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破舊的竹片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來源:嘉興日報-嘉興在線

馬厙匯殘街的船埠石柱(攝於2021年2 月19日)

馬厙匯殘街上的兩根石柱,十分醒目地兀立著。我在為它們攝影時,就判斷這應該是舊時船埠的遺存。那兩根石柱的照片,我沒有存入電腦,每當從手機上點開細看它時,腦海深處還是我少年時見到的船埠,清晰地浮現眼前。

在小學畢業那年的暑期,我來到東柵北鄉的渡船浜,看到了一個大戶宅子。我在宅子裏東張西望,這老房子和我家走馬堂樓的後宅相仿,而它更為特別的是,水閣外,石同(河埠)側有一間水上房子。我繞到石同,逐級下到近水石階上,向這間建在河面的房子探頭張望。

這是一間石頭柱子上架起屋頂,一面靠岸邊石幫,三面通透的棚棚。可能年久失修,屋頂的瓦片七穿八洞,有幾根木條(椽子)斷了,一頭掛在橫條(檁)上,搖搖欲墜。唯有水面的石柱,矗立在河中,很是堅固的樣子。綁在石柱間有幾根長長的竹片上,稀稀拉拉地帶著幾束烏灰色的枯稻草。水面棚屋,盡管破舊,但給水鄉生,水鄉長的我,開了眼界,但卻不明白它建在水面的用途。

這時,一位農婦到石同清洗,我不失時機地開口向她求教。農婦望了一眼棚屋,對我說:“倌倌,格是停船用哎,伢叫船棚。”她蹲下身,邊洗碗,邊自言自語:“老早,格間老房子格東家,是大人家,有田有地,有牛有船,土改辰光,船分撥勒窮人家,船棚空哩,慢慢叫(慢慢地)越來越塌,你看,石頭柱腳上老早擋風遮雨格草扇脫完哩……”

船棚,即船埠。自我第一次看到它後,就深深地烙印在了我腦海裏。舊時,嘉興農村的船,大多為農耕大戶自備。它除了種田所需農資物品的采辦,農副產品的出售外,也是船主家“出街廊”(上街進城)的私家交通工具,就如當今的客貨兩用車。船埠,船主的泊船處。水網地帶的嘉興鄉間,早年,多有這種停船棚屋。

嘉興市港航管理中心的鋼架汽艇船埠(攝於2021年8月10日)

馬厙匯集鎮不大,但在水運的時代,船只獨領風騷。我的好友李老師告訴我,解放初,在馬厙匯小小一條街,有過“第一樓”“黃蟮洞”“羅阿金”等七爿茶館,沿馬厙港邊,河埠、船棚一個接一個。精明的經營者早就懂得,與人方便,生意就來。這好比當今飯店前有停車位的,自然顧客盈門。在沒有鋼筋水泥的時代,石柱是耐腐堅固的船埠建材。

馬厙匯殘街的那兩根石柱,是原船埠改修為屋,還是利用石柱建房的遺存,我沒去細究。

這樣的石柱,我在2004年到王江涇鎮虹陽社區(原虹陽鄉)尋訪北溪橋、東南寺舊址時,在一個名為“魏家扇”的村道邊,看到立著兩根規整石柱,上端的穿榫孔展示出這是卯木梁用的。轉眼不遠處是穆溪灘,我知道,石柱是船埠的遺存。

省文保單位,嘉善錢氏船埠(蔣國強攝於2021年8月9日)

日前,嘉善“作協”副主席蔣國強老師把他在幹窯拍攝的“錢氏船埠”一組照片發給了我。六十年後,它們帶我重新“走進”了船埠:錢氏船塢是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它位於幹窯鎮長生村讓巷12號宅南,清道光年間由當地首富錢仲樵建造。這座船埠的形制,比我在渡船浜見過的寬敞、考究、漂亮。目前,嘉興眾多的鄉村景區,還沒有船埠景點,我有點遺憾,期待未來可以得到修復。

本文來自【嘉興日報-嘉興在線】,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