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瓦片掉了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輕撫著熟悉的深黑色斑駁樹幹,仰望著陽光下枝葉茂盛的樹冠,楊薇有些不舍,也有些釋然。

楊薇是黃浦區中華路征收地塊土生土長的居民。今天上午,她又一次來到中華路67弄甲支弄舊居的院子。這從小長大的地方,處處都是回憶。尤其是那棵亭亭如蓋、樹蔭幾乎覆蓋了整個院子的老楓楊樹,似乎枝丫裏都長滿故事。

“聽老人說,這棵樹七八十年前就種下了。”楊薇說,包括她在內,父母、鄰居、親人、朋友……一代代人在樹下長大又老去。“如今,征收在即,到了和它告別的時候,雖有不舍,但更多的是期待。”

樹下的舊時光

昨天,《黃浦區中華路地塊房屋征收補償方案(征求意見稿)》正式向居民公布。這意味著生活在這裏的老城廂居民,距離搬離故土、住進新居又近了一步。

45歲的楊薇從小在中華路67弄甲支弄長大。20多年前,她出嫁離開,後來父母也搬走。但故土難離,一家人沒有把老宅出售或者出租。在附近工作的楊薇,有時午休時間還會回來睡個午覺。

雖然如今女兒都已經上大二了,但對於楊薇來說,每次看到這棵樹,那些仿佛泛黃照片般的記憶,就會一一浮現。“中華路67弄以前叫海園,這棵大樹就代表了海園,代表了家,陪伴了我的童年和少年。”楊薇說,老楓楊樹不僅見證了海園的變遷,也見證了海園人生活的變化。“在的時候不覺得,但想到要離開了,真的怪舍不得的。”

微風吹拂,樹上一串串果實隨風搖動,如同風鈴一般。楊薇的思緒一下子回到了童年:我是木頭人、滾圈子、踢毽子、刮香煙牌子……下午4點半,吃飯時間到了,各家各戶會在樹下擺上凳子,最多兩菜一湯,大家互相品嘗。“弄堂裏誰燒得好的,都是共享,像是吃‘百家飯’。”

一塊豆腐乳可以吃三頓的日子裏,大家物質都不富裕,但鄰裏間的互幫互助,讓人感到溫暖幸福。楊薇說,大孩子會在樹下給鄰居家的小孩子輔導作業,大人們會在大樹下生煤餅爐子,哪個雙職工家庭回來晚了,就問鄰居煨一只煤餅,很快就生好爐子燒小菜了。

年輪裏有苦澀

孩子在長大,城市在更新,但這裏的時間仿佛停滯了。

最初還過得去的生活,在日新月異變化的襯托下,也顯得越來越局促辛酸。尤其是隨著老房子日益破舊失修,越長越大的楓楊樹,也變成了麻煩。

家住中華路67弄44號的陸阿姨一家三口住在二樓一間20多平方的房子裏,老楓楊就在她家的大門前。陸阿姨回憶,雖然夏天有樹的遮擋,她家比別人家陰涼很多,但一到刮風下雨天,大樹也會讓家裏漏水特別厲害。“以前的瓦片下都是木板,樹葉落下來腐爛後就侵蝕木頭。還有走路也要當心,以前瓦片是小瓦片,風一吹,樹一動,會把松掉的瓦片刮落,不小心就會砸到人。”陸阿姨說,這些年多虧政府專門翻修,重新換了瓦片,不然房子破得更厲害。

尤其讓人擔心的是,一到臺風季節,大樹劇烈搖晃,從大樹下穿過的高壓線被枝條壓到,兩根碰到一起,就會燒掉絕緣層,過載著火,由此引發的火災不止一次。

很多住在這裏的居民都有類似的煩惱。尤其是拆違整治前,樹邊的房子大多是違法建築,年久失修,因為房子和樹離得太近,很多墻體開裂,有時枝葉過於茂盛,雖遮擋了陽光,也影響了居民晾曬。

中華居民區黨總支書記蔣秀華在2018年剛上任時,就註意到大樹引發的安全隱患,聯系綠化部門把大樹的枝葉都砍掉了,只留了主幹。但沒過幾年,又都長了出來。

見證歷史時刻

當甲支弄的人還在樹旁洗馬桶,周圍已經“生長”出一片又一片的高樓大廈。

一街之隔的鮮明對比,讓一切顯得格格不入,也讓大家改善住房環境的願望越來越強烈。“每次弄堂裏傳出要征收的消息,都會讓大家憧憬半天,然後又沒了消息。”

今年8月28日,中華路地塊舊城區改建房屋征收一輪意願征詢以99.54%高票通過,中華路67弄就在征收範圍內。昨天,征收補償方案征求意見稿的公布,更是讓海園的老居民們熱情高漲。

“每天盼星星盼月亮,這次終於盼到了。”嫁來30多年終於等到征收,59歲的趙莉芳特別開心和興奮。她說,以前年輕時,大家在大樹下的石板上一起洗衣服,在大樹下一起乘涼看電視,還是蠻溫馨的。“但日子就是不能比較,11平方的房子住到今天,真的是受夠了!這次無論如何也要搬出去。苦了這麼多年,老來要享享福。”

陸阿姨也已經在憧憬著不久後的新居生活。“以前最煩的就是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家裏下小雨。雖然政府幫著維修,但修修補補不是辦法,總歸不如新房子舒心。”她對未來新家的期待是更幹凈,更亮堂。

是的,這棵大樹下的人們都將奔向各自新的生活,道一聲“再見了,老楓楊!”大家心中泛起的是期待與欣喜。

相關報道→

◢東街紀事 | 這裏離城隍廟和BFC都很近,他們說,“這一天,盼了太久了!”

◢東街紀事 | 網紅小面館老板:舍不得,但還是投了贊成票

新民眼工作室

作者 | 屠瑜 潘高峰

圖片 | 周馨

編輯 | 顧瑩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