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回到老宅院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看看新聞Knews記者 張聰

2022-01-31 09:21

王家大院,坐落於山西省靈石縣城東北12公裏處的靜升鎮,素有“華夏民居第一宅”之稱。這座歷經三百余年修建而成的明清古建築群,其完整的建築面積為25萬平方米,是北京故宮的1.6倍。

清朝末年,王家大院歷經戰亂饑荒,靜升王氏亦家道中落,王家後人不得已將祖宅部分變賣。即便如此,現留存的高家崖與紅門堡共計4.5萬平方米院落仍能看出王家曾經的繁榮。

歷史上,位於王家大院西側的紅門堡建築群,依山就勢建造宅邸,由西向東依序擴建,逐漸發展成現在的規模。不同年代的建築相鄰而建,大小院落隨形生變。從高處俯瞰,一條南北向的主街,將建築群劃分為左右兩部分,三條東西向的橫巷將88座院落分為四排,橫向通道與中間縱向的幹道形成了一個“王”字。王家大院的整體規劃和細節設計,都彰顯了這個大家族世代綿延的精神血脈。

紅門堡東側一橋相連的高家崖,由敦厚宅與凝瑞居組成,是王家第十七代孫王汝聰、王汝成兩兄弟一同建造的宅邸,始建於嘉慶元年,歷時十六年建造完成。哥哥王汝聰官拜正五品刑部山東司郎,其住宅層樓疊院,氣勢宏偉,顯示出官宦門第的威嚴和宗法禮制的規整。

宅院采用了“下窯上房”的建房營造技術,形成了一層磚窯與二層木結構房屋的巧妙結合,完美體現了“堅固、實用、美觀”的建築三要素。院內宅邸格局繼承了前堂後寢的庭院風格,既能提供對外交往的足夠空間,又滿足了內在私密氛圍的要求,起居功能一應俱全。

今年78歲的王儒傑是王家的第22代孫,他的父輩還曾在紅門堡中生活過。1994年,王家大院作為景區重新對外開放。王儒傑發現,當時景區講解員講解的王家歷史和他所知道的有很大的差距,便找到了當時的館長,提議由自己來整理家族的歷史,並以此為契機把王家的族譜修出來。當時的館長雖然不覺得王儒傑能一個人把這些事情完成,但也支持了他的想法。

此後,王儒傑便開始收集資料,很快就整理完成了一本準確記錄王氏家族事件的宣講範本,提供給大院景區的導遊。自此,王儒傑便開始了對王家族譜的續修工作。2003年,退休後的王儒傑被聘請到大院,成為了景區的民俗顧問。

關於王家族譜的變遷,可以追溯到1933年。當時,時局動蕩,王家人四處逃難,原本二十本的老版族譜不便於攜帶。王柏雪兩兄弟從老族譜裏刪去了沒有後代的族人,將其簡化為一本,叫作《王氏家族要覽》,分發給當時的王家人。而老版族譜,終因戰亂遺失。

後來,王儒傑的父親從南京回到山西後,閑暇串門時,在鄰居家發現了一套編著於乾隆五十四年的全本王氏族譜,便花了三鬥麥子將其買下,並保存至今。這兩本族譜也成了王儒傑續修族譜的重要依據。

王儒傑說:“我1999年修譜的時候,正好那些人還在世。雖然上面沒有他們的名字,但是《王氏家族要覽》上有他的父親和爺爺的名字,這樣我就上下相連上了。自打我開始修族譜以後,全國各地的宗親認識了很多。哈爾濱的王書平老先生和我接觸以後,給我提供了一些歷史資料。”

如今,經過王儒傑的尋訪整理,王家族譜上新增全球各地的王氏後代兩千余人,記錄著王姓28世數萬人的生平。

王儒傑在自己年輕的時候,對家族延續、族譜規整並沒有什麼執念,反倒是年紀大了,一天天穿行在這祖輩留下來的一磚一瓦之間,總覺得自己有一種使命,要在有生之年把王家的族譜重新續上,讓這個顯赫一時的家族,不僅僅停留在過去。

王家大院之所以能被稱為“華夏民居第一宅”,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裏保存並修復了大量極具歷史和藝術價值的“三雕”作品。“三雕”是木雕、石雕、磚雕的統稱,其題材繁多、內容豐富,有人物故事、珍禽瑞獸、符圖器皿等。雕刻技藝多種多樣,如高浮雕、淺浮雕、圓雕、透雕等技法在王家大院的“三雕”作品中盡數體現。

任清文是王家大院“三雕”藝術的非遺傳承人。2001年,任清文和他的師父被請到王家大院,參與大院為時三年的修復。那時候的任清文,還只是一名普通的匠人。之後,因為細致用心以及對傳統“三雕”手藝的喜愛,任清文被留聘,專門從事王家大院古建“三雕”的維修保護工作。二十年來,在任清文的努力下,許多藝術價值高、卻破損嚴重的古代磚雕、石雕精品,重新煥發出了生機。

任清文說,他喜歡王家大院的這些“三雕”作品,把它們當作“不會說話的老師”。在這裏,他既能學習古人的聰明智慧,又能學習他們的藝術風格。

雖然這些年任清文帶過不少徒弟,但是現在和他一起守護王家大院的徒弟卻只剩一人了。任清文說:“為了傳承,我還想教些徒弟。現在大院給我安排了一個徒弟,我希望把這雕刻的文化傳承下去。”

“地上文物看山西”。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山西省坐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31處,穩居全國第一。以王家大院為代表的山西古建築,不僅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也激發了一位年輕人的創作靈感。

諸葛清嘉是山西省浮山縣諸葛村的一位年輕畫家,他用手中的鋼筆為家鄉的古建築“留影”。在他筆下,黑白的線條將中國傳統建築的古樸厚重與現代藝術的奇思靈動巧妙結合,在互聯網上收獲了一片好評。

《尺璧寸陰》是諸葛清嘉以王家大院為主題創作的一幅鋼筆畫作品。諸葛清嘉覺得,王家大院規模宏大,又是依山而建,房屋層層疊疊,種類豐富。院中的瓦當、滴水,還有木雕、磚雕之類最基礎的古建築元素非常有吸引力。

2021年,山西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秋汛。每當看到有古建築在暴雨中受損的新聞,諸葛清嘉總是難掩心中的遺憾。他說:“這次我們山西這些古建築受損之後,才讓好多人都知道我們山西有很多這樣的高古時期的古建,雖然因此讓更多人了解了山西古建,但是這個方式確實是有一點傷感。希望今後自己用更多正面的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到古建築之美。”

王家大院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從遙遠的回憶中走來。後人用匠心和智慧,讓偉大的建築屹立不朽,將流淌的文脈代代傳承。

(看看新聞Knews記者 張聰 攝像 汪洋 李響 編輯 沈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