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和心愛的人逛廟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題圖為舊時天津小孩穿的“五毒衣”

三節兩壽、二十四節氣為民生平添美妙,勾畫色彩,讓樸素的日子變得有滋有味,五月端午,莫不如此,這在講究“應時到節”的天津風俗中表現得尤為突出,且充滿意趣。

期盼健康平安乃人心所向。早在清康熙《天津衛誌》中就有“五月五日……飲菖蒲、雄黃酒”的記載,而民間俗話“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的道理也通俗易懂。老天津人過端午節一般會在屋裏屋外插些艾草,或用艾草蘸藥酒淋灑在屋角、床下、窗口。有的家庭還在門上貼一張有印符的黃紙條,再掛幾個葫蘆,且在屋裏象征性地擺把剪刀、貼幅雄雞圖等。再有,孩童茁壯成長最是長輩的心願,人們按老規矩要在小孩額頭、耳朵、肚臍等處抹點兒雄黃,同時給他們戴上五顏六色的老虎耷拉,或穿上花花綠綠的“五毒襖”。另外,此時天氣還不太熱,閑居的人往往大搞衛生,擦家具、擦門窗,屋裏屋外幹凈透亮。種種應時民情,其意從藥理和心理方面無外乎解毒抗菌、驅避毒蟲,祈願安穩度夏。如此看來,端午何不似“衛生防疫節”呢。

端午之際也是津人賽龍舟的好日子,故事由來已久。民間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有一次恰逢端午過津城,卻感覺節日氣氛不濃,以至龍顏不悅。第二年,一些津沽船家、水運商人在地方官的組織下轟轟烈烈大搞賽龍舟活動,從此一發不可收而延續下來。道光二十三年(1843)五月,學者官員完顏麟慶進京途中過天津,他看到了三岔口賽龍舟的熱鬧場面,隨後在《鴻雪因緣圖記》中描述:“望海樓九楹,正對三岔河口,癸卯五月初四日,余過樓下,見龍舟旗幟翺翔,遊舫笙歌來往,雖稍遜吳楚之風華,而亦饒存競渡遺意。”又賦詩雲:“龍舟齊趁午時開,喜見揚髻棹尾來。望海樓前爭奪錦,是誰真個解憐才。”他還讓隨行的畫師繪制了一幅《津門競渡》圖記錄盛況。

那時每逢端午,三岔河口鼓聲震天,參賽船只百余艘,兩岸觀者如潮。河面上除了參賽的龍舟,還有不少達官顯貴特意租來的遊船畫舫,他們在船上一邊聽曲兒一邊看比賽,甚是愜意。1900年庚子事變後,天津市井雕零,人心不古,過端午賽龍舟的事少有人提起了。1918年三岔口河道裁彎改造,水面變窄,賽龍舟基本停止。

賽龍舟、吃粽子節俗形影相隨,昔日民謠唱“粽葉香,包五糧,剝個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萬年長。”老天津人習慣用葦葉包粽子,愛吃傳統的江米小棗粽子、江米豆餡粽子,親朋鄰裏間還互送粽子,其樂融融,彰顯和睦,這在《天津衛誌》中早有明確記載(時稱角黍)。端午日主婦們梳洗一新,為神明、祖先供上粽子,還會在佛前凈瓶裏插上一叢艾葉。

1929年端午節是6月11日,此前數天,天津各茶食店、小商小販都已開始為包售粽子忙碌,如知名的一品香、祥德齋、廣隆泰、冠生園等大量批發零售粽子、綠豆糕等,大為獲利。顧客們爭先恐後購買節令食品,有的小門小戶甚至被擠壞了店門。當時有新聞報道說,到了6月5日那天數家茶食店的粽子已售罄,這也恰給了店外小販兜售冒牌粽子的機會。除了紅棗粽子、豆沙粽子,天津人也喜歡吃果脯粽子、什錦粽子、五谷粽子,獨特津味爐粽子(面點)也膾炙人口。不僅如此,像冠生園等南味老店還賣鹹味的火腿粽、蛋黃粽、肉粽,甜味的蓮蓉粽、玫瑰粽等,為北方食客帶來了新鮮口味。

再看市井煙火氣。天津東浮橋菜市、官銀號菜市以及租界內的英國菜市、法國菜市等分外紅火,鮮魚水菜、瓜果梨桃在黎明時分從四處進津,樣樣暢銷。比如當季的櫻桃、桑葚很搶眼,鲙魚、黃花魚、海蝦等隨行就市,價格略有上漲,但購買者絡繹不絕。至於鮮肉,據1933年的媒體記者觀察稱,由於節前準備過多,而導致價格平平,反倒實惠了市民。“衛嘴子”重吃喝,端午節幾天的飯食自然比較豐盛。條件稍可以的人家午飯常以打鹵撈面為主,晚飯吃米飯、熬魚,尤其以紅燒鰈魚(比目魚)上檔次。男人喝雄黃酒、艾葉酒,後來津產玫瑰露、五加皮藥酒流行開來,取代了前者。

除了重防疫、賽龍舟、吃粽子,端午前後也是天津民眾特別是青年人消閑娛樂的佳期。1929年端午,天津青年會為助節興而成立了端陽泛舟會,活動票價每人5角(大洋),同時歡迎帶家屬朋友共樂。6月11日是正日子,泛舟會如期舉辦,當天下午2點30分眾人在青年會集合,然後登船行至西沽武庫,再登岸到北洋大學,校中準備了演說、遊戲、音樂、唱歌等活動,晚間還有野餐歡聚。

另有《益世報》記者深入天津鬧市觀察,見雖然辛亥革命後提倡廢舊立新,端午節已非官方假日,但民意難違,民俗根深,許多單位、商號、學校還是心照不宣地放了假。有的機關單位還悄悄特準預支了半月薪金,以免節日消費捉襟見肘,大家無不喜形於色。一些青年男女紛紛到商場、電影院、跳舞場消遣,中老年男子則喜歡進戲院,另有守舊的善男信女逛廟燒香。如此這般,大街小巷行人熙攘,各消費場所滿坑滿谷。也有細節,比如幾家電影院因忙節所致片源不盡如人意,所以放映舊影片,記者言此有“敷衍”之嫌,但觀眾不問好壞,往往只圖進影院一樂最快活。據報載,到1933年端午前後,天津各大娛樂場所依舊人滿為患,有的電影院特意提前選來好片,有的戲院極盡能事,花高價聘名角演出,既饗觀眾節趣,又顯歌舞升平之氣。

來源: 天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