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別人打掃墳墓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圖為陳宗新同女兒陳夢雪祭拜安葬在龍渠烈士公墓紅軍烈士。(資料圖)張掖市委宣傳部供圖

圖為陳宗新同女兒陳夢雪祭拜安葬在龍渠烈士公墓紅軍烈士。(資料圖)張掖市委宣傳部供圖

中新網蘭州4月21日電(記者 崔琳 楊艷敏)世代居住在甘肅張掖市甘州區祁連山腳下龍渠鄉白城村的陳德寶、陳榆林、陳宗新祖孫三人接續守護無名烈士墓長達86年,並義務當起宣講員,旨在讓紅軍的故事代代流傳。

近日,中新網記者隨甘肅省黨史學習教育集中采訪團了解到該事跡。陳家守墓的淵源得從1937年講起。當時,300多名紅西路軍在甘州區取得西洞堡大捷返回營地時,途經白城村休息之際,被馬匪軍用炮猛轟、機關槍強攻,缺乏彈藥的紅軍依托白城堡子英勇還擊,戰至中午,紅軍彈藥殆盡,敵人蜂擁而入,一小時後全部陣亡。

圖為陳宗新清掃龍渠烈士公墓。(資料圖)張掖市委宣傳部供圖

槍聲徹底停止後,白城村村民膽戰心驚地走出家門,看到村外四處躺滿紅軍戰士的屍體,觸目驚心。據知情人講述,陳德寶來到村頭,望著村邊戰後的慘景,想到紅軍自從來到村子後,從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再冷也不隨意走進百姓家,衣衫單薄靠著墻角就睡了,他被紅軍那種秋毫無犯的精神深深感染。

隨後,陳德寶發動村民們收斂紅軍遺體。當時,在白色恐怖的腥風血雨下,膽小的鄉親們害怕馬匪報復,多數人不敢前來,陳德寶無奈,就靠一己之力,在自己房屋旁邊挖了一個很大的墓穴,虔誠地將烈士們的遺體合葬在那裏。

自此年年月月,陳德寶都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守護著這座無名烈士墓。每年他都給學生們義務講解紅軍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故事,直到他去世前,還叮囑兒子陳榆林一定要好好看護紅軍烈士墓。

後來,村民取沙土墊地蔓延至紅軍烈士墓周圍,陳榆林看到這種情況,心裏十分著急。為防止烈士墓遭到破壞,他一遍遍地及時勸阻村民,告訴大家說:“這墓裏埋的都是革命先烈,他們為了我們翻身解放,犧牲在我們這片土地上,我們決不能破壞烈士的安寧。”

村民們聽到勸說,決定不到這裏挖沙取土,烈士墓才得以完好保存。數十年來,為了守墓方便,陳家一直住在離墓地不遠的農家獨院裏,期間幾次翻修房屋都原地進行。就這樣,一家人朝夕陪伴著紅軍的英靈,守護著烈士墓完好無損。

1963年,陳榆林的兒子陳宗新出生,這是陳家守墓的第三代人了,自從孩子記事起,每逢三月清明,七月十五和臘月三十,陳榆林都像當年父親帶著他給烈士掃墓一樣,帶著兒子陳宗新去烈士墓前掃墓,清除雜草,焚燒紙錢,祭奠英靈。

1970年,在轟轟烈烈的平田整地行動中,眼看危及紅軍墓,心急如焚的陳榆林跑到當時的龍渠人民公社,向公社領導張建財匯報了這一“緊急情況”,並帶著兒子陳宗新將烈士遺骨全部拾撿到現在的位置,用磚頭砌成了墻,將烈士墳墓圍在了中間。為防後人再次驚動英靈,陳榆林用木頭立了一塊木碑,木碑上寫道:“紅軍烈士,永垂不朽”。

2005年在國家、省、市、區民政部門的支持下,龍渠鄉黨委、政府多方搜集整理歷史資料,精心設計陵園圖樣,籌資80多萬元對烈士墓進行修繕,重修了烈士紀念碑、公墓和附屬設施,並邀請原西路軍戰士王定烈將軍為烈士陵園題名。

龍渠烈士陵園主紀念碑總高9.27米,代表紅西路軍九軍二十七團,碑座浮雕高1米、寬2.18米,代表21800名紅西路軍戰士,這些都記錄著當年紅西路軍浴血祁連、白城子戰鬥、龍渠會議、揮軍西進等主題。

幾十年來,陳宗新時常為前來烈士陵園的師生們講紅軍艱苦卓絕、英勇無畏的感人故事,他的女兒陳夢雪也成為龍渠紅色教育基地的講解員。

至今,陳家四代人“續”守護紅軍墓長達86年。陳宗新說,西路軍雖然兵敗祁連,但卻把忠誠理想,堅定信念留在了龍渠鄉,也留在了千裏河西走廊,陳家會把這個故事一代代講下去,這是光榮的使命。(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