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大全夢見紅瑪瑙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提示:截止2017年底,螞蟻森林已累計種植和維護真樹1314萬棵,守護12111畝保護地,分別位於內蒙古阿拉善、鄂爾多斯、巴彥淖爾、甘肅武威等地區。當年10月,支付寶在微博上曬出了梭梭樹秋種的場景,民勤縣種下了200萬棵螞蟻森林的梭梭。

“民勤,我回來了!”這個聲音有些微弱,但非常感人。

與之相伴的是:“民勤,我來了!”這個聲音很是響亮,沒有憂傷。

離開蔡旗水文站沿211線前行不久,我們便看到了連古城自然保護區的宣傳牌。此時,道邊鮮花盛開,防風林帶已經由先前的一道,變成了好幾道,密密匝匝,遠遠近近。在防風林帶距公路較遠的地方,有農田、村莊,也有一些被圍起的沙生動植物,它們是紅柳、白刺、毛條、沙拐棗等。紅柳花開了,很艷,引來不少蜜蜂休閑在這多少有些苦澀的空氣裏。

民勤連古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2002年經國務院批準建立的荒漠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38.9萬公頃,占民勤國土面積的四分之一,也是全國面積最大的荒漠生態類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位於民勤綠洲外圍,從北、西、南三面護衛著民勤綠洲,扼守著河西走廊的腰部,是阻擋黃沙南侵、遏制兩大沙漠合圍擴張、維護民勤綠洲生態安全的天然屏障,也是民勤天然植被群落保存最完善、分布最廣的區域。主要保護對象為荒漠天然植被群落、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古人類文化遺址和極其脆弱的荒漠生態系統。

上世紀末,民勤東邊的騰格裏沙漠和西邊的巴丹吉林兩大沙漠逐漸匯合。如果任憑沙漠在風力的作用下,繼續南侵,進一步匯合,民勤綠洲將消失,整個石羊河下遊將成為一片茫茫沙海。為此,民勤縣和保護區采取多種行之有效的保護措施,在保護區內實施大規模的風沙治理,使兩大沙漠匯合的腳步逐漸減緩,生態環境得到逐步改善。僅2017年,保護區共完成工程治沙4萬多畝,人工造林30多萬畝以上,實施封沙育林(草)5萬畝,通道綠化300公裏,義務植樹225萬株。

重興鎮,向東不遠就是騰格裏沙漠了,也就是說,一進入民勤迎接我們的就是沙漠,但我們卻沒能感覺出來。感謝石羊河,感謝那些林帶樹以及沙生植物,在民勤,它們站在風沙口上,守衛著農田與村莊,一年年地堅持下來,成就民勤人綠色的幸福生活。

“穿過今生的輪回,來相認前世那張臉龐,我來了我來了我來了喔嗬嗬……菩薩微笑的光芒

,交給我一生虔誠安詳……”唱這歌的是民勤小夥子張廣生,距離近了,不可再用微弱形容。張廣生的聲音很尖銳,被一層層地拉高,把聽者心也拉到了高處劃破,讓流血在陽光裏結成紅瑪瑙的美麗。

那時候,悲傷雖然還在,但更多卻是被釋放的流血的愜意和爽快,一段情就這樣化成一首歌。

對當今的寒門學子來說,人生的景況應該是這樣的,無數的父老鄉親用無數雙手托起一棵樹,把這樹一路艱難無比地托到了城市,讓這樹在那裏活下來,樹根就是父老鄉親的血管,連著遙遠的鄉村與父老鄉親的心,每每一動都會觸動鄉村的神經,都是父老鄉親的心痛——供血,然後讓樹在城裏擁有一片天空。

樹上是有種子的,很多很多的種子,城裏的風大,一刮就是一大片,有的被吹在了城裏某個不為人知的角落,有的則被吹回到了鄉村,但不管被吹到哪裏都是艱辛的生存。長成大樹分明很難,能看到的只有一片嫩葉,只要風略微狂燥一點,一切都意味著被毀和重新開始。

我來了,自西北師範大學畢業的張廣生被一路磕磕碰碰地吹回到了民勤。“我談了個女朋友,但跟我來到這裏不到24小時,就沙塵暴一樣地衝進城,回去了。”張廣生說。

那時候,張廣生的家裏除了他以外,沒有其他人。他的家最早在一個叫浩水井(音)的地方,民國的時候太爺實在是受不了叫水井卻沒有水的地方,背了個鋪蓋卷就走了。張廣生說,他也不知道太爺去了什麼地方,估計應該也內蒙古的河套,後來,爺爺也去了,帶著奶奶和其他的家人去了,將父親留下來送人了。“帶得多了養不活……”張廣生說,那時候大約是上世紀四十年代吧,父親只的3歲。

收養父親的人是當地一對上了年歲的夫妻,他們不能生育,想讓父親來續香火,但父親十多歲時,兩位老人就去世了。人們讓父親去找自己的親生父母,父親說:“去找誰呢?我連他們姓啥也不知道……”就這樣,父親成了一個單門獨戶的人,住在兩間泥巴房子裏,快50歲了也找不到對象,光棍一個。

“我是怎麼來的呢?”張廣生說,“大約在九十年代,我們村來了一個要飯的,人們見那人可憐,就給我爸撮合,那個要飯的就是我媽。”張廣生不知道自己的媽媽長得什麼樣的,只聽父親說生他的時候母親難產走了,他卻意外地活了下來。

“因為這個事情,父親受了刺激,我三四歲時,他不知怎麼就不在我們那個地方待了,開始四處跑著包別人的地種,但莊稼種到地裏一場風沙就沒了……”張廣生說,“我現在常用想起父親在一次次種植失敗後,打自己的臉,往嘴裏填沙子……也許,他是想把自己打清醒了問自己,那沙子咋就不能當飯吃呢……”

附近的一戶人看著父親可憐,把自己的幾間房與幾畝地送給了父親。“到了我上學的年齡,父親說他也該安定下來了,那時候,他的記憶出了問題,總是斷斷續續的,但在他的心裏有個信念卻從未斷過,那就是一定要供我上學,把我送出這個地方……”

此後,在張廣生的記憶裏,家裏的房前屋後開始有了父親種下的一些樹以及父親開墾出的幾畝地和下苦力換來的幾只羊。父親總把那幾只羊當寶貝,冬天甚至和它們住在一起;夏天,父親總喜歡住在院子裏,把屋子讓給羊。

如此,張廣生的腦海裏,夏天的夜晚總是天高地遠,繁星閃閃,他和父親的總想著那些閃亮的星星上的生活一定很美麗、一定很幸福,但夏天的早晨,他們的身上除了清涼的舊被還有一層現實的沙。在那沙裏,張廣生假期總和父親一起種瓜、放羊,幫父親做各種農活,有時候,父親會和他一起坐在沙梁上,打開一個西瓜,然後,一口饃饃一口瓜,饃饃與瓜裏都摻著沙……

張廣生說,他是在上大學時,才發現父親已經很老了,腰彎成了90度,走路時就像一只羊,就差沒將兩只胳膊伸到地下了。父親說:“娃,你走,別回來了,別管爸了!”那時候,父親將能賣的東西全賣了,家裏空空蕩蕩的,只剩下了為數不多的鍋碗瓢盆……

張廣生說,那幾年他不知道父親是怎麼生活的,除了上學,他在假期還要打工養活自己,離蘭州不遠的民勤他一次也沒有回來過。他常做夢,夢見父親把家安在了沙漠,風沙卻呼嘯著把父親吹跑了,不見了……他常流淚,流著淚想到父親的父親,想河套那個地方一定也是沙漠吧,那裏的沙會不會也把父親的父親吹走,要不怎麼連個音訊也沒有呢……

大學快要畢業的時候,父親真的被沙給吹跑了,再也不能像張廣生小時候那樣,和他一起坐在沙梁上吃西瓜了,鄉親們發現父親的時候,父親已經在泥巴的屋子裏走了好幾天了,身上蓋著一層厚厚的沙……

“我來了!”張廣生說。在他的眼裏菩薩微笑的光芒是綠色的,是樹,是紅柳、白刺、毛條、沙拐棗、娟王、梭梭等,是蘆草,還有美檢、砂打旺、芨芨、甘草、苦豆子等等。

連古城自然保護區地面被沙層覆蓋.新月形沙丘鏈及沙壟比重較大,單個沙丘較少,沙丘高8一10米,從西北向東南移動。無植被的流沙,以往,年移動4—10米。如今,保護區在民勤綠洲外圍建設形成一個C型綠色保衛帶,僅白刺就有6000多公頃,還有天然胡楊、梭梭等等。在靠近農田的地方,當地群眾為防風固沙保護農田,栽了大量的楊樹、沙棗和天然沙生植物。沙棗主要分布在立地條件較好的綠洲邊緣及棄耕區,紅柳、白刺主要分布於流沙區外圍的農田邊緣,胡楊分布在古河床的鹽漬化灘地上,核梭主要分布於流動沙丘和半固定沙丘區。

民勤,正在一點點地變綠。連古城自然保護區發現罕見大鵟,保護區工作人員在三角城保護站境內開展野外調查時,發現有4只大雕一般的鳥在空中盤旋飛翔,或者站在較高的白刺包、梭梭或電線桿頂端。它們就是類似《神雕俠侶》裏面大雕一般驕健、俊美的鳥兒,面保護區中的國家Ⅰ、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增加至13種。

神雕盤旋,和張廣生一起來的還有阿裏巴巴集團主要創始人馬雲。

支付寶是阿裏巴巴旗下的拳頭產品之一,誕生於2004年,創立之初主要用於網絡交易的擔保支付,但是在之後涉及的範圍不斷擴大。“螞蟻森林”即是支付寶平臺上的產品,它幫助用戶記錄自己低碳行為的碳排放量,在手機裏養大一棵虛擬樹。虛擬樹長成後,螞蟻金服和中國綠化基金會、億利公益基金會等公益合作夥伴將在地球上種下一棵真樹,守護相應面積的保護地。螞蟻森林還上線了實時看樹功能,讓大家能每天看到林地的情況,以及衛星看樹功能,更讓中國人的綠色行動對地球生態的影響太空可見。

截至到2017年底,螞蟻森林已累計種植和維護真樹1314萬棵,守護12111畝保護地,分別位於內蒙古阿拉善、鄂爾多斯、巴彥淖爾、甘肅武威等地區。當年10月,支付寶在微博上曬出了梭梭樹秋種的場景,民勤縣種下了200萬棵螞蟻森林的梭梭。

生態環境好了,健康、衛生、文明的種子也會在人們的心中悄然生根。上案村,重興鎮下轄的一個村,整潔的街道,寬闊的馬路,一排排沿街民居整齊劃一,整個村莊環境整潔,樹木蔥郁、鳥語花香。村民王大姐正在自家門前的花園裏擺弄著花草,她戴著眼鏡,打扮得幹凈利落,如同城市中的上班族。

王大姐告訴我們,搬遷到這裏,政府補貼每戶3-4萬,其余為個人出資,房屋的整體造價大約在12-14萬之間。因為環境好,很多城裏人也想來村裏購房,但他們沒有這個“待遇”。她家除了有一座大棚還有十多畝地,大棚裏種西紅柿、人參果等,每棚能收入2-3萬元。

為一個夢飛吧

用藍月光織成的翅膀

去天地之間尋找

尋找蓮花盛開的美好時光

膜拜的心在路上

我會放下遙遠的憂傷

讓雪山之神守護

守護種在心裏的幸福吉祥

我來了我來了我來了喔嗬嗬……

張廣生,不但來了,還參與到了生態環保的行列中。在前方的紅崖水庫附近,他開了一家魚莊,在那裏,他不但能隨時看到民勤人渴求著的水,更能看到帶給他苦難經歷的沙漠以及擋住沙漠的草木。他看著草木的長成,膜拜的心路也是綠色的。和他同來的還有馬雲,還有很多很多少熱心人。(文/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