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撿臟棉花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錢雪兒 畹町

79歲的美國觀念藝術家丹·格雷厄姆上周末在紐約辭世,他豐富的藝術實踐影響了從朱利安·奧培到蒂諾·賽格爾等幾代藝術家。

在上海,畫家余啟平、柴一茗二度攜手展覽,“一念三千”,兩人一臺戲,呈現水墨藝術的的摯愛與魅力。此外,“畫與相——中國植物畫第一人”曾孝濂個展將在3月開幕,曾為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的他,以近40年職業生涯畫出草木枯榮。此外,建築師李虎、黃文菁則為山東煙臺再添海邊地標。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道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話題人物及熱點事件。

紐約 | 美國觀念藝術家丹·格雷厄姆

79歲辭世,曾影響幾代藝術家

丹·格雷厄姆

據外媒報道,美國藝術家丹·格雷厄姆(Dan Graham)上周末在紐約辭世,享年79歲。格雷厄姆是20世紀後半葉當代藝術史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諸多實踐(包括理論寫作、文本作品、行為、錄像、裝置與建築幹預)影響了從朱利安·奧培到蒂諾·賽格爾等幾代的藝術家。

上世紀60年代初到70年代,格雷厄姆開始探索有關行為、裸露、偷窺、鏡面反射以及俗世的種種議題。為了獲得最廣泛的傳播,格雷厄姆當時偏好的宣傳方式是將作品登在報刊雜誌上做廣告,這種把藝術品呈現為一則單純的廣告的方式,挑戰了傳統的價值觀,被視作格雷厄姆正式介入觀念藝術的裏程碑。

丹·格雷厄姆1942年出生於美國伊利諾伊州厄巴納,他在高中畢業後並未接受過正式教育,但是自學了克洛德·列維-斯特勞斯(Claude Lévi-Strauss)、瑪格麗特·米德(Margaret Mead)、瓦爾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等人的理論。最初,他立誌成為一名作家,而文本也在他後來的作品中扮演重要角色。1964年,格雷厄姆在紐約成立約翰·丹尼爾斯畫廊(John Daniels Gallery),畫廊在當時並不出名,但是日後在歷史上被視為那個時代的傳奇,因為開創極簡主義的藝術家之一索爾·勒維特(Sol LeWitt)在那裏舉行了自己的首秀,後來不少極簡主義藝術家都在那裏舉行過展覽。

丹·格雷厄姆作品 《明斯特的八角亭》1987 ©DAN GRAHAM_COURTESY LISSON GALLERY

“我的所有作品都是對極少主義藝術的批判,”格雷厄姆曾指出,“它從極少主義藝術開始,但講的是觀眾如何觀察他們自己以及如何被他人觀察。”因此他的作品多采用如下幾種形式:兩名表演者之間的互動;藝術家與觀眾之間的互動;反思自身誕生之空間的電影和錄像;讓觀眾走進隔間,鏡像和/或錄像裏的裝置;建築模型;以及半透明反光玻璃做成的亭子。

格雷厄姆被視為極簡、後極簡藝術與觀念藝術運動發展的先鋒,但他本人聲稱自己未參與任何運動。取而代之地,他將自己視為建築師和作家。而在2011年接受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采訪時,他表示:“藝術一直不是我的興趣所在。建築、旅遊、搖滾和寫作才是。”(文/錢雪兒)

上海 | 畫家余啟平、柴一茗

展覽“一念三千”:兩個畫咖一臺戲

2月20日至3月13日,“一念三千 | 余啟平 柴一茗雙個展 ”在上海大滬聯合藝術空間舉辦,呈現“兩個畫咖一臺戲”。

余啟平,1957年生於南京市。1984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修中國畫。同年就職於江蘇美術出版社,任《江蘇畫刊》編輯。1991年作為職業藝術家赴日交流。現工作生活於上海。

余啟平 《二馬》紙本水墨 2021

余啟平 《羅漢圖(一)》紙本水墨 2021

柴一茗,1965年生於哈爾濱市。1987年畢業於上海商業專科學院設計系。職業藝術家,現工作生活於上海。多年來致力於以中國畫的材料表現超現實的畫面,將現代元素與水墨風格相融合。在中國、美國和歐洲多地舉辦作品展,並多次參加國內重要藝術博覽會。

柴一茗 《春來了》紙本水墨 2017年

柴一茗 《山林微雲》紙本水墨 2019

此次展覽由藝術評論家、策展人石建邦策劃。他將這場壬寅正月開幕的展覽喻為“兩個畫咖一臺戲”:

有過二十年京都旅居經歷的余啟平可以領著友人“在京都、奈良一帶的大街小巷轉悠,看展覽、逛寺廟、趕市集、淘舊貨、買舊書……每天起早貪黑,風塵仆仆。”“他特別善於尋找美、發現美。冬天在我家鄉下,他會撲到田地裏去撿一支殘留的棉花枯幹,插到粗陶花瓶裏,美感頓生。在鄭州碧波園的地攤上,他買下幾個貌不驚人老秤砣,送我們每人一個,說做鎮紙用。拿回家放在案頭上,果然古意斑駁。那種化腐朽為神奇的本事,余老師最拿手。”

生活中交流作畫的余啟平

柴一茗在補畫

柴一茗則“是一位特立獨行的怪咖”,“他能將手邊所有的東西變成藝術作品,紙板箱、破衣服等等只要到他手上,他都舍不得丟棄。他在上面畫啊弄啊,一番‘折騰’之後就成了一件藝術品。同樣,好朋友感覺畫不下去的畫,到了他手上,他不假思索就能將它‘救活’,收拾得活色生香。不但如此,他常常別出心裁,將畫畫得離奇古怪,引人進入一種匪夷所思的荒誕境界。”

兩位畫家曾在數年前攜手舉辦展覽,此次延續了風格,繼續即興發揮,以貌似的“不正經”應對“假正經”和“太正經”。

展覽現場

在策展人看來,畫畫是畫家們的每日修行,是畫者的心跳和脈搏,精工細作也好,“瞎塌塌”也好,巨細靡遺,都是畫家思想和情感的再現:

(整理/畹町)

上海 | 植物科學畫家曾孝濂

中科院工程師,怎樣畫出草木榮枯

曾孝濂 ©️劉香成

曾孝濂是我國頂尖的植物科學畫家、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被譽為“中國植物畫第一人”。他畢生致力於花鳥畫創作,恪守嚴謹的科學精神,心懷對生命的敬畏與熱愛。1997年退休後,曾孝濂筆耕不輟,用精湛的繪畫技法勾勒花鳥草木,謳歌生生不息的自然之美。

美麗桐 ©曾孝濂

2022年3月5日至5月22日,“畫與相——中國植物畫第一人”曾孝濂個展將在上海攝影藝術中心舉辦,精選曾孝濂的40幅代表作,這些作品描繪出自然萬象與草木榮枯。

曾孝濂曾自述:“凝花鳥樹木於筆端,哄慰自己,也給觀者留下些許回味。隨意而安,盡力而為,平平淡淡,自得其樂。”

藍翅希鶥 ©曾孝濂

曾孝濂,1939年生於雲南昆明。1958年高中畢業後進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先後為《中國植物誌》、《雲南植物誌》、《西藏植物誌》等科學著作繪制插畫,直至1997年退休。1983年至1988年,曾孝濂受聘為中國植物學會植物科學畫專業委員會副主任。1988年至1993年受聘為該專業委員會主任。1995年受聘為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1991年起,他為國家郵政局設計了十余套郵票。

曾孝濂通過潛心觀察和創造性描繪不懈地進行花鳥畫研究。1958年,曾孝濂進入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開始了近40年的植物科學畫工作,他先是悉心鉆研科學繪畫方法,而後又基於細致入微的觀察,創作出精妙絕倫的植物科學畫作品。退休後,曾孝濂在繪畫技藝方面有所創新,從花葉的脈絡到羽毛的紋理,他用畫筆生動詮釋大自然的藝術美感。(文/畹町)

煙臺 | 建築師李虎、黃文菁

建造“海岸上的時光塔”

李虎與黃文菁(右)

據“有方空間”報道,由李虎與黃文菁創立的OPEN建築事務所正在山東煙臺建造“海岸上的時光塔”。這是一座50米高的文化建築,由底部的半露天劇場、中間蜿蜒的環形展廳和空中的圖書館組成,頂部還有一個獨特的半室外“現象空間”,供人們欣賞一年四季中壯麗的自然景觀。該項目於2021年獲得英國AR未來建築獎Jeu d’Esprit特別獎,預計將於2024年落成並向公眾開放。

煙臺得名於明朝在此設立的一系列烽火臺。時光塔所在的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全國首批國家級開發區之一,也是現在的產業發展重地。面對為快速發展的新區建立一個海邊“地標”的需求,設計師給出的回應是去建造一個有意義的地標,一方面喚起敬畏自然的、古老的儀式感,一方面為新城帶來亟需的公共文化功能。美麗的黃海日出和太陽運動的軌跡,也成為設計中著重考慮的因素。

冬日海景中的“時光塔”

塔的幾何形態被時光雕刻而成,仿佛一個大型日晷,其曲面結構神奇地被陽光切開,將內部開放給壯闊的大海。建築坐落在一個緩緩向場地中央下沈的廣場內,呈組合殼體結構,內外兩層白色混凝土殼體由水平的樓板和坡道連接支撐。

李虎擁有一份建築師的優秀履歷:清華畢業、留學美國、“出身”斯蒂文·霍爾建築事務所(Steven Holl Architects),作品“當代MOMA”榮獲2009年世界高層建築協會最佳高層建築獎,“深圳萬科中心”獲得美國建築師協會2011年度建築榮譽。

事務所創始合夥人李虎和黃文菁認為:“在今天,連接和擁抱自然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希望以此為時光塔的核心設計概念,並尊重自然的力量。我們設計時首先想到的是去從古老的儀式中尋找靈感,致敬日月和星辰,提供一個沈思和靜處的空間。另一方面,我們也希望這座建築具備真實的功能和實用性,它將真正服務於煙臺的市民,而不僅僅是海灘上的一個擺設。”(整理/錢雪兒)

責任編輯:陸斯嘉

校對:丁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