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夢在家裏請客周公解夢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這是一封永遠寄不出去的信。

寫給一個永遠也收不到的人。

信紙已經泛黃發脆,寫信的人,用娟秀的小楷右列豎寫,由於年代久遠,有些字跡已模糊不清。

在信中,寫信者傾訴著自己的痛苦掙紮、對丈夫的熱情思念及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向往。

這封信被人發現時,它已經在墻縫裏靜靜地等待了五十多年,外面已是人事變遷,收信人也早已在五年前去世,再也沒有機會讀到它的內容。

楊開慧遺留手稿

這份家書的作者就是毛澤東的妻子——楊開慧。

【一】

能做毛澤東的妻子,自然不同於常人。

楊開慧從小就勤奮好學,父親楊昌濟是當時有名的教育家,一生以“欲栽大木拄長天”為己誌,楊開慧從小得到非常好的家庭教育。

她7歲便對人講:“要做對社會有益的事。”

這句話正是她一生的寫照,不行俗人之舉,要做有為之人。

1917年,因楊昌濟任教於北京大學,楊開慧隨家人來到了北平。

恰巧毛澤東也來到此地,作為楊昌濟的得意門生,他沒事時總會到楊開慧家串門。

楊昌濟

都是年輕人,一來二去,兩人便熟絡起來。

兩人都是向往進步的有誌青年,談理想、聊未來,漸漸地相互談起了戀愛。

楊開慧是富貴人家的大小姐,而毛澤東只是貧苦農家的窮小子,兩人門不當、戶不對。即使作為毛澤東老師的楊昌濟對他們的感情也有很多顧慮。

但楊開慧堅持道:“我要嫁的就是這種人”。

電影《毛澤東在1925》,王霎飾演毛澤東、王慧涓飾演楊開慧

1920年,楊昌濟病逝了,楊開慧一家懷著悲痛的心情回了長沙。

此時楊開慧經過新思想的洗禮,成為了一名觀念進步的新青年。

那時女生都留著長辮子,作嬌滴滴的大家閨秀狀,但楊開慧偏不。她“另類”地梳一頭齊耳短發,有人譏諷她,男不男,女不女,她毫不在意。

遇到不平之事,她也會大加抨擊。

在福湘女中的時候,某教員李某公開羞辱他的結發妻子,引得妻子袁舜芳憤而自殺。

當聽到這件事,楊開慧站在書桌激憤地說:“封建禮教是中國婦女的緊箍咒,如果不打破這道枷鎖,中國婦女永無出頭之日!”

在她的號召下,全校女生積極響應,上街演講、發表文章、散發傳單,輿論一片嘩然。學校在外界的壓力下不得已處罰了教員李某。

福湘女中的校方認為她是“刺頭兒”,將她開除。但楊開慧轉頭便聯合其他5名女生,轉投男子學校讀書。

女子進男校,這是湖南破天荒的頭一回,楊開慧開風氣之先,也成為長沙婦女界響當當的一號人物。

【二】

這年冬天,楊開慧和毛澤東結婚了。

婚禮一沒有鑼鼓花轎、二沒有嫁妝彩禮、三沒有媒妁之言。在她看來,這都是繁文縟節,兩個人真心相愛就足夠了。

1921年,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湖南分部,成為了我黨最早一批的黨員。

剛開始,楊開慧主要負責地區間的交通聯絡和黨委的機要工作,她和毛澤東那棟簡陋的木板房,也成了黨組織的聯絡點。

白天她要幫助毛澤東整理材料、接待客人、謄寫文章,晚上還要操持家務,即使在懷孕期間,她也沒有離開工作崗位。

相關畫作

楊開慧也跟著毛澤東開展湖南地區的工人運動,創辦了夜校。

因為授課好評,工人們親切地稱呼她為“楊先生”,只要是她的課,保管教室裏座無虛席。

1924,楊開慧來到韶山開展農民運動,為窮苦農民宣傳革命的道理。楊開慧曾教過當地百姓一首歌謠:

金鳳好,開花紅,一開開到窮人家。

窮人家,要翻身,世道才像話。

今天望啊明天望,只盼老天出太陽。

太陽一出照四方, 大家喜洋洋。

這首歌謠,至今仍在韶山流傳。

之後,楊開慧又進行諸如開辦女子夜校、宣傳黨的主張等一系列的革命工作。並為毛澤東生下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龍三個孩子。

毛澤東撰寫《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的期間,她把大量農民運動的資料分類整理,並將5大本的內容一個字一個字謄寫下來,才能讓這篇雄文以最短的時間面世。

毛澤東拿著文稿,感激地對她說:“這裏面也有你的一份功勞。”

油畫《戰友》

在毛澤東眼中,楊開慧不僅僅是一個好妻子,更是一位堅定的革命同誌、優秀的工作夥伴。

他們不知道的是,這樣的時日已經不多。

【三】

1927年,是風雲突變的一年。

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國民開始對共產黨人大肆屠殺。

楊開慧聽從組織的安排帶著孩子回到了湖南板倉,而毛澤東則趕到湘贛邊界領導秋收起義,沒想到這一別,竟成永久。

由於各地黨委之間的交通線遭到嚴重破壞,她很快便和毛澤東失去聯系。那時,兵荒馬亂,書信不通,她只能從報紙上的只言片語來找尋毛澤東的消息。

在湖南板倉,她冒著巨大的生命危險,堅持領導附近地區的地下武裝活動。平日裏她要東躲西藏,小心地偽裝自己。晚上四下無人的時候,才可以偷偷寫些日記,來寄托自己對丈夫的思念。

當時湖南省軍閥何鍵,對共產黨早已是恨之入骨,甚至放出狠話來,能緝拿楊開慧者,賞銀1000塊大洋。

何鍵

1930年,長沙地區的形勢越來越嚴峻。敵人在各縣鄉設上關卡,嚴加封鎖,並派出密探查訪共產黨人。只要有一絲的嫌疑,便會抓進監獄,嚴加拷問。

楊開慧在回家看望母親前,悄悄給弟弟楊開明寫了一封托子信。

在信中,她寫道自己已經有了不好的預感,或許死亡已經臨近,但她不懼死亡,更多的是擔心年幼無靠的孩子和數年不見的丈夫。

10月24日,在毛岸英生日那天,她偷偷回到了家,沒想到被探子發現。淩晨,70多名士兵闖進了她家,將她連帶毛岸英和保姆一起抓走。

何健聽到毛澤東的妻子被抓,欣喜若狂,特意派人將她轉移到警戒森嚴的長沙陸軍監獄。

在獄中,敵人先是逼問她關於毛澤東的下落,她咬死不說。接著何鍵又向楊開慧許諾:“只要你公開聲明和毛澤東脫離夫妻關系,便可放你一條生路。”

只見楊開慧雙目怒睜,斬釘截鐵地答道:“ 做夢去吧,要我與毛澤東脫離關系,除非海枯石爛。”

敵人見她嘴硬,便對她嚴刑拷打,足足折磨了半個多月的時間,敵人終於對她失去了耐心,便對她處以死刑。

相關畫作

11月15日,長沙城外的識字嶺上,草木含悲,山河嗚咽。

行刑前,楊開慧留下最後的遺言:“犧牲小我,成就大我,願潤之革命早日成功。”

說罷,劊子手向她射了兩槍,過了一會兒,殘忍的敵人見她還沒有死透,又補了一槍。

楊開慧終年29歲。

【四】

一個月後,身處瑞金的毛澤東,看到報紙刊登的新聞,才得知楊開慧的死訊。他呆坐在椅子上,久久無言。在給楊開慧母親的信中,他的沈痛地寫道:“開慧之死,百死莫贖。”

或許他在心中無數遍說,我毛澤東對不起你呀!

可那能怎麼辦?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它往往要伴隨著流血犧牲。在余生漫長的歲月中,毛澤東一直懷著對楊開慧的愧疚和思念。

楊開慧死後,屍體先是被反動派暴屍三日,然後由她的親屬草草下葬在板倉的棉花坡。青山何其有幸,可以埋忠骨。

《楊開慧》劇照,飾演者為常遠

就在三個月前,何健曾嘗試派人去挖毛澤東家的祖墳。

他本人迷信風水,認為只要挖了毛澤東家的祖墳,壞了墳地的風水,毛澤東保準完蛋。但毛澤東在韶山的親戚聽到了風聲,連夜將毛澤東家祖墳的墳包推平,並做了掩護,才使其免遭破壞。

按照湖南舊有的習俗,過逝的妻子不能單獨成墳,而是要埋葬在夫家的祖墳,這樣等丈夫百年之後,可以將夫妻二人埋在一處,做到生前共枕,死後同穴。

可毛澤東沒有這麼做。

他只是出了30塊大洋,找人修繕了楊開慧的墓碑。

這並不是他薄情寡義,而是迫於時局的無奈之舉。

這世道這麼亂,即使是冢中之人也難享清凈。如果將楊開慧埋到祖墳,極有可能遭到敵人的破壞,從而讓她死後不得安寧。

今天,如果我們去瞻仰楊開慧烈士的墓地,能看到連綿不絕的臺階上,佇立著她的漢白玉塑像。

塑像通體素白,手握書卷迎風而立,一如楊開慧同誌高尚的人格、純潔的品質。墓碑則由全黑大理石砌成,碑面由金色字體鐫刻毛澤東手書的《蝶戀花·答李淑一》。

“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楊開慧能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真是當之無愧的天之驕子。

【五】

那個波瀾壯闊、風雨如晦的革命年代,似乎已成遙遠的往事。

但每每讀到毛主席和楊開慧的愛情往事,仍會讓人激動不已。

他們的愛情,少了些才子佳人書中的花前月下、耳鬢廝磨,但卻多了時代所賦予的蕩氣回腸。

大抵革命時代的愛情,有著鮮血般的顏色、烈火般的炙熱、利劍般的決絕,絕不作忸怩女兒之態。

就像,周總理寄給鄧穎超的明信片上,印著李蔔克內西和盧森堡的畫像,上面寫道:希望我們兩個人,將來也像他們兩個人一樣,一同上斷頭臺。

這種浪漫,抵得上無數首的纏綿悱惻的愛情詩。

這些人並非不懂得愛情,而是以小愛,來換大愛;舍小我,來成就大我。

救民族於風雨飄搖間,為後世子孫謀永福!

中華民族,能危而不亡,正是因為他們的付出與犧牲。

. END .

【文| 遊心】

【編輯| 改改】

關註@鬼谷子思維,更多精彩人物傳奇:

1948年,陳布雷曾勸蔣介石主動求和,蔣大怒:你是不是活膩歪了?

他是毛澤東口中“三個師都不換的軍事搭檔”,犧牲時年僅2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