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之女孩吃奶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封面新聞記者 杜江茜 李佳雨 王祥龍 王攀

立夏之後,四川什邡,川西小城的生活和緩如水,進入5月,人們在興奮議論著同一件事,電影《一百零八》即將在影院上映,那是根據發生在這裏的真實事件改編而來。

—— 這是所有人心中從未忘懷的存在。

“5·12”汶川地震後,什邡成為極重災區之一。城中的千年古寺羅漢寺,在第一時間接納損毀的什邡市婦幼保健院——寺內搭建起臨時產房,孕婦們緊急轉移避難。驚魂未定的她們在這裏生產、坐月子、乃至烹食葷腥。晨鐘暮鼓之間,共有108名“地震寶寶”在寺內平安降生,人們歡喜地叫他們“羅漢娃”。

“見死不救才是最大的忌諱。”昔日,羅漢寺住持素全法師的一句話,在那場舉國悲慟的災難中,詮釋慈悲,如今,羅漢寺內,清凈莊嚴,香火鼎盛。在這裏出生的108個孩子,和他們的家庭一起,在走出羅漢寺的那一刻,如同水滴入海,匯入城中,回到生活。

震後13年,羅漢寺依舊是羅漢寺,“羅漢娃”們都已經長大,震中大愛,幾乎與這座城市的重建同步,成為人們記憶中最柔軟的部分。

收到電影上映的新聞推送時,一些什邡人正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立在初夏獨有的、微涼明亮的街道上,他們興奮地交談起來。

三角梅盛開的公路盡頭,天藍得不知所終,放學的孩子喧鬧了整座城市,有人拿手機拍下這個瞬間。

2009年4.5日 婦幼保健院醫務人員、羅漢寺住持與108個寶寶在一起.來源:什邡市婦幼保健院 翟秋蓉

“羅漢娃”有了小“糾結”

5月7日晚上,中學生姜雨辰婉拒了記者采訪。

這個即將迎來13歲生日的小少年,用了一種得體又溫和的方式,他通過自己的母親轉達了感謝和歉意,感謝的是每年對“羅漢娃”的關註,歉意的是他決定遵從自己內心的選擇。

“相比是因為自己出生的故事被關註,他更希望是因為自己作為學生,學業優異或者品德良好而被看見。”姜雨辰的母親張國鳳總覺得,13年太快,仿佛昨日,那個在羅漢寺的簡易帳篷中剖腹生下的孩子,還安靜地如同一只小貓。轉眼間,就已經能自己做出決定,然後小大人一樣清楚闡述緣由。

同一時間,在姜雨辰的同校鄰班,49號“羅漢娃”陽成宇要在5月11日進行國旗下演講,老師給他定的主題就是關於“5·12”地震,母親黃文錦建議就講他的出生故事。對此,小少年表示,“我覺得我們關註的格局可以再大點。”但在私下,他告訴好朋友,“我不想讓自己在人群中顯得那麼特殊。”

似乎,從繈褓稚子,近誌學之年,即將13歲的“羅漢娃”們有了自己的小小“糾結”,對於他們而言,生於地震,長在愛中,自我意識的第一課,就是怎麼才是正確地面對那極不平常的出生。

其實,“羅漢娃”們並不陌生於鏡頭。

2013.5.12羅漢娃5周歲生日會.來源:什邡市婦幼保健院 翟秋蓉

從小到大,他們被各種鏡頭記錄過。周歲那場盛大的集體生日上,他們是抓周抓到毛筆和零食的小胖寶寶;也是5歲時對著鏡頭說著“我是幾號‘羅漢娃’”的小朋友;到了10歲,他們會因為看天上的星星而被石頭絆倒摔到臉,也會在跆拳道課上咬著牙將腿踢得老高;他們去過各種“大場面”,見過很多明星。如今,他們有著自己的愛好、朋友和煩惱,理想可能隨時在變,但眼前最關註的,還是即將來臨的期中考試。

“孩子十歲之後,我們就開始減少他參加活動和接受采訪的頻率。”在5月的前10天裏,張國鳳就已經婉拒了兩個媒體的邀請,她覺得,外面的世界是閃閃發亮,但要在自己的世界裏努力才更踏實。類似的,黃文錦每次接到活動邀請,都會征求孩子的意見,不管參與與否,母子二人都要一起討論分析一番。

龍莎莎的兒子傅梓航算是受到關註最多的“羅漢娃”之一,他是第45號“羅漢娃”,小時候長得白白胖胖,對著鏡頭就“咯咯笑”。機緣巧合之下,他被明星吳京認作幹兒子。現在,他會像個“小大人”一樣,不會主動向別人提及此事,但另一方面,當聽到好朋友議論到電影《一百零八》時,又忍不住說出來。朋友不信,於是在微機課上,幾個男生擠在一起搜他的名字查新聞,確認後,朋友開心扯著他的書包帶,叮囑他,“電影上映了,記得請我們去看。”

“然後大家就再也沒提過了。”後來,龍莎莎聽著兒子講起這件事,不動神色觀察著,眼前的小少年註意力全在電視裏,語氣也是漫不經心的,她覺得可以放心了,“孩子不會因為自己是‘羅漢娃’而虛榮或者有優越感,他覺得這就是一件幸運又平常的事。”

2018年4月29日,婦幼保健院為羅漢娃過10歲生日,放氣球 來源:什邡市婦幼保健院 翟秋蓉(攝影:劉瑤)

藏在名字裏的情誼

“媽媽,為什麼我的生日那麼不一樣,有那麼多小朋友一起過?”在黃文錦印象裏,這是兒子陽成宇讀幼兒園時,第一次問到關於“羅漢娃”的問題。

於是,她向孩子完整講述了當年在羅漢寺的臨時帳篷裏生產的經歷。為了讓孩子對地震能有一個概念,她們全家專門去了一趟什邡穿心店地震遺址。彼時,在殘垣斷壁的水泥叢中,已有綠意冒出,蒼涼堅韌。

在黃文錦的印象中,最初聽說自己在寺廟裏出生的故事後,陽成宇還很興奮,驚呼自己一下子有了107個兄弟姐妹。但見到地震後的遺址後,小男生抽抽噎噎哭得特別傷心。直到現在,陽成宇還能回憶起幼時見到這一切的震撼,“我覺得自己特別幸運,覺得媽媽很辛苦。”

對於“羅漢娃”而言,知曉自己出生的故事,使他們大多數人對於“感恩”、“愛”這些詞匯,有了人生最初的理解。

在羅漢寺後院,立了一塊“一百零八羅漢娃誕生地碑記”。上面按出生順序刻下了“羅漢娃”的姓名,9列12行,正好108個。其中,名字裏含“震”字的就有7個。

2009年4月 什邡婦幼保健院回訪羅漢娃張弘揚.來源:什邡市婦幼保健院 翟秋蓉

第一個出生的孩子,叫“震雯”。生於2008年5月13日早7時36分,時任婦幼保健院預防保健科科長的翟秋蓉拍下了彼時的特殊“產房”:在羅漢寺內東側茶園的一間禪房內,三張正方形禪桌拼在一起,構成簡易手術臺;一根粗糙且凹凸不平的木桿,就是輸液架;術中,一名醫務人員全程手持電筒來照明。

當夜,大風大雨,黑暗中嬰兒的有力的哭聲讓身處余震中的所有人都笑了。這個“地震寶寶”的名字是素全法師取的,其中,“震雯”的“雯”,是“汶川”的“汶”的諧音。

“還有些用的不是‘震’這個字,可能是‘振’、‘鎮’、‘貞’,還有兩三個孩子因為其他原因改了名字。”張國鳳的兒子本來叫姜震,後來,把“震”拆開,叫做“雨辰”,姜雨辰的小名是‘棚棚’,因為是在簡易的棚裏出生,“我們希望孩子記住出生時的不易,知道感恩。”

2018年,震後第十年,翟秋蓉在“l08羅漢娃”的微信群裏發出倡議,讓大家都來寫下自己的地震記憶。本意是為籌備中的電影搜集素材,但收到的回復卻讓她每次讀都會紅了眼眶,“所有人都記得。”

其中,張國鳳的講述是在孩子周歲時就寫下了。其中,她提到一張偶然拍下的照片。照片裏,風雨交加又沒電的夜晚,醫生們站在一頭拉住帳篷布的一角,她的母親在床頭,舉著蠟燭照明,手掌輕輕護著燭火,她的姐姐和妹妹在旁邊扶著孩子,剛剛出生的姜雨辰緊閉著眼在學習吃奶。

定格這一幕的是翟秋蓉,那是產後一小時內的哺乳指導,有助於刺激媽媽的中樞神經,分泌更多的乳汁。在震後兩天的余震中,年輕醫生們依然記掛著這一要求,在回憶的文字中,張國鳳動情寫道,“我們平安出來了,天也黑了,我不得不說,又感動地哭了。”

還有第66號“羅漢娃”汪翰林,小時候愛吃愛睡,被家人笑稱“睡夢羅漢”。他母親寫道:有每日三餐,羅漢寺裏廚房的大鍋齋飯免費供應,每當有捐助物資運至時,僧人,誌願者,愛心人士,醫護人員,受災市民齊心協力一起參與搬運。更讓她感念的,是到孩子兩歲時,什邡的學校、醫院、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全然一新,“希望這些苦難與關愛,能在孩子長大後時刻提醒他,人生不易,要懂得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胸懷天下、感恩他人!”

參與社區誌願服務的陽成宇.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小小少年

震後重振山河路,當“羅漢娃”的爸媽們抱著他們走出羅漢寺,他們所要面對的,依舊是災難後的重新出發。而唯一不同的是,這一段奇妙的緣分,讓這108戶家庭,成為了一個大集體。

熱心腸的龍莎莎,是“108羅漢娃”微信群的群主,從最初政府組織“羅漢娃”們一起過周歲生日開始,十三年間,孩子們一起度過了一周歲、兩周歲、三周歲、五周歲和十周歲生日。慈悲喜舍,空門不空,最初危難中因為愛和理解而種下的種子,正在成長為參天大樹。

初一年級的陽成宇 陽光開朗.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2009年,震後第二年,羅漢娃們收到一筆匯款,這筆錢成為了“108成長基金”,用於幫助有困難的羅漢娃。就在那一年,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小軒,也受到資助,在四川華西醫院完成手術。

“我現在挺健康的,也能上體育課。”長大後的小軒,是個眉眼秀氣、個性靦腆的女孩。她的家庭並不富裕,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歲零八個月,她就被抱到了外公外婆家。小時候,兩位老人輪流每天騎著三輪車,載著孩子,穿過田野,走過村莊,接送她去學校。

剛剛懂事時,小軒在知道自己動過手術,充滿恐懼。有段時間,她總是一遍遍問媽媽,“我會不會死”。後來,她自己上網查了資料,安下心來,好好長大,“我以後想要做醫生,因為我的命是醫生和很多好心人救的,我想要也為這個社會做點什麼。”

如今,中學生小軒平時住在學校,等到周末放假,外公還是會騎著那輛三輪車在中學門口等她。老先生已近古稀之年,上午還在裝修房內做工,渾身是灰,下午為了接孫女,專門趕回家,換了一身幹凈衣服,體體面面站在校門口。和小時候一樣,小軒坐上外公的三輪車,祖孫兩人隨意說著什麼,慢悠悠回到那個屋前有著大片麥田。屋裏有個小院子的家中,她的歡樂,從來不少。

“小軒之後,那筆錢一直沒動過。”作為誌願者,龍莎莎覺得這是好事,證明“羅漢娃”們在健康長大。直到震後第十年,有一位“羅漢娃”患上腎病,父母在線上眾籌,大家商量之後,再統計了另外幾位家庭困難的“羅漢娃”,最後將剩下的錢一次性都分給了他們家。

“2008年5月16日17點12分,隨著一聲啼哭,幸福娃張弘揚出生了,母子平安。”張貴昌是第8個“羅漢娃”張弘揚的父親,在江蘇一家火鍋店做廚師的他,一遍遍講述著孩子名字中的寄托,“我就想跟兒子取個名字,叫弘揚吧,讓他記住,有什邡婦幼保健院、什邡羅漢寺,‘85醫院’的‘融合’,使生命接力。”

震後十三年,結下的情誼還在繼續。張貴昌現在的工作是由當年到羅漢寺采訪的一名記者介紹的。2016年,“85醫院”得知弘揚的眼睛有弱視加散光,邀請弘揚去上海,給他免費診療,“當年的5月11日, 醫院為我們一家人做了全面的健康體檢。上午,兵媽媽們還特意為小弘揚準備了一個生日party和遊玩,這讓小弘揚倍感親切與溫暖。”

2008年5月13日早上7點36分 震後第一個產婦剖腹產分娩.來源:什邡市婦幼保健院 翟秋蓉

長大成人

如今,善意澆灌下的花朵,正在努力綻放。

在黃文錦的手機裏,記錄著兒子陽成宇從小參加公益活動的照片。震後的什邡,充滿感激的人們成立了各種公益組織,讓有意參與的人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項目。於是,對於陽成宇而言,是去敬老院陪老人時,他會站上臺來一段演講,再問問這些大齡聽眾的修改意見;社區免費為困難群眾剪頭發時,他就是那個最後幫助整理打下手的“小夥計”;當要整理城市環境時,他會墊著腳用力去鏟路邊的“牛皮癬”廣告,也會站在河邊拾撿垃圾。

“我看著那些老人家,那麼大年紀了,孤零零住著,會覺得難過,就想去陪陪他們。”小時候,陽成宇想做科學家,現在他覺得做主持人也挺好的,能為大家帶去歡樂的那種主持人。

震後第二天,什邡婦幼保健院在羅漢寺搭建臨時手術室.來源:什邡市婦幼保健院 翟秋蓉

什邡也在改變,這個曾經的極重災區,有了嶄新的城市,欣欣向榮的發展,也有了更加和善包容的的城市氣質。素全大師曾談到,初到羅漢寺時,寺院房屋破舊,雜草叢生,百廢待興。走在街上,來到山區,老百姓見到和尚都很驚奇,都會叫一聲“哎呀,和尚”。而“5·12”地震之後,老百姓見到僧人,包括小孩子都知道合掌問訊,叫聲師傅。

震後,張國鳳將家搬到了羅漢寺附近,最慌張無助時,她在這裏住了40多天。後來,她覺得每天路過,聽得見寺廟的鐘聲,心裏特別踏實。兒子姜雨辰在知道了自己出生的故事後,頗具“大哥”精神的,覺得每一個“羅漢娃”都是他的弟弟妹妹,他要照顧好他們,“他總是說自己是第三個出生的,前面兩個都是姐姐,那他就是最大的哥哥。”

今日羅漢寺.封面新聞記者 李佳雨 攝

這位熱心的“羅漢娃”哥哥,小時候想做解放軍,保家衛國。現在,這個理想更加具象,他想去電子科技大學,未來在科技強國中,做出哪怕一點點貢獻。

因為住的比較近,幾位“羅漢娃”媽媽的交流相對較多,但說起十三年來印象最深刻的畫面,他們首先想到的,卻都不是地震。

在龍莎莎的記憶中,2009年初夏,“羅漢娃”們周歲生日會,來自全國各地的很多愛心人士聚到了一起。其中,一對衣著特別簡樸的老夫妻,給每位“羅漢娃”都發了一個紅包,笑瞇瞇地祝福寶寶們健康長大,“他們看上去也不富裕,但是真的就像是孩子們的親長輩一樣。”

這個在暴雨中完成生產的“羅漢娃”母親,當時就紅了眼眶。

抱著剛出生的姜雨辰,張國鳳在燭光接受哺乳指導.來源:什邡市婦幼保健院 翟秋蓉

對於張國鳳而言,每年的農歷新年,她都會帶著全家人去羅漢寺拜一拜。這時,總會碰見婦幼保健院醫務人員和別的“羅漢娃”媽媽,大家相視一笑,共同向這方曾庇護自己的地方,和那些幫助自己的人,心中感謝。

立夏之後,很快就是“5·12”汶川地震十三年了。5月10日早上,“羅漢娃”陽成宇穿上校服,出發去學校,馬上就要演講了。最終,他還是在演講稿的開頭寫道,“從小,我就聽家裏大人告訴我,我出生在地震後,在很多人的幫助下。”

—— 這天,什邡天氣晴好,朝陽緩緩升起,城市逐漸蘇醒,正是這個小城最好的季節。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歸【封面新聞】所有,今日頭條已獲得信息網絡傳播權獨家授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