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大全查詢夢見黑旋風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詩壇上,封了三個大神:詩聖、詩仙、詩佛,各自代表儒、道、釋的至高境界。此外,走火入魔的叫“詩魔”,想象詭異的叫“詩鬼”。不論仙佛魔鬼,總之都修成正果。而書壇上,除了一個“書聖”封號,剩下的非顛即瘋了。

一、狂草的境界:顛張醉素兩禿翁

《題王逸少帖》

顛張醉素兩禿翁,追逐世好稱書工。

何曾夢見王與鐘,妄自粉飾欺盲聾。

有如市倡抹青紅,妖歌嫚舞眩兒童。

謝家夫人淡豐容,蕭然自有林下風。

天門蕩蕩驚跳龍,出林飛鳥一掃空。

為君草書續其終,待我他日不匆匆。

這是蘇東坡在王羲之帖上題的詩,書聖王羲之雖然狂,但也不過是躺平做了郗家女婿。但張旭和懷素可沒這麼淡定,一個比一個暴躁,所以東坡忍不住要罵了,可憐張旭這位一頭長發的搖滾書家無辜成了禿翁。但無論東坡怎麼罵,張旭、懷素,一個長發飄飄,一個光頭熠熠,他倆的組合仍然成就了中國古代狂草的巔峰。如果說李白“秀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那這爺倆一發飆,李白大氣都不敢喘一口。

王羲之 東床坦腹

張旭雖有“草聖”的稱號,但寫起狂草來草聖的帽子顯然是戴不住的,杜甫親眼目睹後以他史詩般的嚴謹寫了《酒中八仙歌》,“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但實際上張旭更精彩的行為藝術表演杜甫可能沒看到,《舊唐書》說他“每醉後號呼狂走,索筆揮灑,時稱張顛”。張旭經常喝醉後大叫狂奔,索要筆墨,沒有筆就直接用頭發蘸墨書寫,於是“張顛草聖,頭能濡墨寫詩酣”(《笠翁對韻》)成了孩子們的口頭禪。

“張公性嗜酒,豁達無所營。皓首窮草隸,時稱太湖精。露頂據胡床,長叫三五聲。興來灑素壁,揮筆如流星。”(李頎《贈張旭》)這是張旭在當時詩人們心中的形象,崇拜之情,溢於言表。到了中唐,大文豪韓愈也成了張旭的小迷弟,“旭善草書,不治他技。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焉發之……故旭之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終其身而名後世”。

《古詩四帖》,原跡現藏遼寧省博物館

當然,對張旭最迷戀的還要數顏真卿。即便奸臣當道,屢遭貶謫,顏真卿都從來沒有辭官的念頭,可是就為了去找張旭學習書法,顏真卿辭官兩次,可見“張顛”的魅力。

顏真卿之後,有一個和尚擔笈杖錫,千裏迢迢地來找張旭,可張旭喝酒發瘋無定所,神龍見首不見尾,根本找不到,和尚一拍光頭,發了一條朋友圈求助,可萬能的朋友圈依然搜尋不到張旭的蹤跡。認識到朋友圈的局限性後,和尚果斷打開了直播,在裏面喝酒吃肉寫書法,一夜之間爆紅長安,引來眾多名士圍觀,其中便有張旭高徒顏真卿。顏真卿和他切磋書藝,發現他骨骼清奇,悟性極高,遂像無崖子一樣手按光頭,將幾十年總結的秘訣——屋漏痕傳授給他。這個和尚就是瘋狂不減“張顛”的懷素。

懷素,10歲出家為僧,“經禪之暇,頗好筆翰”,貧窮無紙,便在院子裏種芭蕉萬余株,以蕉葉代紙來練字。把芭蕉樹都寫得跟自己一樣禿了,又用漆盤、漆板代紙,天長日久,盤、板也被他寫穿了。

懷素書蕉圖

勤奮刻苦加上名師傳授,懷素的草書直追師爺張旭,“運筆迅速,如驟雨旋風,飛動圓轉,隨手萬變,而法度具備”。更可貴的是,懷素還特接地氣,他不像智永深居廟宇,等人上門求字,而是緊跟潮流,大步“走出去”,一躍成為京城頂級交際花和尚。李白、杜甫、蘇渙等詩人都是他的粉絲,王公大臣都以結交他為榮。

唐任華有詩寫道:“狂僧前日動京華,朝騎王公大人馬,暮宿王公大人家。誰不造素屏,誰不塗粉壁。粉壁搖晴光,素屏凝曉霜。待君揮灑兮不可彌忘,駿馬迎來坐堂中,金盤盛酒竹葉香。十杯五杯不解意,百杯之後始顛狂。”只要懷素來做客,一定要準備好空白大屏風,把墻刮大白,否則和尚醉了沒處寫字,那家裏的物件可就無一幸免了。當然懷素的鐵粉還故意做幾件沒有花紋的衣服,擺到懷素跟前,酒酣之際,這些衣服就如宣紙一般誘人,引得懷素“飛鳥出林,驚蛇入草”。

懷素《自敘帖》

懷素是長沙人,愛吃魚,到長安做“京漂”,吃不到魚,只能吃肉,人家笑話他,他竟然寫了張字發牢騷,“他們笑話我吃肉,我不高興,病了,寫不了字”。意思是你們想看我寫字,就得讓我名正言順地吃肉,酒肉管飽才幹活,這和尚太看得起自己了。

從張旭到顏真卿再到懷素,最牛的還是顏真卿,拜了個師父是顛的,教了個徒弟又狂得不得了。

懷素《食魚帖》

二、墻上塗鴉的樂趣:誰知洛陽楊瘋子

顛張狂素的傳奇持續百年後,一個熱愛塗鴉的年輕人楊凝式瘋了,這個年輕人又矮又矬,但是不窮,他爹是晚唐的宰相,他一出道就中了進士,在後梁官至禦史、員外郎;在後唐擔任禮部郎中、中書舍人;後晉封他做太子賓客、禮部尚書;後漢又封他為太子少傅、太子少師;後周時,他還活著,官也不小。有的人一輩子寒窗苦讀,科考入仕,不能如願,於是只能去寫小說;但有的人,一輩子拒絕做官,官卻越做越大,於是只能寫書法泄憤了。所以不當官根本就沒資格寫書法,只能寫小說諷刺當官的。(這不,老子改行了。)

後來,這個年輕人活了82歲,世稱“楊少師”,不,是“楊瘋子”。話說楊瘋子前期是真瘋,後期是假瘋。年輕的時候恃才傲物,不爽就噴,差點得罪了朱溫,禍及家族。不想死的他,開始裝瘋,後來朱溫這些軍閥知道他是個瘋子,對自己沒有任何政治威脅,皇帝換了好幾撥,楞是沒有一個敢得罪他。

因為“楊瘋子”一發瘋就在寺廟墻壁上寫大字報,這個輿論影響還是相當歹毒的,他在洛陽幾十年,舉辦現場揮毫個展上千場,展廳主要由200多個寺廟提供。很多寺廟為了上頭條,專門擴建廟舍,修建白墻,供其書寫。凡是楊凝式的“發瘋”專場,寺廟前必然粉絲雲集,香火自然也是鼎盛異常。

楊凝式《神仙起居法》(章比字還多)

正因為他的字基本上都貢獻給了寺廟墻壁,所以墨跡流傳少之又少,宋代李建中在《題楊少師大字院壁》中寫道:“枯杉倒檜霜天老,松煙麝煤陰雨寒。我亦生來有書癖,一回入寺一回看。”

可如今,寺廟早不存,瘋癲之跡不可尋!留下的只有宋人的膜拜:“自顏柳氏沒,筆法衰絕,加以唐末喪亂,人物雕落,文采風流掃地盡矣。獨楊公凝式,筆跡雄傑,有二王顏柳之余,此真可謂書之豪傑,不為時世所汩沒者。”(蘇軾《評楊氏所藏歐蔡書》)

隋唐以降,多少人窮其一生研習王羲之的書法,難入其門,可楊凝式一發瘋,輕輕松松便得到了王字的韻致。比如早晨睡醒順手寫了封信,就位列十大行書第五。這正是“世人盡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誰知洛陽楊風子,下筆便到烏絲闌。”(《山谷集》卷二十八《題楊凝式書》)

楊凝式《韭花帖》(天下第五行書)

三、誰都不行就我行:相笑米顛奇出袖

按說“張顛”已經夠厲害了,做到了前無古人,本以為也是後無來者吧,但有時候後浪來了真的擋不住,宋代又出了個“米顛”米芾。米芾的顛不是只搞搞行為藝術,他創造了多維度立體化的顛,張旭老先生只是酒勁上來行為有點顛,米芾則將顛的氣質融入生活,可謂無處不顛。

米芾在書壇稍有點名氣,就先將時人一頓貶:“蔡京不得筆,蔡卞得筆而乏逸韻,蔡襄勒字,沈遼排字,黃庭堅描字,蘇軾畫字。”(米芾《海嶽名言》)

當代書家批評完,就把晉以後書家挨個埋汰:“歐怪褚妍不自持,猶能半蹈古人規。公權醜怪惡劄祖,從茲古法蕩無遺。張顛與柳頗同罪,鼓吹俗子起亂離。懷素猖獠小解事,僅趨平淡如盲醫。”(《寶晉英光集》卷三《寄薛紹彭》)就是說歐陽詢太怪,褚遂良太妍,柳公權醜怪,張顛俗子,懷素盲醫,總之都不如俺老米。

米芾《虹縣詩》

米芾收藏書畫,可謂不擇手段,偷梁換柱,敲詐勒索,沒有他不敢幹的。但就憑一個“顛”字,楞是掩蓋了無數次“無恥”行徑。

一次,米芾應詔到宮裏寫字,寫完就賴著宋徽宗要硯臺,還沒等宋徽宗反應過來,他已經跪在地上謝恩了,然後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墨汁淋漓的硯臺揣到懷裏,蹦高兒衝出皇宮。一波操作癲如狗,只剩下宋徽宗和一旁吃瓜的蔡京在風中淩亂。

米芾是個造假高手,臨摹書畫能以假亂真,連沈括這樣的高段位鑒定大師都曾在他這裏翻船。米芾臨摹的顏真卿《爭座位帖》,有人出價八百買走,後來才發現騎縫處有“元章戲筆”(米芾字元章)四個字。有這樣的手段,自然要好好利用。米芾常借人書畫觀賞,到了歸還日期就將自己臨摹的偽作還給人家,真跡則據為己有。當事人就算事後發現,想到米芾這個瘋癲無賴,也只能自認倒黴。

總之,好東西絕對不能讓米芾看見,比如蔡攸珍藏的王羲之草書《王略帖》,只是因為被米芾多看了一眼,就住進了他的心裏,先是要用畫換,蔡攸不同意,他竟以跳江自殺相要挾,蔡攸一看這家夥玩命,立馬慫了,乖乖將《王略帖》奉上。米芾上了岸頭也不回直奔家中,可憐蔡攸和他爹蔡京一樣被米芾晾在風中淩亂,小蔡多年珍藏的寶貝轉眼沒了,腿一哆嗦差點自己掉進江裏。

米芾的書法在宋四家裏雖然排第三,但他是學晉人最成功的,尤其將王獻之的縱逸表現得淋漓盡致,蘇東坡盛贊其“真、草、隸、篆,如風檣陣馬,沈著痛快”。沒有這樣癲狂的個性,恐怕寫不出如此痛快的字來。

米芾《復官帖》

不過,顛名遠播的米芾也曾試圖給自己洗白,一次聚會,東坡在座,米芾突然站起來道:“世人都說我顛,今天就讓東坡做個權威鑒定。”東坡笑著說,我還是少數服從多數吧。不過東坡的詩“巧取豪奪古來有,一笑誰似癡虎頭”,倒真像是幫米芾洗白。同樣是巧取豪奪,擱別人身上叫卑鄙,在米芾這裏就叫可愛。對於這樣一個熱愛書畫、嗜書如命的天才、瘋子,我們還是報以一笑吧!

文史君說

張旭、懷素的狂草是唐代書壇的最強音,楊凝式、米芾承前啟後、汲古出新,他們都是書法史上功不可沒的人物。瘋顛的稱號當然不是貶義,要達到“瘋”和“顛”的境界談何容易!蔡邕說:“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抱。”真正的瘋顛是淡泊名利、散懷曠達,唯如此方能下筆有神、超然塵外。像今天那些拿著毛筆裝瘋賣傻的“大師”恐怕是病得不輕!

參考文獻

《舊唐書》,中華書局,1975年版。

《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書畫出版社,2014年版。

黃庭堅:《山谷題跋》,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宋微之)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註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