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版周公解夢 領袖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人民網等媒體曾報道,按照慣例,每年國慶前夕,天安門城樓都要更換新的毛主席畫像。

據北京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百年天安門》一書:以1966年8月為分界點,之前,每逢重大節假日,天安門城樓上會懸掛毛澤東畫像;之後,天安門城樓上的毛澤東畫像天天懸掛,每年國慶節前要更換一幅新的。

書中記載:天安門上第一次懸掛毛澤東畫像是在1949年2月12日慶祝北平和平解放大會上,從1949年到現在,天安門城樓上的毛澤東畫像經歷過“八次更疊”,即更換了八個版本的畫像。最終確定的畫像版本,即第八版,依據的是毛澤東第四張標準像,是1967年10月1日掛上天安門城樓的,主筆是北京市美術公司王國棟。

王國棟因病於2019年8月23日,在北京第六醫院去世,享年88歲。

近日,他的學生邢秋成接受了新京報專訪,“老師用一生的智慧和行動告訴我,為領袖畫像這項藝術屬於國家”,他說,“老師多次說過,他這輩子就做了為領袖畫像這麼一件事。我覺得我也會如此”。

今年6月,邢秋成在繪制毛主席畫像(受訪者供圖)

今年6月,邢秋成為韶山火車站繪制了一幅毛主席畫像,“韶山火車站原來懸掛了一幅毛主席畫像,到了韶山我才發現,原來懸掛的這幅畫像是老師1967年繪制的作品,在韶山火車站懸掛了54年,畫面的顏色已經變淡。摘下老師的作品,掛上我的作品時,我想,老師一定非常欣慰”。

邢秋成1957年出生,1975年被特招進入天安門廣場領袖肖像繪畫組,師從王國棟,專職從事領袖肖像繪畫,曾為天安門廣場、國家博物館、京西賓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禮堂、工體等,繪制毛主席肖像畫,1999年國慶50周年慶典,創作油畫《毛主席在開國大典》。

談毛主席畫像創作歷史

“新中國成立後,天安門城樓毛主席畫像更換了六個版本,老師王國棟畫的第六版,沿用至今”

新京報:你長期從事毛主席畫像創作,可否介紹下天安門城樓毛主席畫像的創作歷史?

邢秋成:天安門上第一次懸掛毛主席畫像,是在1949年2月12日慶祝北平和平解放大會上,這幅畫像的主筆是著名油畫家董希文。之後,1949年7月7日,北平各界人民紀念“七七”抗日戰爭12周年大會在天安門前舉行,天安門城樓上同時懸掛了毛主席和朱德兩幅畫像,這幅毛主席畫像的主筆也是董希文。這是新中國成立前,天安門城樓毛主席畫像的兩個版本。

新中國成立後,天安門城樓毛主席畫像經歷過“六次更疊”,即更換了六個版本的畫像,這六個版本的主筆分別是周令釗、辛莽、張振仕、王國棟。除了主筆,還有副筆,周令釗、辛莽、張振仕、王國棟繪制畫像時,都有助手。

這六個版本中,我的老師王國棟畫了1964年的第五版和1967年的第六版。最終確定的畫像版本,就是第六版,沿用至今。

從1964年到1977年,天安門城樓的毛主席畫像,都是老師畫的。1977年到2014年,畫像是由我們這些老師的學生分別畫的,哪一個學生可以擔負起畫像任務,獨立完成巨幅畫像,由老師指定。我也曾參與其中,我至今還留著當年到天安門城樓畫像,單位開具的介紹信,以及物料清單。2014年以來,天安門城樓的毛主席畫像任務,交給了其他美術機構完成。

談創作難度

“畫領袖肖像畫更大的難處在於,怎樣才能畫準?畫得傳神?”

新京報:你什麼時候開始師從王國棟?

邢秋成:其實,我跟老師結緣很早。1964年,我7歲,有一天,父親拿回家一幅裝好畫框的毛主席像,是新出版的,我幫著父親掛到了墻上。此後我經常看這幅畫像,畫像如同刻在了腦子裏。兒時,我的手比較巧,做的第一件石膏作品是毛主席浮雕像,第一幅木版畫也是毛主席像。

1975年,我高中還沒畢業,被特招進入領袖像繪畫組,指導我們學畫的老師,正是1964年新出版毛主席畫像的創作者王國棟。

當年,跟我一起進入領袖像繪畫組的,一共10人,都是王國棟的學生。我們這10個人,是從北京市幾百名初高中生中選出來的,要求很嚴格,比如對身體條件的要求,相當於征兵,因為畫巨幅畫像需要體力。那時我還不是近視,還沒戴眼鏡。

新京報:當時繪畫組是怎樣工作的?

邢秋成:當年,北京市美術公司建了一個大型專業畫室,長30米、寬12米、高6米,還有天窗,畫室很簡樸,但非常正規,有專門師傅為我們制作畫布、畫框,還有專業資料室供我們學習和查閱資料。我還記得,王國棟老師帶著我們做的第一件事,是到木工車間,跟著木工老師一起開木板,學做畫箱、畫架。他對我們的要求非常嚴格,畫布、畫具、油畫紙、油畫布都讓我們自己做。

新京報:《天安門廣場備忘錄》記載:“天安門城樓毛主席畫像,高6米,寬4.6米,加上像框,總重量達1.5噸。”繪制這樣的巨幅畫像,難度有多大?

邢秋成:天安門城樓毛主席畫像的臉部,有一人多高;嘴部的寬度有1米左右;眼睛的長度,也約有60厘米。繪制這樣的巨幅畫作,要站在近6米高的梯子上。老師在梯子上上上下下,汗流浹背的身影,是我印象最為深刻的畫面,無法忘記。由於梯子太高,有時候難免會摔倒,老師就摔過好幾次,我也摔過,腿上至今還有道疤。

這樣的難度雖然辛苦,但是可以克服,畫領袖肖像畫更大的難處在於,怎樣才能畫準?畫得傳神?我見過不少老同誌見到老師的作品,淚流滿面,為什麼呢?因為畫得栩栩如生,畫出了領袖的風度和神采,讓人過目不忘。老師經常說,主席畫像全國人民最熟悉,形象和神態準確最重要,不要僅靠手裏的照片作畫,要將領袖形象牢記於心,用心去創作。

為了畫好毛主席畫像,老師憑借多年的研究和努力,制定出一整套操作規程和標準,比如畫面尺寸的長寬比例,天空、頭像和服裝的比例,領袖像的一般色調;戶外畫像要註意的事項及材料的使用等等。

我現在還在追趕老師的作品,為了不使這項技藝失傳,也為畫出符合標準而且更為規範準確的主席畫像。接到你聯系采訪的電話的時候,我正在家裏繪制一幅主席畫像,這也是老師臨終前的囑托。

談老師王國棟

“他用一生的智慧和行動告訴我,為領袖畫像這項藝術屬於國家”

新京報:王國棟老師身上最值得你學習的是什麼呢?

邢秋成:首先是學習老師做人,老師就是忠於為領袖畫像這項事業,骨子裏愛黨愛國家。

他的養父母是老字號砂鍋居的經營者。公私合營後,他把自己名下的17間房產,交給了組織。除了天安門城樓毛主席畫像,百姓熟悉的印刷版側臉主席像,以及其他印刷版的領袖肖像,都是他的作品,他把版權和稿費也都捐給了國家。他是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獲得過全國勞動模範稱號,1992年起獲得國務院津貼,曾有機會分一套三居室,可他把這個機會讓給了別人,自己住在10幾平方米的平房裏,直到離世。這套平房已經很老舊,屋裏除了一臺電腦,沒有其他值錢的東西。我的兒子是“80後”,出生於1988年,他去過這套平房很多次,經常跟我說,“我最佩服的人,就是王國棟老師”。

邢秋成父子與老師王國棟(受訪者供圖)

老師為人非常低調,不求名不求利。他離世後,我才聽他的家人說起,上世紀60年代,毛主席曾經在天安門城樓接見過他,對此他從未提起過。他用一生的智慧和行動告訴我,為領袖畫像這項藝術屬於國家,要有敬仰之心。印刷版第三版毛主席像知名度最高,但不少人不知道作者是誰,其實也是我的老師。

新京報:王國棟生前說過,他一輩子就做了為主席畫像這一件事。

邢秋成:“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現在全社會都在倡導這樣的理想信念,但是要想用一生去踐行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我的老師做到了。

老師多次說過,他這輩子就做了為領袖畫像這麼一件事。我覺得我也會如此。上世紀八十年代,我的工作單位變成了以經商為主,繪畫任務變成了經營任務,有的師弟改行了,不過我一直在堅持,繼續畫領袖像,1999年國慶50周年慶典,創作了油畫《毛主席在開國大典》。

退休後,我可以更專心、更深入地畫,而且互聯網時代,提升繪畫技藝的渠道更多了,我找到了很多書籍和資料,閱讀了大量毛主席身邊工作人員和主席親屬撰寫的書籍,從中感受主席的工作和生活。當年跟隨老師學畫時的所有用品和資料,畫像用的原版照片、參考資料、各種用具、畫像尺寸資料、畫像材料單、師父的原作等等,我至今都保存著。我覺得這是一種傳承。我的兒子是美術專業畢業的,現在正在跟我學習繪制領袖肖像。

完成老師臨終前的囑托,這只是我要做的一件事,我更想做的是紅色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有時參加活動、外出采風,或者在網絡上,會看到一些形象不準確、不規範的毛主席畫像,我就覺得特別遺憾,心裏不是滋味。領袖畫像一方面是國家形象的象征,另一方面也是人民表達崇敬的一種方式。所以我想盡我所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畫準、畫好領袖畫像,為保護紅色文化盡一份力量。這幾年,不少單位和地方找到我繪制領袖畫像,有點忙不過來,退休以後就沒休息過,但是我很開心。當然,也有個別人找到我有其他的目的,比如有家餐廳找我出席他們的開業典禮,我拒絕了,因為參加這類活動有違我的初心。

談新作品

“建黨百年,為韶山火車站繪制了一幅4米多高的毛主席畫像”

新京報:你今年有哪些作品?

邢秋成:老師是一名老共產黨員,我也是一名黨員,今年是建黨百年,我完成了一項光榮的任務,“七一”前,為韶山火車站繪制了一幅4米多高的毛主席畫像。

韶山火車站,掛上新繪制的毛主席畫像 (受訪者供圖)

韶山火車站原來懸掛了一幅毛主席畫像,到了韶山我才發現,原來懸掛的這幅畫像是老師1967年繪制的作品,在韶山火車站懸掛了54年,畫面的顏色已經變淡。摘下老師的作品,掛上我的作品時,我想,老師一定非常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