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帶上手表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你有沒有發現,身邊戴手表的人越來越多?

這可不是什麼幻覺。

疫情貌似也擋不住傳統手表暢銷,根據天下網商9月14日報道的天貓數據,今年以來瑞士腕表銷售增加100%,而根據日經中文網,卡西歐2020財年上半年在中國的手表業務銷售額預計同比增長3成。

近兩年智能手表也賣得不錯,按照知名研究機構IDC公布的數據,2019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跌了2.3%,而全球手表式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卻上漲了22.7%,中國成人手表式可穿戴設備在2019年出貨量突破1000萬臺,同比增長58.2%,創三年以來最高增速。

在人手一部智能手機的今天,為什麼越來越多人卻選擇戴上手表?

借助手表,逃離手機這個時間和氣質黑洞

回到“看時間”這個最基本的功能,貌似智能手機能輕易替代手表,但真的是這樣嗎?

對很多人而言,只要手機屏幕一點亮,時間就開始失控,原本只想看看現在幾點了,結果不知不覺就微信、微博、知乎、貼吧來一套,十分鐘過去了……

這不能怪他們,一方面是手機承載的功能太重,在中國可能絕大部分團隊的溝通都靠微信完成,leader或老板在群裏發一句話,可能就是一個任務,很多人被迫養成了頻繁查看手機,而且開手機就看微信的“惡習”;另一方面,手機釋放的誘惑又太多,你多久會點開某個App—次,每次停留多久,對負責這款App的產品經理而言,是要努力提升的KPI,對開發這款App的廠商而言,是可以寫進年報、證明自己價值的核心數據,他們當然會想方設法讓你“上癮”。(想想微信底欄下面那個小紅點,多少次誘使你強迫癥一樣把朋友圈一刷再刷)

智能手機越是強大,越是容易成為時間黑洞。

而且,“刷手機 = 不專心、不專業”這一印象在很多人心裏都成立,財新傳媒總編輯王爍就曾分析過掏出紙質筆記本和掏出手機的“氣場”差異:

最重要的:無論什麼場合,與誰對話,你掏出筆記本記錄,或者掏出手機指指點點,在你都是記錄,對方感受卻完全不同。對方覺得被重視還是被輕忽,命運的齒輪會發生完全不同方向的轉動。

很多人對手表著迷的原因,也在於“氣場”。上百年來,無數文學、影視作品塑造了大家對手表這一物件的印象——守時、嚴謹、細致、優雅……

不信你想像一下自己做這兩個動作:擡起手腕,看一眼,放下手腕;掏出手機,點亮屏幕,看一眼,再熄滅屏幕,把手機放回口袋。再想像一下,在聊合作的時候,對方余光看一眼手表,或者掏出手機亮屏看一眼,這兩個不同動作給你的心理感受。

無論是微妙的“氣場”,還是實用的看時間功能,手表都有著獨特的不可替代性。

設計精美的手表,本身就讓人著迷

如果按這樣的思路去看手表呢?以人類現在的工藝和科技能力,走時精準已經不用再擔心,一塊手表的核心要素是什麼?

設計。

為什麼時至今日,還有人買機械表?因為機械表上百年來積累的設計用心、精良質感,仍然在持續打動人心。

一塊漂亮、大方、看不厭,在大多數場合都沒有“怯場”之虞的手表,你可能就是喜歡天天把它戴在手腕上。

有人曾評價iPhone和Apple Watch對消費電子的一大貢獻,是把奢侈品級別的設計和工藝帶給了普通消費者。

近日發布的智能手表Zepp Z ,也力圖將機械手表的經典設計和極致工藝帶到電子產品中來。

Zepp Z鈦灰色表圈上蝕刻的數字刻度,借鑒了傳統潛水表的設計,為手表增添了一份迅捷的力量感。機械數字表冠、全圓表盤、對稱的表耳和按鍵,這些也都是從機械手表繼承過來的經典元素。

而經典設計背後,又暗藏最先進的制造工藝,Zepp Z的表殼放棄了智能手表常見的鋁合金或不銹鋼材料,選用了在日常消費品中非常少見的航空金屬TC4鈦合金,極難加工,其成本接近不銹鋼的3倍、鋁合金的5倍,卻只有不銹鋼一半的重量,且更不易產生過敏問題。

表層拉絲處理工藝,解放了鈦合金表圈和表殼本身的金屬質感。意大利進口頭層牛皮制成的棕色表帶,又自然延展了這種低調、細密的氣質。

從外形上看,這就是一款清爽不油膩、商務感恰到好處的機械手表,不用刻意搭配,就能輕松應對從聚會到談判的各種場合,而長達15天的續航時間,幾乎能讓人在心理上忘記這是一塊智能手表,無負擔任意佩戴。

用智能手表“量化自我”,已經不是運動員的小眾需求

根據市場數據調查公司Strategy Analytics在年初公布的研究,Apple Watch在2019年的銷售額超過了整個瑞士手表行業。

Apple Watch在2019年全球的出貨量為3070萬枚,而整個瑞士的手表品牌銷量為2110萬枚。

只拿手表看時間的時代,真的過去了。

其實在國外,利用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設備追蹤和量化自我,早已蔚然成風。被國內互聯網圈尊為“預言家”的KK(即凱文•凱利,Kevin Kelly)就是“量化自我”(Quantified Self)的“布道師”,他在 《必然》一書裏專門拿出一章來講“追蹤”(tracking):

我們並不了解自己。通過測量與自身相關的數據揭露我們隱秘的天性,是一項只有短暫歷史的不凡工作。直到不久前,一個人得絞盡腦汁才能想到辦法測量與自身相關的數據,同時不被自己誤導。用科學方法實現自我追蹤是昂貴、繁瑣、有局限的。但在過去幾年裏,廉價的微型數字傳感器能輕易記錄各類不同的參數,以至於幾乎人人都能測量上千種和自身有關的數據。這些涉及自身的實驗已經開始改變我們對醫療、健康和人類行為的看法。

運動員是量化自我的先鋒,他們想方設法監控、記錄自己的各種動作和數據,以便隨時調整糾偏。《灌籃高手》裏,櫻木花道查看錄像裏自己的投籃動姿勢後,非常抓狂,因為和他想像中的標準動作相差太遠,於是第二天就刻意糾正自己;到了更現代的《破風》裏,彭於晏和竇驍扮演的自行車手,實時監控自己的心率,在心率過高時立即減慢騎行節奏,保證自身安全。

動漫影視都來源於生活,在國外,運動員、運動愛好者利用智能設備訓練早已不是秘密,連Apple Watch都把運動檢測作為主要賣點之一——在2017年的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上,蘋果技術副總裁Kevin Lynch演示watchOS 4對第三方應用的支持時,展示的就是一款網球訓練App 。

開發這款App的廠商就是上文已經提及的Zepp 。Zepp在發展初期一直專註於智能體育硬件,一度風靡整個北美高端運動市場,市場占有率達到70%以上。因為Zepp的傳感器算法和運動建模技術,很多世界級運動員都在使用Zepp進行訓練和教學,例如MLB超級巨星“鱒魚” Mike Trout、女子高爾夫世界冠軍魏聖美,加拿大網球神童Milos Raonic等等。

現在,利用智能手表、手環量化自我的風潮,已經從運動員、運動愛好者向普通人擴散。你只要在朋友圈裏搜一下“心率”或者“睡眠”,就會發現已經有很多朋友開始用智能設備監測、量化自己的健康狀態。

究其原因,可能在於現代生活節奏加快——10年前,大家上班都是朝九晚五,工作時間固定,生活和工作分得清清楚楚,在身體監測方面可能確實不用太在意,但現在,一個電話、一封郵件、一條微信信息,可能就是必須要馬上處理的工作,生活和工作已經密不可分,在北京、上海、深圳這樣的一線城市,加班是家常便飯,大家確實需要及時掌控自己的身體狀況。

智能設備監測的數字,像一面不會騙人的鏡子,能及時、明晰地反映我們的身體狀態。我有個電商行業的朋友開玩笑說,他戴智能手表是因為“怕死”,在雙11連續加班期間,他就時不時看看自己的心率,一旦心率偏高,就逼自己休息一會兒,“數字高低很直觀,看一眼就知道了,如果不監測,就只是一個‘累’或‘困’的主觀感受,說不清道不明,自己不好控制。”

像機械手表一樣漂亮的Zepp Z,也在嘗試將專業運動員常用的健康和運動監測,帶給普通消費者。

以最基本的心率監測為例,Zepp Z的精確度能夠和專業的心率設備相媲美,在心率過高時預警。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基於華米科技(目前是 Zepp 母公司)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心臟健康研究表明:通過智能手環的ECG和PPG功能判斷房顫(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的準確度分別高達94.76%和93.27%,與專業醫師的人工判讀結果基本一致。

心臟和睡眠監測,是了解一個人健康、壓力狀態的直接入口,比如大家經常說身處北上廣深,有一種“無形之累”,好像呼吸都比別的地方費勁,其實監測一下心率、運動量、入睡時間,可能就很快破案了。

Zepp Z還支持根據分析心率變異性,判斷你目前是否壓力過大,及時提醒放松休息。Zepp Z還搭載了電極式心電傳感器,可以提供心電檢測,讓你快速獲取心電數據,並在Zepp App上查看或分享給朋友和專業人士。

成天喊累的人,可能還需要重點關註一下自己的睡眠。Zepp Z可以準確判斷睡眠階段(深睡、淺睡、 REM快速眼動期),同時支持午睡等零星小睡識別和記錄,完整記錄睡眠狀態,並能結合血氧數據監測睡眠呼吸質量,給出睡眠呼吸質量得分和改善建議。

如果說,上述的這些數據維度太多,理解起來稍顯麻煩,Zepp Z還提供了一個健康評估系統,能夠基於你個人的生理數據和7天內的活動數據,綜合計算得出一個健康活力指數。透過這個指數,你可以直觀地了解到自己最近一周的健康情況。

物極必反大概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永恒規律,在手機空前強大之後,越來越多人逃向手表以奪回自己的時間,而對認識自身的本能追求,又讓大家開始往手表裏裝入越來越多傳感器。

IDC在今年9月預測,2020~2024年,全球手表式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的年增長將在14.3%,看來上述趨勢還會持續很長時間。

在很多人還在為“機械表 VS 智能表”反復糾結、爭論不休的時候,Zepp Z無疑提供了一個不錯的範例,經典賦形,智能為用,本來就應該和諧共存的。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Zepp Z更多產品信息

特別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