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有人害我孩子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第34期·——

您想躺著就能賺錢嗎?

您想動動手指就能賺到大把的真金白銀嗎?

一部手機,刷刷新聞,轉轉好友,每天就能有進賬?

真有這樣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嗎?

近日,網絡上還真出現這類事件!但不一定是好事…….

一批資訊類平臺和應用打出“刷新聞賺現金”的噱頭,以現金補貼鼓勵用戶閱讀、轉發並推薦好友下載,看似收獲了一大批用戶,卻由於傳播內容的低俗、低質,侵害了消費者的利益,甚至觸碰了法律的底線。

“刷新聞賺錢”冠軍收入近40萬

玲玲(化名)是紹興一家超市的員工。

玲玲告訴記者,她從今年8月開始使用一款資訊類應用。當時,聽別人介紹說看看新聞就能賺錢,玲玲便將信將疑地試了試。從這款軟件上陸陸續續賺到錢之後,玲玲開始把它推薦給身邊的親朋好友。只要用玲玲提供的邀請碼下載閱讀,她就能有收益。

玲玲說:“現在來錢最快的就是邀請好友。拉一個人可以獎勵10塊錢,拉兩個就20塊。他註冊好之後我還要提醒他閱讀,這樣我才可以得到獎勵。”

三個月下來,玲玲已經邀請了9個好友,累計提現了100多塊。真金白銀就這樣賺到手了,難道天上真的會掉餡餅嗎?

央視記者嘗試下載了幾款相關軟件,這些軟件大多打著“會賺錢的頭條”、“看新聞領紅包”等廣告語,還將獎勵規則寫成秘笈、攻略;進入之後,各種現金和紅包令人眼花繚亂。

在這些規則中,明顯收益最高的是“邀請好友”。每邀請2個好友獎勵27元;邀請一次賺10元。

在一個叫做“趣頭條”的平臺的收入榜裏,記者看到冠軍用戶邀請了超過75000名好友加入,收入竟達近40萬元之多。

暗藏貓膩:低俗虛假信息滿天飛 違法廣告到處有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些平臺“死乞白賴”給網友送錢,到底圖什麼呢?

第一個目的顯而易見:以現金換流量。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宋建武表示:新聞資訊是整個社會成員之間有效互動的信息基礎,“閱讀給錢”這方式把社會互動的嚴肅性給消解掉了,不利於建立一個風清氣正的互聯網空間。

這還只是表面現象,記者調查發現,這些平臺背後的貓膩還很多。

老家在山東東營市的阿凱對此深有體會,“我媽用得比較多,她經常把這個軟件推薦給朋友圈的人,我回家聚餐什麼的,他們都在刷這個東西。”

網民王先生說:“有點胡編亂造:標題看看很新鮮,實際上內容都沒有。主要是不真實,有好多新聞,明明這個人活著的,說人死掉了;沒結婚的,他們說結婚了。”

記者瀏覽了若幹類似應用,發現內容上多以養生貼士、明星八卦、風水解夢等為主,其中不乏嚴重的標題黨。

盡管如此,現金誘惑、花式推廣為何如此奏效?

記者調查發現,部分資訊類平臺成違規廣告藏身地。投入大量資金招攬用戶註冊,又用旁門左道的方法吸引用戶閱讀,這類平臺靠什麼賺錢?

答案是廣告,而且不是一般的廣告。

保健品、祛斑、祛痘、豐胸、減肥等廣告內容: “一天一次,狂減30斤”, “江蘇大姐巧用一物,28天徹底祛斑”,多數直接引流到微信號。

“20歲少女不上班,天天在家玩遊戲賺取零花錢”、“小哥無意下載這個遊戲,3個月提車又買房”,點進去發現有的竟是博彩類遊戲。

記者加了代理商的微信。當記者試探入駐平臺提出資質暫時不全時,代理商表示可以代為提供,不影響投放。很明顯,平臺對於入駐的廣告主資質審查並不嚴格。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這樣的互聯網廣告對消費者的影響是很深的,危害也很大。

專家呼籲:亟待相關部門監管

低質低俗內容泛濫,違法違規廣告肆意傳播,相關部門應如何加大監管力度?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宋建武表示:凡是運營這樣的平臺,都應該首先按照我們的法律規定取得合法的經營牌照;第二在運營過程中必須要防止過度的商業化,也要防止過度娛樂化,以及像類似標題黨等這樣的一些操作,以保證這個空間的討論是有效的、有序的。

新聞資訊類互聯網平臺的運營者,既要守住法律底線,也要履行社會責任。同時相關行業主管部門也應加大監管力度。

最後,專家敲黑板對廣大網友提醒:你以為只是轉發和推薦就沒有責任,不是這樣的!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巍說:“明知道是一個標題黨,明知道是謠言,或者文章涉黃,本身內容就是不堪入目的,一旦轉發之後,用戶本身(即)轉發人就要承擔責任。千萬不要覺得這個東西不是自己原創的,轉發只是為了取樂,只是為了蠅頭小利,就沒有責任。”

看來,天上掉餡餅不一定就是好事,小心餡裏“有毒”。

所以,網友們使用、下載應用程序時需謹慎操作,一不小心,你就可能被“毒餡餅”害了,做了違法的事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