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盜墓看見史骨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澎湃新聞記者 高丹 整理

什麼是考古?這個問題看似很容易,卻又很難說清楚。關於考古有兩個很著名的歷史故事,杜牧的《赤壁》寫“折戟沈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他在江邊上撿到了一支戟,清洗之後認為是三國時期的,就想起了赤壁之戰,並認為此處是赤壁古戰場。蘇東坡後來寫了《前赤壁賦》《後赤壁賦》,還寫了《赤壁懷古》,結果那裏似乎就變成赤壁了,但是真正的赤壁其實是在另一個地方。

最近,考古學者、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齊東方舉辦了一場名為“考古是什麼——《我在考古現場》分享會”的講座,對考古這門學科進行了釋疑,以下為講座內容整理。

考古是什麼?

考古是什麼?德國學者C.W.西拉姆在《神祇·墳墓·學者》中這樣認定考古裏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一個優秀的考古學家,是讓幹涸的泉眼恢復噴湧,讓被人忘卻的東西為人記起,讓死去的轉世還魂,讓歷史的長河川流不息。”

我覺得這句話說得非常好,這不是定義,這只是一種形容。也可以有別的形容,比如從青銅陶瓷中尋找撲朔迷離的歷史,從秦磚漢瓦中尋找激情燃燒的歲月。

可以說,考古是一個最開放的學科,因為它和各個行業都有關系,比如說最近大熱的三星堆發掘,大家可以發現,現場除了考古工作者,還有研究物理的、化學的,搞各種各樣專業的人,各種各樣先進設備,搞醫學的,搞絲綢的,甚至還有研究病理的。考古的魅力就在於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鏟會發現什麼,總有一些東西好像在等待著你。未知,對人們本身就是吸引力,這是考古學的一個特點。考古學既需要嚴密的邏輯思維,也需要富有想象力的形象思維。

兵馬俑發掘現場

現在的兵馬俑坑

考古在發掘以後,首先就要進行文物的復原工作。破碎的陶片也許能夠復原出器物來,但如何復原,是一件非常復雜的事情。技術含量不算太高,但非常熬人。要按照陶片的質地、顏色等先進行分類,因為只要有同樣顏色和同樣材質的東西,它可能屬於同一件器物。不斷地按照這種分類來分堆,最後有可能復原出一個器物來。說起來很簡單,做起來不容易,有的器物有幾百個殘片。

一件器物被發現時,常常破損嚴重

拼陶片特別枯燥,但有時也讓人特別興奮。有時一天都拼不上兩塊。我記得非常清楚,我們在室內整理的時候,學生整天在那拼陶片,太枯燥了,他們就說:以後再有犯人不要槍斃了,讓他們來拼陶片吧。

比如曾侯乙墓的編鐘,編鐘不光曾侯乙墓有,考古發現有好多,難度在於怎麼能夠把它復原出來,而且還要能夠按照當時的擺放位置進行演奏。所以發掘的時候,每一件器物的出土位置,絕不能搞亂。有些博物館或者收藏家的東西,我們叫傳世文物,不是說這個文物不好,但是它的學術價值,遠遠低於考古發掘得到的。比如編鐘,即使你全都買到了,那如何擺放,也是問題。但是有了考古發掘現場就不一樣了。

編鐘出土現場

在田野中尋找歷史的答案

宋代因為金石學盛行,因而經常有一種說法是:中國的考古學始於宋代。

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一種觀念,研究古器物的習慣從春秋戰國就有了。孔子到魯桓公之廟,看到一種叫欹(qī)器的東西,孔子從這個器物中感受“萬事要適可而止”這個道理。漢代也有人研究器物。到宋代,出現了“金石學”(“古器物學”),但這最多是考古學的前身。真正的考古學,是從外國傳來的。

關於考古有兩個很著名的歷史故事,杜牧《阿房宮賦》中寫“楚人一炬,可憐焦土”,但是如果真是這樣,現場一定會留下紅燒土,可是考古勘探沒有發現任何紅燒土的痕跡。所以,阿房宮根本就沒有建起來。杜牧的《赤壁》寫“折戟沈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他在江邊上撿到了一支戟,清洗之後認為是三國時期的,就想起了赤壁之戰,他說這裏就是赤壁古戰場。蘇東坡後來去尋訪,寫了《前赤壁賦》《後赤壁賦》,還寫了《赤壁懷古》,結果這事就定了,那裏就變成赤壁了,但是真正的赤壁其實是在另一個地方。所以杜牧、蘇東坡都是很業余的考古學家。

武赤壁才是真正的赤壁之戰所在地,而文赤壁,則是蘇軾留下赤壁賦的地方

2013年,隋煬帝的墓被發現了,但在此之前,中國已經有四個隋煬帝陵了。揚州的隋煬帝陵還是省文保單位。被墓誌確認的真正的隋煬帝墓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證據,是一個玉帶,名字叫十三環蹀躞帶。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完整的、等級最高的十三環蹀躞金玉帶,只有帝王才有資格佩戴。

十三環蹀躞帶(圖片來自網絡)

所以考古是一定要在田野尋找歷史的答案。

在大地尋找歷史的答案,必須得有一套理論方法體系和技術手段,今年是中國的“考古百年”,從瑞典地質學家安特生開始,考古作為一個學科出現,安特生是學地質的,他進行了很多實地調查,又把這種技術和理念帶到了中國,更直接主導了仰韶遺址的發掘,因此被稱為“仰韶文化之父”,他改變了中國近代考古的面貌。中國人後來自己主導發掘了殷墟,仰韶文化的發現和殷墟的發掘,標誌著中國近代考古作為一個學科在中國出現。

1928年10月殷墟第一次發掘開工,全體員工合影。

所以一般說人說要“蓋棺定論”但是考古人是“開棺定論”,比如何家村遺寶雖然非常璀璨,但它是有人蓋房時發現了一個窖藏,考古隊去看的時候,它的很多信息已經沒有了,它不是科學考古發現。

田野考古的發掘獲得的古代文物,首先可以確認一個準確的出土地點,另外我們知道它出土的環境以及器物的擺放位置,比如它是放墓葬裏邊、放棺材旁邊還是放屍體身上,以及相關器物的組合,都有不同的含義。比如農民自己挖了八個金村大墓,出土的文物散落在十多個國家的數十個博物館,但是出土信息幾乎完全散失,沒辦法判定墓主,也因此成了“金村之謎”。

金村文物

金村文物

發掘墓葬時,我們會標明哪個器物發現在哪個位置。比如西晉以後,墓葬出土很多俑,有趕車的、有牽馬的、有牽駱駝的,比如胡人俑一般都是牽馬、牽駱駝的。再比如,女性的簪發掘的時候就在頭骨附近,是插在頭發上的。

“各司其職”的陶俑

考古發掘能夠給認識文物提供一個很重要的線索,比如下面這件,像是一個香囊、也像是一個小包包、它還是鏤空的,但是我們知道,它是女性屍體的腰間掛著的,如果說這個器物流散出去,那以後就永遠是個謎了。

遼代陳國公主的物品

在屍體腰間的位置

還有這個鐲子,很有意思,是兩個鐲子戴到一個手腕上,通過這個,我們可以研究古代女性的梳妝打扮、裝束用具,甚至飾品的戴法。

手腕上佩戴兩只鐲子

唐人以胖為美?以考古來釋疑

大家經常說唐人以胖為美,但是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我們把所有墓葬出土的女俑拿到一起,然後進行數量統計,結論是瘦的多。按照時代不同排列起來,唐朝三百來年,各個時期的時尚不一樣,前期的女俑胖的幾乎一件找不到,胖女傭都集中在同一個時期,就是玄宗時期。

唐早期女俑

唐中晚期陶傭

我再講講考古發現為什麼重要?比如有這麼一個碗,花口的,非常漂亮,這種碗在宋代出現不少,有銀的,有瓷的。有人仿照這個樣子制造了一些用來喝茶,說是有傳統文化的元素。這就是誤讀了中國文化,大家想這個東西能喝茶嗎?喝了不漏嗎?

溫碗

還是要回到文物出土的原境中,白沙宋墓壁畫中,夫婦對坐,中間這個叫溫碗,宋代人普遍愛喝熱酒,我們可以看到,花瓣形狀的碗是用來裝壺的。

白沙宋墓中提供的歷史信息

還比如,1983年,廣西桂林發現一個明朝墓,裏面有一個梅瓶,它的蓋是用糯米漿和石灰膏給密封的,打開之後發現裏邊是酒,還泡著三個沒長毛的小老鼠,所以梅瓶不是我們以為的用來插梅花的,而是泡酒的。這個東西如果是盜墓的盜出來,信息就喪失了。

梅瓶這種器型本用於泡酒

考古學的兩個基本概念:地層學與類型學

考古學最重要的兩個理論手段,分別是地層學和類型學。

提到地層學,就要提到一個工具——洛陽鏟。雖然現在有各種先進的遙感技術,我們都試過,但還是用洛陽鏟測地層這個辦法最好。外國有時候一些城址考古做了很多年,因為他們沒有洛陽鏟,所以對城的多長多寬、面積,哪些地方是城門的確定,他們用的辦法都不行。最近這些年,外國越來越接受洛陽鏟。

洛陽鏟的使用示意

考古學的就是地層學,很多人說可不可以給墓裏埋一個東西裝作是那個年代的東西。答案是不能。比如你想把一個東西埋到漢代的地層,你得挖下去,然後把它扔下去。你只要一挖,就出現了痕跡,這在考古上叫“打破關系”。第二個工具就是手鏟,這個元素也被用到仰韶文化一百周年的標誌,它是考古中最常用的、用於刮土層的表面的。

下面我們再來談一下類型學。什麼叫類型學?也叫標型學,也叫器物形態學。就是把很多器物,按照用途、制法、造型進行歸類,然後根據這些形態的差別,排列出來,再參照地層,排列它的早晚序列和各種各樣的關系。

我再告訴大家一個概念。我們經常說考古學遺存,這個遺存包括三方面內容,第一個叫遺跡,通常是指不可移動的;還有就是遺物,比如我們在博物館裏看到的很多器物。最不容易理解的叫遺痕、痕跡。

比如對於何家村遺寶,考古學家判斷它們是在戰亂時期被埋下的,為什麼?何家村遺寶中有一個銀罐來儲藏寶藏,我們在整理的時候就發現有利器把銀罐弄變形了,所以一定是人們在慌亂中,把一些值錢的東西都放到銀罐裏,為了不讓蓋脫落,故意用利器把它砸到變形,這樣裏邊東西不會散落。你要知道唐朝一個九品官一個月的“工資”才0.3兩白銀,所以不是非常時期,大家不會輕易這樣毀壞一個大銀罐。這就是以“遺痕”來推斷歷史現場的一個案例。

何家村遺寶中人為破壞的痕跡

齊東方 《我在考古現場》

責任編輯:陸斯嘉

校對:劉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