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人首分離的簡單介紹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宋阿毛的絕筆詩

方誌敏

左權

陳然

藍蒂裕

9月30日,是中國的烈士紀念日。今天上映的電影《長津湖》,將觀眾帶回70多年前那場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那是“氣多”戰勝了“鋼多”的偉大勝利。

提到抗美援朝戰爭,不禁使人想起“冰雕連”的故事。在朝鮮戰場零下40攝氏度的低溫之中,伏守在冰雪之中、保持戰鬥姿勢的戰士們,被凍成了冰雕。士兵宋阿毛就是其中之一。後來,在宋阿毛單薄的衣服裏,戰友們找到一張薄薄的紙條,上面寫著:

“我愛親人和祖國

更愛我的榮譽

我是一名光榮的誌願軍戰士

冰雪啊!我絕不屈服於你

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的

聳立在我的陣地上!”

短短的幾行字,飽含熱血和堅毅。烈士絕筆,感人肺腑,字字滾燙、句句千鈞!

回望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鬥歷程,無數烈士為了追求信仰慷慨明誌,從容赴死,把生的希望留給後人,寫下一封封傳頌至今的絕筆書。革命烈士的絕筆書中,有家國情懷,有堅定信念,有繾綣情意,有鐵誌柔情……國慶節即將來臨,讓我們通過烈士們的臨終絕筆,感悟他們初心不改、信仰彌堅的革命精神,涵養家國情懷,砥礪強國之誌。

方誌敏的獄中遺稿:中國一定有個可贊美的光明前途

“朋友!中國是生育我們的母親。”

“不錯,目前的中國,固然是江山破碎,國弊民窮,但誰能斷言,中國沒有一個光明的前途呢?不,絕不會的,我們相信,中國一定有個可贊美的光明前途。”

“朋友,我相信,到那時,到處都是活躍躍的創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進步,歡歌將代替了悲嘆,笑臉將代替了哭臉,富裕將代替了貧窮,康健將代替了疾苦,智慧將代替了愚昧,友愛將代替了仇殺,生之快樂將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園,將代替了淒涼的荒地!這時,我們民族就可以無愧色的立在人類的面前,而生育我們的母親,也會最美麗地裝飾起來,與世界上各位母親平等的攜手了。”

“這麼光榮的一天,決不在遼遠的將來,而在很近的將來,我們可以這樣相信的,朋友!”

這是1935年5月,方誌敏在獄中撰寫的散文《可愛的中國》中的詞句。直到現在,人們都會經常引用這些詞句。

方誌敏,1899年8月出生,江西省弋陽縣人。1922年8月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3月轉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他先後任國民黨江西省黨部執行委員兼農民部部長、中共江西區委工委書記、中共江西省農民協會秘書長。1925年冬,被黨組織派回家鄉開展農民運動。1927年3月到達武漢,當選為中華全國農民協會臨時委員會執行委員。

大革命失敗後,方誌敏任中共弋陽、橫峰等五縣工作委員會書記兼武裝起義總指揮,弋、橫、德中心縣委書記、江西省委委員。1928年1月與邵式平、黃道等領導弋橫起義,創建贛東北革命根據地,領導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10軍。先後任贛東北省、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主席,紅10軍、紅11軍政治委員,中共閩浙贛省委書記。他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贛東北實際相結合,創造了一整套建黨、建軍和建立紅色政權的經驗,毛澤東稱之為“方誌敏式”的根據地。

1934年11月底,方誌敏奉命率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北上,任紅10軍團軍政委員會主席。至皖南遭國民黨軍重兵圍追堵截,艱苦奮戰兩月余,被7倍於己的敵軍圍困。他帶領先頭部隊奮戰脫險,但為接應後續部隊,復入重圍,終因寡不敵眾,於1935年1月在江西玉山隴首村被俘。

被俘那天,國民黨士兵搜遍方誌敏全身,除了一塊懷表和一支鋼筆,沒有一文錢。誠如方誌敏所說:“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

在獄中,面對敵人的嚴刑和誘降,方誌敏正氣凜然,堅貞不屈。他說:“你們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因為我們信仰的主義,乃是宇宙的真理!為著共產主義犧牲,為著蘇維埃流血,那是我們十分情願的啊!”

面對國民黨當局高官厚祿的利誘,方誌敏回答:“我不愛爵位也不愛金錢!”“為著階級和民族的解放,為著黨的事業的成功,我毫不稀罕那華麗的大廈,卻寧願居住在卑陋潮濕的茅棚;不稀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寧願吞嚼刺口的苞栗和菜根;不稀罕舒服柔軟的鋼絲床,寧願睡在豬欄狗窩似的住所。”

1935年8月6日,方誌敏在江西南昌下沙窩英勇就義,時年36歲。在生命的最後日子裏,方誌敏在暗無天日的牢房裏面,戴著沈重的腳鐐,寫下《可愛的中國》《清貧》《獄中紀實》等,計13萬字。他以生命的純真留下這些獄中散文,那堅定的革命信仰穿越時空,至今依然熠熠發光。

左權的家書:何日相聚?念、念、念、念!

出河北涉縣縣城,沿213省道向西,在群山對峙的山谷中穿行約半個小時,就到了位於石門村的晉冀魯豫抗日殉國烈士公墓。公墓中央,一座青石砌成的墓冢顯得樸素而莊嚴。這裏,就安眠著八路軍在抗日戰場上犧牲的最高指揮員——左權。

左權,1905年3月生於湖南省醴陵縣(今醴陵市)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中學時代參加中共領導的社會研究社,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1924年進入黃埔軍校一期學習,是“青年軍人聯合會”負責人之一。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10月,左權參加長征,參與指揮強渡大渡河、攻打臘子口等戰鬥。

全國抗戰爆發後,左權任八路軍副參謀長、八路軍前方總部參謀長,後兼任八路軍第二總隊司令員,協助朱德、彭德懷指揮八路軍開赴華北抗日前線,粉碎日偽軍“掃蕩”,取得了百團大戰、黃崖洞保衛戰等戰役的勝利,威震敵後。

1942年5月,日軍對太行抗日根據地實行“鐵壁合圍”大“掃蕩”。25日,左權在山西遼縣麻田附近指揮部隊掩護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等機關突圍轉移時,在十字嶺戰鬥中壯烈犧牲,年僅37歲。

左權犧牲後,朱德題詩:“名將以身殉國家,願將熱血衛吾華。太行浩氣傳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彭德懷親寫墓誌銘:“壯誌未成,遺恨太行。露冷風淒,慟失全民優秀之指揮。”

在犧牲前3日,左權給妻子劉誌蘭寫下的一封信,成了烈士絕筆。

“誌蘭,作戰已經爆發,這將影響日寇行動及我國國內局勢。國內局勢將如何變遷,不久或可明朗化了……我雖如此愛太北,但是時局有變,你可大膽按情處理太北的問題,不必顧及我。……誌蘭!親愛的:別時容易見時難,分離二十一個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

這最後一封家書,充滿了對革命的激情和對家人的思念。左權的赫赫聲威,在八路軍全軍無人不曉。而就是這樣一位錚錚鐵漢,在給妻子的家書中卻流露出無限的鐵骨柔情。1982年,左權女兒左太北看到了當年父親寄給母親的全部11封信,令她感動萬分的是,“每一封信,父親都大段大段地提到我,問我‘身體好嗎’‘長大些了沒’‘更活潑些了沒’……”

1942年9月8日,晉冀魯豫邊區政府為紀念左權,將八路軍總部駐地山西遼縣改名為“左權縣”。而在左權的家鄉湖南省醴陵市,人們會看到:左權鎮、左權路、左權紅軍小學……人們以各種方式寄托對這位將領的深情緬懷。

陳然的“自白”詩:毒刑拷打算得了什麼?死亡也無法叫我開口!

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有這樣一個人:在監獄裏,他受盡敵人的百般折磨卻寧死不屈,留下著名詩篇《我的“自白”書》;在刑場上,他用反綁的雙手將背上的死囚標簽扯下,喝令“從正面向我開槍”,被稱為“慷慨悲歌之士”;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本著對黨的事業負責和面向未來的態度,和同誌們一起留下了一份披肝瀝膽的報告,這份報告凝聚成的“獄中八條意見”,至今仍發人深思。他就是《紅巖》中成崗的原型——革命烈士陳然。

陳然,1923年11月出生於河北省香河縣。1938年夏,15歲的陳然在鄂西投入抗日救亡運動並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戰劇團”。1939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7年初,在中共南方局文委的領導和支持下,他在重慶參與籌辦了《仿徨》雜誌,引導青年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革命道路。1947年7月,重慶地下黨決定編印《挺進報》,他先任《挺進報》特支組織委員,後任書記,負責報紙油印工作。

1948年4月22日,由於叛徒的出賣,陳然被國民黨特務逮捕。在獄中,他把從國民黨高級將領黃顯聲那裏得到的消息寫在紙條上,秘密傳給難友,被稱為“獄中挺進報”。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傳到監獄時,他和難友們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親手縫制了一面五星紅旗。然而不久後的10月28日,陳然被國民黨特務殺害於重慶渣滓洞附近的大坪刑場,時年26歲。

“任腳下響著沈重的鐵鐐,

任你把皮鞭舉得高高;

我不需要什麼自白,

哪怕胸口對著帶血的刺刀!

人,不能低下高貴的頭,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麼?

死亡也無法叫我開口!

對著死亡我放聲大笑,

魔鬼的宮殿在笑聲中動搖;

這就是我——一個共產黨員的自白,

高唱凱歌埋葬蔣家王朝。”

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和死亡威脅,陳然不為所動。臨刑前,陳然在獄中留下這樣一篇《我的“自白”書》。雖無緣看到夢想中的新中國,但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與一起赴刑的同誌互致革命的敬禮,笑赴刑場。他只走過26歲的短暫人生,卻給後人留下了永遠的懷念。

藍蒂裕的示兒詩:願你用變秋天為春天的精神,把祖國的荒沙,耕種成為美麗的園林!

看過紅色經典小說《紅巖》的讀者,一定記得其中有個“藍胡子”的人物,其實他的原型是藍蒂裕烈士。

1916年,藍蒂裕生於重慶市梁平縣,原名藍俊安。1938年,藍蒂裕初中畢業,考入省立萬縣第四師範學校,受到民主進步思想的熏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此時,曾經多次改名的他,將自己的名字改為藍蒂裕,意為“消滅法西斯蒂,讓天下窮人富裕”。

從師範學校畢業後,藍蒂裕成為一名老師,在課堂上給學生們講述抗日救亡的道理,並積極開展宣傳活動。1939年,藍蒂裕在黨組織的決定下轉移到重慶,在海員工會擔任《新華日報》發行員,秘密傳遞、傳送進步刊物。“皖南事變”後,藍蒂裕以小學教員的身份作掩護,先後在北碚、江北等地開展黨的地下活動。

1948年11月,因為叛徒的出賣,藍蒂裕在重慶梁平被捕,被關押在重慶渣滓洞集中營。1949年秋,國民黨反動派對獄中共產黨人進行了最後的瘋狂屠殺。當年10月28日,藍蒂裕慷慨就義,年僅33歲。在赴刑場的路上,他在紙煙盒上寫下《示兒》一詩。

“你

耕荒,

我親愛的孩子;

從荒沙中來,到荒沙中去。

今夜,我要與你永別了。

滿街狼犬,遍地荊棘,

給你什麼遺囑呢?

我的孩子!

今後,

願你用變秋天為春天的精神,

把祖國的荒沙,

耕種成為美麗的園林!”

這是藍蒂裕用盡生命最後的力量給5歲的兒子留下的囑托。一字一句,深藏父子深情,更滿懷革命必勝的豪情。

父親犧牲前留下的76字遺詩,讓兒子藍耕荒一生無法忘記,它如同釘子一般牢牢釘在藍耕荒的心上。長大後,藍耕荒一直堅守在祖國的環保戰線。今年9月,藍耕荒參加《開學第一課》節目錄制,看到父親生前的場景再現,他飽含熱淚地向父親和革命先烈們回了一封信:“親愛的爸爸,如今遍地的荊棘已被鏟除,再也沒有滿街的狼犬,請你們放心吧,今天的祖國,地更綠,天更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