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兩條大白狗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來源:​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

4月中旬,中科院博士黃國平的論文致謝打動不少網友,也鼓舞了黃國平老家四川儀隴的一名孤兒顧欣言(化名)。

今天,總臺央廣中國之聲收到四川儀隴縣人民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部的檢察官轉來顧欣言寫給黃國平的一封信,信中有同樣艱難長大的心路歷程,也有感謝黃國平的經歷對自己的鼓舞表達,並表達了勇敢面對前路的決心。

這封信背後還有怎樣的故事?

滑動查看信件全文↓↓↓

親愛的黃國平哥哥:

您好!親愛的哥哥,請允許我這樣稱呼您。大千世界,蕓蕓眾生,你我素不相識。但因一篇火遍全網的論文,在你的身上我找到了一絲熟悉,一絲溫暖。

或許是因為同樣經歷過生死離別,同樣是離群的孤雁,所以我體會到了你的艱辛與孤獨。也忍不住,在讀到你文章的字裏行間,淚濕了滿面。我敬佩你在苦難中成長,在泥濘裏開花,這是我所不及的,也是我需要向你學習的。

和你一樣我也是來自儀隴,來自這個平凡的山坳裏的一個村莊,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家庭。從我記事起我就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春日裏趕著小鴨子,夏夜抓著吱吱叫的蟬。清晨,跟在爺爺婆婆身後流連田間地頭;黃昏,依偎在他們懷裏,談著往昔未來的家常閑話。那樣的日子雖不富裕,但卻是我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直到現在我也常常追憶。

但是美好的日子總也不能久遠,九歲的那年婆婆的離世,我的童年也開始畫上了句號。後來生活幾經轉折也吃過不少苦。為了上學,小學時,每天五點鐘起床,走兩個多小時的泥路去學校。夏日的清晨,踏著露水裏的第一縷晨光奔向學堂。冬日的夜晚,伴著滿天星辰走向歸家的路途。每天送自己和盼望著自己歸家的就是八十歲的爺爺和一只小白狗。

生活固然艱辛,但樂在其中的人或許並不覺得辛苦,反而覺得滿足。

後來父親的意外去世,母親的離開,我成了別人口中的孤兒。每當踏上熟悉的路,回到老家。看到孤零零的房子和雜草從中用石塊堆積起來的墳墓,一種物是人非之感剎時湧上心頭。無數個深夜,我站在月光下懷念著那些歡樂的時光,那些熟悉的人和事,恍惚間覺得世界好像只剩下了自己。

就像你文中提到的那樣:人後的苦尚能克服,而人前的尊嚴,卻極有可能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面對不熟悉的人問及父母,我總也搪塞似的回答:“他們在外打工。”小心翼翼的掩藏,生怕別人發現自己是個孤兒。因為四百塊錢的補課費,也曾感受到了所謂親情的淡泊,人情的冷暖。無數個深夜埋怨上天的不公,委屈命運的悲苦。

也曾一度想過放棄生命去追隨那些愛的人,去尋找一個解脫。在我的記憶裏很清晰記得,在一個月光明亮的夜晚,我坐在頂樓天臺上的圍墻邊,下面是車來車往的馬路。夜深人靜下,只剩下殘留的煙塵還在空中飄蕩。七樓的高度讓我俯瞰著樓下的夜色朦朧。我思索著要不要再向前一步。最後我問自己:真的沒有辦法了嗎?你有想過當你輕松的離開這個世界,留下的人怎麼辦?爺爺已經遭受了喪妻之痛,喪子之悲,你怎麼還忍心再讓他白發人送黑發人呢?在念及年幼的弟弟,他同樣不幸,同樣無辜,同樣堅強而又努力,你又怎舍得讓他獨自承受那麼多的悲痛呢?念及此我走下了天臺,我明白了自己不能如此自私。死,多容易!難的是在這世道,艱辛而又倔強的活著。

命運對我們,總歸還是存在著憐惜。因為國家良好的政策,所以在父親離世後,村上為我們申請了孤兒救濟,解決了生活之苦,不至於為三餐奔波勞走。學校也為我們免除了所有的學雜費用,讓我和弟弟不至於為學費苦惱憂愁,而被迫棄學。也曾因為太過成熟,不被理解所悲傷,卻也因為遇到溫暖的人而感動。後來遇到了來自檢察院的哥哥姐姐們,在與他們接觸的過程中,我再次深切感受到了人間真情。在他們的身上我看到了司法的正直,體味到了人情的溫暖,明白了奉獻的價值。看到了法理無情人有情的真摯。也更加堅定了自己要學法的道路,有了自己明確的方向和追求。

所以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他為你關上一扇門,也一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只是可能這扇窗開的有些慢,你要有足夠的耐心去慢慢等待。要相信陽光,終會穿過層層烏雲,將光明和柔情撒向你的窗口,溫暖你的前路。

現在我已經十八歲了,可以很好的去理解這個世界了。回望來路,艱辛卻也欣慰。曾經為博得父親的關註,也曾努力的考得好的成績,以求片刻歡愉。後來也曾迷茫,自己那麼差勁,堅持還有什麼意義。看完你的故事,在聯想自己的來路與前路。我仿佛看到了未來的自己,那麼的相似,那麼的真實。我好像感受到了有人在呼喚我:孩子,再努力一下,再堅持一下,苦難總會過去,光明就在前方等待著你。

最後,謝謝你能看到這裏,聽我緊絮叨叨地講述我的故事。在你我的人生裏,我們就像兩條平行線,從前不曾相識,未來也可能毫無交集。但是還是謝謝你,在你不知道的時刻,世界某個角落,某個孤單的靈魂正在被你鼓舞。

最後的最後願我們都能在自己的人生裏,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在自己夢想的路上不斷前行。都能在泥濘裏開花、在風雨裏舞蹈。千帆過盡,歸來仍是少年。

2021年4月24日

顧欣言

△從學校到社會

女孩得到越來越多關愛

季冬傑曾經是顧欣言初中的地理老師,去年開始負責學生資助工作。他說,對於顧欣言這樣的學生,來自財政劃撥的救助金都能按時足額發放。“ 高中生的免學費是330塊錢每學期,還有一個是高中生的生活補助,每學期她享受的是最高級別的1500塊錢。”

不過,作為曾經的貧困縣的一所鄉鎮中學,儀隴馬鞍中學校要爭取到更多的社會救助,並不容易。季冬傑工作的難度也不止這一點。 “不僅僅是資金方面的,”他表示,學生的心理方面也缺乏關愛,“這方面我覺得還是比較重要。”

今年1月,在總臺央廣中國之聲的《新聞有觀點》節目中,唐莎娜同樣提到,對“事實孤兒”的救助不能只是“發錢了事”,讓孩子們吃飽飯、有學上不是司法救助的終點,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不能忽視。

想用自己的經歷和感受

去鼓舞更多身處艱難之中的人

4月中旬,顧欣言看到了網絡上流傳的中科院博士黃國平論文致謝的文字。為相似的童年經歷感同身受之余,又得知黃國平和自己一樣,也來自儀隴縣的農村,更覺得親切。

顧欣言鏡頭下的家鄉

“很多時候讀到很多感動的文章,會覺得很遙遠。然後突然發現,原來這樣的人就出現在你身邊。”顧欣言告訴總臺央廣中國之聲,自己寫下的這封信的格式雖然是寫給黃國平,但她落筆的時候並沒有想過真的能讓黃國平本人收到。 相比之下,她更希望用自己的感受,去鼓舞更多的身處艱難中的人。

在信的最後,她寫下了對黃國平的感謝:

“現在我已經十八歲了,可以很好地去理解這個世界了。回望來路,艱辛卻也欣慰。

謝謝你,在你不知道的時刻,世界某個角落,某個孤單的靈魂正在被你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