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奠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眾所周知,人類自古以來都有探索夢境的衝動。

因為夢境盡管是一種虛幻,但是做夢的人卻可以體驗到某種真切的東西。

因此,古人往往會認為夢境是一種征兆,當然這也正是古人喜歡解夢或釋夢的由來,如《周公解夢》,又如現代西方哲人弗洛伊德所著的《夢的解析》等,都是人類探索夢境的一種體現。

當然,釋夢本身不過是一種手段,甚至可以說,用釋夢來推演未來也不過是普通人的一種把戲而已,並不值得倡導。

為什麼?

因為真正的哲人,其實並不需要去搞那些子無虛有的東西,換句話說,哲人本身更註重理性,他們釋夢的目的,就是想通過這一方式來詮釋自己的思想與寄托。

如孔子在臨死之前,就曾談到自己的夢,其中有一個夢叫“亡靈之祭”非常有名。

據《禮記檀弓上》的記載,即:

“夏後氏殯於東階之上,則猶在阼也;殷人殯於兩楹之間,則與賓主夾之也;周人殯於西階之上,則猶賓之也。而丘也殷人也。予疇昔之夜,夢坐奠於兩楹之間。夫明王不興,而天下其孰能宗予?予殆將死也”

這個夢講的是孔子預感到自己將死,於是跟自己的弟子“賜”,也就是子貢,談到自己“夢坐奠於兩楹之間”的夢,他說:“按夏代的喪葬禮俗,停柩於東階之上,那是還把死者當作主人看待的。而殷人之所以停柩於兩楹之間,那是介乎賓主之間的位置。周人停柩於西階之上,那是把死者當作賓客看待的”。

用孔子的話說,自己是殷人的後代,所以,他夢見自己安坐在兩楹之間,大意是說自己即將走到生命的盡頭之意。

那麼,孔子為什麼要解釋這個“亡靈之祭”的夢呢?

其實孔子之所以要向自己的弟子解釋這個夢,其目的並不在於夢境的本身,而是感嘆自己的一生都在推廣“仁義”以及“以禮治國”的思想。

但是一直到自己生命盡頭,都沒有等到賢明君王出現。

換句話說,自己一生努力的目標,直到死的時候,都沒有實現。

從另外方面講,孔子自己在《論語》當中也講道“朝聞道,夕死可矣”,但是,這個“道”在自己即將走到生命的盡頭時,依然沒有出現。

言外之意,雖然自己沒有等到賢明君王出現,只能寄托於子貢這一代了,就好比我們很多人一生都無法實現自己的夢想,只能寄托於兒孫後代一樣。

因此,孔子晚年一再向弟子談及這個“亡靈之祭”的夢,其目的就是希望在自己死後,弟子們依然能夠繼續推行“仁義”這一主張,直到賢明君王出現,結束當時“禮崩樂壞”的社會局面。

而這其實正是孔子一再談及這個“亡靈之祭”之夢的真正原因。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註問過藍天

問過藍天專註國學、佛學,每天都有內容更新,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擊關註,歡迎收藏,歡迎贊賞,歡迎轉發。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論語》《莊子》《壇經》《道德經》《暫坐》《紅樓夢》《金瓶梅》《廢都》《自在獨行》《人生哲思錄》《柏拉圖如是說》《史記》《王陽明全集》《華嚴經》《大學》《禮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