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周公解夢與神對話的信息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長津湖》不出意外地炸了。

按照目前走勢,預估《長津湖》最終票房會超過50億,躋身中國電影票房榜前三。

這樣的票房奇跡,不得不服。

《長津湖》也為中國電影市場註入了一針強心劑,在春節檔之外,從未有過如此火爆的國慶檔,我們一起經歷了頭一回。

《長津湖》的好,大家都看得見,誇贊電影本身的人太多太多,皮哥就不多說了。

不過,二刷完電影,皮哥結合自己了解過的歷史知識,在《長津湖》中發現了不少堪稱神跡的細節。

長津湖之戰本不是一場廣為人知的戰役,能在電影中將細節還原到如此程度,皮哥感嘆主創人員在幕後所做的工作。

為了讓大家更全面地了解這部電影以及這段歷史,今天皮哥就將自己發現的這些細節總結了出來。

還沒看電影的觀眾,或許能從這些細節中,發現真實歷史的脈絡。

二刷或三刷的觀眾,重新註意到這些細節,或許會對《長津湖》及裏面的故事和人物,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01、哨子和軍號

電影中,無論是發起進攻還是和兄弟部隊核對暗號,吳京飾演的連長伍千裏,用的都是一個子彈殼自制的哨子。

根據誌願軍老兵的回憶,那時候部隊進行穿插作戰,因為執行無線電靜默,所以誌願軍之間或內部傳遞信號,大多使用哨子。

哨聲在不同的情況下,代表不同的意義,《長津湖》中有與兄弟部隊核對暗號,還有發布進攻命令等。

除此之外,美國老兵回憶,在誌願軍進攻的時候,他們也會聽到密集而雜亂的哨聲。

這些哨聲吵得他們摸不著頭腦,心煩意亂。

而正兒八經的衝鋒,誌願軍則依舊使用衝鋒號,衝鋒號是美軍的噩夢,他們稱之為“喇叭”。

美國老兵回憶說,只要喇叭響起,就會對誌願軍的進攻難以招架,所以他們在退伍後都有了“喇叭哨子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了。

我們剛剛有說到哨子大都用廢棄彈殼制成,其實在誌願軍中,彈殼的用途很多,《長津湖》裏雷公的煙鬥,就是用彈殼焊接而成的。

02、“解放臺灣”

《長津湖》在九兵團集結、宋時輪閱兵的時候,我們看到路邊一處很鮮明的標語:打到臺灣去。

墻上還有標語:解放全中國。

這一點完全跟歷史事實相符。

當時九兵團原本在華南練兵備戰,是準備解放臺灣的解放軍精銳部隊,共15萬人。

而墻上“解放全中國”的標語,除了指向臺灣外,還包含了海南島。

因為朝鮮戰爭爆發前夕,海南島還未解放。

朝鮮半島衝突是1950年6月的事,在這之前的1950年3月到5月,解放軍還有一次大的行動,就是海南島戰役。

在美國幹涉朝鮮半島局勢之前,第七艦隊就已經開進臺灣海峽了。

所以在當時的情況下,解放臺灣對於只有木質帆船進行登陸作戰的解放軍來說,已經幾乎沒有可能,所以九兵團被緊急調往東北,備戰長津湖。

03、扶槍禮

依舊是閱兵。

《長津湖》中宋時輪檢閱部隊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有些戰士的敬禮姿勢與其他戰士不同。

這個姿勢目前已經被我軍淘汰,但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盛行,名叫“扶槍禮”。

當時,持栓動步槍或衝鋒槍的戰士,可以行扶槍禮,而配手槍或駁殼槍的戰士,敬舉手禮。

在留下的聶榮臻元帥檢閱八路軍部隊的真實影像裏,我們能看到行扶槍禮的八路軍戰士。

老電影《董存瑞》中,對這一細節也有呈現。

04、武器裝備神還原

一部戰爭片,對武器裝備的還原很容易出錯。但在《長津湖》中,武器反而是最出彩的部分之一。

先說誌願軍的武器吧,從七連戰士的裝備來看,是妥妥的“萬國造”,易烊千璽飾演的伍萬裏,最初領到的槍應該是日式三八大蓋。

之後在北極熊團的戰鬥中,他繳獲了一把卡賓槍,這是屬於美軍坦克兵的槍支。

吳京飾演的連長伍萬裏和營長談子為(段奕宏 飾),配備駁殼槍。

當然,在戰鬥中他可沒拿駁殼槍,而是抄了一把司登衝鋒槍。

雷公的炮排,列裝的是六零炮。

除此之外,還有布倫式輕機槍等,這些都是當時華野主力部隊的標配,有從國民黨軍隊繳來的美械,也有日械裝備。

回頭再來看美軍裝備,美軍的步兵裝備基本都是制式武器,我們看到的有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在中國被稱為大八粒),

還有M3、M2重機槍,也有特寫鏡頭展示。

美軍的重型裝備裏,M4A3E8謝爾曼坦克給足了大特寫。

再看軍事博物館中,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繳獲的這輛,是不是一模一樣。

《長津湖》中還出現了M26潘興坦克,也就是伍千裏繳獲後與敵人對轟的那輛。

這輛坦克配備90mm炮彈,所以在對射中伍千裏贏了對面的謝爾曼(76mm)。

電影中對這輛坦克,也做了1:1的還原,再貼一張軍事博物館裏繳獲的美軍坦克照片——

《長津湖》中,在武器裝備這方面,皮哥還沒聽到有人提出不同看法。

不過有不少觀眾疑問,為什麼梅生無後坐力炮打得這麼好,其實對久經戰陣的華野有文化的軍官來說,會打解放戰場上能見到的無後坐力炮,沒什麼可稀奇的。

另外,還有人發問,說余從戎和伍千裏怎麼會開潘興坦克?這一點也不奇怪,片中伍千裏提到了魯南戰役。

魯南戰役華野共殲滅國民黨軍整編第26、第51師師部、4個旅及1個快速縱隊,還繳獲了24輛美制坦克,另外,在國民黨部隊戰俘中,就有專門的坦克兵,這些人之後大都加入了解放軍。

所以九兵團誌願軍中的軍官會開美制坦克,其實也並不奇怪。

05、毛澤東主席的煙盒和火柴盒

影片開始,說的是整個抗美援朝戰爭的起點。

討論會議上,鏡頭閃過了毛澤東主席眼前的煙盒。

主席那會的抽煙,大都從國民黨那裏繳獲而來,這種圓筒形的煙盒,正是主席最常用的。

在之後主席遺物的展出中,就有這種一模一樣的煙盒,如此生活細節,電影都做了精準還原。

同時,主席煙癮大,是大家都知道的,遇到煩心事一根接一根抽煙。

他那時候不愛用打火機,用的都是火柴點煙,電影中那個長條形的火柴盒也對照歷史做了一模一樣的還原。

因為抽煙頻率太高,所以當上一根煙頭還未熄滅的時候,他習慣用煙頭接煙,這些細微的肢體動作,在電影中也有呈現。

06、火車站扔棉衣

《長津湖》中有一段非常感人的戲,就是火車站的工作人員往誌願軍軍列裏扔冬裝。

有的工作人員甚至將自己身上穿的都扔了進去。

其實在九兵團入朝時,因為戰事緊急,許多誌願軍穿的都是薄冬裝,原本準備在東北換裝,片中伍千裏和站長的對話也清楚明白地說了,東北軍區後勤部給九兵團下發了十幾萬套冬季禦寒裝備。

但是由於軍情緊急,一部分先頭部隊和快速機動的部隊沒有領到或者領全冬裝。

另外,當時停車站在安東,而美軍的軍機都是越境轟炸後勤補給的,所以當時誌願軍根本無法過多停留。

於是才有了東北車站的解放軍戰士,將自己的所有厚冬裝,甚至身上穿的冬裝都脫下來扔給入朝的九兵團誌願軍戰士,這個情節在電影中有特寫,都是歷史真實。

07、美軍將軍事任務當遊戲

這個情節,出現在七連剛入朝,經過一片碎石灘,遇到了 兩架美國軍機的低空掃射。

片中有一段兩個美軍飛行員的對話,說賭十美元,看誰射中的屍體多。

不少並不了解歷史的觀眾,認為這是電影刻意臉譜化美軍。

其實這種呈現,放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極其真實的,沒有誇張成分。

在心態上,當時美軍從上級軍官到下級士兵,對誌願軍全都是極盡輕蔑和鄙視,根本不把“中國軍隊”放在眼裏,認為他們是一群“穿著軍裝的農民”。

你要知道,從1840年到後來的日軍發動侵華戰爭,中國軍隊被全世界所有的列強虐了個遍,對外幾乎沒有打過一個有國際知名度的勝仗。

抗日戰爭中國雖然是戰勝國,但在國內戰場依然是敗多勝少。在美國人眼中,國民黨軍隊的戰鬥力很難被瞧得上。

這種心理也延續到了朝鮮戰爭,自認為世界第一的不可一世的美國人,其傲慢和狂妄是可以被當時很多媒體證實的,“聖誕節攻勢”就是最好的證明。

在歷史記載中,美軍空軍仗著100%的制空權,在前期巡航找不到目標時,會對視野中任何一個活動物體發動攻擊,甚至一只羊或一頭牛,都會用機槍掃射。

不了解,不代表就是“臉譜化”。

所以這段情節,不管歷史上有沒有發生過,跟真實情況的區別,也沒有“臉譜化”這麼誇張。

就是在這次攻擊中,伍萬裏的朋友張小山被擊碎,壯烈犧牲。

到了戰爭後期,美國空軍再也沒有這麼狂妄過了,一來因為前期被誌願軍揍怕了,二來空中有了誌願軍的米格戰機,地上也有了可以地對空的防空炮。

08、上交的帽徽和胸標

誌願軍在入朝前,都是解放軍。

但因為是秘密入朝作戰,而且是以“誌願軍”的名義,所以一切跟解放軍有關的標識都要拿掉。

吳京飾演的伍千裏在出發前,帽子上的紅五星和胸標“中國人民解放軍”都還在,但入朝後,這些標識性的東西都拿掉上交了。

影片還有個情節,第七穿插連所有戰士的帽徽和胸標都被集中收回,裝在一個特制的木盒中。

在整個朝鮮戰爭中,誌願軍穿的都是這種沒有任何標記的軍裝。

09、焐熱的土豆

《長津湖》中有一幕,是伍萬裏啃凍住的土豆,不小心咯壞了半邊牙齒,之後雷公將自己胸口焐熱的土豆遞給他,還說這個軟和。

這件事是真實的還原。

實際上,誌願軍的主要軍糧是炒面,不是我們理解的那種炒好的面條,而是將面粉或小麥直接炒熟,裝在軍糧袋子裏吃。

入朝以後,因為美軍的轟炸,誌願軍後勤能送到前線的糧食,還不足部隊所需的十分之一。

所以剛開始“一把炒面一口雪”的日子,都是好日子,有的一線部隊甚至一個星期都沒有吃的。

對誌願軍戰士來說,一天能有一個土豆,已經是極大的“奢侈”了。

長津湖戰役親歷老戰士閻福斌親口回憶,一位叫王法禮的班長曾將土豆一個個放到自己胸口焐熱,再給戰士們吃。

其實對誌願軍來說,戰爭和行軍本身沒什麼,就算是寒冷,也能挨,但饑餓實在太折磨人。

所以在戰鬥中,很多戰士在消滅完敵人後,會將美軍的壓縮餅幹和罐頭等當即拆開往嘴裏塞,用來充饑。

《長津湖》中就有一幕,談子為在戰鬥還沒結束的時候,就塞了一嘴的食物,這都是歷史事實。

10、金發女郎

伍萬裏在衝進北極熊團團部的時候,第一眼看到了一張貼在團部指揮室的海報,海報上一個穿著清涼的金發女郎在搔首弄姿,類似這樣。

之後還有一段很幽默的情節,皮哥就不劇透了,還沒看電影的觀眾可以留意影片中的這一幕。

戰場上出現這樣的性感海報,合適嗎?

其實還真有,戰爭期間,許多美國官方的印刷刊物,都會送往前線。

其中著名的有《YANK》、《LIFE》這些,幾乎都是美女封面,雜誌內會附送海報。

一方面,殘酷戰爭期間還要看大尺度雜誌,並將海報張貼在軍營裏,突出了美國指揮官和士兵的傲慢,以及對這場戰爭的輕視。

另一方面,易烊千璽飾演的19歲小戰士伍萬裏,看到這樣的海報,也預示著他第一次對女性,對外面世界的認識和感覺。

除此之外,軍列上有個姑娘扔給他的紅圍巾,也代表這種有關人性的意向。

這條圍巾剛開始被伍千裏丟了,之後被張小山撿了回來,伍萬裏一直視若珍寶,藏在軍服裏戴著。

紅色代表希望,代表啟蒙,也代表伍萬裏對和平的追求和對保衛祖國的熾熱情感。

也希望這些最可愛的人,能平安回家。

這就是皮哥從《長津湖》裏看到的一些與史實相符的真實細節,這樣的細節還有很多,皮哥在這裏僅拋磚引玉。

如果還有看到更多細節的觀眾,歡迎留言跟皮哥交流。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蜉蝣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