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大風大雨把門炊掉了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在這裏,動物是主人,遊客是動物“家裏”的客人,引導公眾以友好方式與自然相處

南京市民心中,有家動物園叫“南京溫暖”

“有人說疫情之後會有報復性出遊,可我等了三個多月,還沒有多少人來報復我。”2020年8月,因為園長沈誌軍題為《一個動物園的追求》的演講,南京市紅山森林動物園(以下簡稱紅山動物園)“出圈”了。

“來報復”的遊客發現,這個占地68公頃,住著260多種3000多只動物的動物園在最近十幾年裏:取消動物表演;取消供遊客投餵動物的飼料銷售項目;充分考慮動物需求改造場館;讓繁殖記錄斷檔多年的鶴鴕重新開始繁殖;給大象提供美甲服務……

有媒體報道曾如此形容:“在不到十年的時間,紅山動物園像高塔一樣拔地而起,但同時,它也像高塔一樣孤獨而脆弱。”這篇報道詳細講述了這家動物園十來年中看似有些“孤勇”的種種努力,在疫情困難時期依然堅持不改動物福利,記錄動物園工作團隊的矛盾與掙紮……

報道發出後一天多時間裏,熱心群眾紛紛通過認養動物、購買周邊產品、前去參觀等方式給予支持。希望認養動物的民眾打“爆”了動物園的電話,認養群建一個滿一個,愛心從四面八方湧來。

沈誌軍一直想要一個不一樣的動物園:以服務動物為主,遊客是來動物“家裏”的客人,將公益性、物種保護、動物福利放在動物園最重要的位置上。

一次次出現在新聞裏的紅山動物園,已成為當地民眾心中的“南京溫暖”。更令沈誌軍欣慰的是,隨著更多人理解並認同保護動物、尊重生命的理念,動物園不再是“孤島”,更像是引導公眾以友好方式與自然相處的“大使館”。

盛夏有甜點,冬日有地暖

貓科館飼養員劉媛媛的手機裏存著不少“有味道”的照片:豹子們的糞便。“你看,現在它們的糞便變得很漂亮了!”

漂亮——用來形容糞便?是的,你沒看錯。

早先,飼養員們發現豹子們的糞便不太成形——類似化掉一半的巧克力或冰激淩,而它們理應拉出扭麻花狀的糞便。劉媛媛和同事們琢磨著查閱資料。

“在動物園,他們原來吃牛肉和骨頭,聽起來非常棒是不是,但野外的豹子吃的是全副獵物,帶著皮毛等。”劉媛媛補充了一句,在紅山動物園,他們不會提供活物給動物,因為即便宿命是被吃掉,也要照顧到作為食物的動物的心理。

劉媛媛和同事們首先嘗試給豹子吃大白鼠,很明顯地,它們的糞便裏出現了未消化的毛。然後加了禽類,緊接著開始加兔子。“它們的糞便變得很漂亮。”劉媛媛說,更神奇的事情發生了,豹子們開始吃籠舍裏的黑麥草,吐毛球。

在劉媛媛看來,一個動物能否健康生活,是否能獲得應有的食物,是頭等大事。籠舍中有地暖加熱區,冬天他們還會鋪上稻草,幹燥而舒適,“能忍受和舒服是兩個概念。”

紅山動物園正踐行著“動物園的核心行動是實現積極的動物福利”。

市場上價格不算便宜的榴蓮,是猩猩的夏日甜點;炎熱的夏天,大象可以在為它們特制的遮陽傘下或站著衝涼,或在挖松的沙地裏進行沙浴;因為打架而斷了嘴的丹頂鶴會擁有假喙;缺了門牙的猴子會被裝上用3D打印技術制作的大金牙……

在這裏,一切以動物為先。

在貓科館,一個小隔間,擺著給動物切肉的案板、員工的辦公桌、監控動物狀況的電腦,兩個飼養員在裏面轉身有些困難,只因要盡量留足動物的活動空間。

“大胃王”豹子憨憨,食量再上新臺階。飼養員觀察幾天後發現,原來是場地“擴張”,它的運動量變大了。劉媛媛說:“沈園長一直堅持任何事情以動物的需求為準。做任何決定,做任何工作,他唯一遵從的是,動物需不需要。”

它們有“不被看見”的權利

“二王,二王,二王……”早晨,貓科館飼養員姜堯,正一聲聲呼喚名叫“二王”的歐亞猞猁,“催”其從內場走進它當日的外場籠舍——6號。

這是每天早晨,飼養員們在觀察動物、打掃外場後要做的工作——串場。這也是劉媛媛每天最幸福的時刻,“遊客還沒來,周圍很安靜。你叫它們的時候,它們會伸個懶腰,往外走。天氣好的時候,會有陽光照在它們身上,它們看起來精神、漂亮。你會覺得美好而治愈。”

名叫桃子的豹子,在串場中走到了自己最愛的“天貓通道”,任姜堯如何呼喚,它自巋然不動,一步不往自己當日的外場籠舍挪動,在“天貓通道”找個位置懶懶趴下,並且撒了泡尿。飼養員似乎已經習慣桃子的“任性”,暫停了“天貓通道”連接的另一個外場籠舍的串場計劃,為下一只準備外放的猞猁選擇了其他籠舍。

在紅山動物園,秉持“動物福利優先”,很多動物都可以擁有像桃子這樣的自由。

——可以爬山了!豹子越越最愛待在高處。貓科館的籠舍裏植物豐茂,有的籠舍靠山坡搭建,給了善於攀爬的貓科動物們更加理想的環境,從高處俯視領地也能給它們更多安全感。

——更像野外的生境。起伏的山坡、倒木、碎石、巖石、洞穴、溪流……在狼館,這樣的生境能讓狼表達更多行為:可以躲避,能追逐奔跑,會在一起玩耍,也可能發生衝突,或是在洞穴裏睡覺……

——拉遠與人的距離。有些會讓參觀者感覺“不舒服”的地方,卻讓動物覺得很自在。貓科館的其中一個籠舍的一處,設計得非常矮,即便是小朋友也需要彎下腰來看,一定程度減少了遊客的關註。“這裏是繁育區,小猞猁、小豹子出生後,母獸非常敏感。這裏這麼矮就是讓大家‘快點走,別久留’。”劉媛媛說。

——“不被看見”的權利。豹貓天性膽子小,奇奇和妙妙的籠舍有很多“藏身之處”,只有仔細觀察,才有可能尋找到它們的一只耳朵或是眼睛。說明牌上這樣寫著:我們很害羞,就是不想讓你們看見,我們愛“躲貓貓”。

——不被打擾的自由。細尾獴館裏有一座玻璃金字塔,給觀眾提供觀察細尾獴的低視角。在這裏,參觀者可以看到動物不受人類幹擾下真實自然的狀態。

它們有表達天性的自由

雨後初晴,住在細尾獴館“北半球”的1號家族正忙於挖洞。大雨破壞了它們的洞穴。相比籠舍,它們更喜歡住在自己挖的洞裏。

一大早,飼養員胡蘭花打開了隔開兩家的門。“讓它們‘親密接觸’一下。”

原生於非洲喀拉哈裏沙漠的細尾獴,喜歡陽光。雌性細尾獴長大成年後會爭奪女王位置,群體中的後代一般由女王繁殖,但如果女王“大度”,也會允許其它雌性繁殖。

為避免傷亡,動物園將場館隔開。陽光充足的“北半球”被勝利女王的1號家族占領,而敗選女王的2號家族只能待在陰冷的“南半球。”

看到門打開了,趁著1號家族忙於挖洞,敗選女王的兒子無名氏又開始躍躍欲試,醞釀翻墻大計。去年冬天,它曾成功“加入”1號家族,過了一個冬天後被趕回。

走出家族加入新的群體是雄性細尾獴成年後最想嘗試的經歷,這也是無名氏所渴望的,不放過任何嘗試進入1號家族的機會。

慢慢探出小爪子越過門,1號家族只是擡頭看了無名氏一眼便繼續挖洞。受到鼓勵的無名氏壓低身體,快步向前,邁進“北半球”。1號家族成員全都豎起尾巴,這是它們極度警惕的標誌。然而它們靜靜的,沒有發起進攻。無名氏膽子大了起來,開始在“北半球”小範圍活動。

突然,1號家族結群出征。無名氏噌地在“北半球”跑一圈,體驗了一把“速度與激情”,“逃”回自己家。胡蘭花及時將兩家間的門關上。

胡蘭花告訴記者,把門打開讓兩家“親密接觸”,既是讓它們運動一下,也是豐容的一種形式。

豐容,一種動物園術語,指在圈養條件下,豐富動物生活情趣,滿足動物生理心理需求,促進動物展示更多自然行為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總稱。這是提高動物福利的一個重要技術工作。

胡蘭花在為細尾獴們進行行為訓練,最終目的是給它們稱重。

激發野性是飼養員工作的重點。讓動物盡可能地展現它在野外的自然行為,對它們的健康等各方面都有好處。

在紅山動物園,動物擁有表達天性的自由。狼會在水邊埋伏,等野喜鵲飛下來喝水,嗖一下撲出去摁住。它們還會自己刨坑打洞,把小狼崽生在裏面,那是在野外生活的狼身上才能看到的行為。

一位來參觀過的遊客這麼寫著:細尾獴三五成群地趴在沙土地上,一個個擡頭看著天,一旦有鳳頭鷹掠過,它們就屁滾尿流地逃回洞裏去,像它們在非洲喀拉哈裏沙漠裏一樣——這種天性的表達真是太贊了。

它們終有一天能離開這裏

“大爺(yé)怎麼樣了?”是近一段時間紅山動物園的“小編”在後臺收到最多的問題。

“大爺”不是“人”,是只娃娃魚,南京市民在水溝中撿到後送至當地派出所,疫情平穩後被送往紅山動物園。野生娃娃魚是保護動物,派出所難以判斷其是野生還是家養,因此“寄居”期間,派出所將其視為野生,“好吃好喝供著”,有了“大爺”這一稱呼。

和“大爺”同時送往紅山動物園的娃娃魚有3條,已經定居於此的“前輩”還有14條。它們待的地方日常有八九十種動物,700只左右,不對遊客展示,門口豎著“遊客止步”的牌子——這裏是動物園的野生動物收容救護中心。

“紅山動物園的一個重要職能,是對本土物種的就地保護。作為江蘇省和南京市兩級的野生動物收容救護中心,2020年這裏救護了野生動物925只,放歸本土野生動物209只。”救護中心工作人員陳月龍說,這裏會不斷地接收新動物,每天要隨時準備好應對新情況的發生。沒有“預告”,往往一個電話通知,動物已經到了門口。

受傷生病的動物來到這裏,盡管已經拼盡全力,死亡依然不可避免。前一秒還在努力呼吸,下一秒鐘就有可能停止呼吸。陳月龍說:“所有來這裏的動物都是‘有問題的’,先找到問題,然後幫它們解決。在救護中心,首要任務是讓來這裏的動物先活下來。”

活下來。為了努力達成這一目標,救護中心的工作人員要窮盡各種治療方法,為動物量身打造救助方案,加班加點是常有的事。他們扮演著剛出生黃鼬“慈祥的老父親”,貓頭鷹“學校裏的老師”,受傷紅隼“溫柔的治療師”……

“剛開始做野生動物救護工作時,更多還是理解成一份飼養工作。隨著接觸、救助的動物越來越多,你會發現這份工作不僅要讓送到這裏的動物活下來,還要讓它們不斷成為更好的自己,有回到野外的能力。”陳月龍說。

讓野生動物回歸野外一直是陳月龍和同事追求的目標。因此盡管救護中心的“床位”總是緊張,但他們依然希望在有限的空間裏,盡可能創造豐富的“野外”環境。比如一籠會被放歸的野豬,每天只餵食一次,每次食物也無規律可循,放好食物陳月龍和同事就會離開,以盡量避免它們把人類和食物出現兩件事情聯系在一起,才能更好回歸野外。

也因此,與“大爺”不同,救護中心的動物幾乎都沒有名字,陳月龍希望,終有一天它們能離開這裏,回到它們原本棲息的地方。

在2021年的前8個月,383次相遇,168次送別,在救護中心,生命的來去變成了最正常不過的事情。

“荒野”可以從動物園開始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一篇名為《如何展示一只牛蛙》的文章被西方動物園奉為“行業聖經”。文章講述了圍繞一只牛蛙建立一座現代動物園,然後向公眾展示自然如何運轉。

紅山動物園試著去實踐文章中的展示理念。

今年“十一”,動物園的本土物種保育區(以下簡稱本土區)正式開放。赤狐、野豬、貉、獐、小麂、雉雞、野兔……這些在江蘇本地就有分布的、市民“熟悉又陌生”的動物成為這裏的住客。

“現在很多人尤其是小朋友,他們對非洲、南美的動物了如指掌。但對家門口的動物似乎一無所知。”陳月龍說,沒有任何一種動物是無趣的,只有知道、了解動物,才可能在未來產生用行動去保護它們的意願。

和紅山動物園其他展區一樣,本土區也有花草有動物。和其他展區又不同,在本土區,所有動物、植物,甚至是微生物都是主角。本土區力求最大限度展示人、野生動物、自然生態間的關系,打造觀察動物的場所,也讓公眾發現身邊還生活著那麼多“精靈”。

“本土區是人與自然對話的地方,讓我們學會尊重自然、順應自然。”沈誌軍說,動物園不是迎合公眾的獵奇娛樂場所,更不是被城市包圍的孤島。它更像是動物世界設在人類不同城市的“大使館”,引導公眾以友好的方式與自然相處,以和諧共生永續發展的思維考慮人與野生動物、與大自然的關系,共同守護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紅山動物園門票價格40元多年未變。2008年,紅山動物園人流量100多萬人次,其中買票60多萬人次。2019年,人流量530多萬人次,買票160多萬人次。“這說明我們通過保護教育、活動策劃等,吸引了不需買票的老人孩子之外的年輕人。這不僅是收入問題,更體現我們的工作感染了公眾,讓更多人意識到保護大自然的重要。”沈誌軍說。

世界動物園和水族館協會指出:現代動物園的核心目標是物種保護,核心行動是實現積極的動物福利。

沈誌軍和他的同事追求的正是一個更能展現動物天性、啟發公眾思考人與自然關系的動物園。“當動物朝遊客走來,充滿了自信,渾身幹凈又漂亮,這就是動物園應該給公眾的。”(記者邱冰清、陸華東)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