭一看,發現空中有許多白點,心裏咯噔一下,知道時敵機在投燃燒彈。

他想返回讓毛岸英和高瑞欣快點跑出來,但隨著一枚枚燃燒彈降落,木板房已經起火,房頂迅速塌下來,毛岸英和高瑞欣沒能及時跑出來,葬身火海,辦公室外面的成普上衣也著了火,臉上被燒傷了一塊,堪堪躲過了死亡。

28歲的毛岸英和23歲的高瑞欣就這樣犧牲了,他們的犧牲讓彭德懷很是悲痛、內疚,他讓人制作了兩副簡易的棺材,將兩人的遺體分開裝殮,葬在了大榆洞附近山坡的一塊平地上,然後給中央軍委發電報,將毛岸英和高瑞欣的犧牲情況告知毛主席。

電報上不過百余字,是彭德懷花了一個多小時才寫就的,悲痛和愧疚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但戰爭還在繼續,他除了將兩人埋在朝鮮,將兩人犧牲的消息傳回國之外也不能做別的事情了。

在給軍委發過電報之後,彭德懷又以誌司名義致電西北軍區,告知高瑞欣的犧牲情況,他說:“高瑞欣同誌在解放大西北的戰爭中是有貢獻的。”在肯定高瑞欣的同時也是希望西北軍區做好高瑞欣家屬的慰問工作。

但當時李翠英預產期快到了,西北軍區副司令考慮再三還是決定暫時隱瞞這件事,12月12日,也就是高瑞欣犧牲17天後,李翠英生下了一個小女孩,即楊彥坤。

不久之後,李翠英就知道了高瑞欣犧牲的消息,她無法承受失去丈夫的痛苦,直接昏倒在地,醒來後又哭了很長時間,在後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她無法從失去丈夫的痛苦中走出來。

但畢竟有孩子要撫養,李翠英不得不將痛苦壓在心底,然後告訴自己為了孩子也要堅強起來,幾年之後,李翠英帶著楊彥坤嫁給了西北軍區的一個名叫楊守信的幹部。當彭德懷知道李翠英再婚的消息後,還曾欣慰地說:“應該如此,這樣就好,我們也就放心了。”

也許是再婚生活撫慰了李翠英內心的傷痛,也許是她刻意將高瑞欣壓在心底,輕易不去觸碰,總之,再婚後的李翠英一直沒有再提及高瑞欣,女兒楊彥坤也一直以為楊守信就是她的親生父親。

即便是在西北軍區,知道楊彥坤是高瑞欣的遺腹女的也沒有幾個人,而高瑞欣的父母和弟弟高子剛也不知道楊彥坤的存在。

1952年, 高瑞欣犧牲兩年後,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部與政治部按照高瑞欣的籍貫,找到了高瑞欣的家人,因著李翠英並不在老家,他們也不知道楊彥坤的存在,就將高瑞欣的《革命軍人犧牲證明書》發放給了高瑞欣的弟弟高子剛。

接到《革命軍人犧牲證明書》的那一刻,高子剛才知道自己的哥哥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犧牲了,他沒有嫂子的地址,也不知道楊彥坤的存在,因此一直沒有聯系上李翠英,而李翠英也沒有和老家聯系,就這樣斷了聯。

一直到1997年,高子剛從《毛澤東和他的兒子》這部電影上發現了哥哥的身影,知道哥哥的籍貫被弄錯,知道哥哥還有一個遺腹子,他下決心要花大力氣來為哥哥奔走,進而聯系上了侄女楊彥坤。

楊彥坤知道自己的身世後又想盡辦法和父親高瑞欣過去的戰友取得聯系,進而還原了父親的一生,她才知道自己有一個烈士的父親,他為解放大西北做出過貢獻,他義無反顧奔赴抗美援朝戰場,為此獻出了生命,永遠留在了朝鮮。

她從未見過父親,卻在了解父親的那一刻淚如雨下,沒有什麼比血濃於水的牽絆更神奇了。楊彥坤無緣見到父親,卻很想去看一看父親自小生活過的地方,見一見老家的親叔叔,很快她就回到了河北省安國縣石佛鎮高街村,見到了從未謀面的高子剛。

見面的那一刻,兩人都哭了,為著一個47年前就已經犧牲的親人,他們在高瑞欣犧牲47年後才得以相認,雖然晚了47年,但能相認就不算晚。

高子剛將自己小心翼翼保存起來的《革命軍人犧牲證明書》交給了楊彥坤,同時,民政部也給楊彥坤頒發了《革命烈士證明書》。

1998年,楊彥坤在《軍事歷史》第四期上發表《與毛岸英同時犧牲的高瑞欣》來紀念父親高瑞欣,文章最後,楊彥坤說:

“我要永遠繼承父親的遺誌,為祖國的振興和發展作出自己的畢生努力,以此回報曾給我父母以細微關懷的彭總,也籍慰長眠在朝鮮大地的父親。”

在我們的革命歷史上,有那麼多的仁人誌士為了人民的解放和祖國的強大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無論過去多久,我們都將永遠銘記,並且繼承他們的遺誌,繼續為民族的復興和祖國的強大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