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被子在大水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鶴壁市淇縣緊鄰衛河、共產主義渠、淇河,此次河南暴雨期間,上遊泄洪,導致淇縣西崗鎮16個村受災,3萬多人被轉移。

7月27日上午,新京報記者乘車從淇縣縣城來到西崗鎮。鄉鎮公路上,26日時路面還有大片積水阻礙通行,27日,整條路面已經幹透。路邊的村戶正在家門前清理淤泥和少部分積水,路邊停放的車輛被水泡過後還未有人處理。

滯洪區受災較重的原莊村內,大街上還有大量積水,村民們提起褲腿,蹚水而過。路旁可以看到幾只死豬,四腳朝天、身體已經浮腫,散發著腥臭的味道。遠處的莊稼地裏,大片莊稼已枯黃倒地。

同為滯洪區中受災較重的大李莊村,村民譚樹強家中存放著的一萬多斤麥子,大半被水泡毀,他幹了大半天,也只搶收了十幾袋。

西崗鎮政府黨委副書記劉偉江告訴新京報記者,從26日起,已經允許一些養殖戶自行回村組織生產自救。新京報記者在劉拐莊村內看到,村民把仍存活的奶牛聚攏到一起趕往積水較淺的地方,還有人把從豬圈裏跑出來的豬逮住、裝籠轉運到別處餵養,靠近路面的農戶把家裏未被浸濕的麥子平鋪在路面上晾曬。

劉偉江表示,現在災後重建剛剛開始,接下來,鎮政府的主要工作是幫助村民排積水、對動物屍體進行無害化處理、嚴格消殺,“現在最擔心的是疫情,必須積極防控處理。”

7月27日,淇縣西崗鎮劉拐莊村,村民把家裏未浸水的麥子鋪在路面上晾曬。新京報記者 劉瑞明 攝

暴雨中護堤三天兩夜,最後全員撤離

淇縣西崗鎮石奶廟村,北鄰淇河,南靠共產主義渠。四五十年前,村子四周就建立起四五米高的堤壩,堤壩以一個圓形將村子合圍起來,防止村外的水漫進村內。在村子裏,分布有六七個河堤口,方便村民進出。

正是有了護村堤,在7月24日全員撤離前,石奶廟村沒有大水漫進村內。但是隨著村外水位上漲,圍堵河堤口成為必要的工作。

7月19日,暴雨開始,河堤口的圍堵也在雨中進行。從村外調來的鏟車運來沙土,村民們鏟土、裝袋,將堤口堵住。65歲的村民辛連合就是護堤人之一,他告訴新京報記者,在三天兩夜裏,他們都沒有回家,堤口有一個別人不用的房子,大家就在那裏休息。吃的是方便面,用熱水壺倒上水泡著吃。晚上七八點,需要在堤上巡防,兩人一隊,每半小時換一次班,其余的人可以在堤口的房子裏鋪個毯子坐著聊天,誰也不敢睡著,怕洪水過來。

暴雨後,西崗鎮安排滯洪區的五個村莊撤離。到7月24日11點多,最後一批救援船就要離開時,村幹部們在村內挨家挨戶排查是否有人員尚未撤離。70歲的陳顯林因擔心家裏的幾只雞和羊不願意撤離,爬上了房頂躲避村幹部們的排查。

一個多小時後,西崗鎮黨委副書記李魏下令踹開陳顯林家的大門,進門後,搜尋堂屋、耳房、廚房、廁所都沒人。李魏順著房前的梯子爬上房頂看到陳顯林枕著胳膊、側臥在房頂上。“陳顯林,你必須撤離。”

隨後派出所的輔警、救援隊人員都已到場。陳顯林說,“你們要是強迫我,我就跳房。”為了防止意外發生,李魏爬下梯子,繞到房後查看情況。現場僵持近一個小時,經過多番勸說之後,陳顯林才自己順著梯子走下房頂隨著救援隊撤離。

7月27日,淇縣西崗鎮,遠處的莊稼已經枯黃。新京報記者 劉瑞明 攝

臨時安置點內課桌拼成床,物資車不斷進出

石奶廟78歲的村民辛長國早在7月19日就加入撤離隊伍。因為家裏三個閨女外嫁,他在當晚帶著老伴和幾身衣服坐上車來到西崗鎮初級中學臨時安置點。當天晚上,由於安置點臨時啟動,學校內只開了兩個教室,男、女各一個教室。

辛長國說,每個教室100多人,大家只能蹲在地上或者靠在墻角坐在帶來的包裹上,還有的人趴在桌子上休息。“其實大家心裏都不得勁,家還在那裏,都不舍得離開。”到了第二天,安置來的村民被分到各個教室,休息的空間稍微變得寬敞一些。村民們把三個課桌拼在一起當床睡。條件艱苦,但辛長國說,“是逃難來的,又不是來住養老院的。”

7月21日下午,在西崗鎮初級中學的村民們坐上軍車來到縣城的淇縣職業中專安置點。“這裏一人一張床,當晚老人和身體殘疾的人分到了一條被子,身體好的就在床板上睡。過了一兩天,大家就都分到了被子和褥子。”

7月26日,淇縣職業中專安置點內,村民們領走衛生紙等物資。新京報記者 劉瑞明 攝

7月26日,在淇縣職業中專,有超過1700名村民安置在此。新京報記者在現場看到,工作人員正在衝洗校園路面,物資車不斷進出,礦泉水、果啤、方便面、餅幹等堆滿了辦公樓的一層。大樓門口,當地美發學校的學生們在給老人們免費理發。11點多,食堂就已經開飯,飯菜是酸湯掛面和饅頭。

村民們聚在寢室聊天時,新京報記者問及受災情況,一位原莊村的村民想起自家十幾畝的麥子被水泡毀,突然哭了起來。面對前來問候的村民,她連連擺手說:“沒事、沒事。”接著轉向墻角抹眼淚。不一會兒,村民們被通知下樓搬運物資,她為了避免別人看見淚痕,戴上了口罩。

7月26日,淇縣職業中專安置點內,工作人員正在清洗路面。新京報記者 劉瑞明 攝

村民回村生產自救,搶救泡在水裏的麥子

淇縣上遊泄洪後,西崗鎮大李莊村村民譚樹強轉移至縣城裏的安置點。7月26日,他第一批獲準回村組織生產自救。他的任務是第一時間回家搶救自己的麥子。

淩晨5點多,譚樹強出發到西崗鎮政府給通行證上蓋了章。在距離村口兩公裏的地方下車時,大水還在小腿位置。他穿著拖鞋蹚著水走了十五分鐘到家。一路上,他看到水裏泡著死豬的屍體、上遊漂下來的幾十厘米大鮎魚。

7月27日,淇縣西崗鎮原莊村,村內有部分積水尚未退去。新京報記者 劉瑞明 攝

譚樹強的家在村子西頭,是五間平房。大水還停留在院子裏,家裏的水桶、鞋子、孩子的衣服都漂在水中。幸運的是家裏的被褥都放在了櫃子頂上沒有被淹,家裏重要的冰箱、電視、電三輪等在撤離前已轉移到村裏地勢高的村民家裏。

村裏還是沒有信號,譚樹強想給正在村裏排水的孩子舅舅打個電話,電話無法接通。旁邊的棚子裏,放著從十一畝地裏打下的一萬多斤麥子,長時間浸泡在水裏,麥粒已經腫脹、發酸。只有少部分堆在高處的麥子還沒被水浸泡。

他趕緊拿出編織袋和洗衣服的大水盆,把剩下的麥子裝進去,一一扛進堂屋,幹了幾個小時,裝了十幾袋麥子。回到安置點時已是下午四五點,全身衣服被汗水浸透,雙腳被拖鞋鞋幫覆蓋的部分是泡腫了的白色,其余位置和大腿上已全部被曬黑。

7月26日,大李莊村村民譚樹強回家搶救麥子,雙腳在水中已泡得發白。新京報記者 劉瑞明 攝

災後重建:需排水、清運動物屍體、組織消殺

7月27日中午,大李莊村村支書李海山開車從村裏來鎮政府,請求鎮裏給他再派幾臺水泵和一些物資。經過協調,撥付給他4臺水泵、100箱礦泉水和50箱方便面。

西崗鎮政府黨委副書記劉偉江告訴新京報記者,從26日起,已經允許一些養殖戶自行回村組織生產自救,“把還存活的豬餵一餵或者是轉移到別處,家裏有麥子的趕緊搶救。”

7月27日下午,淇縣召開防汛應急新聞發布會。會上,縣防汛抗旱指揮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全縣受災人口約17.15萬人,倒塌受損房屋1800多座,先後轉移群眾4.8萬人,沒有出現人員死亡情況,5個安置點共集中安置群眾3727人。目前,城區道路全部恢復通行,供電恢復率達到90%以上,對全縣各單位、各小區(社區)、各村進行全面消殺,消殺面積273萬平方米。

7月27日,淇縣西崗鎮原莊村路邊,豬的屍體正等待被清運。新京報記者 劉瑞明 攝

劉偉江表示,現在災後重建剛剛開始。一方面,鎮裏給下面村裏派發了幾十臺水泵,可以幫助他們把積水向外排。另一方面縣裏的供銷社、農業局組織鏟車等工具把死豬等動物屍體打撈出來,統一運送到處理廠進行無害化處理。

“後續還要組織縣醫院和衛生院的工作人員在村裏進行消殺,讓村子達到可以居住的合格標準。由於之前村裏一直采用的是地下水集中供水,此次洪災可能導致地下水汙染,回村後的村民會暫時飲用礦泉水或者消防隊拉著水箱統一調配運送的生活用水。”劉偉江說,“現在最擔心的是疫情,必須積極防控處理。”

新京報記者 劉瑞明

編輯 劉倩

校對 李立軍