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掏豬屎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文|胡慕之

許家印,自幼就深諳關系之道,且很能放下身段。

高中畢業後,他休學在家,為了能走出高賢鄉那個破敗的貧困村,他積極響應號召學工學農。

那時,女拖拉機手梁軍在全國火得像網紅,許家印心向往之,把梁軍當偶像。

當上拖拉機手不僅代表著榮譽,還意味著能告別鄉村,去往城市。

為了能過上夢寐以求的城市生活,許家印拎上兩瓶好酒,打算和主管拖拉機手任免權的村書記,不醉不歸。

村書記喝到朦朧,卻依然不松嘴。

許家印紅著眼,祭出殺手鐧:我願意掏大糞。

小許一家其實相當根正苗紅。

他父親是抗戰老兵,當過騎兵連連長。因戰負傷後回到老家休養,擔任了當地的倉庫保管員。

建國後,他爹還被政府嘉獎過。

盡管他爹對服務基層,甘之若飴。但許家印卻反向而行,絞盡腦汁逃離農村。

他自幼喪母,跟著奶奶長大,可能因缺少母愛,脾氣又臭又倔。

他爹是老派的中國式父親,對他甚少關心。唯一做對的事是沒讓他的學業中道崩殂。

但小許的求學之路甚是艱難。

上小學時,他所在的學校沒有課桌,只能砌幾張泥巴桌讓學生用。

上中學時,他要走幾十公裏的路帶著窩窩頭去上學。夏天走到學校,窩窩頭都發黴了,他就用水衝衝再吃。

高中還沒上完,他又因為家裏窮被迫輟學,是他的語文老師力挽狂瀾,才讓他完成學業。

高考恢復後,許家印報了清華,沒考上。村裏人看見他就說風涼話,叫他“許清華”。

第二年再考時,他把目標降低到武漢鋼鐵學院。熬了5個多月,瘦到90斤,最終以周口市第三的成績被錄取。

這一次,叫他“許清華”的人沒了,逢人見他都眉開眼笑,說老許家祖墳上冒了青煙。

小許當年想逃離農村,源於初中時,和同學的一次“縣城一日遊”。

這次“一日遊”給小許內心帶來極大震撼,他第一次看到了城市和農村的巨大差距。

那一晚,他和同學們沒地方睡覺,只好在縣城的馬路牙子上睡了一夜。

但不知為何,那一晚的許家印,睡得特別香甜。

可大學並沒有讓許家印,實現“鯉魚躍龍門”般的飛躍。

他在人堆裏有點不起眼,甚至可以說是毫無特殊之處。

他學習成績一般,交際能力也一般。

馬雲上大學時已經顯山露水,當上了杭州學聯主席;而許家印只是班裏的衛生委員,負責打掃班級衛生。

直到上大二時,老師覺得許家印老實能吃苦,才提拔他當了學生會的倉庫保管員,負責看管掃帚、黑板擦等公共財物。

但小許一直都有一顆想暴富的心。

小學時代,他曾跟著老爹去鎮裏賣“柳樹”,後來又看到鄰居往村裏倒賣石灰賺錢。

小許看得心癢,也進了一批石灰想在村裏倒賣。可他因為窮,長期營養不良,長得又低又瘦。

他拉著裝滿石灰的小推車還沒進村,就翻了車,撒了一地。

小許“望灰興嘆”,哀怨自己不光窮,還手無縛雞之力。

上大學時,他只有一套黃軍裝還像點樣。那時,小許就已經很有“偶像包袱”。

每天晚上,他會把這套唯一像樣的衣服洗凈,第二天早晨接著穿。

有時遇到第二天下雨,衣服沒晾幹,他就只能穿著濕漉漉的衣服去上課。

貧窮激發了小許人生中的第二次“創業”,他發現武漢的蘋果又貴又難吃,於是動了把家鄉蘋果倒賣到武漢的念頭。

小許還拉了幾個同學下水,但這樁生意還沒開始就以失敗告終。因為當時的物流運輸還不發達,周口的青蘋果運到武漢,全成了爛蘋果。

小許不光沒掙到錢,還搭進去不少生活費,日子過得愈發緊迫。

但小許從不虧待自己的嘴,他極愛吃學校門口的熱幹面,還因此被學校老師批評:你一個拿助學金的窮學生,怎麼能吃一毛錢一碗的熱幹面呢!

除了這兩次不成功的“創業”經歷,小許的學生時代一直過得中規中矩。

唯一一次出格經歷,發生在大學快結束時。

那一年,郎平在排球世界杯上逆風翻盤拿到冠軍。

小許和同學們圍坐在電視前,越看越激動。某位同學忽然騰地站起,一溜煙衝進小許負責管理的倉庫,拿出數把掃帚就地焚燒,拉著一群人圍著火堆又蹦又跳。

小許剛開始想阻止,後來看到同學們情緒正高,也沒再說話。

這種“識時務,知進退”的性格,後一度成為小許創業成功的不二法門,卻也為日後恒大的危機,埋下伏筆。

從武漢鋼鐵學院畢業後,小許被分配進舞陽鋼鐵廠工作。

畢業第二年,他就被提拔為熱處理車間主任,一幹就是九年。

那時,小許已經有一套獨屬於自己的人生哲學,他信奉“寧當雞頭,不當鳳尾。”

同大學時期的默默無聞不同,舞鋼期間的小許相當高調。

為了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剛進廠,他就頒布了“生產管理300條”。

其中有一條著名的“150度考核法”,既工人工作時,身體打開的幅度不能超過150度,超過就算在曠工睡覺。

條例剛頒布時,哀嚎聲一片,不少已經懶散慣的老工人對小許的鐵血管理心存不滿。

但那時的小許,就懂得如何打造利益共同體。

工人們的工作效率提高後,他積極變賣工廠的生產廢料,為工人謀福利。

工人們拿了錢,得了好處,也就閉了嘴,轉去擁護小許的管理。

盡管是雙贏的結果,但今時不同往日,哪怕是生產廢料,也不能隨意變賣。

許家印因此事丟了“舞鋼”的鐵飯碗,只好只身前往深圳謀生。

小許那時已是處級幹部,但丟了“鐵飯碗”,他也只能同眾多應聘者一樣,拿著簡歷在擠擁不動的人才市場裏,和職場菜鳥同臺競技。

可悲的是,小許連續投了幾天簡歷都一無所獲。直到一位朋友提醒說:你簡歷寫太長了,兩三頁就夠了,你這三十多頁的簡歷老板哪有時間看,

小許這才如夢初醒,修改簡歷後,再次喚起鬥誌。

終於,一家名為“中達”的連鎖酒店品牌,向小許伸出橄欖枝,錄用他當商店業務員。

小許不敢挑三揀四,“識時務”的性格再次得到發揮。

他明白丟了舞鋼的鐵飯碗,自己已無回頭路,人也變得異常謙虛低調,連做保潔的阿姨也被他親切地喚為“師傅”。

好在,他曾經積累下的人脈資源在此時發揮了作用。

一位相熟的好友讓了一筆生意給他,讓他為公司賺下10萬利潤,他也因此被提拔為辦公室主任。

雖然小許丟了舞鋼的鐵飯碗,卻把在舞鋼的關系資源發揮到了極致。

第二年,他建議老板成立了一家名為全達貿易的子公司,與自己曾經的單位舞陽鋼鐵廠展開合作,自己也順理成章升任全達貿易公司老總。

剛剛下海兩年,小許就在市場裏挪轉騰移,步步高升,一年一個腳印,成了“總”。

那時,已成了許總的家印老弟,卻依然被迫和老婆兩地分居,暫住在公司一間由廚房改建出來的臥室裏。

老板看他可憐,主動說給他掏錢租個兩居室,讓他把老婆孩子接過來。

許家印這才得以和老婆孩子團聚。

但他不舍得花錢多掏電費,深圳的夏天悶熱潮濕,他兒子只能蹲在別人家門口的門縫旁,感受空調的涼意。

這種狀況直到許家印再次高升,成為“廣州鵬達房地產公司”老總後才有了改觀。

那一年,許家印被中達集團調配到廣州,開發廣州的房地產市場。

但集團卻沒有太多財力上的支持,只身來到廣州的許家印只好白手起家,四處拉關系找貸款。

在許家印的運籌帷幄下,一家銀行終於答應提供2000萬的貸款作為啟動資金。

資金有了,辦公場地還是個問題。那時,許家印一行幾人都蝸居在一套出租屋裏,辦公和生活全在出租屋裏解決。

為了有個像樣的辦公地點,許家印下血本在某豪華酒店開了一間總統套房,專門用作接待客戶。

此後,他動用貸款資金,收購了一家公司,成功拿下其名下一塊土地的使用權。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此時,許家印再次展現出自己驚人的運作能力,用不到一年時間就蓋完了房地產開發需要的108枚公章。

至此,讓許家印騰飛的“珠島花園”項目,正式啟動。

彼時,廣州的其他地產商都熱衷於銷售大戶型,許家印不按常理出牌,主推“小面積,低價格”的小戶型。

由於價格低,珠島花園項目一經推出就遭遇瘋搶。

珠島花園項目一期結束時,已為中達集團創造了超億元的利潤。而此時,許家印的月工資依然僅僅只有3000元。

心有不甘的許家印,跑去找中達老總談判,要求把三千元的月工資漲到一萬。

中達老總是個“鐵公雞”,只同意漲到五千。

許家印早有預計,順勢辭職,扭頭就成立了一家名為“恒大”的新地產公司。

有珠島花園的經驗在前,許家印如法炮制,很快就又拿到了一塊待開發土地,搞起了“金碧花園”項目。

這一次,已深諳房地產營銷之道的許家印,深刻詮釋了“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這個成語的含義。

金碧花園項目還未動工,他就下令在售樓中心外圍修建起30多處綠化景觀,還修建了當時廣州最大的音樂噴泉。

購房者被音樂噴泉的壯景美得七葷八素,搶著向老許扔鈔票。

金碧花園項目大獲成功,老許像是一夜之間坐上了財富飛躍的快車道,從身價3000到身價過億,他用了短短不到三年。

收獲巨額財富後,曾有媒體采訪老許,問他的成功之道。面對記者,老許語重心長:要老老實實做事,實實在在做人。

老許話音還未落,金碧世紀花園項目就出了幺蛾子。其中心廣場因施工質量存在問題,遭業主維權聲討。

那一年,老許正謀劃帶領恒大走出廣州,布局全國。

為了挽回聲譽,老許帶領一眾恒大高層領導奔向金碧花園,掄起鐵錘就開砸,以此明誌。頗有點當年張瑞敏帶人砸冰箱的意思。

金碧花園之後,老許和恒大一路順風順水,沒過幾年就發展到了快上市的地步。

彼時,老許的成功之道裏除了“踏踏實實做事,老老實實做人”,其實還有一條,“現金為王,保證現金流穩定”。

但此成功之道,在2008年恒大遭遇經濟危機,不得不暫緩上市後,就有了改變。

那一年,身陷囹圄的恒大,被劉鑾雄、李嘉誠、楊受成等一眾大佬出手相助。在資本運作下,恒大逆風而行,成為當年為數不多成功上市的公司。

再次面對記者鏡頭的老許,看起來依舊謙遜有禮,卻已然壓不住眼神裏的得意。他揮著手,鏗鏘有力地講述出恒大能成功擴張的關鍵因素:

一是資源調配,二是資本運作。

這次違背主流的逆風翻盤,顯然給了老許自己能“逆天改命”的錯覺。

2017年之後,在輿論多次號召房地產“去杠桿,降庫存”的趨勢下,老許卻層層下註,杠桿越加越高,庫存越積越多。

雖說老許當年面對記者,親口說出的成功之道:“老老實實做事,踏踏實實做人”,聽上去更像個笑話。

可那時的老許,好歹還知道“人間正道是通途”。

張瑞敏曾經說過一句名言:站在風口上了,豬都能飛起來。

而老許,顯然已經忘了自己不是一只天生會飛的豬。

從年輕時,想方設法靠挖大糞離開農村。到中年創業時,靠金玉其外的綠化景觀裝點門面。

老許的一生,似乎從未踐行過“踏踏實實做事,老老實實做人”的成功之道。

而恒大的頹敗,似乎在這冥冥之中早已註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