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斜視夢境分析的簡單介紹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按:昨天,作為《中師生》公眾號的運營者,我在網上讀到楊耀兵老師的《寫給即將退休的中師生》系列文章。楊老師是一名1991年畢業的中師生,一直在基層學校工作,現在是小學語文特高級教師。經楊老師同意,我們全文轉載楊老師的這篇文章】

原題:寫給即將退休的中師生

作者:楊耀兵(授權轉載)

來源:《樟樹病人》頭條號,《楊柳岸邊悟道》公眾號

一、寫給即將退休的中師生(入職篇)

恭喜!

除了這兩個字我想不出其他更好的詞語。這個詞竟讓我有些恍惚、有些哽咽!想想這幾十年你們一路走來,境遇相同的我實在有太多的話要說,可是我卻不知道從何說起。

這種感受會讓你我腦海中出現《故鄉》中多年以後魯迅和閏土重逢的情景,少年閏土、迅哥兒是剛入職的我們,老年魯迅、閏土是即將退休的我們,情景交織,時空互錯,所以我們會恍惚。

一時之間,許多話像連珠一般卡在我們咽喉間​:角雞、跳魚兒、貝殼、猹……透風的平房教室、簡陋的國旗、夜晚的寂靜無人、狂風暴雨的肆虐……

恍惚間,我們回到了​剛入職時候的高光時刻,回到了背井離鄉去地區師範、縣教師進修學校求學的時刻。

三年前,我們從本縣幾千初中生中拔得頭籌,進入中考總分前五十名,從而脫穎而出。我們洗幹凈了腳上的泥巴,跨入了那個鄉村教師的搖籃——師範學校。

三年間,國家每個月給我們35斤飯票,12.6元錢菜票,每逢季度頭一個月,再加4元錢吃肉補貼。在那時候,饅頭兩分錢一個,包子五分錢一個,一份肉菜只要兩三毛錢​。每學期還有20、30、40元不等的“三好學生、優秀團員、優秀班幹部”的獎金激勵我們,不用交一分錢學費。

國家養士千日,現在到我們回報國家的時候了!我們從教育局領了報到證,來到了冷清偏遠的鄉鎮,換了一張報到證之後,或步行、或騎行、或扛著自行車行走在崎嶇坎坷的鄉間馬路或者山間小路上。陪伴我們逶迤前行的間或是一條蛇,間或是草叢中突然竄出來的野兔,倒也相安無事,野趣叢生。

回歸原始與本真,這不是很多誤入塵網的大家學者求之而不得的境界嗎?我從農村來,再回農村去,真是“質本潔來還潔去,腹有詩書氣自華”。農村,我們帶著滿肚子文章來了;大山,我們帶著外面的精彩來了!

終於,我們來到了教育教學工作的第一站,展現在你我眼前的情景,或有不同,但差別不大:​

場景一:沒有圍墻,只有幾間平房教室。之所以知道這是教室而不是民房,是因為一排教室的走廊下掛著一塊銹跡斑斑的鐵片,那是上課的鐘,那是下課的鈴;還因為在平房中間的空地上,栽著一根又長又細的木頭,桿頂有一面國旗在飄揚……

場景二,一幢高大厚重的大房子,看上去是那樣滄桑而與眾不同:南邊外墻接近屋頂處,塗了一層石灰,目的是遮蓋“農業學大寨”幾個字,每個字都有三平米左右。由於原來的標語入木三分,力透紙背,後來塗抹的石灰是那樣濃度不足、敷衍了事​,所以還可以隱隱約約地猜出來;標語下面模模糊糊可見“✘氏宗祠”幾個字。跨上臺階進去,左右耳房之後是三進的天井,裏面縱深竟很難目測……

……

學校裏有個中年人正在叮叮當當地修理課桌凳,看見你大包小包的進來,停下活問,“你是不是分配來我們學校的師範生啊?校長去縣城領書、背書​去了,他讓我在這兒等你。我閑著也是閑著,眼看要開學了,修理一下課桌凳。來!這邊走,那是安排給你的房間。”

於是,你住下來了。條件的艱苦沒有讓你有半絲退縮之意,反而激起了你無窮的工作熱情。在師範讀書的時候,你們就立下了宏願​——用我們的知識點亮鄉村的夜晚,讓夜晚不再黑暗;用我們的熱情點燃孩子的希望,讓明天不再遙遠,迷茫!

可是,你沒想到的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否則,也就沒有面的文章了!

二、給即將退休的中師生(初入職場篇)

都說人年齡大了愛做夢,會夢見以前的生活場景,以前的人和事。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如果你反復出現同樣的夢境,那說明那個場景、那個年齡段一定發生了什麼​事情,讓你至今難以接受!

你們都快要退休了,是準老人了,那麼你有沒有經常夢回初入職場的情景呢?說實話,這種夢不是你的潛意識在為流逝的青春歲月發出感慨,而是初入職場時有些事情讓你至今耿耿於懷,難以接受,甚至影響了你一輩子。你仔細想想,是不是?

恍惚之間,你在學校住下來了,竈間沒有柴,放學後去田間地頭撿一些枯枝敗葉,把生米做成熟飯就好;晚上沒有電,點蠟燭備課也行;床四周有蚊蟲飛舞、床底下有老鼠亂竄,想象成運動會、音樂會更有創意……

生活上的困難你有心理準備,畢竟咱也不是來享福的,畢竟,中師畢業生也不比誰高貴。計劃、備課、上課、批改作業、教研、家訪、反思、總結……你按部就班地、日復一日地做著這些繁瑣卻有意義的工作,這些教學常規無論校長怎麼要求,你都能接受,甚至自己給自己加碼,根據學校、班級的實際情況創造性的完成這些,自己還有一種成就感、榮譽感。

可是接下來的工作內容卻超出了你的想象。周一,校長開例會,要求全體老師下到各村各戶動員輟學生入學,確保今年的“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檢查過關。

你班上新增兩個輟學生:張強,父親在工地幹活時受傷了,沒有了收入,需要孩子回家放牛,母牛可以生小牛,小牛養大了可以賣錢,有了錢全家才可以活下去;李穎,三個姐姐輟學回家好幾年了,今年都去工地上挑沙子掙錢了,弟弟沒人帶,所以輟學在家帶弟弟。

你放學之後來到張強家,真的是家徒四壁,放牛歸來的張強瞪著陌生的你,斬釘截鐵地說:“老師,我不去學校了,我要放牛掙錢養活我爸……”你忍著淚奪門而出。

提著馬燈來到李穎家,李穎媽媽那叫做一個幹脆,一見你進門就知道是來動員入學的,於是毫不遲疑地當著你的面,使勁一掐懷裏的孩子,揮手向李穎打去,“你是怎麼帶弟弟的?又讓他哭?你還想去讀書?門都沒有!”孩子的哇哇大哭聲,夾雜著李穎無辜無助的抽泣聲,你在李穎媽媽冷冷的眼角余光中感覺無地自容,於是再一次落荒而逃!

下一周的例會,雖然被校長點名批評,可是你依然感覺自己很幸福,爸爸媽媽為了供自己讀書付出了多少?自己真的是個幸運兒!

轉眼到了十一月份,農村進入了冬閑,又到了掃盲的黃金季節了。以前,光聽父母講五六十年代如火如荼的掃盲,極大的提高了我國公民的識字率。現在,自己有幸能投身於這場偉大的運動中,不禁心潮澎湃。

精心準備了教案,設計好了自己的眼神、教態,終於感覺自己能夠憑借夜校老師的身份,和那些農村叔伯阿姨平等對話了。於是,你點亮了兩盞馬燈,兩盞煤油燈,把夜校的教室照的亮亮堂堂,等待著,如同等待戈多。

七點半、八點、八點半、九點、十點……隨著時間的推移,你依次熄滅了一盞、兩盞、三盞燈;快半夜了,教室中依然空蕩蕩的,只剩下最後一盞燈在寒風中搖曳,忽明忽暗……

第二天,你依次詢問那些替你帶口信的學生是否把信帶到了,學生們信誓旦旦地點頭說:“帶到了,但都說沒空、沒興趣,以後別帶口信了!”

你不信邪,校長也不信邪,讓你親自挨家挨戶上門請這些文盲到夜校上課。村民們的唾沫星子差點把你手中照夜路的馬燈澆滅了。

你走在寂靜無人的鄉村小路上,入冬了,沒有了蛙叫蟲鳴,只有北風呼嘯,偶爾的幾聲狗吠,內心很是疑惑:不是說農村是一塊文化的荒漠,廣大農民都在翹首以待我們這些文化的領路人嗎?我們如此熱情主動,他們如此仇恨絕情,是我們的態度有問題?是我們的方法有問題?

於是,你陷入了深深的自責與自卑中。師範老師和縣教育局領導說的,“越是艱苦的地方越需要你們,星星正是因為夜晚的黑暗才格外明亮”,你對這些話也產生了深深的疑惑。

寒風呼嘯,滴水成冰,冬天真的來了。你年輕的身軀雖然火熱,但也禁受不住宿舍中八面透風的肆虐,無論遠近,你都要回到家中享受父母的熱飯熱菜、滾燙的洗腳水、帶有陽光味道的被窩。

第二天,哪怕辛勞了一輩子的父母都蜷縮在熱被窩中,你都不得不早起出門,因為還有一兩個小時的自行車車程在等著你。太陽雖然從天邊升起來了,寒風卻跟隨了你一路。當你滿頭大汗、氣喘籲籲、精疲力盡地踩著上課鈴衝進校門時,眼角的余光中,是冷若冰霜的一張臉,哦!校長正掐著表記考勤呢!

奔波在學校與家庭間,奔波在村莊與學校間,奔波在夢想與現實間,奔波在堅持與放棄間……

即將退休的中師生們,你的夢中還會出現不管你如何使勁,總是蹬不快自行車的場景嗎?還會出現農婦冰冷的斜視、農夫的破口大罵嗎?還會出現校長冷著臉,掐著表的情形嗎?

忘了這些吧!你馬上退休了,再也沒有人讓你去掃盲,再也沒有人督促你去家訪,再也沒有人可以給你臉色看。你真的解放了,不必懷疑!做個好夢吧!

三、寫給即將退休的中師生(民師同事篇)

只要不是苦行僧​,誰都希望自己的生活環境盡量好一點,涉世之初的中師生們判斷工作、生活環境的標準,除了上班路途的遠近,內心深處還奢望能有親人般的同事。

你們大都工作在鄉村小學,生活環境可以描述成開門見山,推窗望月,純綠色,無汙染,世外桃源一般。對於缺水斷電的校園生活我不想總是提起,畢竟,時過境遷,物是人非,那種生活現在回想起來未必不是一種美好的經歷,一段向兒孫們炫耀的資本。

在這世外桃源中,你總被桃源中的人與事感動著。你的同事大部分是民辦老師,或者是更沒有保障的臨時代課教師,他們的工資只有你們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放學後,上班前,他們都要去照顧自己的責任田,是家裏的頂梁柱、內當家。

貧困的生活沒有讓他們喪失身為文化人的自覺性,任何時候他們都不會把自己完全等同於​地地道道的農民。盡管民師轉正的文件“只聞樓梯響,未見佳人來”,但是他們已經在這個講臺上堅持了少則十幾年,長則二三十年了。

身為老師理當教化一方的神聖責任感雖然不是很清晰,但是為人師表的古訓與職業自覺已經浸入了他們的血脈,所以大部分民辦老師在鄉間都不會好勇鬥狠,賭錢打牌,更不要說借助職業的便利去盤剝學生與家長。

他們為我們中國的鄉村教育貢獻了一輩子,有的甚至退休的時候沒有任何生活保障,只能在子女的抱怨聲中,守著一大堆毫無用處的榮譽證書孤獨終老!

說多了都是淚!

你們驚訝的發現,這些同事對你們這些後生晚輩,不僅沒有因為年齡大​而居高臨下、頤指氣使,反而因為自己的文化底子薄,沒有受過專業和系統的培訓,而對你們有些敬畏。你們對教材知識點的解讀,他們奉為圭臬;你們對教學方法的革新嘗試,他們也視若經典。

當然,淳樸的民師們,不會口中塗了蜜一樣吹捧你,當他們有問題向你請教從而​融會貫通、豁然開朗後,會找機會熱情的邀請你去他們家做客,讓她們的老公灌你幾杯酒,讓他們的老婆送你你幾雙親手繡的鞋墊。

這種機會很多:放學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周末時,一場預料中的雨夾雪;你臨時決定不回家了,可是,鍋中無米,廚中沒菜,你只能煮上一碗清水面。更難過的是沒有任何視聽享受,想想那漫漫長夜​,長達一天半時間無所事事的周末,你甚至有冒雨踏雪回家的衝動。

咦!校園裏怎麼有狗叫聲?一陣敲門聲後,你的清水面被蓋起來了,民辦老師帶著你們幾個中師生穿村過戶,七拐八彎,來到他們家。他們家的八仙桌上已經擺好了剛燒熟的土雞、溫好的老酒。無論你酒量如何,無論你俊男靚女,如此淳樸的待客之道,會讓你放下一切防範之心,欣然落座,大快朵頤。

同事,讓你感受到了家的溫暖、親人的關切,讓你感覺到了今後職場很難​遇到的脈脈溫情。

春天,他們摘來水牛菜,教你們做野菜丸子;秋天,他們帶來了地瓜、南瓜,教你們​做地瓜幹、南瓜幹;冬天,大家湊份子,買條狗,用土竈燉爛了,不醉不歸,冷清的校園被他們的熱情裝飾得搖曳生姿。如今想起來,這一切是那樣的溫馨!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國家出臺了民師轉正的各種政策,年齡小的,​脫產讀師範,年齡大的,直接轉正。這讓他們有了盼頭,你們也自告奮勇地承擔了輔導的責任。

多少個夜晚你陪他們冥思苦想,多少個黃昏你逼著他們​完成作業再回家。當有一天,他們接到了入學、轉正通知書,見證了他們艱苦生存環境的你們,理解了那“範進中舉”般的喜悅與心酸。

再後來,你離開了,進城了,遠嫁了……依然和他們有著聯系,每次換手機時,你會鄭重其事地特別保存其中一兩個老師的號碼。不僅僅是為了新年的一次問候,更因為他們是你年輕時代的一絲慰藉,一絲溫情。

休說職場​太無情,校園曾有真情在。他們陸陸續續退休了,一個時代就這樣遠去了!

四、寫給即將退休的中師生(日常教學篇)

臨近畢業的時候,你們的老師說:“希望大家不要成為萬金油,什麼病都能治,什麼病都治不好!”那時候不懂這句話的含義,報到之後你才發現自己面臨著成為萬金油的局面。

那時候中師生的分配一般是按照“從哪兒來,回哪兒去”的原則,分配回自己讀師範前的戶籍所在鄉鎮。當然,縣城的同學也不可能進城,只是被分到距離城區比較近的鄉鎮。一般有兩個去處:鄉鎮初中或者小學,小學又可以分為中心小學、村小、教學點。​

在這裏做一個說明,九十年代之後中師生的​不太清楚,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我們國家曾經對教育提出了一個偉大的戰略構想——讀大學不出縣,讀高中不出公社(鄉鎮),讀初中不出大隊(村委),讀小學不出自然村。換句話說,那時候幾乎大一點的村莊都設立了一兩個班級,在《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就是借著這個機會得以成為一個代課老師的。

當然,構想畢竟是構想,後來出於師資力量、教學設施、教學管理​風格方面的原因,除了大的村莊保留了一兩個班級成為教學點之外,幾乎都並到村小了。所以,真的被分配到教學點的還是比較少,偶爾一兩個被分配到江心島,大山裏的,那屬於特殊情況。

分配到初中的,心中不免有些惴惴然,學校很多同事都是三年前自己的老師,這今後怎麼相處啊?生活沒那麼多有的沒的,見個面打個招呼,熱情的話就單獨聊聊,再取點經。碰到那些喜歡擺架子的,就只能敬而遠之了。真正考驗我們的不是這些人情世故,而是自己在師範三年只學了小學的教材教法,雖說半通不通,好歹畢業之前進行了一輪實戰演習,所以,心裏有點底,可是,初中——

在你猶豫之時,領導找你來了,首先倒了一番苦水,學校缺少專業英語、物理、化學老師,那需要師專生,每年全縣都就那麼幾個,都留在城裏;然後回憶三年前的光輝歲月:想當初,你的物理、化學、英語成績一直是遙遙領先,所以,領導特意到鄉裏面把你要過來,否則,你會分到村小去的。最後,既來之則安之,好好發揮你的長處,你行!一定行!!

一番聲情並茂、軟硬兼施之後,你熱血沸騰,權衡利弊後答應了,君子一諾千金,於是,你翻出三年前的、已經泛黃的初中課本,拿出學校配發的教學用書,回憶當年自己的學習心得,到新華書店自費購買自己想要的教輔資料。那時候,書貴的嚇人。動不動二三十塊錢一本,可憐你一個月工資還不到一百哦!

那些分到小學的,倒算是專業對口了。有些學校是同年級雙班,學校安排你和一個代課老師帶平行班。你謹遵剛剛頒布的《義務教育法》,對學生不打不罵、盡量減輕學生的作業輔導、講究在快樂中學習,公開課你們班那是真熱鬧,期末考試,你們班的平均分與平行班相比,那叫一個慘不忍睹。

代課老師掩飾不住眼角眉梢都是笑——切!還中師生呢?不過如此!民師編制的校長居然也喜笑顏開,在例會上大聲疾呼:有些師範生切不要以為自己是科班生,就目中無人。要知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你簡直恨不得找條地縫鉆進去!

痛定思痛,亡羊補牢。過年後,你開始拿出老師的威嚴,不茍言笑,不假顏色:中午把沒完成作業的學生抓過來,補作業,放學後,把上課沒聽懂的學生留下來,補課!

可惜,天公不作美,當天下大雨。家長打著傘來學校找孩子,看見你在盡心盡力補課倒也忍住了一口氣,第二天校長就把你傳到校長室,強調安全問題!

皇天不負有心人!經過一個學期的緊趕慢趕,加班加點,心狠手辣,六親不認,題海戰術,期末考試平均分總算是上來了,雖然說距離超越還有一段距離,但是已經沒有人在你面前洋洋自得,顧盼生輝了!

即將退休的中師生們,還記得剛入職時教室裏貼的標語——章章節節點點滴滴都過關嗎?還記得你摒棄什麼教材教法、心理健康、快樂教育等虛無縹緲的名詞時那種決絕嗎?

點燈熬夜批改作業,外出自費采購資料,全面撒網提高平均分,重點培養突出班級亮點,你不在乎那三五塊錢獎金,但是你要維護中師生的榮譽、尊嚴。可喜的是,我們大部分人都沒有辜負大好青春,成了鄉村教育的頂梁柱,我們為此而自豪!

五、寫給即將退休的中師生(標語口號篇)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幾乎每間教師辦公室裏面都貼著“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或者“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的標語,無論是“黨”還是“人民”,對於我們每個老師來說,概念都太大了,似乎距離我們很遙遠。

既然是標語、口號,總會有拔高、誇大、嘩眾取寵的嫌疑,也會加劇我們內心深處的抵觸。我們不知道怎樣才算是“忠誠”,但是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會向身邊的人​學習,向老教師看齊。

我們的同事大部分是民辦老師,每個月只有65塊錢工資,而且他們的工資在當時看來,毫無上漲的希望。但他們真的​做到了任勞任怨,一心撲在工作上,甚至為了跟上時代、跟上潮流,他們還默默地給自己充電。

我可以肯定的是,他們絕對不是為了這幾十塊錢工資,我參加工作的1991年,糧食價錢已經接近一百了,也就是說,他們種田的收入要遠遠超過當老師的工資收入。

是什麼讓他們一直堅守?除了“忠誠”,我找不出任何理由。這種忠誠不是在口頭上,而是表現在行動上​,表現在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上,表現在不計較報酬多少的超脫上,表現在不抱怨、始終兢兢業業的心態上。

他們很多人不是黨員,但他們的工作態度、工作熱情,讓我這個後生晚輩汗顏不已,對自己平時那滿腹牢騷,竟然有上不了臺面的感覺,他們讓我們這些中師生懂得了“忠誠”的含義。

“教師是人類靈活的工程師”這句口號,與其說是對老師的期望,不如說是對老師的鞭策。其實,這句話原來說的是作家。

改革開放不僅僅是打開國門,擁抱世界,更多的是思想意識形態的開放,市場經濟大潮洪波湧起,我們每一個老師都是需要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命個體,我們也有享受的欲望,也有攀比的心態,也有求之而不得的懊惱。自己的靈魂尚不能說是高貴、純潔,憑什麼要求我們做一個聖人,將這樣一頂金光燦爛的腦子戴在頭上?​

盡管我們反對這樣苛求老師,其實,我們在不知不覺間卻開始​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也許我們談不上有多少使命感、神聖感,但我們這些年來一貫堅持善良、勤勞、誠信、友愛、孝順長輩、關愛晚輩、盡心盡力傳道授業解惑。正是我們的身體力行,言傳身教,所以才有那麼多學生唱著那句“長大後我就成了你”,加入了我們的隊伍。

公元2000年以後,全國上下興起了旅遊熱,但是旅遊公司有一個潛規則,只要是老師團隊,必須在原有團費的基礎上加價一百塊錢,說是老師太小氣,很少購物,掙不到我們的錢。要麼就是本地旅遊公司簽合同時再三叮囑,“你們外出千萬不要喊某某老師哈,千萬不要暴露你們的教師身份哈”,老師成了什麼?過街老鼠?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不是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嗎?

記得有一位社會學家說過,“一個社會亂一點不可怕,可怕的是法官、警察、醫生、教師不能堅守職業良知,如果不能,這個社會就無藥可救了”​。現代資訊如此發達,每天有關老師、學校的負面新聞像潮水一樣湧到我們眼前,我們身處其中,老師真有那麼不堪嗎?

教師群體沒有任何權力、資源,面對很多以偏概全的汙蔑我們幾乎毫無還手之力​。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指著我們說:“你們老師不錯了,假期長,工資高,還不知足?還要搞有償家教?還要逼迫學生購買課輔資料得回扣?還要借著編座位、班幹部收取好處?”

既然我們老師工資高,最光輝,那為什麼總要強調”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先用一頂“最光輝”的帽子套住我們,再用“奉獻”這道緊箍咒累死我們。我們中師生都不是傻瓜,能看出這句標語和這句詩之間的邏輯死結:既然老師那麼光輝,應該是普羅大眾夢寐以求的職業啊,為什麼總要強調​“奉獻”呢?難道老師都是正義感爆棚、使命感強烈的特殊材料做成的人?

還是古話說得好:家有隔夜糧,不當孩子王。我們當初就是想要一張飯票,但沒想到真的只是一張飯票!

所幸,有這麼多標語口號陪伴我們一路走來,真的還是假的​,認真還是調侃,對於即將要退休的中師生們已經無所謂了。

我相信我們當中的大多數,在回首自己的職業生涯之時,不會因為自己誤人子弟而後悔,只會因為潦倒一生而心酸。我們都可以拍著自己的良心說:我這輩子對得起學生、家長,對得起這份工資,對得起這份職業!

六、寫給即將退休的中師生(戀愛婚姻篇)

我是1991年參加工作的,當年10月份,我們一次性領取了789三個月總共375元錢工資。我還給父母260元買自行車的錢,另外花了70塊錢買了一套西裝,發現只剩下45塊錢了,問爸媽借的生活費還沒還呢?接下來的飯菜錢呢?煙錢呢?豬肉已經漲到2.5元錢一斤了,我要開始極力壓縮我的生活標準了,起碼控制自己每周吃肉的次數。

口腹之欲不能滿足沒什麼,20歲左右的男老師,正是荷爾蒙過剩的時候,可是每天卻被學校的四面圍墻圈住了雙腿,課余飯後認識的人僅僅是學校周邊的王奶奶、李大媽、張大嫂。

你說什麼?一塊分過來的女同學?還真有早一年的、晚兩年的、同一年的​師姐師妹,飯後可以和她們散散步、打打牌,打著討論班級情況的幌子聊聊天,但是,只能聊聊天,其他的真不能說,一說,連朋友都沒得做了!

距離縣城有十幾公裏,鄉鎮也有七八公裏,那條自從1982年農村實行​承包責任制之後就沒有維修過的機耕道,有幾個路段碰上下雨天,淤泥足有一尺多深,要想過去,只能打著赤腳扛著自行車,深一腳淺一腳的趟過去,我總不能打著赤腳去和鎮上的姑娘搭訕吧!

當然,也有那些情商特別高的男老師​,贈了美人蒙汗藥,成功抱得美人歸。不過,迎接他的也不純粹是花好月圓,而是女生家長的狂飆從天而降。他們無論如何不願意將自己有著鐵飯碗、中專學歷、教師職業的寶貝女兒嫁給一個看不到任何前途的窮教師。看看,同樣是老師,男女差別就這麼大。

女教師無論長相如何,環肥燕瘦,都成了婚戀場的搶手貨,因為娶了她們意味著後代的好基因、優智商,意味著娶了一個有寒暑假、有大把業余時間料理家務的內當家,有一個出得廳堂、下得廚房的伴侶。哎呀!好處簡直不要太多。

而男老師呢?收入低、沒有外快、沒有前途、​沒有背景、沒有人脈,天天只能窩在家中,從入職第一天就可以看到退休時的樣子。所以眾多男老師只能煢煢孓立、形影相吊,剔盡寒燈夢不成!還琢磨著娶女教師?真是一只想拱好白菜的豬,想吃天鵝肉的癩蛤蟆,一坨想插上鮮花的牛糞,就那麼點工資,平時過日子那麼摳,周扒皮似的,你半夜叫雞去吧!哦,半夜雞叫去吧!

於是,很多男老師開始頹廢,也和我一樣學會了抽煙喝酒,這些惡習又讓自己在談婚論嫁時印象分低了不少。管不了了​,愛誰誰,痛快就好。

一晃,二十六七了,怎麼著也要成家啊,於是,裁縫、大集體臨時工,找個國企職工算是相當不錯的運氣。反正一條,不能娶農村戶口的,好不容易跳出農門,可不能吃二茬苦,受二茬罪!

當然,還是有些比較內向的、家境過於貧寒的中師生,最終選擇了農村戶口的妻子。婚後,他們不忍心讓自己的妻子每天面朝黃土背朝天地種田打地,一般而言,他們會在集鎮上擺個小攤,風裏雨裏,在菜市場等你地賺點小錢,補貼家用。

可喜的是,這麼些年過去了,貧賤夫妻萬事足,大部分中師生也許戀愛不浪漫,但是婚姻都很穩定,甚至說完美​。夫妻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小家庭生活也是紅紅火火的,很少有離婚的。特別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們的孩子大都讀書成績不錯,上了一個好大學,有了一份好工作,總算是圓了男中師生心中的夢!

七、寫給即將退休的中師生(一地雞毛之工資收入篇)

我生於1971年,今天絕不是賣慘,我想說一下讀師範之前我都經歷了什麼,看看各位前輩是否有類似的經歷與體會。

記得小時候如果我不聽話,父母懲罰我有三種方式:罰跪、勞動、餓飯。這三種方式看季節、嚴重程度可以疊加的。夏秋季節,罰跪或者加上多拾一筐糞;冬春時節,牲畜都關在圈裏,一般是罰跪兼餓飯。

由於我是獨子,性格比較懦弱,有一次忍無可忍,我把一根廢舊的雨傘鋼骨磨尖了,對著總是欺負我的倆兄弟的大腿深深的刺了進去,老師告狀之後,我爸罰我在村路口跪了一天,餓了一天。我至今還記得,來來往往的鄉親對我的畏懼與厭惡!

我爸經歷了三年困難時期,雖說是個拖拉機手,但是每天早上、晚上黑燈瞎火地經過泥濘不堪的村路去出車,所以總是幻想能有一盞手電可以照明,當時只有學校的老師有一盞晚上辦公用的馬燈,也許,這就是我爸在我初中畢業力主讓我報考師範的原始動力吧。

接到我入學通知書的那天,我爸從鄉郵政所騎車趕回家報信,半路上前叉螺絲突然掉了,差點摔斷門牙。他顧不上疼痛,扛著三叉股,提著前輪跑回家告訴我們這個喜訊。有沒有“範進中舉”的辛酸?

我爸是家裏的長子,我是長孫,肩上承擔著振興家族的重擔。我爸以為我可以,三年後這個肥皂泡破滅了。當我在1991年10月份,拿著三個月375塊錢工資回家的時候,我爸喝醉了,忍受著我媽的喋喋不休:

唉!讀了三年,雖說沒花什麼錢,可是出來只有125塊錢一個月。我種一畝田,單產近千斤,刨去成本,可以當你兩個月工資。你考上師範把戶口遷走了,責任田也分出去了三畝,這三畝田,兩季下來的收成,和你一年的工資差不多,你只是不用風吹日曬罷了!

各位前輩,但凡你是農村的,應該知道我一點也沒有誇張,這輩子你的職業收入有多少結余能讓你養家糊口,能讓你孝敬雙親?如果沒有父母的幫襯,你成家置業要拉下多少饑荒,欠下多少債?

1993年,行政事業單位進行工資改革的消息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我的工資達到了270元,好多鄉親都指著我說:“你們風吹不到,雨淋不著,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憑什麼比工人老大哥、比我們農民收入還要高?”

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反對給老師加工資?他們敢指著行政單位的人員的鼻子這麼質問嗎?中師生由於“從哪兒來回哪兒去”的分配原則,平時面對的又都是四裏八鄉的家長,幾年前我們還和他們一樣在田裏踩泥巴,如今居然成了公家人,端了公家碗,他們交的余糧之所以價錢低,就是要養活我們,現在居然還要加工資,還有沒有天理了?行政機關那些人是傳統意義上的“官”,他們不敢評論,只能對我們嗆聲了!

就在那幾年,我的很多同學改行了。1994年春節,我也悄悄買好了去深圳的車票,但是被我妹妹告密了。我爸放下了一句話:如果你出去,那就是在恨我當初讓你報考了師範!

我半晌無語,母親嘮叨著外出的艱難,再三告誡我:窮一點怕什麼,一家人天天在一塊心裏踏實!言外之意我也聽懂了,看著已經開始老去的雙親,我撕掉了車票!

其實,這也是在意料之中的。記得師範畢業時,有一個去監獄做獄警的機會,就被父母和班主任否決了:那裏是和罪犯打交道的地方,又偏僻,不就多幾套制服嗎?

各位即將退休的中師生們,漫長的職業生涯,涉及到這些柴米油鹽,似乎有很多話要說。紙短情長,且聽下回分解!歡迎留言討論!

八、寫給即將退休的中師生(一地雞毛之吃穿住行篇)

頭條裏有一個問題經久不衰,熱度不減——你是否贊成教師統一服裝?答案大體分兩種:業內人士一致反對,行外之人極力支持!

今天我並不想探討這個問題,只是想說,如果三十年前國家給老師提供統一制服的話,我相信,不需要領導反復動員,強行規定,老師們都會欣然接受。為什麼?​因為30年前如果能提供免費制服的話,老師們可以減少一大筆購置衣物的支出。

30年前,我們的輕工業、紡織業剛剛開始起步,大量的輕工產品需要出國創匯,換回國家發展所需要的一切。這樣就導致國內的輕工產品包括衣服鞋帽價格居高不下。前不久我說過,我買一套西裝上班穿,花了70塊錢,這是我大半個月的工資。直到今天,讓我拿出一個月工資的2/3​買一套衣服,除非我飄了,找不著北了。

老師需要講究職業形象,總不能穿著打補丁的衣服走上講臺吧,屁股上是最容易磨損的,你打兩個大補丁,轉身板書的時候​,小心學生用紙團練準頭。所以,老師在日常生活中都像鳥兒愛惜羽毛一樣愛惜自己的衣衫。

我們簡單算一下,一年四季,每個季節兩套衣服換洗總該有吧。夏裝相對便宜,春秋裝、冬裝可不便宜,全套行頭沒有五六百置辦不下來,另外加上鞋襪,光是穿衣帶帽每年就要1/3的收入去對付。

由此,雖不至於“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但是為了節省開支,只要不顯得過於寒酸,老師買一件冬裝穿個五六年、七八年是常態。一雙皮鞋平時總是打好油,放在鞋盒裏,不是晴天,不是過年過節,不是外出做客,這雙鞋幾乎總是躺在床底睡大覺。

雖然我不是社會學家,但是我也知道,國際上衡量一個家庭屬於貧困​、溫飽還是小康水平,有一個所謂的恩格爾系數,指的是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率,占比越高越貧困,50-59%之間是溫飽,40-49%之間為小康。

我們簡單算一下帳:總工資125元,入不敷出甚至寅吃卯糧那種不算。當時,大米0.5元/斤,豬肉2.5元/斤,雞蛋0.15元/個,每天一斤米、二兩肉、一個蛋,加上柴米油鹽、青菜豆腐、早餐鹹菜,不請客,不吃請,不飲酒,不喝茶,直接用於食品支出2元/天不算多,一個月60元,恩格爾系數為48%,與溫飽水平一線之隔。就這,指的是吃光用光,身體健康,如果想有一點結余,那就直接邁進溫飽線了。

就全國大氣候、身邊小環境而言,老師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這一點我們每個中師生都很知足。

吃的方面有亮點要強調:那些年老師們喜歡買肥肉,因為可以熬制豬油,等到月尾錢緊又想吃葷的時候,一勺豬油可以解饞,為了滿足這點口腹之欲,給自己的心血管埋下了隱患;

另一點是每逢趕集,老師們喜歡帶著彈簧秤上街,提防小商小販缺斤短兩。非但如此,老師們仗著口才好,喜歡討價還價,個別老師,臨了臨了還喜歡順走幾根蔥。相信很多前輩都有類似的不足為外人道的經歷。

杜甫有一句詩寫得好: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沒有成家以前,我們三兩人一間,睡在學校的集體宿舍中。成了家的,學校會想方設法給你一個單間,或許還會配一個廚房,但都是平房。

平房帶給我們最大的困擾倒不是冬冷夏熱,蚊叮鼠咬,而是無處不在的“漏”。一般而言,當時大部分校舍都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建造的,無論房齡幾何,屋頂的瓦都極善於藏汙納垢,如果不居安思危,晴天想著雨天的事,等到連綿的春雨、滂沱的夏雨、纏綿的秋雨來臨時,你只能和家人擁被對坐到天明。

總算到了周末,計劃好一周的生活、教學用品,孩子已經斷頓的零食有時間上街購置了。於是,某個周日,恰好沒下雨,你和家人騎著自行車出發了,經過山路十八彎的坎坷,鄉路兜兜轉轉的崎嶇,等趕到縣城天已過午,考慮到歸程,也沒精力逛街,也沒心情帶孩子去公園,喝上一瓶啤酒,吃過一盤米粉,望見學校大門時,天上的星星也開始眨眼了。

一個周末過的比上班還累,於是你琢磨著買一輛摩托車。打聽了一下,無檔渭陽輕騎2200元,雙缸建設2800元,四缸建設3600元,還要辦理行駛證、駕駛證、要燒油,這些事只能想想罷了。實在累,那上街的時候就搭旁邊村裏的手扶拖拉機。安全?手抓緊點欄桿,腳下站穩一點就好,其他的交給老天!

啰啰嗦嗦,吃穿住行,大家都差不多。過去的都是美好的記憶,即將退休的中師生們,你們曾經那麼年輕,那麼真實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哪怕是一地雞毛,想起來也是那麼溫馨!

九、寫給即將退休的中師生(一地雞毛之職稱晉升篇)

剛入職的時候,發現工資表中有一項基礎工資:70元、76元、82元因人而不同,學校​會計說是中專70元,專科(小教二級)76元,本科(小教一級)82元。

後來我問怎麼有的老師基礎工資90多元(具體多少實在記不清),會計說,“你個毛頭小子怎麼和他比?人家是高級職稱,全鄉100多老師才四五個高級。鄉教育幹事、中心小學校長、大的村小校長,等你哪天當了校長再說這事吧!”

會計其實沒說清楚,那個“小教高級”其實是中級職稱,相當於工程師,當時農村中小學不設副高崗位。但就算是中級職稱,也是好幾年才有一個指標​。記得1992年,市教育局下發給我們鄉一個推薦指標,僅僅是推薦哦,報上去還需要全市排隊。鄉裏面決定給中心小學一個快退休的老師。

這個老師是民師轉正的,​妻子農村戶口,兒女們自然也是,都在村裏種田,日子過得很苦。去教育局交材料那天,他在學校門口小賣部買了一包3.5元的香煙,也沒舍得拆,回來的時候還剩下19根,他就和小賣部的老板磨,讓老板回收剩下的香煙,老板死活不答應,都快吵起來了,後來也不知道他是怎麼處理的。我知道的是他當年被刷下來了。

1997年,我拿到了本科文憑,突然政策放寬了,小教一級滿五年,本科畢業滿四年就可以評中級職稱了。

而且,2000年,上級一次性就給了我們20個指標,當時的教育幹事被這件事搞得很痛苦。因為指標太多,符合條件的不多,根本形不成競爭。既然如此,也就沒人給他送禮了。

他悻悻地、心不甘情不願地一邊簽字一邊說:“你這麼年輕就解決了高級,煙也不發一支?你居然發煙了,總算榨出一點油來了。”

從2000年到2008年,每年都有十幾個、七八個指標,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符合條件的也越來越多了。我是2002年解決的,那些比我晚一兩年參加工作的,一直到2016年走綠色通道才解決了中級職稱。​

那麼這十幾年間發生了什麼事?他們為什麼會遲遲解決不了呢?很簡單,有人插隊了,而且是根據文件堂而皇之地插隊。

職稱打分主要有三塊:資歷、優秀和業績、民主測評。工齡、教齡、文憑等是硬分,需要熬時間,做不了假。

但是“優秀與業績”裏面的門道就太多了​:優秀有級別的,地市級優秀每年就一兩個指標,一般人想都別想,三五年之內拿個局級優秀就算是燒高香了,那些手長腳長的人一甩一大把;至於論文,找教育局內部刊物的編輯在同一期刊物發個四五篇也不是什麼稀奇事,甚至直接掏錢,到報刊雜誌上面買版面,發個兩三百字的豆腐塊也作數。

最讓人抓狂的是,每次評職稱學校都會成立職稱評審小組,對每一個參評老師進行民主測評。由於小組人數不多,只要有一個沒打你的優秀,你的優秀率就會降到90%以下,四十分你只能得35分,如果多有幾個人不打你優秀,你的優秀率在85%以下,那就得30分,以此類推,斷崖式的下跌​簡直觸目驚心。有的老師連續七八年參加打分,都是因為這個被刷下來。後來索性就不參加了,做一個佛性老師也不錯。

職稱制度本來是用來鼓勵老師變得更優秀,鼓勵大家做學者型教師,可是,好經被念歪了,非但不能讓那些優秀的老師冒尖,甚至對他們形成了傷害:不用心教書的都拿了高級,我還那麼努力幹嘛?

好在您各位即將退休的中師生,心中還有一塊幹凈的土壤,你們還記得師範老師的諄諄教誨,依舊心無旁騖地教書育人,沒有高級職稱​並不能抹黑你在學生心目中的高大形象,有一大批敬你、愛你的學生,比什麼職稱都風光!

唉!也只能如此安慰自己了!​

作者自述:

幾十年置身於市井中,工作於校園內,終難驅除自己身上沾染的俗氣。厭惡俗氣的同時,也為自己以往的堅守而稍顯心安。凈口修身、讀書明理雖說離我遠去,窮且益堅、不忘初心當是找回自己的不二法門!

楊耀兵,上世紀七十年代生人,一九九一年師範畢業成了一名鄉村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