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別欠錢不還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這段時間,看到了許多關於小額貸和消費透支的新聞,略感紮心。

買買買雖然很快樂,但一定要建立在理性消費的基礎上。

馬上就是五一小長假了,希望大家可以有節制的旅遊和購物,輕松、無後顧之憂地享受假期鴨~

下面,進入本月【理性消費】主題書單>>>

01被他人價值觀支配的人們 —— 《飽食窮民》

豆友推薦——

小羊富了 :最近突然蹲在直播間,看著大家瘋狂地搶購,我就在想:其實我們都是繁忙中的貧困,都是飽食貧民們。

Vendetta Child :這本書基本上是以90年代左右日本社會的例子告訴我們:不要借小額貸,不要做業績壓力太大的工作,不要沈迷於計算機。然而人類就是,難以抗拒自身弱點的生物以至於不斷重復歷史。

呂鏘鏘:飽食的“飽”在於物質生產大豐富,窮民的“窮”在於精神世界萎縮、甚至自我的缺失。消費主義導致陷入債務危機,考核指標、計算機浪潮導致過度加班、和家人、朋友“推心置腹”的溝通匱乏,作為主體的人客體話、進而內化為自我認同,人的主體地位消失,成為金錢社會的殉葬品。這是社會的結構性問題,自身還是要克制物欲、減少甚至不負債,多進行真誠的交流,擺脫社會期待,直面內心的自己。

社會越來越富裕,互聯網越來越發達,人們的負債也越來越多了。

我們總是在被灌輸著一個又一個價值觀,誤認為只有收入是成功人生的唯一標準。

然後,上班的時間越來越長,通勤的路越來越遠,夢想越來越遙不可及,內卷越來越嚴重。

每一天我們都在追夢,忘記了成功人生的標準,其實從不止一個。

02借貸的起源與發展 —— 《教皇與銀行家》

豆友推薦——

海狗 :腓力四世為了消滅聖殿騎士團,編撰出了冠冕堂皇的理由,背後的真實原因是欠錢不想還。很多高舉道德旗幟的人,都有著不可告人的目的;我也告誡自己,不要用道德去評判別人,審判的權柄不屬於自己。

篤散散:寫得辛辣有趣;讓我對摩根帝國、論美國的民主和猶太精神和勢力有了進一步的興趣,作為一個社會主義者,我在這一點上贊同作者的觀點(也許看起來有些模糊):這是一個社會問題;翻譯也不錯。

elsa :給我很大啟發。作者時刻提醒著他的讀者,在金融市場上所發生的一切,都與人的理性與情感相關。這本書回顧借貸發展史,追溯使得危機產生的道德和文化上的源頭,引人思考問題的因果究竟是什麼——不要想當然!很有趣的書。

想要了解借貸,這本書是最好的選擇。

在借貸文化的背後,隱藏的是宗教,政治文化的博弈,人性欲望和信仰約束的矛盾。

適當的欲望讓社會繁榮,而過多的欲望則讓人們陷入借貸所帶來的陰暗。

如何才能擺脫借貸的消極面,這本書的封面早已劇透:

“加強信仰約束,回歸傳統文化,量入為出,對信仰泛濫說不,才是立國持家之道。”

03窮人如何成為窮人 ——《工作、消費、新窮人》

豆友推薦——

有用十八爺:消費社會的欲望法則是,你也許渴望也許自我抑制,但卻不能拒絕。現代化的全面到來在使人變成科學的零件的同時也徹底泯滅了勞動者曾經的崇高。消費社會吞噬了所有人,包括知識分子。

loafer ewan :人是社會性動物,這意味著人從生到死都無可逃避地在peer pressure的刺激下去努力獲得他人的認同和美譽。人的這種社會性本能,加上任何動物都固有的占有欲本能,這兩種本能構成消費型社會得以維系和繁榮的關鍵因素。消費型社會鼓吹物欲和享樂,與前現代的道德理想背道而馳,是消費型社會的最大缺陷。

在這本書裏,作者提出了“新窮人”的概念。

它指的是有錢,但不願意花錢,意圖通過存錢來戰勝貧窮的一類人。

在以“消費主義”為主導的時代,唯有消費才能推進社會的發展,這就讓“新窮人”處於一種尷尬,甚至偏離社會主流的境界。

我們該如何消費,又該如何與這個社會相處呢?這本書會告訴你答案。

04重新思考“思考的意義” —— 《娛樂至死》

豆友推薦——

hininglove:第一次讀《娛樂至死》時,花體字綜藝還未大規模引進,明星寫真允許毛孔瑕疵,新聞聯播沒有降維快手化,語無倫次的公眾號不見雛形。短短幾年過去了,信息被包裝成娛樂的勢頭愈加迅猛,嚴肅話語被消解,人們像金魚一樣健忘,放眼望去,混沌中共沈淪,尼爾·波茲曼這個天才預言家,依舊是那麼振聾發聵。

fight2010:有兩種方法可以讓文化精神枯萎,一種是奧威爾式的——文化成為一個監獄,另一個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為一場滑稽戲。

餓霸逗地煮:人們感到痛苦的不是他們用笑聲代替了思考,而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笑以及為什麼不再思考。

你的手機上,是不是也下載了抖音,小紅書,快手中的一個或者幾個,然後每天刷個不停,直到深夜?

你有沒有感覺到自己的人生正在被他人支配?

購買的東西是廣告推薦的,向往的生活是綜藝安利的,價值觀是被媒體反復灌輸的..

在這個娛樂為王的時代,我們的理性思維能力正在逐漸減弱。意識到這一點,則是改變的起點。

05用經濟學思考生活 —— 《薛兆豐經濟學講義》

豆友推薦——

CHEER:多讀經濟學,少交智商稅,爭做理性人。

不勒個二:讀的過程中我一直不自覺地把生活中的事例和書中的理論進行聯系,有好幾次豁然開朗的體驗。比如關於補貼,我瞬間想到了我們的學校食堂,教師窗口飯菜很一般,學生窗口的飯菜花樣多質量好,原因是學校根據在教師窗口就餐的人數把錢補給食堂,這樣一來食堂只要關照好校領導就可以了。看了書我明白了,如果把錢補給老師,老師就不必都擠在教師窗口,有了選擇更好餐食的機會,那樣一來食堂的關照對象才真正變成老師,才會想著怎麼提高質量增加花樣,說不定教師窗口會變成專門提供高級餐食的VIP窗口,瞬間麻雀變鳳凰。想明白後我真想跟校長分享一下啊!

很多時候,我們會掉進一個又一個消費陷阱,這並不是因為商家有多麼高明,而是我們沒有足夠的知識高度和寬度去察覺到那些行為背後隱藏的圈套。

遠離消費陷阱,從經濟學入門開始。

06有錢人沒錢的時候都在想什麼 ——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

豆友推薦——

西西_Cc :有錢人為什麼會越來越有錢,而窮人卻註定一輩子貧窮?其實缺少的就是財富藍圖。要從一開始就認定自己的目標,鎖定在自己一定會成功,而後構建自己的財富檔案。真正拉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往往就是目標和行為!

阿貓:我們對待金錢的態度直接受父母輩影響。比如說,如果你是個女孩,童年時代你的媽媽經常說:“我沒有錢,找你爸爸要錢去。”那麼,女孩就會形成“男人掌握所有的錢”這樣的觀念,覺得身為女性不需要攢錢。簡而言之,你的財富由你的“財富藍圖”所決定。我們是被過去編程的產物,定型的大腦裏充滿了被強加的意義。正因為如此,富人永遠是富人,貧人永遠是貧人,攢不住錢的人永遠攢不住錢。

拉開人和人差距的是思維能力,這一點放在消費上也是如此。

過去,人們受到經濟和社會的制約,認為“存錢”是唯一的理財途徑,可社會發展後,單純的省錢已經無法滿足人們日益膨脹的需求了。

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重新構建自己的金錢觀。

07培養理財觀念,從孩子開始 —— 《富爸爸窮爸爸》

豆友推薦——

解夢士多店 :還指望溫故知新下財務知識,結果驚人地發現這是本變相講心理的...不得不嘆大道至簡吶。還是在講前幾天看到的“愛VS恐懼”的事。多少人在做著恐懼、貪婪和無知的奴隸?誠然生長環境影響了思維方式,然而後天不是可以不斷修正的嗎!這就是我當初學認知心理學的動力啊!看到最後“忙碌與懶惰”部分,感到悲傷。//還好我不用信用卡,不過原始積累要加強。

猴哥:起初理財對我而言總結起來就是“省錢,愛惜錢,讓錢生錢。”之後讀了馮侖的《野蠻生長》發生些許改變的是“不算小錢,算大錢。”顯而易見的是算小錢使生活變得無趣和計較,積少成多的道理誰都明白,但卻少了些許幸福感。現在我僅記住了“盡量的去購入資產降低負債,最好沒有負債。”

理財,是大人的事,但理財思維,卻需要從小培養。

《窮爸爸富爸爸》是理財類的經典書籍,雖然是寫給孩子看,但如果可以陪同孩子一起閱讀,父母們也可以從中獲益。

畢竟,要先有富爸爸才能有富兒子喲~

白天努力賺錢養家,晚上拼命熬夜花錢,這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的日常。

在消費主義時代,我們不僅需要學會賺錢,更要學會辨別自己的欲望,理性地花錢。

只有明白什麼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什麼才是真正該買的,才能做到“花錢一時爽,一直花錢一直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