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住鬼屋的預兆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即使海外競爭對手超越我們,我們仍在掩飾問題,逃避棘手的抉擇。如今,我們已窮途末路。”—這是底特律的悲劇,也是這座悲情城市的詠嘆調。

作為曾經的世界汽車產業重鎮,位於美國密歇根州的底特律長期扮演著行業柱石的角色,並催生出福特、通用、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公司,帶動了美國鋼鐵工業和汽車零部件工業的發展。在高峰時期,其汽車產量占到美國的80%、全球的25%,被譽為“世界汽車之都”。

然而,當歷史的車輪進入21世紀,這座汽車之城卻轟然坍塌—現在的底特律是美國的失業之城、文盲之城、輟學之城。從美國制造業的驕傲到無人問津的鬼城,底特律到底經歷了什麼?

底特律位於美國東北部五大湖區域。1701年,法國人最先發現了那裏。英法戰爭期間,這塊土地落入英國人之手,並得名“底特律”。美國獨立戰爭勝利後,底特律加入美利堅合眾國。由於占據五大湖水路的戰略位置,當地航運、造船以及制造業等均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底特律也由此成為工業城市及交通樞紐城市。19世紀末,底特律成為美國的重工業中心。

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汽車產業興起。當時,德國人率先制造出了以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隨後,卡爾·本茨在此基礎上,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臺汽車。自此,汽車制造在歐洲迅猛發展起來,歐洲也由此成為世界汽車工業的搖籃。也是在那段時間裏,我們耳熟能詳的眾多汽車公司,包括德國的奔馳公司、戴姆勒公司,法國的標致公司、雷諾公司,英國的奧斯汀公司、羅孚公司,意大利的菲亞特公司等,紛紛誕生。

後來,隨著美國工業的發展,美國也終於加入到這個龐大的“汽車俱樂部”中,其中尤以底特律最為成功。

一方面,底特律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較好的工業基礎,為美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底特律幸運地擁有一位強人。1903年,亨利·福特在底特律創辦了福特汽車公司。1908年10月,福特汽車公司正式投產T型汽車,為汽車進入普通美國家庭創造了條件。同時,為降低成本,福特汽車公司開發出世界上第一條汽車生產流水線,從而使汽車制造業跨入大規模生產時代。

福特汽車的出現,掀起了第一次汽車產業的變革。這場變革不僅改變了福特公司的命運,也改變了底特律的命運。1925年,福特、通用和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公司全部將總部設在底特律;投資商也紛紛入駐底特律,為汽車產業帶來了充裕的資金;銀行和金融投資公司的加入,不僅幫助企業進一步拓寬了資金渠道,而且通過為購車者提供金融服務,補齊了汽車產業鏈上的最後一環—消費。生產要素的集聚帶來了產業集聚,產業集聚又反哺生產要素,吸引更多相關企業及機構入駐。很快,底特律便構建起了一條完整的汽車產業鏈。

當時的底特律,不僅是美國制造業的代表,也是工業化城市的巔峰。它是美國第一個鋪設水泥公路的城市、第一個安裝交通信號燈的城市、第一個擁有高速公路的城市。工業的快速發展吸引了大量來自美國南部的居民,從1850年到1930年的80年間,底特律每10年的人口增長率都保持在30%以上,最大增幅高達100%。

兩次世界大戰為美國帶來了巨額“戰爭財富”,這些財富大多流向以底特律為核心的“鐵銹城市群”。二戰結束後,底特律迅速從戰時生產狀態重新切換為以市場為導向的工業生產模式,底特律的汽車產業從此走向世界之巔。20世紀50年代,底特律人口達到歷史最高峰185萬,成為美國第四大都市。20世紀60年代初,底特律進入全盛期,制造業崗位達到22萬個,並成為全球最大的制造業中心。

然而,當時間進入20世紀後半葉,底特律開始顯現出頹勢—人口減少、稅基流失、基建落後。2013年7月18日,積重難返的底特律因負債185億美元,申請破產保護,成為美國申請破產保護的最大城市。

底特律的沒落並非沒有征兆。

一方面,二戰結束後,全球經濟開始復蘇,尤其是歐洲汽車產業。得益於美國的“馬歇爾計劃”,歐洲汽車企業雖然尚無能力與美國企業競爭,但已經開始呈現出新氣象。針對底特律車型單一、體積龐大、油耗高等弱點,歐洲汽車企業開發出了許多新型車,如以嚴謹著稱的奔馳、以輕盈著稱的法拉利等,開啟了與美國汽車公司抗衡的“第二次汽車產業變革”。雖然這場變革並未撼動底特律“世界汽車之都”地位,但卻使底特律汽車產業利潤降低,底層勞工收入降低,原本就已經比較尖銳的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

另一方面,在底特律最輝煌的那段日子裏,大批新工人從美國各地,尤其是南方各州來到這裏,底特律本地工人與外來人口因競爭而產生的矛盾日益加劇。1967年7月,底特律爆發了嚴重的城市暴亂,福特、通用和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公司全部停工停產。這起暴亂造成了500多人傷亡、7000多人被逮捕,直接導致大量中高收入群體開始逃離底特律。人口流失使底特律失去了大量的人才,進而失去了創新的活力,其災難性後果便是開啟了底特律“由盛而衰”的進程。

20世紀70年代,全球石油危機給已經崛起的日系車又添了一把火。日本汽車公司抓住“戰機”,創新推出低油耗的舒適車型,滿足了消費者想要更小、更省油汽車的需求。這些車型一經推出,便迅速擠占了美系車市場,改寫了全球汽車產業格局。

而此時,失去人才支撐的底特律汽車產業正陷入創新泥沼。由於難以應對競爭對手的突襲及市場需求的變化,底特律終於現出了敗象。

汽車產業的萎縮讓底特律失業率、犯罪率大幅上升,進一步加劇了人口流失。如今,底特律已成為城市衰敗的象征。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已有超過100萬人離開了這座城市。只要走出市中心的高樓大廈群,向稍遠的街區走上幾步,就能看到觸目驚心的破敗景象—成片的工廠區和居民區荒無人煙;一座挨一座的昔日豪宅框架依稀卻門窗全無,荒草叢生,狀似鬼屋。汽車業的土崩瓦解使底特律徹底陷入絕境,當地報紙專欄作家湯姆·瓦許不無諷刺地說:“住在美國最大的被遺棄的城市裏,最大的好處是整天都不會塞車。”

底特律曾經是美國最富裕的城市,現在則是美國最窮的城市。它曾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工業基礎,為第一次汽車產業變革提供了成功的基礎,使汽車產業中心從歐洲轉移到美國,但在第二次、第三次汽車產業變革中,它卻固步自封、墨守成規,成了時代的棄兒。

正如2009年,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給福特、通用和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公司提供金融支持的新聞發布會上所言:“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即使海外競爭對手超越我們,我們仍在掩飾問題,逃避棘手的抉擇。如今,我們已窮途末路。”(高偉東 來源:經濟日報)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