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見意大利的周公解夢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這位與中國淵源不斷、閃耀經濟學領域的“巨星”隕落了,但他在經濟領域的探索精神早已照耀了一代又一代經濟學人。

|作者:王喆寧 楊禮旗

|編輯:阿曄

|編審:咖喱

又一位大師離世。

北京時間4月4日,經濟學領域的“巨星”、“歐元之父”羅伯特·亞歷山大·蒙代爾在位於意大利的家中去世。其子比爾隨後發布消息:

“我父親幾小時前去世了,願他安息。難以置信這是在復活節。更不可思議的是,我昨晚夢見他恢復了精神,神誌清醒,就像我親眼目睹了他的復活。”

蒙代爾一生致力於經濟學領域的研究,碩果累累,1999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在諾獎頒獎宴會上,他引用了弗蘭克·辛納屈的代表性歌曲,並獻唱:我愛過,笑過,哭過;我獲得過,我失去過......我只是走我自己的路。

正如歌詞中唱的那樣,蒙代爾始終走在自己認定的研究道路上,一往無前。而在這個過程中,他也與中國結下不解之緣。

蒙代爾其人

1932年,蒙代爾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窮鄉僻壤。在人生的前13年裏,他生活在一個農場中,就讀的學校只有一間教室,大約十幾名學生。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他跟隨家人搬到了英屬哥倫比亞省,正是這裏“對粗野個性的崇拜”滋養了他自由的經濟觀點,也正式開啟他作為學術大佬的一生。

從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和華盛頓大學畢業後,他前往倫敦經濟學院讀研,後在1956年拿下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濟學博士學位,年僅24歲。

此後,蒙代爾遊走於學界和業界,理論和實踐都不落下。

斯坦福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芝加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清華大學……他曾在多所知名大學執教,在世界範圍內獲得了超過50所大學頒授的榮譽教授和榮譽博士頭銜。

在眾多學術機構中,蒙代爾或許和哥倫比亞大學的淵源最深。1974年起,他便以經濟學教授的身份執教於哥倫比亞大學。2001年,他獲得哥倫比亞大學“榮譽教授”稱號,這是哥倫比亞大學授予其教職人員的最高榮譽。

·蒙代爾成為哥倫比亞大學 “榮譽教授”。

同時,蒙代爾樂於參與經濟政策制定。他曾擔任多個國際機構及組織的顧問,包括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會、世界銀行、歐洲委員會、美國聯邦儲備局、美國財政部等。

憑借“對在不同匯率制度下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分析以及對最佳貨幣區的分析”,蒙代爾獲得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諾獎頒獎宴會上,他身穿燕尾服,打著白色領結,從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手上接過獎狀和獎章。

·1999年,蒙代爾(左)摘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為他頒獎。

在妻兒的陪同下,蒙代爾發表了獲獎感言,而他結束演講的方式讓臺下的觀眾吃了一驚——他唱起了有著“白人爵士歌王”之稱的弗蘭克·辛納屈的代表作《My Way》。

這首風靡全球的歌曲講述了一位老人生命將逝時,無悔於一生,無愧於自己,因為他“走出了自己的人生路”(I did it my way)。

熟悉蒙代爾的人知道,這首歌和他本人有多麼契合。

在蒙代爾的職業生涯中,他常常以反對派和創新者的姿態出現,“循規蹈矩”從來不在他的字典裏。他批評質疑的對象中,不乏像芝加哥大學的米爾頓·弗裏德曼和哈佛大學的馬丁·費爾德斯坦這樣的行業大牛。

而他對同行的犀利,在面對學生時便化為包容。在學界鉆研的蒙代爾弟子曾撰寫文章表達對老師的敬意,有中國學者也評價說:“蒙代爾先生治學嚴謹,為人和藹風趣,總是能給身邊的人帶來歡樂。”

蒙代爾為人處世的真誠與風趣,也隨著他在全球講學的行程廣為流傳。

經濟學領域的“巨星”

蒙代爾之所以被稱為經濟學領域的“巨星”,源於他所作出的傑出貢獻。

1999年1月1日,歐元作為一種賬面貨幣在奧地利、比利時、法國、德國、芬蘭、荷蘭等11個國家使用;2002年7月,歐元成為歐元區唯一合法貨幣。

歐元的出現極大地改變了世界經濟格局,而歐元誕生背後的理論基礎奠基人,就是蒙代爾。

上世紀60年代,全球大多數國家依舊遵守固定匯率政策,雖然已經有少數人研究過浮動匯率的優缺點,但一致認為國家有自己的通貨是必須的。

直到1961年,蒙代爾在《美國經濟評論》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最優貨幣區理論》的論文,首次提出某一區域內國家放棄貨幣主權、使用共同貨幣的主張。這一理論隨即在經濟學界引發激烈討論,不少學者認為它打破了傳統的國家概念,過於激進。

在當時,蒙代爾的研究無疑是十分超前的,甚至被稱為“瘋子思維”,但他不顧外界質疑,始終堅持共同貨幣理論,並刻畫出最優貨幣區域。

他認為,在理想情況下,生產要素具有流動性的地區應該使用一種貨幣,生產要素不具有流動性的地區應該使用不同貨幣,這恰恰成為後來歐元啟動的理論基礎。

蒙代爾於哥倫比亞大學執教期間,撰寫了大量關於國際貨幣制度的文章,催化了歐元的誕生。

1999年,為了適應全球化發展的趨勢,快速提升貨幣實力、挑戰美元地位,歐洲的決策者們決定把蒙代爾的理論付諸現實——歐元的誕生,不僅加速了歐盟政治一體化建設,也極大地增強了歐盟的政治實力和影響力。

同年,蒙代爾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評選委員會表示:“在預測國際貨幣安排和資本市場的未來發展方面,蒙代爾以罕見的,幾乎是預測的準確性選擇了他的(研究)問題。”

曾經被認為荒唐的最優貨幣區理論,回過頭去看竟成了大勢所趨。

進行了“預言家式發言”的蒙代爾對此十分滿意。他說:“歐元可能是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美元取代英鎊主導貨幣地位以來,在國際貨幣體系中最重要的發展。”

直到2006年接受媒體采訪時,他還透露,贏得諾貝爾獎對自己來說“尤其令人高興”,“因為我的工作一直爭議性很大,而且無疑會踩踏很多知識分子的腳趾”。

毫無疑問,蒙代爾對於歐元的誕生,以及世界經濟領域都產生了巨大影響。《福布斯》曾刊文評價他說:“(他)發表的期刊文章就像‘宙斯一樣’”,主宰了1960年代的國際貿易理論。

與中國的“不解之緣”

蒙代爾生前對中國經濟的發展頗有研究,還曾多次到訪中國,與中國有很深的淵源。

早在1995年,蒙代爾就因福特基金項目講學來到中國人民大學,與時任中美經濟學交流委員會主席的黃達一見如故,自此開始研究中國經濟領域政策。

蒙代爾與黃達於2001年共同創立了“黃達-蒙代爾經濟學系列講座“,次年又設“黃達-蒙代爾優秀博士論文獎”,至今已舉辦了100多場講座,主講師中有8位曾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為經濟學研究輸送了不少人才。

·蒙代爾教授出席2009年第四屆“黃達-蒙代爾經濟學獎”。

在獲得諾獎後,蒙代爾更是頻繁來訪中國,參與各種經濟論壇和講學活動。

2003年“非典”期間,一些國家借機攻擊我國人民幣匯率和出口貿易政策,蒙代爾在首屆國際金融論壇年會上,指導並參與對中國貨幣政策、引進外資等方面的積極論證,提供了大量數據和事實,幫助中國穩定輿情。

2005年,蒙代爾獲得北京政府頒發的永久居留證,成為一名“北京市民”。與他同時獲此殊榮的還有英特爾公司中國區總裁陳偉錠,中科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特聘教授黃建始等11人。蒙代爾也成為第一位正式取得北京永久居留證的美國經濟學家。

蒙代爾對中國有著特殊的感情,熱愛中國美食和文化,在到訪前,還會對各省當地的風土人情做功課。

2006年9月,蒙代爾受湖南大學邀請,前往嶽麓書院講學。到達湖南前,他就表示自己想去韶山等地參觀。講學期間,他多次品嘗當地美食,而且學會了熟練使用筷子。

除了講學和訪問,蒙代爾時常關註中國經濟發展,並建言獻策。

2008年12月,蒙代爾曾在廣州建議中國政府向中國公民發放一萬億消費券,並向企業大幅減稅,以此拉動全球金融危機時期中中國經濟需求,刺激消費。他在2010年還曾表示,人民幣有望成為第三大世界貨幣。

2012年,蒙代爾應邀到中國證監會,首次提出要建立一個美元、歐元和人民幣的三方匯率穩定機制,即將人民幣納入歐元和美元的匯率穩定機制中,建立一個貨幣區域。

直到晚年,蒙代爾還創作了以中國為背景的電影劇本,講述了一位傳教士辛亥革命前後在中國的一段經歷。

如今,這位與中國淵源不斷、閃耀經濟學領域的“巨星”隕落了,但他在經濟領域的探索精神早已照耀了一代又一代經濟學人。

部分資料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瀟湘晨報、國際金融論壇、界面新聞、新浪財經、澎湃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